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复制卡耐基,吃透巴菲特
10583900000013

第13章 投资策略,洞悉股神的生财之道

从巴菲特成功的投资策略中,我们学习到,在同样的复利利率下,连续多次进行不同的投资,收益率远远不如长期持有单一的投资。因为每次买入又卖出股票一次,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也是巨大的。成本越大,你最终拿到手的净利润越少。频繁买卖投资,利润会随着复利大幅增加,同样成本也会由于复利大幅减少,造成投资净利润大幅减少。

停止损失,保存实力

停止损失即止损。成功的投资者可能有各自不同的交易方式,但止损却是保障他们获取成功的共同特征。世界投资大师索罗斯说过,投资本身没有风险,失控的投资才有风险。巴菲特也告诉人们,投资者应学会止损,因为止损远比盈利重要,因为任何时候保本都是第一位的,盈利是第二位的。做到止损,建立合理的止损原则相当有效,而停止损失,保存实力则是止损原则的核心内容。

止损是为了保存实力

在交易市场上,有一个简单而有用的交易法则:“鳄鱼原则。”这是每一个伟大的交易员所掌握的一条“金科玉律”,他们在进入市场之前,都要反复训练对这一原则的理解程度。

该法则的精髓是这样的:猎物越试图挣扎,鳄鱼的收获越多。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臂试图挣脱你的脚,则它的嘴巴便同时咬你的脚与手臂。你越挣扎,便陷得越深。

这也就是在告诉人们,一旦鳄鱼咬住你的脚,务必记住:你惟一的生存机会便是牺牲一只脚。投资同样如此,一旦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就应该立刻了结出场!不可再找借口、理由或有所期待,赶紧离场!这也正是“股神”巴菲特所要告诉所有的投资者的,即想要成为常胜将军,要学会止损。

止损是一种成本,是投资者寻找获利机会的成本,同时也是交易获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然了,这种代价有大小之分,没有所谓的谁对谁错之分。正所谓,有付出才有回报,投资者想要获利,就必须付出代价。

事实上,交易时投资者往往无法确定是正确状态还是错误状态,即便盈利了也难以决定是立即出场还是持有观望,更何况是处于被套状态下。人性贪婪的本能会使每一位投资者不愿意少赢几个点,更不愿意多亏几个点。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即使是价格达到止损位置,投资者却因错失了分寸,迷失了方向,患得患失,而使止损位置一改再改;也有些投资者临时变卦,逆势加仓,企图孤注一掷,以挽回损失;有的投资者在亏损扩大之后,干脆采取“鸵鸟”政策,听之任之……

可见,不论是股市、汇市,还是期货交易,止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都非常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侥幸的心理作祟。侥幸是止损的天敌。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在做出买卖决定的同时都会设定一个止损价位,因投资者类型、投资者实力与性格的不同,投资者所设定的止损的价位和考虑因素也不尽相同。某些投资者尽管也知道趋势上已经破位,但由于过于犹豫,总是想再看一看、等一等,导致自己错过止损的大好时机。当然,在股市市场上生存需要耐心和信心,但耐心、信心不代表侥幸,不懂得止损的投资者,就输在侥幸上。

第二,价格频繁的波动会让投资者犹豫不决,经常性错误的止损会给投资者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从而动摇投资者下次止损的决心。

第三,执行止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是一个血淋淋的过程,是对人性弱点的挑战和考验。投资者深有体会,明白止损的意义并非在于最终结果,合理地执行才最为重要。市场上,许多的投资者因设置了止损而没有执行,结果被扫地出门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股市赚钱:学会如何保护你的资本

“止损”的重要意义只有少数人能“彻悟”,同样只有少数人知道如何运用。所以,也就有少数人能在期货市场上赚钱。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有止损的观念,却无止损的标准。通常情况下,投资者考虑止损的因素有以下三点:

1.交易损失总金额不能大到持有本金的某个百分比,如10%~20%。这是资金管理的硬性规定,也是投资者参与交易时必须要考虑和遵循的与市场状况无关的最基本的因素,更是设定止损的基本标准和最后底线。

2.制定交易计划时所假定的风险与回报的比例。这是判断是否进行交易的原则。假设进行客观分析后,获取的盈利与可能带来的损失比例失衡、得不偿失时,投资者最好还是不要勉强交易。如果已经买卖,就应当按照事先计划的风险与回报的比例设定止损点。

3.根据图表中的关键价位作决定。关于这一点,由于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投资者又具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止损的最终目的是保存实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效率,避免小错铸成大错甚至导致全军覆没。然而,“止损”又像一把锋利的刀,它能使你不伤元气地活下去,但是也能使你鲜血淋漓。总而言之,止损具有积极的正面的作用。虽然不能规避风险但是可以避免遭到更大的意外风险;止损可以不扩大你的亏损,使你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寻找新热点。

巴菲特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止损是投机艺术的基本功。止损是股票交易中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但又要灵活掌握。只有深刻理解并掌握了这项原则,方能避免股市所带来的惨痛教训。

认赔是一种快乐的事,认输是一种艺术,不知你何时能体会?有朝一日,如果你的投资行为中只有赚和赔,没有套,那么离成功就很近了。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的成功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最后的赢家:止损是减少账面损失的扩大,避免深度套牢的利器,是壮士断腕的英勇之举。

止损就好像是一盏红灯,你可以闯过它,但是你这么做可能不很安全。只要投资人确实执行,至少能控制风险,跟套牢说拜拜!

止损有错误止损和正确止损,错误的止损同样需要人们付出代价。坦然面对错误的止损,不要回避,更不必恐惧,只有这样,才能正常地交易下去,并且最终获利。

股票套汇:积累财富的绝密武器

何谓套汇?套汇是指利用不同的外汇市场,不同的货币种类,不同的交割时间以及一些货币汇率和利率上的差异,进行从低价一方买进,高价一方卖出,从中赚取利润的外汇买卖。股票套汇是巴菲特积累财富的绝密武器。

向巴菲特学习股票套汇

股票套汇和期货交易一样,双方集中在某一个交易场所里进行交易。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股票套汇形式变得多样化。事实上,交易双方只要通过一个电话或者一个电子交易网络就可以完成一笔交易,因此,套汇交易市场被称作是超柜台(OTC)或“银行间”交易市场。

套汇交易市场之所以被称作是“银行间”交易市场,是因为长期以来,该交易都是被银行所控制,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然而,如今的交易主体正迅速扩大,一些跨国公司、国际货币经理人、注册交易商、国际货币经纪人、期货和期权交易商和私人投机商也参与其中。

想要成为股票套汇的参与者,进而进行股票套汇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存在不同的外汇市场和汇率差价;

2.套汇者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且在主要外汇市场拥有分支机构或代理行;

3.套汇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能够判断各外汇市场汇率变动及其趋势,并根据预测迅速采取行动。否则,要进行较为复杂的套汇将事倍功半。

股票套汇一般可以分为地点套汇、时间套汇和套利三种形式。地点套汇又分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套汇。又称为两地套汇,是利用在两个不同的外汇市场上某种货币汇率发生的差异,同时在两地市场贱买贵卖,从而赚取汇率的差额利润。第二种是间接套汇,又称三地套汇。是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地方发生汇率差异时,利用同一种货币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贱买贵卖,从中赚取差额利润。时间套汇又称为调期交易,它是一种即期买卖和远期买卖相结合的交易方式,是以保值为目的的。一般是在两个资金所有人之间同时进行即期与远期两笔交易,从而避免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风险。套利又称利息套汇,是利用两个国家外汇市场的利率差异,把短期资金从低利率市场调到高利率的市场,从而赚取利息收入。

下面举个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假设1美金可以买到0.7英镑,1英镑可以买到9.5法郎,而1法郎则可以买到0.16美金。一个实行这种交易方式的人可以靠着1美金而得到1.064元美金,获利率是6.4%。

除此之外,想要正确地认识股票套汇,还需要知道股票套汇交易的三大特点,第一,大商业银行是最大的套汇业务投机者;第二,套汇买卖的数额一般较大,套汇利润相应颇丰;第三,套汇业务都利用电汇方式。

另外,巴菲特告诉人们,股票套汇业务一般分为两角套汇和三角套汇。其中,两角套汇是利用两个不同地点的外汇市场之间的某一货币汇率的差异,同时在这两个外汇市场上一边买进,一边卖出该货币,以赚取汇率差额的一种交易;而三角套汇是利用三个不同外汇市场之间的货币汇率差异,同时在这三个外汇市场上进行套汇买卖,从汇率差额中牟取利润的一种外汇交易。

股票套汇,赢取利润

他,号称“金融天才”,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他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以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他好像具有一种超能的力量左右着世界金融市场,他的一句话就可以使某种商品或货币的交易行情突变,市场的价格随着他的言论上升或下跌。他,就是乔治·索罗斯,一个靠黄金股票套汇起家的专业人员。

当初,索罗斯带着他的全部积蓄5000美元开始闯荡纽约。他通过熟人的引见,进了F。M。May6r公司,即现在的F。M。梅叶公司,当了一名套利交易员,从事欧洲证券的分析,为美国的金融机构提供咨询。在那个时候,人们对套利并不熟悉,所以很少有人对他的建议感兴趣。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套利成为最火爆的金融赌博形式之一。然而,由于正碰上经济萧条时期,人们都不愿意花大量的钱去投资,从公司的接收股中赢利几百万美元。

乔治·索罗斯就是在这种条件与环境下,挖到了人生当中第一桶金。他赚钱的途径就是利用同一种股票在不同市场的微小差价,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来赢利,而这也是他小心翼翼研究的结果。再加上那时欧洲人只同欧洲人打交道,美洲人只同美洲人接触。这种地方观念使索罗斯有利可图,使得他在欧洲证券方面大有作为。

通过索罗斯的投资技巧,我们可以看出套汇的确是一种不错的“生财之道”,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谋而合。此外,巴菲特还告诉我们,在股票的套汇交易中,只有那些政局稳定的国家发行的,由中央银行认可的,汇率较稳定的,通常用来交易的或者流通性强的货币才可用来进行套汇交易。如今,大约日交易量的85%是这些主要货币,包括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

吃透巴菲特

一次成功的三角套汇交易必须以一种货币开始,并且以同一种货币为结束。不过,任何货币都可以作为初始的货币种类。

股票套汇交易的时间是非常方便的。事实上,股票套汇交易是一个即时的二十四小时交易市场,交易每天从悉尼开始,并且随着地球的转动,全球各金融中心的营业日将依次开始,首先是东京,然后是伦敦和纽约。与其他金融市场有所不同的是,在套汇交易市场中,投资者可以对无论是白天或者晚上发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事件而导致的汇率波动而随时做出反应。

购买值得终生持有的股票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就是: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必须慎重筛选,对短期的投机性品种绝对不恋战,必须快进快出。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必备武器之一。

长期持有某企业的股票需要我们在买入股票时慎重、慎重、再慎重。在购买之前,应该多想想为什么买入,这个企业的股票值得你买入吗?比如有的人则是因为该公司属于行业龙头,有的则是这个公司近两年有稳定明确的快速增长预期,有的则是因为该公司具有行业独特的优势,而这是其他公司没有办法复制的资源或者说是渠道垄断优势,有的人甚至是因为该公司主营产品的毛利润率及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15%,净利润的绝对值每年能保持15%以上增长……总之,不管是何种原因,在我们进行投资之前,都应该慎重。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的家人负责任。

巴菲特告诉人们,在投资的时候切不可盲目,不可一时冲动而买入。

长期持有——着眼于企业未来价值

巴菲特有一颗与众不同的心,正是这颗心,促使他做着正确的投资选择,即长期投资,这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呢?答案是:信心。

没错,就是信心。正是有着坚定的信心,有了对长期持有收益的坚定的信心,所以他能义无反顾地决心长期持有。就像是维持一段婚姻一样,想让婚姻生活更加和谐美满,就必须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经营和呵护,投资股票同样如此。长期持股,死了都不卖,并不是一种盲目的行为,而是对未来回报有着充分的信心。

巴菲特用一生的经验告诉我们他的发现:长期持有一只股票数年甚至数十年,收益率远远高于短线频繁买卖数百只股票。正如他所说:“我们也并不认为其他人能够像蜜蜂一样从一朵小花飞到另一朵小花来取得长期的投资成功。”也就是说,短期的投资是很难让你取得成功的。

生活中,许多人都痴迷于买彩票,这其中不凡想中奖一夜发大财者,他们不愿努力工作辛苦赚些小钱积累成大钱。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曾做过这样的白日梦,只不过表现方法不同罢了。有些人进行的是短线波段操作,这样看起来似乎赚钱又快又多又爽;有些人则进行的是长期持有,短期收益很难看到,但是,却是能够实现赚大钱目标的最好方法。巴菲特不仅明白这些道理,而且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经过事实检验,巴菲特所说的完全正确。从巴菲特的身体力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关键的一点,他之所以决心长期持股不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对于长期投资更成功有着巨大的信心,而且他的这种信心完全是建立在理性的分析上。可见,对于所有的投资者来说,一时的暴利并不代表他可以长期如此“幸运”。

长期持有——复利增长的魅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所知道的最大奇迹是什么?是复利。”富兰克林也说:“复利这块神奇的石头能够把铅变成金子。记住,长期持有,钱是会增值的,钱能生钱,钱能生更多的钱。”是的,复利是奇迹,长期持有彰显复利增长的魅力。

查理·芒格,沃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素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不过,由于他在外界的知名度、透明度一直很低,其智慧、价值和贡献也被世人严重低估,就是这个人感叹到:“如果既能理解复利的威力,又能理解获得复利的艰难,就等于抓住了理解许多事情的精髓。”

巴菲特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能够拥有巨大的财富,与他对于复利的理解和把握是分不开的。曾经有人说,如果你在53年前即1956年,巴菲特刚刚开始管理投资时,给他一个1万美元的小雪球,巴菲特便能将这个小雪球变成现在的一个3亿美元的超级巨大的大雪球。更让人们想象不到的是,这么一个超级大雪球只有50层,而且平均每一层只比上一层增厚24.2%!

1962年,巴菲特根据合伙公司的年报,进行了一个推算,那就是在1492年西班牙女王如果不支持哥伦布航海,而是将那3万美元以复利的形式进行投资的话,那么,170年后,这3万美无的收益将高达2万亿美元!你是不是也为这个结果,对复利的力量而大吃一惊呢?然而,事实就是这样。

想象一下,此时你的手中有一张足够大的纸,如果按一张纸的厚度只有0.1毫米计算,想让纸的厚度到达1米高,则需要1万张纸。而如果你将这张纸约折叠52次,它的厚度将变得难以想象,据科学计算是2.25万亿公里,这个厚度居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1.5万亿公里50%。折叠52次的高度竟然是如此的恐怖,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吃惊。再想象一下,如果仅仅是将52张白纸各折叠一次后放在一起呢?此时的厚度又是怎样的呢?很容易就可以计算出来,只不过是10.4毫米。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复利与单利的区别。

与你根本不了解的女人各过上一年,远远不如与一个心爱的女人连续过上52年,成为金婚夫妇。事实上,每结婚又离婚一次,成本是巨大的。巴菲特认为,长期投资就是一张纸连续折叠很多次,短线投机是一张纸折叠一次,然后再折叠另一张纸。显然52张纸各折叠一次,远远不如一张纸连续折叠52次。

吃透巴菲特

长线投资比短线投机更成功,关键在于复利的巨大威力,这正是巴菲特长期投资的根本信心所在。从巴菲特成功的投资策略中,我们学习到,在同样的复利利率下,连续多次进行不同的投资,收益率远远不如长期持有单一的投资。因为每次买入又卖出股票一次,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也是巨大的。成本越大,你最终拿到手的净利润越少。频繁买卖投资,利润会随着复利大幅增加,同样成本也会由于复利大幅减少,造成投资净利润大幅减少。另外,长期投资于单一项目不仅能够通过复利快速增收,同时可以使投资由于交易次数大大减少而快速节支。

把握股票买进与卖出的良机

对于游走于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何时买进股票,何时卖出股票?”这些问题了,那么,投资者到底究竟应该如何把握股票的买进和卖出的最佳时机呢?

以企业内在价值决定买与卖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告诉我们,在进行一项投资之前,要先对所要投资的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这样不仅能减少作出错误决定的可能性,而且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的了解有助于以后对股票的买进与卖出决定提供有利的帮助。如果这些前提都具备了,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应该重点考虑出手的时机呢?

巴菲特的观点如下:

第一情况:新企业刚刚开始启动时,有一个前提要注意,即这个新企业必须前景是好的,而且具有投资价值。一般情况下,新企业的新产品刚刚开始上市时,会经历一个打开销路的较为困难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投资者对其信心不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不会成为很多人追逐的目标,但是,如果你对新企业及其产品与发展前景已经具有了足够了解的话,就要抓住时机,大胆下手。

第二情况:好的公司被一些坏消息困扰,而其价值又被市场严重低估时,这时也正是下手的好时机。

第三情况: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股神”巴菲特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流行病的突然爆发,在投资世界永远会一再出现,但这些流行病的发生时间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偏离,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偏离程度也同样难以预测。因此,我们永远不会试图去预测恐惧和贪婪任何一种情形的降临或离去。我们的目标是相当适度的:我们只是想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只要你记往了这一段投资名言,那么,在股票大涨大跌时,你将不会再六神无主了。

对于卖出股票,巴菲特认为,在你发现自己最初对这家公司所做的评价是错误的时候,可是这家公司在管理方面已经发生了改变,或者这家公司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了,甚至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时,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卖出股票。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你拥有的是一家很差的企业,你应该将它出手,因为丢弃它你才能在长期的时间里拥有更上乘的企业。但如果你拥有的是一家优秀企业,千万不要把它出售。”

实际上,许多投资者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就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抛售自己的股票了:

第一,一旦看见自己持有的股票价格上涨了不少,就急于套现获利而出售。这是最为常见的抛售股票的情况。巴菲特认为,如果你是一个投机者,这将是你卖出股票的最好时机,也是最好理由。但是,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价值投资者,假设你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话,这时将股票抛售则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真正的大公司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它的股票也会如此。只要企业的发展趋势很好,你就没有理由将它的股票卖出。

第二,一旦看到自己持有的股票价格开始下滑,就急于出售股票。许多投资者害怕损失惨重,或担心失去原本有的收益,即使股票市场出现正常的波动时,也迫不及待地抛售自己的股票。

第三,在正常波动情况下,卖出自己的股票,期待股票跌至更低的时候再重新买进。表面上看这种做法很合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你往往会错过股票反弹的最好时机,再加上你必须支付更多的手续费和税金,以致整个的交易成本都会有所增加,极有可能会让你损失更多。

该出手时就出手

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先驱,曾特别强调购买股票的时机。在他看来,投资者在股票价格最低的时候买进才是最佳策略。巴菲特对于此观点不是完全认同,他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应该奢望在最低点时买进,只要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就可以交易了。

巴菲特主张,购买股票时该出手时就出手。比如,在市场暴跌或经济不景气时,就是购买股票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当行情暴跌的时候,多数人往往都陷入恐慌,这种恐慌会吓得许多人完全不敢出手买股。

巴菲特将这种全球股灾——这样的股市大崩盘视为“绝佳的出手良机”。

1969年,美因股市迎来了牛市,然而巴菲特却在之前就退出了股市。1970年,股市调整后又迅速反弹,1971~1972年股市继续大幅上涨,巴菲特却一直不为所动,他耐心地等待着。直到1973年,“漂亮50股”的股价大幅下跌,指数下跌近15%,市场摇摇欲坠。1974年初,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狂跌到580点,到年底美国股市大跌26%以上,大盘两年下跌40%,很多上市公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一半。在这一时期,美国华尔街出现了罕见现象——每只股票的市盈率都只是个位数。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人想再继续持有股票了,大家纷纷急着抛售股票。巴菲特在这种股灾中一直等待了两年,等到市场极度悲观、股市跌到所有人都恐惧时,他才重新回到市场,开始贪婪地低价买入,大赚一笔。

巴菲特告诉投资者,当股市大幅度崩跌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跟着被拖累,但对绩优企业而言,股价下跌只是短期现象,与业绩好坏毫无关系,其股值早晚会回到原来的水平,所以,此时正是绝佳的购买时机。

另外,在企业因特殊事件如大型专案失败、技术改造、并购、在产品中发现了不良产品等原因造成股价下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购买股票的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因为无论是多么优秀的企业,遇到这样的特殊事件,股价也免不了会跟着下跌。然而,虽然此时企业陷入了危机中,长涨却是必然的事。当然。如果股价下跌是因为企业的非法行为或其他任何致命性原因导致,那又另当别论了。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如果从一开始就对企业有着较为全面的认知,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有合理的展望的话,便大可不必为了获得那一点点的波动差价而如此费心。市场波动是正常的现象,“市场先生”是在不停舞动着的,而投资者却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只投资于你熟悉的领域

投资能赚大钱,投资的高回报率,令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在谈论,谁买的股票又翻倍了,谁买的基金又涨了50%,总之,懂的、不懂的,大家都在跃跃欲试。

当涉及今天的经济和投资状况时,更多的经济变数让我们变得无所适从。我们不能够相信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即使它们是金融投资最经典的预测原理,我们也不能够完全指望专家,投资市场上,即使是专家也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并给出不互相矛盾的建议。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巴菲特的简单投资策略:投资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永远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将给予你莫大的帮助。

不投资自己不懂的企业股票,这是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巴菲特常常告诫投资者,要将投资看成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如果你不可能理解这家公司,就绝不要去购买它的股票。通俗地讲,就是你必须将钱花在那些你确知生活中需要的、或有义务支付的项目上,例如食品、住房、交通、债务等,而不是投资于那些你所未知的领域,如更大的房子、房地产投资或非退休的股票账户。巴菲特曾经说过:任何人只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好好把握,在自己的能力范畴里投资,成功的概率当然大过在能力范畴之外的投资。

绝不投资自己不了解的事业

纵观巴菲特的所有投资组合,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网络科技股的踪影。相反,他青睐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为他所了解的赢利前景比较明朗的企业,如保险、食品、消费品、广告传媒及金融业等。

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股市因为IT风暴而陷入狂热之际,在全美、全世界的人都在为网络科技股而疯狂的时候,巴菲特却依然不为所动,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这样的他看起来是那样的固执与寂寞。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他的这种固执并非是他个性上的缺陷,而是他忠于自己“绝对不投资自己不了解的事业”的原则。事实也证明,他坚守的这条原则是何等的正确。

进入21世纪后,IT泡沫破灭,网络科技股急剧下跌,而以通用电器为代表的“旧经济”公司股价反而在跌至谷底之后开始回升,巴菲特所在的公司也终于迎来了又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反观那些陷入IT风暴的投资者们,随着网络公司美梦破灭,指数急剧下跌,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人大都损失惨重。比如,网络巨富们美国在线——时代华钠的董事长凯斯身价暴跌,几乎在一周之内,他损失了1.2亿美元;雅虎的老板杨致远则损失高达16亿美元……而巴菲特却净赚了5.7亿美元。

众所周知,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两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一对极好的朋友。在比尔·盖茨结婚时,邀请巴菲特做他的证婚人。在问及他们对对方的评价时,他们都给出了极高的赞誉。然而,不管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交情是如何是好,这都不能成为他投资高科技公司的理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巴菲特在投资这个问题上,是多么的理性而聪明。即使在高科技股炙手可热的时间里,巴菲特也尽量避免被别人当成傻瓜,他的做法之一就是干脆承认自己不懂。

在熟悉的领域,成功大于不成功

高科技产业的前景非常好,难道巴菲特不知道吗?不!巴菲特当然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他承认自己没办法了解高科技产业,所以他认为投资在这类产业是高风险行为。

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曾有记者问他:是否考虑过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投资高科技公司?而巴菲特是这样回答的:“这也许很不幸,但我的答案是‘不’。我虽然很崇拜安迪·格罗和比尔·盖茨,我也非常希望通过投资于他们的公司将崇拜转化为行动。但是,当涉及微软和英特尔股票时,我不知道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我不会去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游戏。因为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即使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未来科技的发展前景与方向,我也不会成为分析这类企业的专家,甚至连第100位、第1000位专家都不会是。”

这段话正说明了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在熟悉的领域投资。这源于巴菲特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他知道自己的特长在哪里,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正是如此,他才拥有了今天的地位和财富。

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以及巴菲特对待科技股的观点,他的搭档查理·芒格深表赞同。查理·芒格对此表示说:“我们没有涉及科技产业,是因为我们缺乏涉及这个领域的能力。传统行业股票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了解它,熟悉它。而对于其他行业的股票,我们是门外汉,是不了解的。我们宁愿与那些我们了解的公司打交道,我们为什么要在那些我们不了解而且没有丝毫优势的领域与人竞争,而不在我们擅长的领域全力以赴呢?”

很难预测这些变化很快的高科技领域的未来发展,是巴菲特避开高科技企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巴菲特说:“我可以理性地预算可口可乐公司的现金流量,但是谁能预测这些网络公司在未来10年或20年里的现金流量呢?如果不可能预测,就不可能知道这些公司的价值,我们就不会随便投资。”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在谈及投资对象的选择时,曾经表示,芒格和他正在寻找具备符合他们条件的企业,而只有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公司才能最让他们兴奋。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投资,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如天使投资人、奇虎公司总裁周鸿祎,在进行一次投资失败的总结时,说道:“凡是我投资失败的项目,都是我不太熟悉的领域,这些项目我无法控制,相对更容易出事;我成功的项目则大多和互联网和客户端有关。”所以说,作为投资人,要投资那些自己熟悉的领域。记住:只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才能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