书城亲子家教智商综合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丛书)
10473800000003

第3章 幼儿智商培养(1)

儿童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飞速期,也是进行智力启蒙的最佳期。这种启蒙应立足于培养孩子的感知、语言、计算、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正是这些能力共同构建了智商综合体。因此,必须把智商培养贯穿于整个育儿过程之中。

智商育儿

智商IQ新概念

我们说一个人聪明,另一个人笨,往往是一种抽象和直观的说法。是否有一种更为准确的方法来测定智力水平的高低呢?一个国际通行的标准就是“智商”。

智商,英文简称IQ(IntelligenceQuotient):是通过测验、测量出来的智力指数,是受测者在智力测试上所得的分数,是一个人与相同智力年龄或同社会阶层的人相比较智力的高低,它反映了被测者在测验题目上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把IQ视同为智力。

智商就是表示相对智力的数字,是智力年龄(Mentalage)除以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将除得的数字乘以100,然后除去小数点部分。

智商(IQ)已成为人所皆知的词汇,然而真正了解其意义的人却为数不多。和其他心理学词汇一样,智商一词常常被误用。比如,人们往往把智商(IQ)与智力年龄概念相混淆。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是:智力测验的得分通常显示的是人们的“智力年龄”的水平。但是,如果要确定一个人的智商,就必须联系他的实际年龄来考虑他的智力年龄。

事实上所谓的智力,就是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我们常常以智力发达来形容一个人聪明,同时也以智力低下、弱智等词语来表述一个人大脑的愚笨。说得更具体一些,智力就是一个人了解、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由观察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五个方面构成,智力就是这五种能力的综合。

心理学家做过形象的比喻:观察力是智力的眼睛,记忆力是智力的储存仓库,思维力、想像力与创造力又构成了智力的加工厂。

以科学与量化的方式测定看不见摸不着的智力,一直是心理学家的梦想,也是现实的需要。经过许多心理学家的努力,科学测量智力的方式逐步完善。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英文简称为IQ,智商也就是科学测定智力所获得的数据,用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它的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IQ(智商)=MA(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智商就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100是为使智商成为一个整数。

例如,一个10岁的孩子经过智商测验,他的测验分数达到了12岁孩子的平均水平,那么他的智力年龄就是12,这个孩子的智商即为:IQ=12/10×100=120,也就是说这个孩子的智商略高于同龄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以上是智商计算的简单方法,以后,心理学家为了更科学地测定智商,使智商的测定方式更为复杂也更为完善。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讲述了。

提高智能靠学习

学习和语言一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本领,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动物不需要而且也不会学习,它们的本领是靠遗传获得的。它们的谋生手段来自于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固定下来的本能。

人同样也有一些与生俱来、不学而会的本能,例如刚出世的婴儿就会吃奶、啼哭、咳嗽、打喷嚏等,但是,这些本能远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人的绝大多数本领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人没有飞禽的翱翔之便,没有走兽的爪牙之利,人的优势在于有一个特别发达的、善于思维的大脑。正是凭借着大脑,人才可以进行学习,并通过学习掌握远比任何动物的本领都要复杂、繁多、高级,连人自己也拍手叫绝的本领。人的绝大部分本领都是学习的结果。

由此,不仅要认识到人必须学习,而且要认识到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脑力劳动。

既然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那么,学习时就得肯动脑筋、善于用脑,就得注意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学习当然要勤奋、刻苦,但光靠勤奋、刻苦却远远不够,还得有一定的智力。

所谓智力,就是脑力劳动的能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的总和。也是孩子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有心理学家提出,智力是由两种因素组成的:一种是贯穿在所有智力活动中的普遍能力,主要有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一种是体现在完成某一特定行为中的特殊能力,如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也有的心理学家把前者称作智力,后者称作能力,或者统称智能。这就是培养孩子进行学习时所必须具备的脑力劳动要素。

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就得注意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一个人智能的高低,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智育内容

早期智力教育

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在出生时就进行教育的,可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有80分能力的人;如果10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有60分能力的人。教育越晚,孩子生来具有的潜在能力越难以得到发挥。有的孩子出生后,由于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或因条件所限,没有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早期教育,孩子的智能发展就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孩子出生时早产或窒息,但家长对孩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孩子的智力发展正常甚至优秀。

开发儿童的智力

我们所说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像力。观察力是智力的窗户,注意力是智力的组织者,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记忆力是智力的仓库,想像力是智力的翅膀。作为智力的核心的思维力指的是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判断、抽象的能力,观察、注意、记忆、想像都需要通过思维,在思维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孩子3岁前的智力,表现在他的大动作、手的精细动作、语言、对物的适应行为以及个人生活自理和与人交往诸方面的能力。随着岁月的推移,这些会相应出现,逐渐发展。如果这些方面均符合正常孩子的标准,那就认为孩子智力正常;如果稍有落后,不必担忧,很可能是他起步迟,或是因为孩子的天赋不高。但周围环境能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如能给他创造良好的环境,他会赶上来的。

怎样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呢?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玩。什么叫玩?玩不但包括体育和游戏,科技、文艺、工艺劳动以及某些思想教育活动对孩子来说都可以称作玩。只不过后几项在孩子稍大些才能较多地进行。玩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未满月时,可以经常和他说话,哭的时候安慰他;一个月时用有声的玩具逗引他;两个月时让他握着你的手指,帮他坐起,或帮他做俯卧动作;3个月时,可用眼动来逗引他,在日光浴时帮他伸展手脚;4个月时,和他一块玩有声的玩具;5个月时,让他自己找玩具玩;6~7个月时,帮他翻身,帮他练话;8~9个月时,帮他两手交替拿东西,帮他站立,让他用两个手指拿东西;10~11个月时,让他爬,让他走;一岁时,经常带他到户外去玩;孩子以后慢慢长大了,可以适当加大活动量,和他一块做力所能及的游戏,如:看画片、认识动物等。也有人利用摹画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摹画是手的技能,要求大脑对手腕、手指肌肉有相当精确的控制能力,要求视觉和触觉的协调配合,要求中枢神经系统的整体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这要从一岁以后开始,从临摹线条到简单的图,从几何图形到动物,对于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年轻夫妇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智商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除了为孩子布置一个整洁干净的房间外,还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提高智能应遵循的原则

0岁起步原则

在母亲怀孕期施以胎教,从出生时起即进行教育和训练。日本学者井深大在《幼儿园太晚了》一书中提出,人类的智力潜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人的一生中学习潜力最大的时期不在大学也不在小学,而是婴幼儿时期。

孩子心理年龄发展的教育原则

有学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项目可以比他的年龄水平略为超前l~2个年龄组开始进行,不要超越得太多。否则孩子的能力达不到,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激发孩子兴趣的原则

兴趣不论对大人、孩子都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大脑皮质才能产生优势兴奋灶,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大脑的工作效率才能大大提高。超常儿童的最大特点是从小有浓厚的认知兴趣,爱追根究底,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婴幼儿处于无选择探求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几乎都发生兴趣,产生新鲜和好奇心,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父母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支持和提高他们的兴趣,要把孩子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最大限度开发孩子潜能的原则

首先要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就是促进孩子的躯体、生理和心理最健康的生长发育;同时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父母老师一方面要了解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另一方面要尽早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超常表现并加以诱导和培养。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原则

人才品质的全面发展,不能单纯培养以知识为中心的能力,而应从培养品德开始,重视树人的教育,培养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

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就会形成较好的心理素质,社会生活能力较强,善于与人交往。

发挥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的功能。大多数人(右利手者)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优势功能(即听、说、读、写的功能)高度发展,能进行逻辑思维(包括数学运算),形成心理和意识。右半球的非语言优势功能,即各种感知尤其是空间知觉高度发展,能进行形象思维(包括想像),富有创造力,亦能形成心理和意识。父母和老师要善于调动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使孩子的智力全面发展。

家长对孩子要求要一致的原则

良好的习惯要多次反复才能形成。对待孩子的要求,父母要取得一致并坚持始终;对无理要求要耐心说服,否则,会使孩子养成任性或说谎等不良习惯。在处理具体事情时,家长要言行一致。比如母亲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但在分梨时,仍把大的梨给孩子吃,这就是言行不一致。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原则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提高智能的途径

孩子早期智力开发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可供选择的有以下几个途径。

早期刺激

婴儿一出生就具有最初的运动能力,如手足乱动、手的抓握反射、哭喊等。他们的嗅觉、听觉、视觉各种感官开始活动,各种感觉能力开始发展,新生儿也正是从感知觉开始来认识周围的环境,并和外界取得联系的。因此,从襁褓和摇篮时期开始,就要给孩子提供及时和适当的早期刺激,这种刺激是锻炼各种感官和促进大脑动力形成和发育最重要的推动力。早期刺激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例如丰富适当的环境刺激,明亮和适度的光线,摇篮上悬吊的彩球和摇篮边的响铃,睡眠时母亲哼唱的催眠曲和轻柔、舒适的音乐,让婴儿的眼睛跟踪发亮和移动的物体等。还有运动刺激,例如:不断移动婴儿的卧向,在婴儿抓住父母的手指,父母握住婴儿的双手或双脚,定时和适量地给他们做上肢或下肢的被动运动等。再如言语刺激:同婴儿做自言自语式的讲话,锻炼他们的言语听觉;让婴儿摹仿成人的口型和声音,发出各种音响等。

游戏

幼儿的主导活动就是游戏,剥夺了游戏,就剥夺了童年的欢乐。幼儿是在游戏中认识周围环境,适应生活、学习知识、发展体魄的。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想像得以实现。因此,父母应尽可能地把各方面早期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贯穿到游戏中进行,要关怀和支持幼儿做游戏,要正确组织和引导他们做游戏,有时候应当和他们一同做游戏。

孩子的游戏是需要家长适当指导和引导的。完全放任自由地让孩子自己去玩,游戏就很难持续进行下去,也很难充分发挥游戏作为教育手段的作用。

此外,家长还要了解学龄前儿童游戏的内容、形式。时间和参加的成员是随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而发生变化的,应当根据婴幼儿不同时期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开展各种游戏。

玩具

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必须有许多玩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

玩具是由于各种游戏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的,但是幼小的孩子常常是看到玩具才想起游戏。日本学者把游戏和玩具的关系概括得很好。他们认为,0~14个月的孩子被玩具引导着游戏;14~30个月的孩子是被玩具启发着游戏;30~54个月的孩子和玩具一起游戏;54~72个月的孩子有效地利用玩具来游戏。

玩具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形状。颜色、声音,制作的材料也各不相同。在使用玩具游戏时,促使婴幼儿看、听、触摸、抓握、摆弄,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发展他们的各种感知觉,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因此,玩具是教育婴幼儿认识现实世界的极好工具,也是人生的第一部“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