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智商综合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丛书)
10473800000041

第41章 记忆能力培养(4)

下意识记忆

音乐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的音乐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艺术品味和精神境界。家长和老师平时一定要注意让孩子们欣赏音乐,接触音乐,加深孩子们的艺术知觉。学校可以组织孩子们上音乐欣赏课;循序渐进地逐步加深孩子对音乐的感受,使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家长对孩子的音乐启发所能利用的机会就更无处不有了,在孩子洗澡、进餐或游戏时,为孩子播放轻松悠扬的音乐,使他们随时感受美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这样,不需占用孩子们过多的时间,在孩子们毫无负担的情况下,下意识地增加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老师、家长可以找一些主旋律优美鲜明的名曲,如芭蕾舞曲《天鹅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等,让孩子欣赏。有空时再给孩子讲解这些名曲的含意,以助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等孩子们熟悉了这些名曲后,可随意播放其中一段乐曲的主旋律,要求孩子马上讲出它出自哪一首名曲。这种训练不仅能增强孩子们的记忆力,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欣赏力和感受力,并促进了其想像力的展开,使孩子们在音乐记忆的游戏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故事记忆

当孩子们还不能独立读懂一篇故事或小说时,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不管是生长在城市还是农村,智力强的还是智力弱的,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总要缠着大人讲故事,并百听不厌,而且长大成人后还对一些内容鲜明的故事记忆犹新。所以要以孩子最喜爱的这一形式——讲故事,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记忆。

首先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为孩子所喜闻乐见的故事。先由老师讲述,在讲述时要注意自己的表现力和语言能力,做到有声有色,富于感情,能激发起孩子的热情,使孩子被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吸引、感染。尤其对故事的重点和情节激烈的地方,在语气和表情上要格外突出,以便引起孩子的注意,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老师或家长讲述完后,鼓励孩子自告奋勇把听到的故事再讲一遍。开始,可以请那些对故事情节记得清楚、语言表达能力好、大胆勇敢的孩子来讲,给大家做出榜样,激励大家讲故事的兴趣。遇到对故事情节记不太清楚、讲不连贯的孩子,可以提示他一个简单的词语或一句话,鼓励孩子继续讲下去。经过这种训练后,不仅孩子的记忆力有明显的长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力也相应的大幅度的增强。

老师、家长要格外下功夫,做到耐心细致地、不厌其烦地多给孩子讲故事。尤其是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机会和时间最多,就更需努力,甚至是见缝插针,只要家长有这种精神,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教育家和科学家一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主要就体现在点滴的生活中,这也是做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决不可将这一工作单纯地看做是哄孩子,这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有力措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媒介,是引导孩子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还可以引导他们边讲边行动,让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参与到故事中去,以增加他们对记忆及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

词语记忆

每10个同学为一组,围一圈,从1、2、3、4数下去,每个人代表一个数字,或5或8。从1数同学开始,集体拍手一下,同时再集体用右手拍右边同学左手一下、再用左手拍左边同学右手一下,三拍一次,1数同学第一拍不说,从第二拍到第三拍随节奏任意讲两个数字,如:5、7,7数的同学马上接过来,第一拍不说,第二拍到第三拍再随意讲两个数字:2、9,9数同学再接过来,以此类推。谁记错了说错了、就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另一种词汇记忆:让同学们围坐一圈,由一个孩子开始,先说一个大家熟悉的物品、食品或建筑或动物的名称,如:蛋糕、电灯、狮子等。第二个孩子先重复第一个孩子讲过的名称词汇,自己再任意讲一个,第三个孩子重复第一、第二个孩子讲过的名称词汇,自己再任意讲一个,然后按顺序不断重复地加上去,越到后面,要求重复得越多,难度也就越大。如果在某个孩子身上重复错了,那么他就被撤下来,取消了这轮的游戏资格,剩下的孩子再继续玩下去,优胜劣汰,慢慢剩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谁坚持到最后,记忆的词汇最多,谁就是胜利者。年龄小的孩子重复得数量会少些,年龄越大的重复的越多,这是锻炼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孩子们做起这种游戏,兴致也会较高,每个人都要力争拿出自己记忆的最大本领,都要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记忆能力,全力以赴做到重复最多。从而,孩子的词汇量和记忆力也得到迅速提高。

行动记忆的培养

凡是具有生命的任何一个人或动物都有行动。大的行动包括生产、做工、体育运动等;小的行动包括穿衣、吃饭、行走坐卧等。正因为人人都有行动,时时处处都在行动,大家司空见惯了,习以为常了,引不起任何新鲜感和震撼力。但艺术家的眼光却不是凡人之眼,他能在一片叶子上看到山峦和瀑布,在一块岩石上看到森林和悲怆史诗,从习以为常的行动中挖掘出雕像、图画、音乐和舞蹈,让人们在司空见惯的行动中看到了美、情其它内在的无穷魅力。要培养孩子们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就不能允许孩子们对身边所熟悉的人和事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要让生活的一切都成为孩子们今后创作的养料,使寻常的凡人小事在孩子们眼中发挥出特殊的作用。

在生活中有时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人们丢失了一件东西或忘却了一件事情,除了在大脑中极力搜寻它的影子,回忆当时的情景、对话外,还下意识地行动起来,通过行走坐卧,以唤起当时的动态,积极配合回忆,使当时的大脑和身体活动再现,导致追忆出清晰的答案。这证明行动记忆是记忆组合中不可缺少的,同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同等重要。

回忆自身行动

重复自己

在课堂或是在家里,都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先要求孩子对自己所经历的行动像看电影似地回忆一遍,如早上起床先做的什么,后做的什么,怎么做的?写作业时,先拿出什么,后摆上什么,怎样动手写的?经过回忆后,看谁能将早上起床或离家去学校的行动再重复一遍。开始时,孩子们可能会将行动的顺序颠倒,把先穿衣服后刷牙洗脸,做成先涮牙洗脸后穿衣服。启发他们好好地回忆,回忆时要认真、仔细,做到具体详细:我是怎样掀开被子的,是怎样扣上扣子,穿上裤子的?一个人做得不准确可以由大家指正,互相观看补充。

做无实物

先要求孩子有实物完成一件事,如背着书包放学回家,拿钥匙开门,关门,开冰箱拿可乐,开可乐,喝可乐,脱外衣,拿毛巾擦汗,挂毛巾,坐下打开书包,铺开书本,拿出钢笔,写作业。做完一遍有实物后,让孩子将刚才的行动,按顺序记忆一下,然后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按刚才顺序无实物地做一遍。看孩子能否将刚才行动的准确度和顺序正确无误地表现出来。

示范动作记忆

重复别人

以上是回忆自身的行动,再还原表现出来,下面让孩子观察他人的行动,通过记忆信息,自己用行动重复表现出来。如妈妈下班后,洗菜做饭、擦桌子、扫地等。让孩子有意识地观察一会儿后,照妈妈的行动再重做一遍:提着菜开门进屋,放下背包、脱下外衣,开始择菜、洗菜、切菜、淘米、点火、蒸饭,往锅里倒油、炒菜、放盐、尝一尝、盛菜、端菜等等。孩子观察得要仔细,并用心记下来,做的时候才会具体,不致于丢三落四。这不正是一个“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小品吗?

找红领巾

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丢三落四,找不到这个,找不到那个的情况,他们也见过别人找东西。老师、家长可以指定,假设该上学的时候,突然红领巾找不着了,让孩子动动大脑,回忆自己丢了东西,是怎样找的,在着急的情况下又是怎么找的。然后让他动起来:穿好服装,背好书包,开门正要走,突然发现没戴红领巾,马上返回,在桌子上找,在床上找,在衣柜里找,在沙发上找,在抽屉里找,在书包里找,最后突然发现红领巾仍戴在脖子上,只是让外衣给盖住了。

为进一步调动孩子练习的热情,增强他们记忆、观察、想像的能力,更为提高他们表演的能力,成人可以要求他们以“找红领巾”为题目,做出六七种不同的结果来,如有的是放在书包里了,有的放在枕头底下了,有的卷在被子里了,有的放在衣柜里了,甚至有的放在水盆里泡湿了等等。在做这些练习时,要求他们每一个动作要做完整,不许一带而过。孩子们之间也可以互相示范、记忆、摹仿,在提高记忆力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行动记忆是摹仿、表演的开始,孩子在接受基础元素训练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便迈入了正规表演训练的大门。行动记忆是训练记忆的专门化手段,也是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家塑造形象不可缺少的基础。

形象记忆

孩子们最容易记住小动物,是因为动物最具有形象特征和特点;孩子爱听故事,是因为故事中有人物、有情节。孩子对这些,比在课堂一般的听讲要有兴趣得多。高玉宝写的《半夜鸡叫》在孩子们的课文中最受欢迎,因为高玉宝机智勇敢的形象与周扒皮奸诈狡猾的嘴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孩子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永远难以忘怀的印象,对高、玉、宝、周、扒、皮六个生字也很快能掌握,即便再学习新的字词,也首先认出是周扒皮的“扒”字。这都是形象的作用。因此,老师鉴于“形象”这一优势,可以试着在讲课之前或讲解某件事情时,先以形象的概念输入孩子的头脑,以其形象化来加深、加强孩子的记忆。

比如,在说某人跑得快时,可以形象地比喻他像一阵旋转的风;某人弹钢琴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奏,犹如一群小精灵在自由地舞蹈。比如,学习地理,如果让同学们像背书一样记住所有大洲、海洋、湖泊、所有的国家、每个国家的位置和特产,那确实比较费事,但是如果能借助于形象的特色给予讲解,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如欧洲的意大利的版图很有特色,像一只大皮靴,当讲解意大利时,除了罗马的角斗场、国会大厦等,还可以称它是“大皮靴叔叔”,孩子不仅牢牢记住了“大皮靴”,还连锁地记住了“大皮靴”的上面是瑞士,西面是法国,东面是奥地利。再比如,我国贵州省总是阴雨连绵,最宝贵的是太阳,而贵州省的省会正好是“贵阳”,这也许是纯属巧合,但它与气候是相符合的,因此容易记住。经过这种形象加工后的授课,孩子们兴致高、记得牢,即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永远不易忘记。

还有一种训练:让孩子们并列排成两队相对而站,相对的两人互相观察,包括头发、头饰、五官、衣服、扣子、小的装饰、衣领、袖子、手腕、手指上的饰品、裤子、袜子、鞋等等。然后两队各自向后转,背对背。要求每人尽快改变自己身上的三样东西,比如发型、衣领、袖口、裤角、袜口、鞋带等等。再向后转,两队又相对而站,再观察寻找对面的同学改变了哪三样,一边寻找完毕,另一边再继续寻找。最后比比,对三样变动都能发现的有几位,发现两样变动的有几位,只发现一样变动的有几位。如果三样都能寻找出来,说明这样的同学对细微的形象记忆深刻,观察也仔细。反过来,那些不被人全部寻找到改变之处的孩子,说明他能动脑子,并不那么轻易就范。

通过这种形象教育、形象记忆的启发,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就更提高了。

情绪记忆的培养

从培养孩子成材的角度看,还有一种记忆能力是必备的,那便是情绪记忆。譬如,演员不管是在舞台上还是在银幕上,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仅要有感情上的酸、甜、苦、辣,也同样有视、听、触、味,嗅觉上的酸、甜、苦、辣,以及冷、暖、香、臭、疼痛等。在生活中人人都经受过各种情感的冲击,即使是孩子也体会过喜悦与难过的情绪,对酸、甜、苦、辣、香、臭、冷、热更不陌生。这对于一般人来讲是极普通的事,因为“人”与生俱来就有各种感情,凡是具备生命的动物便有视、听、触、嗅的感应功能。但对于学习表演艺术的人来说,它们就不是直接、本能的生理反应,而是职业必备的体验、记忆的情绪储备,是他们当演员进行创作时的材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素质。因此,老师和家长必须训练孩子掌握较强的情绪记忆能力,使他们将来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能顺利地通过自己所储备的种种感情和感觉上的记忆再引发出创作中真实的感情和感觉。

感情记忆

生活中感情的产生是自然的,孩子阅历甚浅,谈不上有什么复杂的感情变化,但俗话说孩子的脸是六月的天,变化无穷,他们也有丰富的喜、怒、哀、乐等表现。老师和家长在孩子遭遇了某件事后,要有意引导孩子回忆自己的心情、行动和表情。如当他们受了表扬,在心理、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就会由衷高兴,手舞足蹈;反之做错了事,心情就会格外沮丧,垂头丧气;遇到难过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哭鼻子、流眼泪等等。在生理上,渴了就想喝水,冷了就想穿衣服等。这都是他们的感情和情绪的自然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