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男酒
【来源】《同寿灵》卷一。
【主治】养精壮神,调经种子。
【组成】全当归60克,茯神60克,枸杞子60克,川牛膝60克,杜仲(醋炒断丝)60克,桂圆肉(去皮、核)60克,核桃肉(去皮)60克,葡萄干(去皮、梗)60克。
【用法】上药八味,用好酒5升,盛瓷坛内将药浸入,封固,重汤煮半小时,埋土中7月取起。早、晚温服适量。或用米烧酒5升,则不必煮,但浸7日,服之亦可。
茸珠丸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五二引《澹寮方》。
【异名】斑龙丸(《医方类聚》卷一五二引《澹寮方》)。
【功用】补元阳,益精血。
【主治】元阳不足,精亏血虚,形体羸瘦,阳痿早泄,头目眩晕,腰膝冷痛。
【组成】鹿茸(去皮毛,切片,酥炙,无酥则用浊酒炙)30克,鹿角胶(炒珠子)30克,鹿角霜30克,阳起石(煅,酒淬)30克,大附子(炮,去皮、脐)24克,当归(去芦、尾)24克,地黄(九蒸九焙)24克,辰砂(别研)1.5克,肉苁蓉30克,酸枣仁(去壳,捣成膏)30克,柏子仁(去壳,同酸枣仁捣膏)30克,黄芪(蜜炙)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克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下。即食少量糕粥压之。
茸附益肾丸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
【主治】阳痿,早泄。
【组成】鹿茸30克(炙),沉香7.5克,天雄15克(炮),鹿角霜15克,家韭子15克(酒浸),青盐15克,茴香15克(盐炒),桑螵蛸30克(炒),牡蛎粉15克,白石脂30克,鹿角胶30克(炒)。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酒糊为丸。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
养元汤
【来源】《奇方类编》卷下。
【功用】补虚,益肾,种子。
【主治】肾虚无子。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炒)、炙甘草、熟地、杜仲(炒,去丝)各3克,枸杞6克,杏仁4.5克,白茯苓4.5克,金樱子4.5克(去刺),淫羊藿(酥炒,去边)3克,石斛4.5克,牛膝5.5克。
【用法】用水600毫升,煎200毫升,空腹时温服。连服10剂。
【加减】如肾虚明显,可加山萸肉、肉苁蓉各3克。
男化育丹
【来源】《辨证录》卷十。
【功用】健脾化痰,益肾种子。
【主治】男子身体肥大,痰盛,不能生育。
【组成】人参15克,山药15克,半夏9克,白术15克,芡实15克,熟地15克,茯苓30克,薏苡仁15克,白芥子9克,肉桂6克,诃子1.5克,益智仁3克,肉豆蔻1枚。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庆云散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主治】男子阳气不足,阳痿不育。
【组成】覆盆子、五味子各120克,天雄30克,石斛、白术各90克,桑寄生120克,天门冬270克,菟丝子120克,紫石英60克。
【用法】上药共锉为散。食后酒服3克,每日3次。
【加减】素不耐寒者,去寄生,加细辛120克;阳气不虚而无子者,去石斛,加槟榔15枚。
阳起石丸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主治】夏秋暑湿,恣食生冷,遂成霍乱,阴阳相干,脐腹刺痛,胁肋胀满,烦躁,引饮无度。
【组成】阳起石(火煅红,研极细)、鹿茸(酒蒸,焙)、韭子(炒)、菟丝子(水泡净,酒浸蒸焙,别研细末)、天雄(炮,去皮)肉苁蓉(酒浸)各30克,覆盆子(酒浸)、石斛(去根)、桑寄生沉香(别研)、原蚕蛾(酒炙)、五味子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酒煮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盐酒送下。
冷香汤
【来源】《百一选方》卷七。
【主治】夏秋暑湿,恣食生冷,遂成霍乱,阴阳相干,脐腹刺痛,胁叻胀满,烦躁,引饮无度。
【组成】良姜、檀香、甘草(炒令赤)、附子(炮裂,去皮、脐)各60克,丁香6克,川姜22.5克(炮),草豆蔻5个(皮,面裹煨)。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用药末15克,加水1.3升,煎10数沸,贮瓶内,茶水服。
耳鸣、耳聋
龙脑丸
【来源】《宣明论方》卷四。
【异名】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卷四)、龙荟丸《金匮翼》卷三)。
【功用】泻肝胆实火。
【主治】肝胆实火,头痛面赤,目赤目肿,耳鸣耳聋,胸胁疼痛,便秘尿赤,躁扰不安,甚或抽搐,谵语发狂,舌红苔黄,脉弦数。
【组成】当归(焙)、龙胆草、大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30克,大黄、芦荟、青黛各15克,木香7.5克,麝香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如麻子大。每服20丸,生姜汤下。
【附注】方中龙胆草、芦荟、青黛泻肝胆实火为君;栀子、黄芩、黄连、黄柏泻三焦实热,大黄泻火通便为臣;火旺则易致血虚,帮以当归养血为佐;热盛则气滞窍闭,故酌用木香、麝香行气开窍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泻肝胆实火之功。
泻肾大黄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主治】肾脏实热,小腹瞋胀,足下热痛,耳聋,梦伏水中。
【组成】大黄60克(锉,蜜水75毫升浸一夜,焙),赤茯苓(去黑皮)、黄芩(去黑皮)、泽泻、菖蒲、甘草(锉)、玄参、五加皮(锉)、羚羊角(镑)各30克,磁石(火,醋淬三七遍)、生干地黄(切,焙)各60克。
【用法】上药十一味,粗捣筛。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没乳丸
【来源】《脉因证治》卷上。
【主治】淤血痢。
【组成】乳香、没药、桃仁、滑石、木香、槟榔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末制丸。苏木煎汤下。
龙胆泻肝汤
【来源】《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引起的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以及肝经湿热下注之阳痿阴汗,小便淋浊,阴肿阴痛,妇女带下。现用于高血压病、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疖肿属于肝胆实火者。亦用于甲状功能亢进、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外生殖器炎症、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于肝胆湿热者。
【组成】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羌活汤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功用】祛风散寒,化淤定痛。
【主治】白虎历节,风毒攻注,骨髓疼痛,发作不定。
【组成】羌活(去芦)60克,附子(炮,去皮、脐)、秦艽(去芦)、桂心(不见火)、木香(不见火)、川芎、当归(去芦)、川牛膝(去芦,酒浸)、桃仁(去皮、尖、麸炒)、骨碎补、防风(去芦)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牛黄膏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功用】凉膈镇心,化痰止嗽。
【主治】小儿痰热内蕴,神昏惊痫,咳喘痰多。
【组成】蛤粉(研飞)6千克,牙硝(枯,研)、朱砂(研,飞)各300克,人参750克,雄黄(研,飞)2.25千克,龙脑(研)120克,甘草()1.5千克,金箔、银箔各200片(为衣),牛黄60克(别研)。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搜和,每54克作20丸,以金箔、银箔为衣。每岁儿服1丸,食后用薄荷温水化下。
【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牛黄丸”。
左慈丸
【来源】《饲鹤亭集方》。
【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组成】磁石、柴胡、地黄、萸肉、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各等分。
【用法】上药炼蜜为丸。每次6~9克,用淡盐汤送下。
六、心系病症
惊悸、怔忡
神归汤
【来源】《痘疹传心录》卷十七。
【主治】心气不足,烦躁多惊。
【组成】人参、麦冬、茯神、当归、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姜术汤
【来源】《仁斋直指》卷十一。
【主治】痰饮内停,心悸怔忡。
【组成】白姜(生)、白术、茯苓、半夏曲各15克,辣桂、甘草(炙)各0.3克。
【用法】上药共锉为散,每服9克,姜、枣煎服。
养血安神汤
【来源】《万病回春》卷四。
【功用】养心清火。
【主治】惊悸属血虚火动者。
【组成】当归身1.5克(酒洗),川芎1.5克,白芍(炒)1.5克,生地黄(酒洗)、黄连各3克,陈皮1.5克,白术2.1克,茯神3克,酸枣仁2.1克(炒),柏子仁1.5克(炒),甘草(炙)1克。
【用法】上药共锉一剂。以水煎服。
龙齿汤
【来源】《医方大成》卷三引《简易方》。
【主治】心悸怔忡,胸怀忧虑,神思多惊,如坠险地,小便或赤或浊。
【组成】官桂75克,半夏60克(汤洗),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当归、龙齿(研)、桔梗(炒)、茯神各30克(去皮),远志(去心)、枳壳各75克(去瓤,麸炒),黄芪75克(蜜炙)。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粳米100粒,煎服。
除烦清心丸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功用】清心除烦,养阴安神。
【主治】胆怯心惊,烦躁口苦。
【组成】知母、黄连、天冬各30克,麦冬45克,朱砂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荷叶汤糊为丸,朱砂为衣。每服6克,空腹时用白开水送下。
龙齿镇心丹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功用】镇心安神,滋阴益肾。
【主治】心肾气不足,惊悸健忘,夜梦不安,遗精,面色少华,足胫疼。
【组成】龙齿(水飞)、远志(去心,炒)、天门冬(去心)、熟地黄、山药各180克(炒),茯神、麦门冬(去心)、车前子(炒)、白茯苓、桂心、地骨皮、五味子各150克。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米汤送下。
宁志膏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主治】心脏亏虚,神志不宁,恐怖惊惕,常多恍惚,易于健忘,睡卧不宁,夜多噩梦。
【组成】酸枣仁(微炒,去皮)、人参各30克,辰砂(研细,水飞)15克,乳香(以乳钵坐水盆中研)7.5克。
【用法】上四味,研末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粒,空腹与临卧时用温酒化下,枣汤亦得。
胸痹、心痛
加味归脾汤
【来源】《医宗必读》卷八。
【功用】补益心脾。
【主治】心虚悸动而痛。
【组成】人参、炙黄芪、白术、当归、茯苓、酸枣仁各4.5克,远志肉2.4克,木香、甘草(炙)各1.5克,龙眼肉6克,大枣2枚,煨姜3片,菖蒲2.4克,桂心1.5克。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通灵散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主治】心痛。
【组成】蒲黄、五灵脂各30克,木通、赤芍药各15克。
【用法】上药研末。每次用12克,水煎沸后入盐少许,通口服。
玄胡索散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四。
【功用】缓急止痛。
【主治】卒心痛,或经年不愈者。
【组成】玄胡索30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研末为散。用水250毫升,煎至125毫升,顿服。如吐逆,分作5次服。
栝楼薤白白酒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功用】通阳散结,行气化痰。
【主治】胸阳不振,气滞痰阻,致成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者。
【组成】栝楼实1枚(捣),薤白12克,白酒700毫升。
【用法】上三味,同煮取200毫升,分2次温服。
桂枝四七汤
【来源】《仁斋直指》卷六。
【主治】外感风冷,内有寒邪,心腹作痛。
【组成】桂枝、白芍药、半夏(制)各30克,白茯苓、厚朴(制)、甘草(炙)各15克,人参、紫苏各7.5克。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12克,加生姜7片,大枣2个同煎,空腹时服。
失眠
朱砂安神丸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异名】黄连安神丸(《东垣试效方》卷一)。
【主治】心烦懊侬,惊悸失眠,心下痞闷,食入反出。
【组成】朱砂12克,黄连15克,生甘草7.5克。
【用法】上为药共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10丸,食后津唾咽下。
萃仙丸
【来源】《饲鹤亭集方》。
【主治】肾水亏损,元气不足,水火不济,精液耗损,神思恍惚,夜多异梦,腰腿酸软,精泄不收。
【组成】潼蒺藜、山萸肉、芡实、莲须、枸杞子各120克,菟丝子、川续断、覆盆子、金樱子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以潼蒺藜粉同金樱膏加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2克,淡盐汤送下。
黄连阿胶汤
【来源】《伤寒论》。
【功用】养阴泻火,益肾宁心。
【主治】少阴病,得之3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组成】黄连12克,黄芩6克,芍药6克,鸡蛋黄2枚,阿胶9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1.2升,先煎前三物,取600毫升,去滓,入阿胶烊尽,稍冷,入鸡蛋黄,搅匀,每次温服200毫升,每日3服。
益气安神汤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
【功用】益气养心,化痰安神。
【主治】心气不足,夜寐多梦,睡卧不宁,恍惚惊怖,痰迷痴呆。
【组成】当归3.6克,黄连(姜汁炒)、生地黄、麦门冬(去心)、酸枣仁(炒)、远志(去心)各3克,白茯苓(去皮、心)3.6克,人参、黄芪(蜜炒)、胆星、淡竹叶各3克,甘草1.8克。
【用法】上药共锉一剂。加生姜1片,大枣1枚,以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