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10550900000018

第18章 中国军史谜团(7)

赤壁之战六大谜团

导言:赤壁之战发生于距今1800多年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在赤壁之战中发生了至今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故事,但是史学家却认为这些事情是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在赤壁之战中并没有发生过。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但在历史著作中对此记录却大不一样。如陈寿在三国志的《魏志》、《吴志》、《蜀志》中,记载有两种赤壁之战发生过程。《吴志·吴主传》说,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刘备共同迎击曹操,结果是“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蜀志·先主传》说,孙权派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刘备并力,起先,联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接着,刘备“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吴志》和《蜀志》的说法大体一样。但是《魏志》却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种说法只提到了刘备,连周瑜一个字也没提,似乎这只是刘备和曹操的一场战役,与孙权无关。正如清代学者姚范在《援鹑堂笔记》中问道:“此不言吴人周瑜,何也?”

也正因为史载不详,才使赤壁大战给人留下了诸多疑问,总结起来,一共有6个。

一、赤壁在哪里

《辞海》1997年版“黄州”条云:“近郊有旧时苏轼误称的赤壁,为游览胜地。”苏轼曾经在《赤壁怀古》中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因为黄州人将江边的赤壁认为就是汉末的赤壁。但是苏轼却对此有怀疑,即苏轼曾读过《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关于曹操赤壁战败后逃跑途中经过芦苇丛生的华容道时,非常担心刘备有伏兵在此放火的记载。而他所游览的武昌西山附近并无芦苇丛生的现象,这就与历史的记载不符。另外,华容县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南安县,被刘宋改名安南县,到隋时改名为华容县。且该县地处江南,这就和曹操败后撤退时经过的华容道毫无关系。

那么,赤壁到底是哪里呢?历史上记载有五处: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所谓“薄圻”(后来写作蒲圻,今湖北赤壁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谓“嘉鱼”、唐《汉阳图经》所谓“汉川”、宋苏轼所游“黄州”及宋代传说的“江夏”。比较可信的是接近三国时期的《荆州记》和《水经注》。后又有人说赤壁不是一座山名,是沿江百里的南岸地区。

二、火烧赤壁发生的具体时间

南朝宋范晔所撰《后汉书·献帝纪》载:“建安十三年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的著录是:“十月,曹操以舟师攻孙权,权将周瑜大破之于乌林、赤壁,操败退南郡,留兵守江陵而还。十二月,刘备攻占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诸郡。”这两个记录都说赤壁之战发生在十月。

而《后汉纪·孝献皇帝纪》记载:“九月,刘琮降曹操。……时孙权军于柴桑,刘备使诸葛亮说权,权大悦,即遣周瑜将水军三万,随亮诣备,并力拒操。冬十月癸未,日有蚀之。十二月壬午,徵前将军马腾为卫尉。是月,曹操与周瑜战于赤壁,操师大败。”这个记载是说赤壁之战发生在十二月。有人参考了比《后汉书》撰写时间更早的《三国志》、《后汉纪》等书断定,《后汉书·献帝纪》的记录省略了“十二月”等文字。由此推测,孙权、刘备的军队在九月份就已经准备抗战,而赤壁真正发生的时间是十二月份。

三、火焚曹舰是在白天,还是夜晚

《三国志通俗演义》写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诸葛亮于是日祭风,三更时分风起,周瑜即令黄盖使小卒驰书报曹操,言“定今夜二更,但看船头插青龙牙旗,即粮船也。”这岂不是说,火焚曹营之时是在二十一日夜吗?曹操得书后大喜,遂与众将来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是时东风大作,……看看月上,忽一军指说:‘江南上一簇帆幔,驶风而来。’……报称:皆插青龙牙旗,内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试问,在夜间又是有大风时,曹军能在北岸看清楚黄盖船上的青龙牙旗和船上的几个字吗?再说,黄盖驰书与曹操约降时,又怎能说明是要在夜间偷偷进入曹寨呢,当然黄盖只能约在交锋之日,他才能趁任先锋之便率舰只投降。也正是因为黄盖约降的时间在白天,所以曹操届时就和他的部属先到水寨等候。故《周瑜传》云:黄盖先已“书报曹公,欺以欲降,……曹公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又裴注所引《江表传》写得更为具体:“黄盖取轻利舰十舫,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上,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用赤幔覆船,又建旌旗龙幡于舰,都是为了便于白天在江北的曹军识别的。”

四、赤壁之战中,曹操投入多少兵力

关于赤壁之战时曹操东征的人数,不少史学家都据周瑜的分析,认为不过二十余万人。但有学者说曹操南下时率众三十万,并荆州刘表兵约十万,故人数不在四十万以下。

五、传染病是曹操战败的主要原因吗

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曹操之所以在乌林被彻底击溃,主要原因何在?周瑜在战前有预见,他指出曹军的不利条件:一是曹操占有北土,既未平安,加以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二是曹军“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中原)所长”;三是彼时正值“盛寒”,马无草料,会成群饿毙;四是北方士兵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传染疾病。裴氏也把曹军的传染病作为偶然导致曹操失败的两个原因之一。那么曹军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1981年《中华医史杂志》和《文汇报》均曾载文,以为是血吸虫病。按《武帝纪》云:“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乃引军还。”又《孙权传》云:“瑜、普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饥疫死者大半。”又《武帝纪》裴注引《江表传》:“周瑜破魏军,曹公复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疫病,孤烧船自退,使周瑜虚获此名。’”可见意外的烈性传染病也是曹操失败的客观原因。

六、“借东风”、“草船借箭”是传说吗

很多学者都认为“借东风”、“草船借箭”等都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杜撰出来的。因为《三国演义》中的许多历史与正史《三国志》相矛盾。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将传说等都有可能融入其中,从而让后人认为它就是历史。

另外,还有人说《三国演义》写曹操连接船舰出于庞统的连环计,也实无其事。

因为据《三国志·郭嘉传》:“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于此!’”这说明曹军可能是十二月初自江陵东下到巴丘时传染上疾疫的。部分军士染病后,曹操就把他们留下来,并留了一批船只在巴丘,而自己仍率大军东下。但到赤壁时因为与孙、刘联军初战不利。曹操只好退军于北岸乌林,并根据身边的谋士建议,下令连接船舰,准备再战。不料恰于此时得黄盖降书,即信之不疑,故未做任何防范措施,以致黄盖得以率少数装满引火之物的快船,趁突然刮起的东南风,闯入曹操的水寨,四处放火。这样,曹操驻于乌林江滨的船舰就大都被烧毁,而岸上营寨也就付之一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