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智商综合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丛书)
10473800000049

第49章 思维能力培养(5)

孩子的知识经验丰富了,就可以进一步指导他们,让他们在不同的对象中寻找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往往包含着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通过对井水、河水、湖水、海水以及水蒸汽、雨、雪、冰、雹的认识,他们应抽象出“水”的特征;通过对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的认识,应能抽象出“运输工具”这一特征。这种指导同样可以用谈话的方式进行。例如,可以经常问孩子一些这样的问题:“能吃的东西都有什么?”“哪些东西是方的?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东西有同样的用途?”“哪些东西可浮在水面上?”等等。许多智力游戏也能够起到同样的培养作用。比如,给孩子一些图片,图片内容分别是苹果、茄子、梨、土豆、香蕉、黄瓜,让孩子把它们分成水果和蔬菜两类;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问孩子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通过对共同特征的寻找,孩子的抽象概括水平又可以提高一步。但是,共同特点并不等于本质特征。有的孩子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以为猪都是黑的,于是把“黑色”抽象出来做为猪的本质特征。等他们见到白色的猪后,才发现自己错了,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抽象概括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的。要想把抽象概括水平再进行提高,就必须摆脱事物的具体形象的束缚。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束缚呢?这就需要形成概念,而概念通常由词来表示,所以,努力发展孩子的语言,使孩子掌握科学的概念,这是培育孩子抽象概括能力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扩大孩子的词汇量,让他们多说、多讲,尽量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成人要注意观察孩子,当他们用词不当,或表达错误,或词语不够用时,要耐心告诉孩子应该怎样说,教给他们正确的知识、概念。在教学中,老师要把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深入、透彻地讲清楚,使孩子牢固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样,孩子的语言发展起来了,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也就会迅速发展和提高。

培养推断思维

孩子掌握了概念以后,判断和推理能力也就随之而发展起来。孩子以至小学孩子思维的形象性很大,他们的判断和推理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培养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他们减少错误,发展判断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培养孩子的判断、推理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对概念的深入、灵活的掌握,因为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具体培养孩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方法有很多。

家长说出某种事物或人的特征,让孩子说出它的名称例如:青青看见一个小朋友:青青笑,他也笑,青青哭,他也哭;青青举起左手,他同时举起右手;青青抬起右脚,他同时抬起左脚。这个小朋友是谁?(青青在镜子里的形象)这也可以用猜谜语的形式来进行。成人在谜面中描述事物特征,让孩子判断谜底是什么。如:“一个住这边,一个住那边,从小到老不见面,说话声音都听见。”(耳朵)给孩子看一些有错误(逻辑错误)的图片,让孩子指出错在哪儿如:小朋友和老虎一起关在铁笼子里;小朋友在烈日下穿着雨衣、打着雨伞等。

几幅图片表示一个完整的故事

把图片顺序打乱,让孩子恢复原来顺序,并讲述故事内容。

找相关事物,使孩子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例1.小熊请小羊、小猫、小狗、小兔和小鸡做客。它准备了肉骨头、萝卜、小虫、鱼和青草招待它们。你能帮助小熊把这些东西分给客人吗?

例2.在图中,让孩子指出和左边小图关系最密切的东西。

给孩子讲故事,中途停下,让孩子推测故事的结果例1.妈妈买了很多香蕉,安安可高兴了。他刚拿起一根香蕉,就听见峰峰在楼下叫他去玩。安安一边剥香蕉皮一边跑下楼,把香蕉皮扔在了楼梯上。安安这样做,后来会怎样呢?

例2.今天是芳芳的生日,妈妈答应给她买一个布娃娃做生日礼物。可是,妈妈跑了许多商店都没有买到,妈妈已经非常累了,现在妈妈该怎么办?

看图回答问题

例1.让孩子看图,问每个图形中有几个小木块?是怎么知道的?

例2.按照每一行前面的顺序,在横线上填适当的数字或图形。

在对孩子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从事物的客观规律出发,冷静地、合理地进行判断和推理,不要从过少的事例或不典型的情境中仓促地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推理,更不要从自己的情感和主观愿望出发进行判断和推理。

培养理解性思维

孩子的理解力是在教学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成人要教给孩子一种新知识,必须首先了解孩子已有的有关知识经验,然后有的放矢地把新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例如,要使孩子理解“台风”,就要从孩子所知道的“风”、“大风”说起;要使孩子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含义,就要从什么是矛和盾以及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说起。这样,通过教学,使孩子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切的到比较确切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近到远地逐步获得新知识,并从中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理解力。

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做游戏中,也可以有很多方法用以培养孩子的理解力。

给孩子一张或一套图片,让孩子讲述图片的内容,从而训练孩子理解事物间的联系和关系的能力例1.让孩子说说看,左图中的小朋友被谁吵醒了。

例2.在下图中,依次说说:他为什么高兴?她为什么哭?她为什么着急?他们为什么拍手?

例3.给孩子几张图片:一张图上是一条河,另几张上分别是几个动物,如乌龟、猴子、猫、青蛙、公鸡、鹅、兔、鸭。问孩子:卡片上有什么动物?这些动物要过河,哪些动物能游过去?不会游泳的动物怎样才能过河?你能想出个帮助它们的好办法吗?

给孩子讲故事,讲完后让孩子说明这个故事的意义,以考查和训练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能力例1.龟兔赛跑(大意):龟和兔比赛谁跑得快。一开始,兔子跑得很快,把乌龟落得很远,于是兔子就去睡觉了。等它醒来,乌龟已先到了终点。

例2.乌鸦喝水:乌鸦渴了,发现一只瓶里有水。可瓶里的水很少,瓶子又细又高,乌鸦喝不到水。乌鸦想了想,就到旁边衔来一些石头子儿扔到瓶里。水面高了,乌鸦就喝到了水。

给孩子讲述一些常见的成语、谚语等,让孩子理解它们的含义例如,“一针见血”、“有头无尾”、“唇亡齿寒”、“小斧子也能砍倒大树”、“抱着干柴去救火”等等。

有意造成一些错误,让孩子指出错误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例如:

吃香蕉不剥皮;

想把牛奶从封着的瓶里倒出来;

想穿系着鞋带的鞋子;

穿没有解开扣子的衣服等等。

向孩子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中的因果关系

例如:玻璃杯掉在地上会怎样?为什么拿鸡蛋时要小心?冰糕为什么会化成液体流在手上?炉火中不加煤会怎样?等等。

总之,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最关键的是要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力求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同化新知识,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提高理解力水平。

培养分类思维

培养孩子分类能力的方法可介绍下面几种。

实物分类

例1.把下列物品混放在一起,让孩子进行各自归类:5个苹果、4个茄子、6个梨、7个土豆、3根香蕉、8根黄瓜。分好后,问孩子每种物品的名称是什么?数量有多少?再让孩子把它们分成“水果”和“蔬菜”两类。最后,让孩子用篮子把它们装起来,引导他们用“食品”这个词概括这些物品。

例2.给孩子出示如下物品:一张白纸、一瓶药片、一支铅笔、一块肥皂、一把牙刷、一把活动扳手、一把老虎钳、一块毛巾、一双筷子、一把汤匙、一支注射器、一个盘子、一瓶红药水、一个小碗、一支温度计、一块橡皮擦、一个酒杯、一支钢笔、一把螺丝刀、一管牙膏。

然后,让孩子说出每件物品的名称;

告诉孩子,这些物品可分成这样几类:学习用具、洗涤用具、医疗用品、工具、餐具(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不告诉他们,而让他们自己分);让孩子对物品进行归类。

图片分类

例1.按用途分类。让孩子说说看,图A的物体中,哪些是能乘坐的?

例2.按概念名称分类。让儿童说出图B的物体中,哪些是蔬菜?哪些是水果?

例3.排除法归类。在图C每组的4个物体中,有1个与另外3个不一样,请把它找出来。

例4.逐个指出图D的物体中,哪个和上边的属于一类?

概念分类

给孩子一些代表概念的词,让孩子对它们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根据。这种方法可锻炼孩子不依赖物体具体形象的、比较间接、抽象的分类能力。比如,把上边所用的图片改成写有相应的词的卡片,按上边的方法就可进行。

例1.出示印有下列词语的卡片:金鱼、鲤鱼、苹果、碗、铅笔、眼镜,让孩子归类。

例2.出示印有下列词语的卡片:青蛙、刺猬、金鱼、小鸡、麻雀、啄木鸟、小树,然后问孩子:这里面有同样本领的动物是哪些?

例3.成人说出一个概念,让孩子从出示的词语卡片上找出同类的事物。如,成人说“沙发”(这是一种家具),出示卡片为:椅子、裤子、床、西瓜、铅笔、汽车。

例4.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各4张,每种形状的卡片都有4种颜色,混放在一起,让孩子:

按颜色分类;

将形状相同的卡片排成一排,颜色相同的在同一列,如图的左边部分;让孩子闭眼,拿走一张卡片,打乱其余卡片的顺序,让孩子指明少了哪张卡片(注意引导孩子重新排好顺序,如图右半部分,然后再回答)。

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人们常说的智慧,它是一种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创造性地解决各类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从小开始,因为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期。家长应因势利导,积极培养,丰富知识,发展智力。要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先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和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知识是思维的依据和源泉,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对事物的观察就越敏锐、深刻。因此,家长不能只满足孩子会认几个字、会做几道题,而要使孩子开阔视野,不断获取新知识。通过电视、电影、广播、报刊书籍、参观游览、课外活动等多种渠道丰富孩子知识。有了知识还要注意发展孩子的智力。对于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家长应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从不同角度想。诱导孩子勇于打破习惯性的思维程序,大胆设想,进行思维的合理跳跃。

通过创造性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成功的创造需要创造态度、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这都离不开创造活动。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基础,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现象,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探究玩具汽车手电筒、钢笔等的功能结构;拆装闹钟、电子表,了解它们不同结构及功能原理。还可以引导孩子创作玩具、科技制品,如利用火柴盒做玩具,利用易拉罐做天线或模型,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而且还教会了孩子探索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思维方法

问题解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各种思维形式,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多种思维活动,对新旧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加工。可以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问题解决又是思维的核心。因此,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就成了培养孩子的核心和关键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孩子高水平的问题解决能力呢?

完善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应包括这样几个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也叫发现问题,是认识客观事物中的矛盾,找出现实与需要之间的差距的过程。这是问题解决的基础。认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当然就不会去解决问题,也就无从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儿童的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很喜欢提出问题,特别是学龄前后的儿童,由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生活经验的增加,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索求未知世界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他们就以提问的方式开始了他们求知的过程。儿童经常提出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现实生活中具有科学道理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晚上太阳到哪去了?”“天大还是地大?”“天上的星星会不会掉到地上?”“船为什么会在水上走?”“火车和汽车谁跑得快?”等等。第二类是幼儿想像中的问题,而现实中确实有可能存在。如:“如果只有一个苹果,是给我吃,还是给妹妹吃?”“要是光有夏天,没有冬天,我们还能不能见到雪?”等等。第三类则是纯属儿童想像、现实中不会存在的问题。如,孩子问:“爸爸,您闭着眼睛能看见我吗?”“公鸡能下蛋吗?”等等。

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的成人对这一点重视不够,对孩子千奇百怪的提问感到厌烦、头疼,甚至斥责孩子“多嘴”。事实上,孩子提出问题正是他们动脑筋、想问题的结果,是他们智力发展正常而健康的标志。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物,几乎在儿童时代都是爱提问题的孩子。爱迪生曾问妈妈:“母鸡用体温可以孵出小鸡,为什么我就不行呢?”哥白尼曾问爸爸:“我能看见月亮,月亮能看见我吗?”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