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或外伤后腰椎间盘纤维破坏引起间盘向椎管内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导致以腰痛及一系列神经根症状为特点的病证。属中医学的“腰腿痛”、“腰脚痛”、“腰痛连膝”等范畴。
艾灸法
【取穴】阿是穴、秩边、足三里、阳陵泉、昆仑。
【操作】按艾炷隔姜灸法程序操作。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施灸5~7壮,每日灸法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药熏蒸气灸
【取穴】患处。
【操作】按药熏蒸气灸法操作施灸。取红花、透骨草、刘寄奴、土鳖虫、秦艽、荜拨、川芎、艾叶各10克。上述药物加水置于功率700瓦的电炉上加温,并将其放在治疗床下,相距治疗洞口(直径25厘米)约30~50厘米。患者卧于治疗床上接受蒸气熏蒸,每日30分钟,1日1次,6次为1疗程。
敷灸
【取穴】患处。
【操作】按敷灸法常规施术。取乳香12克,没药12克,麻黄10克,马钱子6克,生草乌6克,生川乌6克,骨碎补20克,自然铜10克,杜仲12克。上药炼制成膏备用。取适量敷贴患处,1日1次,10日为1疗程。
四十、骨结核
骨结核指结核杆菌感染,侵犯骨组织而致局部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继发病变,属中医学的“骨痨”、“骨疽”等范畴。
艾灸法
【取穴】病变局部阿是穴、大椎、身柱,足三里、绝骨、肩髃、曲池。
【操作】按艾炷瘢痕灸法施术。每次选用2~5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3~5壮,艾炷如黄豆或麦粒大,每日、隔日或3日灸治1次,3~5次为1疗程。
非艾灸法
【取穴】患处。
【操作】按黄蜡灸法操作施术。取黄蜡、香油各等分。将香油装入勺内,用慢火烧至滚开,再将黄蜡放入香油内溶化并待凉凝。施灸时将之化开,趁热用葱白沾蜡油在患处搽抹,反复刷抹5~10分钟,将凝固在患处的蜡油用敷料覆盖固定,再行施灸时将其刮去即可行上法。1日1次,10次为1疗程。
药熏蒸气灸
【取穴】患处。
【操作】按药熏灸法操作施术。取肉桂、炮姜、人参芦、川芎、当归各10克,白芥子、祁艾各30克,白蔹、黄芪各15克。将上述药物研为细末,用厚草纸卷成药卷,点燃熏灸患处,每次15~30分钟,1日1~2次,10日为1疗程。
敷灸法
【取穴】患处。
【操作】按敷灸法操作施术。取晚蚕沙30克,川椒目30克,白芥子30克,海桐皮30克,茅苍术15克,香白芷30克,吴茱萸30克,鲜生姜适量。上药捣碎和匀,用食盐250克炒热,装入布袋热敷于患处。每日换敷3次,每次热敷30分钟,10日为1疗程。
四十一、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等组织病变而引起以肩部疼痛、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证。属中医学的“肩痹”、“漏肩风”等范畴。
艾炷灸
【取穴】肩髃、肩贞、肩髎、臂臑、肩井、曲池。
【操作】按艾炷隔姜灸法常规程序操作施术。每次选用2~4个穴位,将姜洗净后切成厚约1~2毫米的薄片,放置在穴位上,将艾炷制成如枣核大,点燃上端后置于姜片之上,待燃至下端后,换置另一艾炷,每次施灸5~10壮。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5~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艾卷灸
【取穴】肩髃、肩贞、肩髎、臂臑、肩井、曲池。
【操作】按艾卷温盒灸法施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
温灸
【取穴】抬肩、肩贞、膈俞、肩髃、臂臑、肩井、肩部压痛点。
【操作】按温灸器灸法操作施术。取艾绒适量掺入中药粉,装入温灸器内点燃施灸,每次灸治可选3~4个穴位,每次灸30分钟,隔日灸治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无须间隔。
灯火灸
【取穴】肩前、肩髃、肩髎、肩井、阿是穴。
【操作】采用灯火隔艾叶灸法施术。每天施灸1人,每穴1~2壮,10天为1疗程。
敷灸
【取穴】肩髃、肩髎、曲池、天宗。
【操作】按敷灸法常规施灸。先取葱汁、蒜汁、姜汁各300毫升与米醋300毫升混合,放锅内加热,熬至极浓时,加入皮胶120克融化,再入飞箩面60克搅匀,略熬成膏状,备用。敷灸时取8平方厘米胶布数块,再取药膏适量摊于中央,分别敷贴在上述诸穴位上,每日敷贴1次,四十二、腰肌劳损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指腰部的累积性肌纤维、筋膜及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以发病缓慢,腰部酸痛为特点的病证。属中医学的“痹证”、“痿证”等范畴。
艾灸法
【取穴】肾俞、大肠俞、阿是穴。
【操作】按艾卷温盒灸法施术。每次选2~4个穴位,将艾卷的一端燃着,先靠近皮肤,以后慢慢提高,直到病人感到舒快时就固定在这一部位。连续熏灸10~15分钟,至局部发红为度。每日灸治1~2次、10次为1疗程。
敷灸
【取穴】肾俞、阿是穴。
【操作】按敷灸法操作施灸。取生马钱、透骨草、生穿山甲、汉防已、生乳香、生没药、王不留行、辽细辛、五加皮,稀莶草、独活、生草乌、五倍子、上肉桂、枳实、牛蒡子、血余、干姜各10克,全蝎虫、威灵仙、生川军、泽兰叶、丝瓜络、生麻黄、土鳖虫、全僵蚕、防风各12克,当归尾15克,蜈蚣4条,功劳叶、生甘遂各30克。上述药物经香油2000克煎枯去渣,再熬药油至点水成珠时下黄丹1000克制成膏备用。敷贴于上述穴位上,3~5天换1次,1个月为1疗程。
药熏蒸气灸
【取穴】腰部。
【操作】按药熏蒸气灸法操作施灸。取红花15克,当归90克,活血龙90克,五加皮90克,防风120克,川牛膝120克,金刚刺120克,红藤120克。上述药物加水过药面,煎煮沸20分钟,置于治疗的洞孔(直径约30厘米)下15~20厘米处。患者卧床上,腰部对准治疗洞口直接蒸薰,每次治疗20~30分钟,1日1次,15~20次为1疗程。
四十三、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指以损伤后立即出现剧烈性腰痛、腰肌紧张及活动受限为特点的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和节囊、腰骶关节及骶关节的急性扭挫损伤。属中医学的“闪腰”及“淤血腰痛”等范畴。
艾灸法
【取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承山,阿是穴。
【操作】按艾炷无瘢痕灸法施术。施灸时将艾炷(底径0.8厘米,高1厘米)置于疼痛局部,灸点多少应按患处的范围而定,每个艾炷相距4~5厘米,每点(穴)灸7~8壮,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非艾灸法
【取穴】患处。
【操作】按石蜡灸法操作施灸。施术时根据疼痛范围,将石蜡制成半凝固状态,约50℃温度的药饼,敷灸于患处,每次30~60分钟,1日2次,10~15次为1疗程。
敷灸
【取穴】患处。
【操作】按敷灸法施术。取马钱子12克,骨碎补20克,生南星10克,田三七20克,威灵仙12克,独活10克,乳香12克,桃仁12克,红花6克,大黄10克。上述药物研细末。调拌凡士林,外敷贴于患处。1日1~2次。
四十四、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指踝关节过度内、外翻导致以踝部肿胀。剧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踝部软组织损伤。属中医学的“筋伤”、“崴脚”等范畴。
艾灸法
【取穴】解溪、丘墟、昆仑、商丘、太溪、阿是穴。
【操作】按艾卷温盒灸法施术。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次每穴施灸10~15分钟,1日1~2次,3次为1疗程。
非艾灸法
【取穴】中封、丘墟、阿是穴。
【操作】按铝灸法操作。取乳香、没药、儿茶、自然铜、血竭、黄柏、红花各等量。上述药物研末调成膏,取适量于小铝纸片(可用香烟盒内的铝纸)上,贴在穴位上点燃灸之,每次灸治15~20分钟,1日2次,10次为1疗程。
敷灸
【取穴】患处。
【操作】按敷灸法操作施术。取大葱适量捣烂。炒热后敷贴患处,凉则换,每次20~40分钟,1日1~2次,3~5次为1疗程。
药熏蒸气灸
【取穴】患处。
【操作】按药熏蒸气灸法操作施术。取松木锯末500克,陈醋500毫升。上述药物加水400毫升煮沸后,将患足置于药盆上,距20厘米左右,再覆盖上宽大毛巾,进行蒸熏20~40分钟,1日1~2次,5~7次为1疗程,四十五、落枕又称失枕、失颈,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或感受外邪而导致以颈项部强直酸痛不适、转动不灵为特点的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颈部软组织扭伤。
艾灸法
【取穴】颈部阿是穴、风池、天柱、大椎、肩中俞、大杼。
【操作】按艾卷温盒灸法操作施灸。每次取3~4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5~30分钟,1日1~2次,3次为1疗程。
灯火灸
【取穴】玉枕、天柱、大椎、阿是穴。
【操作】采用明灯爆灸法操作施灸。每天施灸1次,每穴l壮,连灸3天。
药熏蒸气灸
【取穴】患处。
【操作】按药熏蒸气灸法常规操作施术。取伸筋草9克,海桐皮9克,西秦艽9克,当归尾9克,川羌活9克,钩藤9克,红花6克,乳香6克,没药6克。上述药物加水煮沸5~10分钟,趁热熏蒸患处。待温用药液渍洗患部,每次20~30分钟,1日2次。
敷灸
【取穴】颈部阿是穴。
【操作】按敷灸法施术。取蓖麻叶适量捣烂如泥膏状,敷贴于颈部阿是穴,上覆油纸固定,1日1次,3天为1疗程。
四十六、肛裂
肛裂是肛管齿线以下皮肤全层的皲裂,多发生于肛管后方正中线上。由于肛管解剖上的特点,此处皮肤在排便肛管扩张时易受创伤而造成全层撕裂。齿线邻近有慢性炎症时,因纤维化而失去弹性更易受损。撕裂创面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疡,排便时摩擦而疼痛并少量出血,经久不愈而成慢性溃疡,创面较平硬,灰白色,溃疡下端常有一袋状皮赘,酷似外痔,称“哨兵痔”。便时及便后肛门疼痛是此病的特点。患者因惧怕疼痛不敢排便,使粪便在肠腔积存过久,变干变硬,下次排便时疼痛更加剧烈,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患者极为痛苦,甚至影响工作、学习。
针灸
【取穴】取白环俞、长强、承山穴。
【操作】从白环俞斜向内下方刺入,使感应扩展至肛门;长强直刺,进针后并可向左前、右前方透刺,使感应达肛门周围,承山用强刺激。每日1次,不留针,10次为1疗程。
四十七、脱肛
脱肛是指肛管和直肠的黏膜层以至整个直肠壁脱出于肛门外,也称直肠脱垂。多见于老人、小儿和多产妇女,常见诱因为:慢性咳嗽、慢性腹泻、排尿困难、百日咳等症。临床表现:病初,排便后脱出之黏膜尚能自动回缩,后逐渐便后需用手送还肛内,患者有肛门坠胀、排便未净感觉,严重者,咳嗽、打嚏喷时均可引起脱肛。脱出的黏膜、肠壁如不及时送还,久之可因慢性刺激而发炎、红肿、糜烂、溃疡,甚至形成绞窄坏死。
针灸
【取穴】百会(小儿囟门未闭可用灸)、长强、承山、大肠俞、白环俞穴。
【操作】每次选2~3穴,强刺激,每日1次,每10次为1疗程。
四十八、丹毒
丹毒是皮肤或黏膜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传染性细菌性感染。多由溶血性链球菌自不易察觉的皮肤破损处侵入引起,好发于面颊及四肢。炎症不侵及皮下组织,极少化脓,病程进展快,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冷、高热、头痛,患部皮肤红肿,边缘稍高起,与周围正常皮肤之间界限清楚,重者可出现炎性水泡,病变呈跳跃式发展,局部有灼热感和疼痛。病程约2周左右。
针灸
【取穴】大椎、曲池、陷谷、委中、内关、太阳、足三里。
【操作】在刺血拔罐后,可配合针刺、大椎、陷谷、曲池须直刺,强刺激;委中点刺放血;头痛加刺太阳,恶心加刺内关和足三里,均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
四十九、急性淋巴管炎
本病系体表的淋巴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多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经由破损的皮肤侵入组织的淋巴间隙引起。发病常自四肢末端的破损皮肤处开始,呈现一条向心性炎症性红线,向肘、腋、腘窝、腹股沟等处发展,触之有硬索条感,有压痛,严重者可致所属淋巴结急性炎症性肿大,伴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畏寒、发热、倦怠、头痛等。
针刺放血
【取穴】取身柱、灵台、合谷、委中(出血)。备用穴取从红线的止点处向起点处,每隔2厘米许用粗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如有高热加曲池、大椎;神志恍惚者加水沟、十宣、小海、郄门。
【操作】用中强刺激,每日1~2次,不留针。
五十、冻疮
冻疮是由于寒冷刺激,引起皮肤末梢血管收缩、痉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损伤。手、足、耳、面颊、鼻尖是好发部位。冬季野外作业,尤其在寒冷潮湿环境中更易发生。
冻疮发生后,局部皮肤苍白、凉硬、麻木,经复温解冻后血管舒张,可出现淤血性红肿,中间部位青紫,皮肤灼热、瘙痒、疼痛,重者起水泡,破溃形成溃疡。以后,每年秋末冬初即可再发。
针灸
【取穴】手冻疮取外关、合谷、阳池;足冻伤取足三里、三阴交、悬钟、解溪;耳冻疮取耳门、听宫、听会。
【操作】中等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