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每天早上列出时间表,从周计划中选择出当天想做的事,并安排具体时间去完成;列出所有需要打的电话,和每个电话的内容。
最后,必须进行工作计划的总结。很多人把工作总结想得很复杂,仿佛需要把所有完成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没有完成的任务的未完成原因都详详细细地书写出来。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其实,工作总结随时都在进行。
你一定要明白,制定计划的根本目的不是给你施加任何压力,而是给你一个有序的、有准备的工作安排。因此,不要为未完成预定的任务而懊恼,而是记住这些任务,并且尽快安排去进行!同时,工作计划还会给你带来自信和成就感。
3.重要的工作优先
关于如何组织你的工作这个问题,也就是把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放在一天的开始,而不是结束。这样,你就能把你的焦点放在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上。
4.不要犹豫和等待,立即行动
这一条是对以上三条的重要补充:不要犹豫和等待,立即行动。没有任何工作会因为你回避它而自动消失,没有任何烦恼会因为你不去想而烟消云散。你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去面对,只能去迎接任何挑战。
质量,质量,工作中不光要量,更重要的是质。做事得讲究方法,费力小,收效大,事半功倍才是工作中最好的效率体现。
心理学课堂:
1.多多益善,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才最好。
2.费力大,收效小是最没有效率的体现。
冷热水效应--巧妙应对职场中的“秤砣”
一杯温水,保持温度不变,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当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当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到温水凉。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
冷热水效应是人的一种感觉心理,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杆秤,只不过是秤砣并不一致,也不固定。随着心理的变化,秤砣也在变化。当秤砣变小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大,当秤砣变大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小。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就是受这秤砣的影响。
徐先生是某汽车销售公司的销售员,他的工作能力很强,每个月的销售业绩都是名列前茅。但他始终就是得不到领导的赏识,每次的加薪、升迁等好事都轮不到他头上。原因就是他每个月初做月度计划时,总是非常高调,说自己这个月至少能出多少多少的业绩。可是每到月底进行绩效评估时,虽然他的月业绩排在前面,但总是离他月初夸下的海口,有好大的一步差距。在领导面前,他就是一个“吹牛大王”,他的话不能相信太多。在同事的眼中,觉得他的能力是行的,但肯定不是一个可靠的人。如此的坏印象,当然公司每次的加薪和升迁,谁会想到他呢。徐先生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于太高调了,而且之前给了领导过高的预期,可后来每次都没能完成任务,这自然让自己的为人打折扣,但就算完成了,在领导那里领导也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你计划的就是这个数量。
所以,在职场中,很多时候为人太过高调和张扬,并不能为自己带来任何好处,相反之会给让自己的形象打折扣,让他人对你产生负面的看法。
蔡女士很少演讲,一次迫不得已,领导让她对着一群学者、评论家进行演说。她的开场白是:“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自然不会说出精彩绝伦的话语,因此恳请各位专家对我的发言不要笑话……”经她这么一说,听众心中的“秤砣”变小了,许多开始对她怀疑的人,也在专心听讲了。她的简单朴实演说完成后,台下的学者、评论家们感到好极了,他们认为她的演说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于蔡女士的成功演讲,他们抱以热烈的掌声。
以上两个人徐先生张扬、高调,蔡女士谦虚、实在,他们的表现受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效果。其实,这反映的就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心理效应,即冷热水效应。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报工作计划,订销售计划等等。不妨运用一下冷热水效应,订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计划,如果超额完成了,会有意外的惊喜。
鲁迅先生说:“如果有人提议在房子墙壁上开个窗口,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窗口肯定开不成。可是如果提议把房顶扒掉,众人则会相应退让,同意开个窗口。”他的这个精辟论断,谈的就是冷热水效应的具体应用。
1.运用冷热水效应去获得对方好评
人处世上,难免有事业上滑坡的时候,难免有不小心伤害他人的时候,难免有需要对他人进行批评指责的时候,在这些时候,假若处理不当,就会降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巧妙运用冷热水效应,就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形象,反而会获得他人一个好的评价。当事业上滑坡的时候,不妨预先把最糟糕的事态委婉地告诉别人,以后即使失败也可立于不败之地;当不小心伤害他人的时候,道歉不妨超过应有的限度,这样不但可以显示出你的诚意,而且会收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当要说令人不快的话语时,不妨事先声明,这样就不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使他人体会到你的用心良苦。这些运用冷热水效应的举动,实质上就是先通过一二处“伏笔”,使对方心中的“秤砣”变小,如此一来,它“称出的物体重量”也就大了。
2.运用冷热水效应去促使对方同意。
某销售公司的张经理,因工作上的需要,打算让家居市区的推销员小李去近郊区的分公司工作。在找小李谈话时,张经理说:“公司研究,决定你去担任新的重要工作。有两个地方,你任选一个。一个是在远郊区的分公司,一个是在近郊区的分公司。”小李虽然不愿离开已经十分熟悉的市区,但也只好在远郊区和近郊区当中选择一个稍好点的--近郊区。而小李的选择,恰恰与公司的安排不谋而合。而且,严经理并没有多费多少唇舌,小李也认为选择了一项比较理想的工作岗位,双方满意,问题解决。在这个事例中,“远郊区”的出现,缩小了小李心中的“秤砣”,从而使小李顺利地接受去近郊区工作。张经理的这种做法,虽然给人一种玩弄权术的感觉,但如果是从大局考虑,并且对小李本人负责,这种做法也是应该提倡的。
3.运用冷热水效应去激起对方高兴。
一天,教士约翰在河边遇见了忧郁的年轻人理查德。
理查德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孩子你为何如此郁郁不乐呢?” 约翰关切地问。
理查德看了一眼约翰,叹了口气:“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光蛋。我没有房子,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整天饥—顿饱一顿地度日。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
“傻孩子,”约翰笑道:“其实,你应该开怀大笑才对!”
“开怀大笑?为什么?”理查德不解地问。
“因为你其实是一个百万富翁呢!”约翰有点诡秘地说。
“百万富翁?您别拿我这穷光蛋寻开心了。”理查德不高兴了,转身欲走。
“我怎敢拿你寻开心?孩子,现在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理查德有点好奇。
“假如,现在我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健康,你愿意么?”
“不愿意。”理查德摇摇头。
“假如,现在我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青春,让你从此变成一个小老头,你愿意么?”
“当然不愿意!” 理查德干脆地回答。
“假如,我现在出20万金币,买走你的美貌,让你从些变成一个丑八怪,你可愿意?”“不愿意!当然不愿意!” 理查德头摇得像拨浪鼓。
“假如,现在我再出动20万金币,买走你的智慧,让你从此浑浑噩噩,度此一生,你可愿意?”“傻瓜才愿意!” 理查德一扭头,又想走开。
“别慌,请回答完我最后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我再出20万金币,让你去杀人放火,让你从此失去良心,我可愿意?”
“天哪!干这种缺德事,魔鬼才愿意!” 理查德愤愤地回答道。
“好了,刚才我已经开价100万金币了,仍然买不走你身上的任何东西,你说你不是百万富翁,又是什么?”约翰微笑着问。
理查德恍然大悟。他谢过教士约翰的指点,向远方走去……从此,他不再叹息,不再忧郁,微笑着寻找他的新生活去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大笔财富,那就是我们的健康、青春、智慧和良心,只要我们坚信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来获得财富,有勇气去追求财富,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假若首先让对方尝尝“冷水”的滋味,就会使他心中的“秤砣”得以缩小,因此他会对获得的“温水”感到高兴。
综上所述,冷热水效应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通过使他人心中的“秤砣”变小,发挥着三大作用,但如果使对方心中的“秤砣”变大,就会出现三大负作用了。工作生活中,我们应力避这些负作用的出现。最后说一句,一个人只有保持心中的“秤砣”合情合理,前后一致,才能正确地评价自身和外在的事物。
心理学课堂:
1.当一个人不能直接端给他人一盆“热水”时,不妨先端给他人一盆“冷水”,再端给他人一盆“温水”,这样的话,这人的这盆“温水”同样会获得他人的一个良好评价。
2.有时候换一种思维,见到的效果反而更好。
青蛙效应--“安逸”是晋升的最大敌人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试验:试验者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会触电般地立即就从锅里跳窜了出来。于是,试验者又将这只青蛙放在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自在地游动。然后在锅下面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在锅里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但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后来热度难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这就是著名的“温水煮青蛙试验”,即“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之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最后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
一个人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要沉湎于过去的胜利和美好愿望之中,而忘掉危机的逐渐形成和看不到失败一步步地逼近,最后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
青蛙效应强调的便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总愿意安然现状,不到迫不得已多半不愿意去改变已有的生活。熟不知这种没有忧患意识的安逸感不仅让你忽略了周遭环境的变化,更多的是让你失去了很多机会。
方滔大专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到一家连锁药店做了一名营业员。这家药店在国内名气比较大,而且整体效益都不错。所以,给店员的薪金待遇很好,福利和保险全部都有,更为重要的是工作强度不大,而且工作环境很好。对于这份工作,方滔个人觉得很满意。虽然他的工作不能跟进外资企业的同学相比,但跟其他同服务行业的同学相比,是“有过之而不及了。”尤其让方滔放心的是,他不管任何时候都可以不用担心裁员的问题,因为父亲和药店老总是私交甚密的朋友关系。在他心里,他知道即使自己工作能力再差,老总会因为父亲的关系不会说他什么。
在这样“安逸”思想的支配下,两年来方滔在药店只要有客人来时就打打招呼,没事情的时候就和漂亮的女同事“打情骂俏”,店的其他领导有时候安排他出去谈判业务,他能推就推。药品运来时,让他帮忙卸货去,他就满脸的不高兴,在工作上他的业绩平平淡淡。后来,他看到与自己同进药店的同事,一个个不是被老总安排到了药店的管理岗位上,就是被安排在其他重要岗位上。而自己呢,领导始终没有任何表示,自己依然只是个普通的营业员。对此,方滔很不服气。于是,来到老总的办公室讨说法:“为什么别人进店里工作两年左右,就有升职和提拔的机会,而唯独只有我被忽略了?”。老总看了看方滔说:“店里需要的是尽职尽责的员工,而不是只拿工资不做事的员工。更何况店里也只提升那种尽职尽责的员工。”“一个拈轻怕重,没有进去意识的人,一个不把药店绩效考核当回事,也从来没有超额和按时完成任务的员工,是没有资格得到提升的。”老总话到如此,所表达意思再明确不过了。直至现在,方滔这才反过自己这两年是怎么从事工作的。当其他同事他们开始不辞辛苦学习,努力通过各种业余培训和学习途径提高学历层次的时候,方滔却在打游戏、玩麻将,不务正业。当其他同事向老总建议店面经营方案时,他不屑一顾,认为幼稚和无知。他在药店里的工作就是得过且过、安逸异常,也没有进去意识。所以,才导致他的职业没有发展,同时,自己的形象在老总那里也越来越低。
其实现代职场中,很多人象方滔这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都是在熟悉的工作中,浑浑噩噩,然后慢慢地强化了自己的钝感神经,他们没有动力,也没有激情去工作,而且也没有居安思危的想法,所以工作和前途逐渐走下坡路。长期以往,就很有可能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等着“安乐死”。
那些,我们到底要怎么避免职场中的 “安乐死”呢?
1.居安思危,给自己设定一个远大的、不短追求的目标。
可口可乐,作为世界软饮料行业的最卓越的公司。当Roberto Goizueta接任可口可乐的CEO时,他向高层主管们提出了这么几个问题:
“世界上44亿人口每人每天消耗的液体饮料平均是多少?”
“64盎司。”(1盎司约为31克)
“那么,每人每天消费的可口可乐又是多少呢?”
“不足2盎司。”
“那么,在人们的肚子里,我们市场份额是多少?”
Roberto Goizueta这一系列问题正是说明一个公司和个人都应该时刻充满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你只有不断地保持自己的危机意识,设定远大的目标,才不会在生活中各方各面的竞争中被打败;你只有时刻保持有面临着危机的心态,你才能在真正危机到来时,临危不乱。
2.不短地学习,不短地让自己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这也是职业生涯中最为根本的一点,它应该贯穿在我们的职业生涯始终。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一般人在一生中发挥的能力只不过是他全部潜能的8%,还有92%都在沉睡。因此,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能力,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最大,所以,永远不要沉溺于现状,别放弃在职业领域的探索,你就会在新的领域里取得更大的成就。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有危机意识是我们应该从中领悟的。在生活和职业上都是如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回顾一下过去,当我们遇上猛烈的挫折和困难时,常常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可一旦趋向平静,便耽于安逸、享乐、奢靡、挥霍的生活,而不断遭遇失败。
心理学课堂:
1.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不管是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有危机感,这样才会让你不断的进步,而不会满足现状。
2.只有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过去,你才有能把握住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