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药膳食疗治百病
10660900000018

第18章 补阳(1)

补脾阳、胃阳

饴糖

【别名】胶饴、糖稀、白饴糖。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季节】一年四季均可生产。

【性味】性温,味甘。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效】补脾益肺,补中缓急。

脾胃阳虚:症见畏寒肢冷,纳食减少,脘腹冷痛,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咳嗽无痰,声音低哑,脉缓弱或沉而细弱。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1.小建中汤

原料:饴糖18克,大枣15克,白芍12克,生姜9克,桂皮6克,甘草3克。

用法:大枣、白芍、生姜、桂皮、甘草加水7升,煮至3升,取汁加饴糖后再以文火煎溶,分两次温服。

功效:温中助阳,调和肝脾。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里急腹痛,喜温喜按,气血不足,心悸不宁。

2.大建中汤

原料:饴糖18克,人参9克,干姜5克,花椒3克。

用法:人参、干姜、花椒加水4升,煮至2升,去渣取汁,加饴糖后再以文火煎溶,温服。

功效:益气补中,健脾温阳。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腹痛,呕吐,不欲食诸症。

3.饴糖芍药汤

原料:饴糖30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用法:先将白芍、甘草加适量水煎30分钟后,滤渣取汁,再加入饴糖,煮至其溶化。适量温服。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的消化道溃疡等。

4.饴糖红茶方

原料:饴糖15~25克,红茶1~1.5克。

用法:红茶加沸水200~300毫升,浸泡5分钟;饴糖放在另一杯中,加沸水100毫升,搅拌,待其溶解后,倒入泡好的红茶,搅拌均匀即可。每日1剂,分2~3次饮服。

功效:补中益气,健胃润肺,滋养强壮。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的咳嗽、慢性肝炎等。

5.饴糖干姜止咳方

原料:饴糖、干姜各80克,豉30克。

用法:干姜捣碎成末;豉加200毫升水,煮沸3次后,滤渣取汁,加入饴糖,待其溶化后,再加入干姜末即可。分3次服完。

功效:补中益气,健胃润肺。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的咳嗽等。

干姜

(1)脾胃虚寒:症见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寒呕冷泻。多见于风寒感冒、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2)寒湿困脾:症见呕吐吞酸,腹胀腹痛,食少便溏,泄泻水肿,小便短小。多见于腹水、急性肠炎、病毒性肝炎、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水肿等。

【别名】干生姜、白姜、均姜。

【产地】四川、贵州、福建等地。

【季节】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挖取,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性热,味辛。

【归经】入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逐寒,回阳通脉。

1.甘姜苓术汤

原料:干姜、茯苓各60克,甘草、白术各30克。

用法:以上各味药加水5升,煮取3升,分温三服。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渗湿。适用于腰中冷痛感困重,小便自利,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而润,脉沉细而缓。

2.党参干姜公鸡汤

原料:公鸡1只,党参30克,干姜10克,草果3克,陈皮、桂皮各5克,胡椒粒10粒,盐少许。

用法:公鸡去毛、去内脏,洗净后放入锅中,再放入其他材料,加入适量水后,煮至鸡肉软烂即可。

可佐餐食用,吃肉喝汤。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理气。适用于脾胃阳虚或气虚受寒所致的不思饮食,胃脘及腹部隐痛。

3.补气消食散

原料:干姜200克,党参60克,炒白术、茯苓50克,砂仁、白豆蔻、枳壳、厚朴、广木香各30克,甘草20克。

用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后,冲入开水,待温后加蜂蜜100克,一次灌服。每日1剂。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理气,消食导滞。

4.干姜大枣汤

原料:干姜15克,花椒6克,大枣10枚,红糖30克。

用法:干姜、大枣、花椒洗净,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煎沸25耀30分钟,取汁入红糖即成,温服。每日2剂。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燥湿。尤其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症见手足厥冷,得热痛减。

5.干姜粥

原料:干姜3克,高良姜5克,粳米100克。

用法:加水适量,煎干姜、高良姜至沸约半小时,取汁去渣,入粳米同煮至粥熟。早晚服食。尤以秋冬季节为宜。

功效:温补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心腹冷痛,呕吐,呕逆,泛吐清水,腹泻。

脾胃虚寒。症见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寒呕冷泻,食欲不振。多见于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别名】红枣、干枣、良枣。

【产地】山西、河北、四川、贵州。

【季节】秋季采收。

【性味】性温,味甘。

【归经】入心、脾、胃经。

【功效】温脾补阳。

大枣

1.黄芪建中汤

原料:黄芪30克,芍药18克,桂枝15克,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饴糖30克。

用法:以上各味药加水适量,煎煮约40分钟即可服用。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气血不足所致腹脘疼痛,食欲不振,神疲气短,肢体倦怠,心悸虚烦。

2.益脾饼

原料:白术120克,鸡内金、干姜各60克,熟枣肉250克。

用法:鸡内金、白术洗净焙干,研成细末,入干姜粉和枣肉,同捣如泥,作饼状。置于木炭火上炙干,空腹时当点心嚼服。

功效:温中益脾。适用于脾胃寒湿所致饮食减少,泄泻,完谷不化。

3.枣葱汤

原料:大枣20枚,葱白7根。

用法:以上各味药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顿服。

功效:适用于虚劳烦闷不得眠等。

脾阳亏虚:症见畏寒肢冷,饮食减退,脘腹冷痛,大便稀溏,倦怠神疲,妇女白带、量多质稀,舌质淡或有齿印,苔薄白或白滑,脉缓弱或沉而细弱。常见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心律不齐、心内膜炎、贫血、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

【别名】蜜甘草。

【产地】内蒙古、陕西、甘肃。

【季节】秋季采收。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入心、脾、胃经。

【功效】温阳健脾,益气和中。

炙甘草

1.炙甘草汤

原料:炙甘草,党参,生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各9克,桂枝5克,生姜3片,大枣30枚。

用法:麦冬去心。加清酒7升、水8升,煮甘草、党参、地黄、麦冬、麻仁、桂枝、生姜、大枣,煮至3升,去滓,阿胶烊化,温服1升,一日3服。

功效:补气温阳,养心益脾。适用于阴血不足,心悸心慌,虚痨肺痿,自汗盗汗。

2.苓桂术甘汤

原料:炙甘草、白术各6克,茯苓12克,桂枝9克。

用法:以水6升,煮取3升,去渣后温服,一日3次。

功效:补脾益气,助阳化气。适用于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脉弦滑等中阳不足之痰饮病症。

3.理中汤

原料: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9克。

用法:将以上各味药切碎。加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后温服,每次200毫升,一日3次。

功效:温中祛寒,健脾补胃。适用于脾阳虚、脾胃虚寒所致呕吐腹痛,倦怠少气,四肢不温,胸痞虚证,胸痛彻背,自汗不渴,腹满不食,吐血、便血或崩漏等。

4.甘草和胃汤

原料:炙甘草、白檀香(后下)各9克,当归、炒白芍、五灵脂、川楝子各12克,薏苡仁24克,佛手、乌贼骨各15克。

用法:将上述药材加水共煎1小时。每日1剂,分早晚分服。

功效:疏肝和胃。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

5.真人养脏汤

原料:炙甘草、肉桂各24克,人参、白术、当归各18克,肉豆蔻15克,白芍药48克,木香42克,诃子36克,石榴皮12克。

用法:以上各味药共为粗末,每服6克,加水适量煎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去滓取汁,饭前温服。日服2次。

功效:涩肠固脱,温补脾肾。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腰酸冷痛,倦怠少食,四肢不温,久泻久痢,甚至脱肛,下痢赤白,或大便脓血,脐腹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细。

厚朴

脾胃阳虚:症见脘腹冷痛,饮食不纳,消化不良,便秘腹胀,面色苍白,倦怠神疲,胸闷咳喘。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

【别名】川朴、紫油厚朴。

【产地】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四川和湖北居多。

【季节】立夏到夏至采集。

【性味】性温,味苦、辛。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效】温中理气,健脾益胃。

1.平胃散

原料:厚朴90克,苍术120克,陈橘皮60克,炙甘草30克。

用法:苍术去黑皮,捣碎,炒至黄色;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则洗净焙干。四味同研为细末。每服6克,加水300毫升及生姜2片、大枣2枚,煎取180毫升,去滓后温服。

功效:温胃运脾,燥湿行气。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倦怠乏力诸症。

2.厚朴三物汤

原料:厚朴15克,大黄12克,枳实9克。

用法:厚朴、枳实加水1.2升,煮取500毫升,加入大黄,煮取300毫升,温服。

功效:温补脾阳,行气通便。适用于脾阳虚弱所致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

3.厚朴薏仁炖猪肚

原料:猪肚半个,猪瘦肉200克,厚朴15克,薏苡仁20克,红枣4个。

用法:薏苡仁先以清水泡2小时;猪肚去筋膜,洗净,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块;厚朴洗净。将上述所有材料连同红枣共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水,盖上盖,文火炖2小时。随量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补肝益气。用于脾虚胃寒所致的胃脘痛、十二指肠溃疡等。

4.白术厚朴肉蔻粥

原料:厚朴、白术各10克,肉豆蔻7克,粳米100克。

用法:将白术、厚朴和肉豆蔻加水煎沸15~20分钟,滤渣取汁;粳米淘洗干净,加煎取的药液煮粥,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至米粒软烂即可。随量食用。

功效:温中,健脾,燥湿。主要用于慢性腹泻。

枳实

脾胃阳虚:症见畏寒肢冷,饮食减退,脘腹冷痛,便秘,泻痢后重,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炎、宫寒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别名】鹅眼枳实。

【产地】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江苏等地。

【季节】小暑前捡拾落地未熟果实。

【性味】性微寒,味苦。

【归经】入脾、胃经。

【功效】温补脾胃,散气行痰。

1.枳术丸

原料:枳实(麸炒黄色,去瓤)30克,白术60克。

用法:将以上各味药研为细末,以荷叶裹烧饭成梧桐子大小丸。每服50丸,白汤送下,不拘时。

功效:温中健脾,消食健脾。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食少不化,脘腹痞满。

2.枳实理中丸

原料:枳实15克,白术、人参、甘草、茯苓、干姜各30克。

用法:以上各味药研为细末,制成小丸。日服3次,1次10克。

功效:温补脾阳。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脘腹痞满,咳唾痰涎。

3.枳实大黄山楂煎

原料:枳实、生山楂各15克,生大黄6克。

用法:先将枳实、生山楂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转中火煨15分钟,再加入生大黄,继续煮5分钟,滤渣取汁即成。可代茶饮。

功效:健脾清胃,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饮食不化,胃脘痛。

4.枳实炖母鸡

原料:枳实60克,母鸡1只,盐少许。

用法:母鸡去毛、去内脏,洗净;将枳实装入鸡腹中,用线缝合好后,放入锅中,加水同炖至鸡肉软烂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疏肝和胃,理气除胀。主治胃下垂症见脘腹胀满,食欲不佳,情志抑郁。

5.枳实二芽三七粥

原料:枳实、麦芽、谷芽各10克,三七5克,粳米100克。

用法:以上各味药洗净后,装入纱布袋中,系好;粳米淘洗干净,连同纱布袋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武火煮沸后,转中火煮20分钟,取出药袋,再用文火煨至米粒软烂即可。日常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益气消食。适用于中气下陷型胃下垂。

荷叶

脾胃阳虚:症见头痛眩晕,四肢浮肿,食欲减退,脘腹冷痛,泻痢,脱肛,吐血,咯血,便血,妇女白带量多质稀、崩漏、产后恶露不净。常见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不孕不育、宫寒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别名】荷钱、莲叶。

【产地】广布于全国各地。

【季节】秋季采叶。

【性味】性平,味微苦。

【归经】入肝、脾、胃经。

【功效】温补胃阳,散瘀止血。

1.荷叶绿豆粥

原料:荷叶、水竹叶各10克,金银花5克,绿豆30克,粳米100克,冰糖15克。

用法:金银花加水适量,煎汁,去渣,冷却待用。

将鲜荷叶、鲜竹叶洗净后放入锅内蒸煮,沸后去渣取汁待用。将绿豆、粳米泡发,放入锅内,同时加入约1.5升水,以旺火煮沸,加入银花露及竹叶、荷叶汁,继之以小火熬至粥熟,调入冰糖,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升发清阳。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暑热烦渴等。

2.荷叶苍术升麻茶

原料:荷叶1张,苍术、升麻各3克。

用法:以水煎煮,沸后再煮约半小时。代茶饮。

功效:升发清阳,清热泻火。适用于脾胃清阳之气不升所致泄泻痢疾等症。

3.荷叶八宝饭

原料:鲜荷叶3张,薏苡仁50克,扁豆30克,杏仁20克,莲米15克,白豆蔻10克,胡萝卜1个,粳米250克,白糖少许。

用法:将薏苡仁用清水浸泡2小时;莲米、扁豆、白豆蔻、杏仁分别洗净;胡萝卜洗净后,切成丝;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煮至七成熟时,捞出,加入白糖,拌匀;荷叶洗净,将除粳米、胡萝卜外的材料摆在荷叶上,再将粳米饭摊放在上面,用荷叶包好,上蒸锅蒸熟后,取出扣入盆中,撒上胡萝卜丝即成。每次食用100克,每日2次。

功效:温补脾胃,祛寒燥湿。适用于脾阳不足、脾虚湿困所致饮食不振,恶心呕吐,腹中冷痛,畏寒肢冷。

4.荷叶乌鸡泥鳅煲

原料:鲜荷叶1张,乌鸡1只,豆腐、泥鳅各500克,黄酒、姜、盐各5克,上汤2500毫升。

用法:乌鸡去毛,去内脏,洗净后,烫去血水;泥鳅放入有少量盐的水里,使其吐出泥沙及污物,去肠、头和尾;荷叶洗净,切成片;姜洗净,切片;豆腐切方块;将处理好的乌鸡放入锅中,加入上汤,煮30分钟后,再加入泥鳅、姜、荷叶,武火煮沸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消暑消渴,益气兴阳。适用于脾胃虚弱、糖尿病、暑湿泻、更年期综合征等。

茯苓

(1)水肿尿少: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少气乏力。多见于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水肿、高血压等。

(2)痰饮眩悸:症见痰饮咳喘,心悸气短,口干舌燥,肩背酸痛。一般见于伤寒、饮食劳欲、哮喘、失眠及一般心脑血管病。

(3)脾虚食少:症见食少倦怠,呕吐泄泻,气虚便溏。多见于黄疸、慢性肝炎、消化不良、慢性肠炎、小儿厌食等。

【别名】云苓、玉灵、茯菟、万灵桂。

【产地】云南、湖北、四川。

【季节】小暑至秋分时采收。

【性味】性平,味甘、淡。

【归经】入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消肿,和胃健脾。

1.茯苓栗子粥

原料:栗子25克,茯苓15克,粳米100克,大枣10个。

用法:将茯苓洗净后研细,将栗子、大枣洗净后和粳米同煮,待半熟时徐徐加入茯苓末,搅匀后煮至栗子熟透即可。可依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白糖食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消化不良,大便溏泄,呕逆少食。

2.茯苓膏

原料:茯苓500克,炼蜜1000克。

用法:将茯苓洗净后研为细末,伴以炼蜜和匀,以文火熬成膏状,装瓶备用。一日2次,每次12克,以温开水冲服。

功效:健脾渗湿,减肥防癌。老年性浮肿、肥胖症患者以及经常服用较有禆益,也能预防癌症。

3.茯苓山药肚

原料:茯苓50克,山药20克,猪肚250克左右,黄酒2克。

用法:将猪肚洗净,茯苓、淮山药装入肚内密封,淋上黄酒,撒上细盐,入锅加水慢炖至猪肚酥烂;将猪肚捞出剖开,将肚内茯苓和山药倒出冷却烘干,研末装瓶以备食用。日服3次,每次服10克,以温开水送服。猪肚则可切片后蘸酱油食用。

功效:补肾益胃,健脾渗湿。适宜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食用;无病则可健身延年。

4.茯苓莲子糕

原料:茯苓、莲子、麦冬各500克,白糖、桂花各适量。

用法:茯苓切片,莲子以温水泡过后去皮、心。将茯苓、莲子、麦冬研为细末,放入白糖和桂花并拌匀,加入适量清水成糕坯,上笼以武火蒸15~20分钟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补心安神。适用于脾气虚弱所致饮食不振,心悸怔忡,口渴,乏力。

5.苓桂术甘汤

原料:茯苓12克,桂枝(去皮)9克,白术、甘草(炙)各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