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复制卡耐基,吃透巴菲特
10583900000012

第12章 投资技巧,掌握高超的理财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炒股者到处向别人问这个月是涨了还是跌了,现在该不该买?前者好说,他把各种相关的报表和数据向你背一遍。但对于后面的问题,没有任何人可以为你做主,主要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也许我们都可以学习一下巴菲特的思考方式,不迷信数据和指标,而用常识来判断。

便宜买股,而不买便宜股

众所周知,“股神”巴菲特最初投资于股市100美元,然而,他却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拣股眼光,精辟的企业分析能力与严格的“价值投资法”,最终将其资本滚存至520元。迄今为止,股市中仍然无人能及。然而,巴菲特是如何买股的呢?

便宜买股就是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理论根源在于:股票价格低于其价值的暂时性偏差总是存在的,与此同时,市场最终必将认识到这一偏差的存在,并促使其市场价格上升至反应内在价值的水平,这就为其带来价值投资的机会。市道越是不好的时候,此种偏离的程度越是超乎人们的想象,因此,未来赢利的空间就越大。

事实上,对于“股神”巴菲特来说,他的最压身绝技并不是对于股票此种虚拟经济物拥有多深的理解,而在于将股票视为普通商品来对待,仿佛与超市中的可乐、火腿肠并无本质区别。从某种程度而言,这很容易使人们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应用于股票投资:“无论买何种东西,绝大多数人们看重的,是其物品是否物有所值。当价格有所下降时,他们就会购买一些自己喜欢与需要的东西。”其实,购买股票与购买打折电器并无本质区别。只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就有机会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价值投资的精髓也是如此简单直白,并不玄奥神秘。然而,值得遗憾的是,在股票市场上,绝大多数人们却一反常态:当股票市场扶摇直上的时候,投资者却习惯于将其赌注下在这些热门股方面,以求永驻高峰;于是,当它们停下疾驰的步伐时,投资者就会深受其害。

在便宜买股的过程中,巴菲特十分重视股本回报率,以衡量企业能否有效地运用股东资金,从而为股东创造利益。股本回报率是股东应占溢利与股东权益净值的比值,如果公司能够有效地运用股东的资本,投资者就能进一步获得更大的报酬。在判断股本回报率的时候,应该留意历年的股本回报率是否能够稳定地增长,公司的盈利是否来自核心业务与盈利上升是否源自较高的负债等。除了创造财富之外,企业还要懂得适时运用财富。如果公司能够用剩余资金进行投资,就可创造出令股东满意的利润;如果公司无法创造出足够的利润时,巴菲特则认为应将资金归还于股东,使其自行寻找其他投资机会。

巴菲特为何不买便宜股

巴菲特认为,买股票应该买强势股。“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是股票市场永远不变的真理。虽然前者看起来较贵,后者看起来较为便宜,然而,贵的则会更贵,便宜的则会更便宜。

从中长线来看,一支从高处回落将近40%的股票,比如AKAM,它的动能启动之时不会是在低点,而是回升至接近高点的地方。以下三个指标可供参考:第一个指标是离开前一个高点约15%的地方,对于AKAM来说,就是50元价位的地方;第二个指标是上次放量暴跌的价位,对于AKAM来说,其暴跌的地方正好也是50元价位的地方;第三个指标是50天MA上升至200天MA的时候,这个指标无法预测,只能不时地进行观察。然而,对于AKAM来说,很有可能也是50元左右。因此,巴菲特总是在其涨至50元左右的时候,才开始考虑这支股票。虽然那时此股票的价格较贵,但其风险与时间回报的概率均比其他时间要大。为何他从不购买便宜股呢?主要出自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高处回落期间拥有诸多不同价位的被套者,这些被套者时常不是以认赔出场,而是苦等它回升时才卖出打平。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理才较为平衡。因此,这些被套者在价格上方形成一个强大的上档供应区,此区的卖压,则需买盘与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消化。

2.尽管大户拥有足够的实力将其价格冲上去,但涉及前面所提及的被套者,如果股价过于强势上涨,就会减低甚至打消他们售出平仓的意愿,这也是大户们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形。毕竟在股价上涨建仓的过程中,大户总是渴望最大限度地将一些持股者隔离局外,以使他们多吸纳一些廉价的筹码。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是为何U字型的底部时常比V字型的底部有效的原因。而创新较高的股票上涨的阻力,则比其他股票小的缘故。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认为,在购买股票的过程中,应便宜买股,而不买便宜股。与此同时,他从不关注短期的股价变动,毕竟他追随的是企业,而非市场。尽管股价上下波动,被市场低估的股票价值最终均能回升至原本反映企业价值的合理水平。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语:“从短期来看,股气只不过是人气投票的场所而已;但从长期而言,市场扮演的角色却是衡量企业真正价值的标尺。”真正的投资者不但不会在意别人的行动或每日的股价变动状况,反而会借着品牌魅力、收益能力、未来展望等,客观地对公司的投资价值加以评价。

巴菲特的最爱:价值被低估的潜力股

所谓潜力股,是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存在上涨潜力的股票或具有潜在投资预期的股票。它既与优先股并无必然联系,又对企业的发展毫无影响,仅仅只是公众对企业的投资而获得收益的一种必然途径。然而,对于巴菲特来说,他却喜欢价值被低估的潜力股。

利用价值投资术,寻找被低估的潜力股

2006年5月,当全球股民陷入恐慌抛股,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指数跌至10%的时候,股神巴菲特却好整以暇,以寻找被低估的潜力股。

同年5月5日,巴菲特悄悄地斥资50亿美元,买下以色列伊斯卡金属加工集团的八成股权,此家公司是他在创立波克夏海瑟威几十年来,首次购入的海外产业。伊斯卡是世界著名的金属切削刀具和技术供应商。当全球市场均对原料需求颇感兴趣,一窝蜂地高价抢购矿业公司时,巴菲特却独具一格地另辟蹊径,投资于生产金属工具的资本设备生产商。

在波克夏海瑟威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戴着牛仔帽,兴高采烈地向股东宣布这项重要的新投资。他的策略,正如1840年美国西部淘金,当人们疯狂地涌向旧金山挖掘黄金时,最聪明的商人却依靠卖铲子赚钱;而当“淘金热”结束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们梦碎破产,卖铲子的人却轻而易举地发了大财。

得益于新兴市场资本设备的需求,相关生产商股价已上涨一倍。2006年3月,巴菲特以两亿七千万美元购进龙头产业奇异电器的七百八十万股,由此激励奇异电器的股价一直上涨,并连创新高。在他的“煽风点火”之下,此产业后势看俏,曾经入选《富比世》全美国前百名大中小企业的罗伯工业,在2006年以来,涨幅高达27%,是标准普尔五百指数涨幅的二至三倍。除此之外,在巴菲特2006年的投资清单上,也增加了前未所有的公用事业投资。

众所周知,公用事业一向没有暴力可图。然而,在经济成长放缓的时候,它却是稳定的现金收益来源。与此同时,这些水管、电线与发电厂等,既是高价的实物资产,又具有抗通膨效果。虽然在一般人的眼中,公用事业毫不起眼,但在巴菲特的心中,它却是“金鸡母”。当时的波克夏海瑟威,除了保险业外,最赚钱的事业体则是公用事业。2006年前三季度,其净利润达到六亿五千万美元,是2005年同期收益的七倍。与此同时,巴菲特还在2006年11月投资十亿美元于德州,以开设公用事业公司。

在巴菲特的投资清单上,还有零售业与民生消费这一载体。由此可知,他对美国消费力依然尤为乐观。2006年第三季度,他大幅加码知名家用五金零售商罗威,持股部位达到原有的八倍,而运动用品商耐吉也被他加码买进。自从2006年9月以来,两家公司股价上涨尤为突出,分别上涨11%与23%。

自从2006年5月以来,波克夏海瑟威的股价已上涨23%,是标准普尔五百指数涨幅的2.75倍,迄今为止,其股价高达十万九千美元,被称作美国股市有史以来最为昂贵的股票。

只有具有长期抗战的准备,才能锁定价值投资目标;只有具有稳定的现金股利,才能使人静候甜美果实;只有适时利用价值投资术,才能挖掘被低估的潜力股。

与潜力股“约会”的巴菲特

约会与结婚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情。或许你会觉得自己恋爱了,但尚未真正确定心中的感受,因此,你们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却没有必要长久地维持关系。或许你会想到承担一些责任,但并没有准备做出重要的承诺。最关键的是,你能够拥有完全自主的选择权,以遇到更好的人选。倘若你们仅仅只是约会,一旦事情搞砸,分手则很容易。既不用像离婚那样麻烦,又不用为此支付高额费用。

倘若企业的购买者是以结婚的方式对待价值被低估的潜力股的话,那么,股票购买者所想到的仅仅只是与股票约会,正所谓华尔街的一句名言:“永远不要与股票联姻。”那些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总是将此句话铭记于心。

股票购买者并不愿意像企业购买者那样做出任何承诺。与购买企业不同的是,购买股票则需进行诸多次交易。他们既不希望将自己绝大部分的资产押在一根桩上,又从未想过要永远持有股票。每逢遇到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十分乐意地抛售手中所持的股份。与企业购买者相比,一般的投资者仅仅只能用股票购买者的方式思考问题。毕竟以一般人的财力仅能购买一家公司几手或几百手的股票,这样一来,并不能像巴菲特那样对公司造成任何较大的影响,且一般投资者并不能与一家企业长期共患难。

与购买企业所不同的是,价格是股票购买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显而易见,他们渴望能够低价买入,但也并不排除高买高卖。比如,市场占有率、管理层的质量、股本回报率及边际利润率等计划长期持股的企业购买者看来较为重要的问题。对于短期持股的股票购买者而言,并非十分重要,但能够熟悉这些基本因素也颇有益处。

对于股票购买者而言,如果一只股票的卖价低于其内在价值,则会考虑对其加以购买,巴菲特也是同样如此。然而,与企业购买者不同的是,那些股票购买者会想方设法将其手中的股票销售出去,对他们来说,卖出与买入同样重要。毕竟在心灵深处,他们深知如果一只股票能够被低估的话,那么,它也同样能够被高估;如果能够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将其买入,再以高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将其卖出,则是最好不过。巴菲特对此也是了然于胸,然而,他却更喜欢与潜力股“约会”,而非卖出价值被低估的潜力股。但当市场上拥有成千上万价值被低估的潜力股等待购买时,他也不会抱着持有的高估股票迟迟不放。

吃透巴菲特

你能像巴菲特这样进行投资吗?你能像巴菲特这样把价值被低估的潜力股视为自己的最爱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也是一个真正的大富翁;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则意味着你仅能做一个股票购买者。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投资者并不能像巴菲特那样,毕竟他们既买不起公司,又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公开上市的足够股权。即使你投资100万美元于市值10亿美元的公司,才能购得1%的股权,而如今,市值10亿美元的公司仅能被称为小公司。因此,不论你是否愿意接受,事实就是绝大部分投资者均不能得到被低估的潜力股,毕竟他们根本负担不起。

巴菲特与潜力股“约会”的做法是正确的,但它并不适合于每个投资者,因为绝大部分投资者并没有足够的财力以赢取价值被低估的潜力股。

发现具有潜在财富的公司

选择正确公司,是长期持股的前提,更是赚取高额利润的前提。那么,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众多公司中选出具有财富的公司呢?巴菲特认为,最优秀的投资对象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

1.广阔前景的产业;

2.成长型小企业;

3.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的企业。

寻求广阔前景的产业和成长型的小企业

第一特征:广阔前景的产业

产业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首先,人一旦搞错了方向,是很难出现正确的结果的。就好比,你拿着错误的地图是很难到达你所要去的目的地一样。

其次,不同的产业所产生的利润也是不同的。打个比方,社会生活中分工不同,做不同的活儿带来的报酬也不同。如,律师,私人医生所赚的收入就是比普通工人多,其职业的稳定性也较高。所以,所处产业不同,企业所得到的利润、承受的竞争压力以及获得成功的机遇也不同。

最后,好行业是支撑公司发展的关键。公司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不一定是管理者有超人的智慧。有时,虽然一些公司的管理层经常会发生变动,虽然公司的经营策略表现得朝令夕改而毫无理性可言,但是,只有消费者对好的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永远不变,即这是一个大众迫切需求的行业,只要管理者不犯过于愚蠢的错误,那么,这样的公司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收益。巴菲特反复强调这点:“良好的管理记录与其说是你很有效率,倒不如说是因为你上了哪条船。当有着辉煌名声的管理人员要去对付前程黯淡、管理混乱、声名狼藉的公司时,不变的只会是公司的名声。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艘长期漏水的船上,那么造一艘新船要比补漏洞有效得多。优秀的骑士会在好马,而不是衰弱的老马上充分发挥。我对此事的观点从未改变。”

有句话说:真正最好的企业是“傻瓜”都可以管的。其实,这句话既道出了面对行业的困境,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又说出了了解一个管理者是很难的,有时让你失望的往往是你最信任的管理者。但是,行业却不含糊,它永远不会骗人,行业的发展,产品的需求是一目了然的。

第二特征:成长型的小企业

成长型的小企业有许多的机会。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产品周期缩短了,竞争日益加剧,能活下去,就会占领市场。成为霸主,赢家通吃!

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中说:“投资大、小企业都能赚钱,但如果你专注于小企业,你可能干得惊人的好!‘小的’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最能赚钱的。”

股价与企业的成长是休戚相关的,一个小企业成长十倍,它的股票可能翻二十倍。小企业想要达到长期高速增长,同样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它起步基数小,面对巨大的市场,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却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如果投资者能够提早发现一个新兴产业中的有强大竞争实力且注定会成为产业巨人的小企业,无疑就是找到了一个巨大的金矿。

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成长型的小企业同样存在着许多风险。彼得·林奇说:“对于小公司,最好等到它们有利润之后再投资。”也许你已经发现,许多成长型的小企业在市场的大潮中被消灭了,活下来的只有极少数的成功者,取得最初的获利能力是具备生存能力的一个基本尺度。

选择那些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

第三特征: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

巴菲特认为,对于投资来说,最为关键的还不是确定某个产业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或者这个产业将会增长多少。而是,作为一个投资者,最先考虑的是要确定任何所选择的一家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确定这种优势的持续性。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是不同的,领导总是少数,被领导却是多数。优秀的企业同样如此,聪明的,是少数的。优秀的企业必定胜大多数一般的企业。投资者应着重于找到优秀的“头脑”。

竞争优势是企业的核心,对于商场上的任何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来说,没有竞争力,就意味着有随时面临着关门的危险。找到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就相当于为自己的投资上了一把保险锁。如何测量以及区分一家企业是属于哪一种竞争优势呢?您可以通过以下的标准进行判断:

1.它所具备的优势,其他企业有无?

2.这种优势是否容易被模仿?

3.这种优势能持续多久?竞争中的贡献多大?

4.企业为保持这种优势做了那些工作?

5.这家企业明显的劣势在哪里?

在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时,巴菲特曾经说过自己的分析方法:“在一段时间内,我会选择某一个行业,对其中六七家企业进行仔细研究。我不会听从任何关于这个行业的陈词滥调,而是努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找出答案……打个比方,我选择了一家保险公司或一家纸业公司,我就会先想象一下自己在接手了这家公司之后,当然是长期地经营下去,我将如何管理这家公司?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需要担心什么?谁是我的竞争对手和客户?这家企业具有什么样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这样的分析之后,我就会对这家公司有着可能比管理层更深刻的了解。”

吃透巴菲特

股市不是生活的全部,每个人都有两种选择:炒股和不炒股。但是,一旦你选择了炒股,就应该把心放平,不应该有“在股市捞一把”的想法,这是错误的,而且赌的心理反而会让你赔得更惨。很多规律都是共同的,但细节上多有差异,不要让一些假象骗了你,炒股要靠自己的判断。

巴菲特认为,现在我们买入公司或股票时,不但会坚持寻找一流的公司,同时我们坚持这些一流的公司还要有一流的管理。另外,企业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成长在选择股票上居于不太重要的地位,对企业的竞争实力的研究居于越来越高的地位,找出未来产业的领头人,找出未来产业的霸主是最重要的。

依靠常识做出判断

巴菲特认为,投资需要的只是常识,不买不懂的东西。他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依靠常识,他没有买网络股,进而躲过了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带来的风险;依靠常识,他从来不去买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不会买房屋抵押次级债券,从而避免了次贷危机;也正是依靠常识,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他说出自己的观点:美国经济已进入衰退,警告大家“好日子已经过去”,要有风险防范意识……正是凭借常识,加上对于风险防范的准备,使他度过一次次危机。

凭常识,判断美国经济已进入“衰退”

号称“股神”的沃伦·巴菲特,2008年3月3日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说,美国经济实际上已进入“衰退”。此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有促销打折信息的楼盘占了所有新推楼盘数量的一半……

其实,当时美国房市的下跌已经有些时日,银行的信贷系统出现的危机也在不断地加深,而关于美国经济是否已经进行衰退的争论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这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们,各自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有的认为,只有经济学界的硬性指标“GDP连续两季负增长”才是衰退;而有些人则拿出各种经济指标来反驳。其急诊归根结底终究是数据与数据间的对抗。

巴菲特说,“从常识上说,我们正在衰退当中。”“常识”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理由,省去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学指标的辅助,简单地说明,自己的判断就是来自于常识。这让人们又一次看到了巴菲特的大智若愚。

巴菲特说,从他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所有的零售业公司报告来看,美国人购物显著减少。同时由于房地产价格下跌(巴菲特虽然没有看最新市场的报表,不过依据他的常识,他正确地判断总的成交量在不断地下降。),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拥有的房产价值下降。

在经济学的概念中,一个国家如果连续两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负增长就意味着经济出现衰退。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尚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据美国商务部2008年2月28日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增长0.6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的一个季度,这一数字是4.9个百分点。所以,自然也够不上衰退级别,而这也是使巴菲特搬出“常识”的原因。

巴菲特的这一判断与不少经济学家类似。在此后的美国实业经济学协会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中显示,在所有的接受调查的美国经济学家中,大约45%的人认为,美国经济2008年会进入衰退。

不过,巴菲特还认为,从长远看,美国经济不会一蹶不振。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我的孩子们会过得比我更好,虽然他们现在不相信这一判断。”

经济衰退,放弃担保计划

2008年3月3日,巴菲特在接受CNBC电视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实际上已经陷入衰退,他将不再愿意为三大债券保险商MBIA、Ambac Financial Group和FGICCorp的8000亿美元市政债券提供担保。

保险业是巴菲特投资的重头。一直以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收益的一半左右来自保险业。其实,在此前不久,也就是2月12日,巴菲特也曾表示过,他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愿意为三家债券保险商承保的价值约8000亿美元的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但有前提:这其中不包括其他复杂的高风险金融工具,而且这些保险商需支付所收保费的1.5倍作为回报。这一消息一传出去,即为大多数的人理解为巴菲特“援手救市”,而他的这一行为,也初步缓解了投资者对信贷市场进一步恶化的担忧。

然而,不久之后,巴菲特却“出尔反尔”。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与巴菲特向来谨慎的投资风格合不来。保险业不景气也拖累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2008年2月29日公布的公司财务年报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去年从保险业赚取了22亿美元净利润,与上一年度的净利润25亿美元相比少了3亿美元。尤其是2007年第四季度,由于汽车保险公司GEICO和再保险业务出现下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净利润由一年前的35.83亿美元下降至29.47亿美元,每股收益由原来的2323美元下降至1904美元。2007年全年,GEICO的利润为11.13亿美元,而2006年该指标为13.14亿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再保险业务2007年全年利润为14.27亿美元,也低于2006年16.58亿美元的利润水平。

2008年2月末,美国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发布财报说,去年第四季度集团因信贷损失出现近53亿美元巨亏。2007年全年集团实现盈利62亿美元,不及2006年总利润140.5亿美元的一半。

巴菲特说:“包括我们在内,保险业的利润将在2008年出现显著下降。”他估计,就算美国今年不遭受重大自然灾害,保险业的利润也会跌4个百分点左右。他说,如果发生飓风或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保险业将面临更艰难的处境。

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也声称:“良好形势已经结束,包括我们在内的保险业利润率在2008年肯定会出现严重的下降。股票价格也会下跌。”

吃透巴菲特

常识是一个直观的概念。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常识,好好地运用常识可以帮助你做出一个又一个正确的判断。巴菲特就是一个善于依靠常识做出判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炒股者到处向别人问这个月是涨了还是跌了,现在该不该买?前者好说,于是,他把各种相关的报表和数据向你背一遍。但对于后面的问题,没有任何人可以为你做主,主要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也许我们都可以学习一下巴菲特的思考方式,不迷信数据和指标,而用常识来判断。

投资的好机会是股价下跌时

提及巴菲特,相信每个人都想从他那儿获得一些投资股票的真经。巴菲特的股票投资为何如此成功呢?其实,简单地说就是把握住了投资的最佳时机,即:在股价下跌时投资。

和大多数人相反,越热门的股票,巴菲特越不感兴趣。即牛市轻闲,熊市繁忙。他对待熊市,就像消费者面对超市打折、过节搞优惠活动时的商品一样,哪件东西价廉物美,他就冲进去大买一番。巴菲特说:“大部分人都是对大家都感兴趣的股票有兴趣。其实,无人对股票感兴趣之日,才是你应对股票感兴趣之时。热门股票反而很难赚到钱。”

也许牛市、熊市唯一不变的就是巴菲特午餐中的老三样:可乐、牛排、汉堡包,还有他的1973年宣布的价值投资理念,而他的股东已经从当初的几十人增加到装满了一个体育馆。

股票大跌是大量购买建仓的好时机

股票大跌是大量购买建仓的好时机,这无非是巴菲特教科书中最经典的选股手段之一。即投资的最好机会就是股价下跌时。巴菲特喜欢大跌,他认为,大跌才有机会大量低价买入好股票,才有可能以后赚大钱。巴菲特曾经说:“只有资本市场极度低迷,整个企业界普遍感到悲观之时,获取非常丰厚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

2008年5月,当United Health和Wellpoint两家医疗保险公司股价大幅下跌之后,伯克希尔公司却开始大量增持。在伯克希尔公司向证监会递交的文件中显示,伯克希尔公司5月、6月、7月三个月内就买进了30万股Wellpoint的股票和40万股United Health的股票。当时,Wellpoint的股票已经从52周内峰值的每股90美元跌至接近每股43美元的低谷,而United Health的股值也从52周内峰值的每股60美元下滑到每股31美元。对于巴菲特的这一行为,许多人感到不解,巴菲特解释道:“选择一个短期内下跌50%的股票,至少不会给我带来太多困扰。”也就是说,如果要买某一只股票,最好选在价格最便宜的时候购买。

我们都知道,炒股不是随机选中或增持大量的股票,然后低吸高抛这么简单的事情,否则,人人都可能成为亿万富翁了。这就如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一样,看起来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投资股票除了需要人们掌握一定的游戏规则,更多的则是必须拥有其他更多的要素和智慧。

1972年,美国股市是一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50只著名成长股的平均市盈率上涨到天文数字般的80倍。由于股价太高,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无法买到股价合理的股票。这一年,巴菲特的股票仓位不足16%,他的资金84%都用来投资债券了。1973年,股市开始持续下跌。到了1974年10月初,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狂跌到580点,下跌近一半,这时,许多人开始疯狂地抛出自己手中的股票,然而,这时候巴菲特的投资欲望却开始大大地膨胀。在整个美国股市大萧条时候,巴菲特疯狂地买入股票。等到后来股市大幅反弹时,他大赚了一笔。

巴菲特持有葛兰素史克(GSK)时,葛兰素史克股票价格在第一季度仍大幅度下滑,但巴菲特持股的比例没有改变,并且打算长期持有。其后,虽然伯克希尔公司的业绩下滑了18%,其当年买进的多家健康产业公司股票也并没有升值多少,有的甚至还在继续下滑中,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到巴菲特的投资信心,他反而在继续逢低吸纳。

巴菲特曾经善意警告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他说:要保持每年百分之十几的投资回报是不现实的。然而,这并不是说他的伯克希尔公司做不到,反而做得非常好。如巴菲特在1965年买下一家陷入困境的纺织公司,就是现在的伯克希尔公司,到2007年时伯克希尔公司每年的业绩增长率几乎都超过了美国标准普尔指数。当初投入1000美元,现在已经变成价值2800万美元的股票。

大跌之日就是大喜之日

有句话说:“炒股不闻巴菲特,纵使高手也枉然。”巴菲特炒股如何神奇,他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在于他的与众不同:大跌时大喜。巴菲特认为,市场下跌反而是最好的消息。原因很简单。股市大跌时,投资者由于恐惧而纷纷低价抛售,这时的安全边际达到最大化,可以趁机贪婪地大量买入质优价廉的便宜货,他当然高兴得很了。相反,在股市大涨时,大部分的投资者会因为想要大赚一笔,于是纷纷高价追涨买入,股价大涨使安全边际减少甚至消失,从而使巴菲特想买股票却找不到价廉物美的好股票,当然不高兴了。

一般情况下,许多的投资者是牛市很忙,忙着买进卖出。等到熊市大跌的时候,套牢了,就很闲。但是,巴菲特恰恰相反。巴菲特对待熊市,兴奋得一塌糊涂。在熊市,当大部分的股市特别低迷,大家都不谈股票、不说股票的时候,他反而谈个不停、忙个不停:早早地醒来,简简单单地吃点东西,甚至只喝上一杯可乐,就直奔办公室。一到办公室就赶紧打电话给自己的经纪人,以及朋友。然后开始继续研究,研究后再次打电话给自己的经纪人买股票。他的经纪人说,在熊市时,他有时一天会接到五六个巴菲特打来让他买入的电话,股市越跌巴菲特给他打电话让他买入的越多、越频繁。一般人是大跌大悲,巴菲特是大跌大喜。

而在牛市,巴菲特却变得悠闲、自娱自乐。这时他觉得股票已经明显高估,就把大部分股票抛出了。然后,当我们忙着买基金、买股票,巴菲特已经很闲地打高尔夫,看棒球赛,溜达呢。因为他这时找不到便宜的、被低估的股票可以买了。

为什么巴菲特可以大跌大喜,而我们却是大跌大悲呢?

原因很简单,其关键是他在股市远远没有达到顶点时就退出来,到熊市大跌时他早就准备好足够的现金了。即在熊市的时候,巴菲特除了那几只“死了都不卖”的股票,已经空仓了!也许你非常好奇:巴菲特真的那么神,躲过了他经历过的四轮熊市么?回答是肯定的。巴菲特总能在熊市到来的两三年前跑掉,如在A股,很可能他在4000多点时就撤了,即便后面有6124的高点也不玩了。正因为巴菲特能“反贪”,早早收手,所以在熊市,他可以“反恐”,拿着大笔的现金无所畏惧地抄底,很便宜地收到了很多超级大牛股,像可口可乐、吉列刀片、《华盛顿邮报》都是历次熊市的战利品。

巴菲特这种投资策略在美国股市灵验,在中国股市同样有效。如在2001年6月,当时,上证指数涨到2200多点时,几乎所有股票的股价都过高,但几乎所有人都在疯狂买入股票。结果后来5年上证指数持续下跌,跌幅超过一半。试想一下,当时如果你在别人贪婪时恐惧,你就会避免巨大的亏损。反之,在2005年6月,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当时便宜的股票遍地都是,却几乎没有人愿意买股票。试想一下,如果你当时能在别人恐惧时贪婪,那么,到了2007年年底时,你将可以赚到5倍以上的惊人回报。因为短短两年的时候,即到2007年底上证指数已经超过5000多点。

吃透巴菲特

如果你想在股市中赚钱,一定要牢记巴菲特的格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其实中国的古人早就总结出了这一原则: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别人争相抛弃时,我反而收取;别人争相收取时,我反而给予。正如古代著名大商人陶朱公的老师计然所说: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正所谓,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当人人争抢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上涨,贵到离谱时,往往股价被过于高估,反而必将下跌,转贵为贱。此时,我们应该把尽管价格很贵但被过于高估的股票看得像粪土一样,毫不留情地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