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
在很多时候,你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让别人了解你。很多人期待自己的优点“以后”慢慢再被别人发觉,所以暗示自己不要太紧张第一次,但是你却发现,根本就不存在“以后”了,因为人家在看你第一眼的时候,就已经把你否定掉了。
在处世中,要想别人对你产生良好的态度,首先就要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外部形象,这样别人才会真心地喜欢你。人们往往通过自己第一眼获得的信息来判断他人。你的外在形象,他人只需看一眼,就能够决定是否与你交往。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的心理在起作用。
人,就是这样,总是习惯以第一印象去评判一个人的好坏,天生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和极强的记忆能力,而对“第二”、“第三”等等则往往印象不深,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首因效应”。
生活中,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没经历过也曾遇到过:
男女相亲,只要第一次没相中,就没有第二次见面的机会,他们常常说:没感觉;
你去逛街,看上了一件称心如意的衣服,但是因为贵没买成,但后来一直对它念念不忘;
你是公司的面试官,常常会因为他的穿着打扮或者言谈举止否定他;
……
是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不仅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甚至对你的成功与失败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我们真正接触某个人的时候,往往会本能地以貌取人,通过第一眼搜集到的信息来判断这个人的个性、品质、习惯等,以决定自己是否与之相处。
尽管人们都在叮嘱别人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第一印象来评判人,“日久方能见人心”。但是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判断,是他们短时间内无法抹掉的。所以,人们常说“这个人我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那么,他人在跟你初次相处时,是如何对你进行判断的呢?当然,对你的第一眼判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心理学的研究来看,他人对你的判断55%取决于你的外表--包括服装、个人面貌、体形、发色等;38%是自我表现,包括语气、语调、手势、站姿、动作、坐姿等;只有7%才是你讲话的内容。
心理学家还发现,当我们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人们立刻靠直觉给你进行至少8条总结:你的年龄、经济条件、教育背景、社会背景、精明老练度、可信度、家庭出身、成功的可能性等。
人们总是坚信第一印象,而宁肯忽视后来的印象,这就是“首因效应”的重大力量。初次见面的基调决定了印象,以后再想改变别人对自己的观点,那是很难的。
对于那些自己看着就不舒服的人,就会不自觉地敬而远之;相反,如果对方在自己的审美范畴之内,自己便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好感。有的人吃了形象的亏,有的人却占了形象的便宜。《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准备效力东吴,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将其拒于门外。
所以,你要想在别人心里留一个好的印象,就要注意自己初次见面时的言行举止,不要心里总是想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或是自我安慰地认为“真人不露相”,将第一印象不当一回事,否则你容易错失很多机会。
36我们往往把目光放得太远,却做不好身
边的小事
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远大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实现理想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目光放得太远,却不肯低下头、弯下腰,认真做好身边的小事。那些功成名就的伟人和成功人士,之所以能站在人生的顶峰,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的理想多么伟大,也不是因为他们规划得多么充分,而是他们能弯下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件一件去完成。
众所周知,美国有个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当年也只是个普通的年轻人,他曾经和另外三个人一同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那三个人都比福特的学历高。
当前三个人面试之后,福特本人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轮到福特面试时,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福特发现门口地面上有一张废纸片,便顺手捡起来扔进废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长说:“很好!福特先生,你被我公司录用了。”看着福特惊讶的样子,董事长接着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学历的确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中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而你却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会忽略很多小事,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
不久,这个公司就名扬天下,并改名为“福特公司”。随手捡起一张废纸这样一件人人都能做到的小事,成就了福特。
所以,善于做小事的人,并非胸无大志。世界上不少轰轰烈烈的大事情,都是从有些人不屑一顾的小事开始的。卓别林是从跑龙套开始,曾宪梓是从卖纽扣开始的,沃尔玛的创始人是从卖凉鞋、皮包、T恤衫等开始了自己的事业,风靡世界的iPod的老总是从兜售各种各样的MP3播放器开始的。
的确,再大的事业也要从小做起,小的事情容易把握,如果你能在小事情中理出清晰的脉络,挖出其中闪光的地方,把它做得有声有色,那你根本不用担心能否把它做大,做大只是个时间的问题,只是乘法里面的系数问题。谁都能做好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不一定能做成大事情;但如果谁只想着做大事情,却连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或不愿意做,他就一定做不成大事业。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管你有怎样远大的抱负,都应该从眼前的一点一滴做起、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历经千难万苦,千锤百炼,从而积沙成塔,实现你的梦想。
37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对自己有所约束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某件事不对,不应该去做,或者是明明知道错了,但碍于各种原因,不得不硬着头皮做下去。不能约束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明知故犯,明哲保身,将错就错,这样的人太多了。
而能够清楚地知道某件事不对,或者是知道错了之后能勇于承认错误,敢于约束自己,不使自己继续错下去的人,真的是太少了。尤其是某些地位较高的人,往往都是一言九鼎,要想让他承认错误,约束自己的过失?难!相反,小人物在这方面倒是要爽快一些,错了?马上就改。因为他做的是小事,改也容易,人们也都不大在乎。而在君子中,就“以约失者鲜矣。”但如果君子们都能做到约束自己,能自我管理,也就会少犯错误,少有过失。
在生活中,对名利的欲望,对物质享受的欲望,对占有的欲望,对幸福生活的欲望,是人们最难约束自己的。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是因为人类有思想,而人类的思想归结下来,就是“欲望”。不论是什么人,都有他【她】各自的欲望,没有了欲望,人类也就不能发展,甚至不能生存了。但是,在面对自己的欲望时,人们应该学会约束自己,什么欲望可以达到,什么欲望是达不到的,不要想入非非,更不要硬着头皮,一定要面对现实,约束自己。
项羽力能扛鼎,勇冠三军,却因为过分自大而自刎乌江。而越国大夫范蠡深知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在灭吴之后,并不邀功请赏,反而急流勇退,告老还乡,经商贩马,以享余年。由此可见:人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约束或接受来自外界的约束才能实现双赢。
三国时候吴国孟宗为官清廉,他做光碌卿,负责宫廷膳食,自己却一点儿也不沾染。有一次,因强饮了别人的敬酒,哇哇吐了起来,吐出的竟是一摊麦饭!吴国君主知道了,也感叹说:“至德清纯如此!”孟宗的清廉自守,是与其母的长期教育分不开的。早先,孟宗做军史,母亲随他一起住在军营里。军史职务低,住房简陋,夜雨屋漏,彻夜难眠。孟宗感觉很对不起母亲,让母亲和自己一起受苦,难过地哭起来。孟母却说,应当以此勉励自己上进,怎么可以哭呢?后来,孟宗升了管水、渔的官,亲自结网打鱼,晒成鱼干孝敬母亲,却被如数退了回来。母亲责备他不应该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应当避嫌才是。为了坚定儿子为官清廉的决心,孟母从此不再吃鱼。后来,孟宗又被调去管理粮谷,他上表拒绝说,从前他做雷池监司马,害的母亲三年不吃鱼;如果他去管理粮谷,恐怕母亲三年不食米粮,他至死不敢接受这份差事!孟宗对自己的严格约束实在令人敬佩。
每个人都有私心,关键看自己如何把握界定了,明智的人,不会毫无节制地为所欲为,他们会适度地调整好自己。而愚蠢的人,只是一味地看重眼前的得与失,计较一时的利益,往往错过了人生中最本真的东西。
约束自己,约束自己不好的习惯,约束自己的惰性,我们要做习惯的主人,做好习惯的主人,而非坏习惯的执行者。
“首先控制你自己,然后你才能控制别的人”,巴尔塔萨?格拉西安如是说。无法控制自己的人,将永远无法控制别人。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约束自己的能力,别人就会轻易将他击败。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战胜自我才能使自己做得更好,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能够用内心的准则约束自己,是一种高尚。
38善于隐藏自己的弱点,不让别人看到你
的底细
为什么强悍的动物总能在生存的游戏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强悍的身体与外表让这些凶悍的动物更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
为什么明星总能吸引很多人,让很多人都成为明星的追随者与粉丝,这是因为明星们善于伪装,把自己包装得无可挑剔,这让他们更有神秘感。
其实善于伪装自己的人,懂得把自己的弱点深深掩藏起来的人,常常就是具备成功能力的人,卡耐基就分析过人性的弱点,他认为人性的弱点有很多,懒惰、疾病、贪婪、欲望等等都是人性的弱点,而在这些弱点中,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就是人性中最大的弱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而那些善于伪装自己弱点的人,就能轻易地得到别人的尊敬与信任,人类社会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与动物世界没有太大的区别,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惧怕和敬畏强者,弱者虽然能得到同情,但仅仅是同情,更多的时候,生存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强者的手中,如何能让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唯一的办法就是掩饰自身的弱点,把自己的优势展示在别人的面前。
想想,那些能在非洲大草原上称霸的雄狮正是因为具有凶悍的外表和强壮的身躯才让其他的动物感到畏惧。所以,很多时候,动物们用自己的行为教育了人类,一个成功者其实就像自然界的凶悍野兽一样,把自己的弱点掩饰起来,而把自己的强势显露出来,这样你才能更多地得到大家的赏识与仰慕。
人性的任何一种弱点都是需要你尽力来掩盖的,比如贪婪、懦弱、恐惧、依赖、自卑、忧虑、自私等。卡耐基很坦然地说,自己就是喜欢掩饰弱点的人,在他看来,把弱点掩饰起来的人更能赢得尊重。
例如,悲观就是人性的弱点,而具有这个弱点的人,往往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欢迎,此时唯一能让自己改变形象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悲观情绪掩饰起来,而表现出乐观和自信,即使你的内心是悲观的,但也不要让别人看出来。
可能有些人认为,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就能得到别人的同情,但是你想过没有,虽然你博取了别人的同情,但同时你也丧失了活着的尊严,别人不会真正尊重你和看重你,通过暴露弱点来博取同情的人是最愚蠢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在识人的时候,一个人如果尽力掩饰和逃避他自己身上的某个特征,就说明这个特征就是他的弱点。
如果你留意观察,你会发现,那些前额头发稀少的人,一方面往往会习惯性地用手掌去抚摸前额;另一方面他又常常忘记拿帽子。这似乎有些相互矛盾,不过仔细分析一下他的忘物癖跟他的习惯性动作之间的关联,你就会了解,他经常用手摸前额,是一种无意识地遮掩自己秃顶这一身体缺陷的举动,而忘拿帽子则是出于一种时时刻刻都想忘记自己的欠缺的心理欲求。
事实上,生活中此类现象比比皆是。比如:皮肤越是不好的人越容易忘记日常护理;晕车的人时常忘记备用晕车药……人所逃避、遮掩、企图尽快忘记的,往往正是其弱点和缺陷所在。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了如何运用弱点来掌控自己和他人了。
39做人老实没问题,但也要有原则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这种不绝于耳的道德说教谁都明白,而且这无疑也是正确的,因为老实人才被人信赖,才被人认可。但是怎样做老实人也是个问题,不要老实得让别人把你当成一个大傻瓜。
对于温顺成性的人,我们都乐于与之相处,因为跟他们说话、交往不会有太多顾虑,你可以任着自己性子来,即使某些地方伤及他的自尊心,他也总是一笑了之,不会怀恨在心。
就因为这些种种因素,大伙都对温顺成性的人颇有好感,并且畅快地说:
“他是个老实人,啥事没有。”
“他是极容易相处的好好先生。”
大伙都会喜爱、欢迎这种人,说来不无道理。
但是如果温顺过度,也大有问题。
别人不会照顾你的感受和自尊,可能会说出一些伤你的话;别人也会做一些对你不利的决定……
老实人因此会受到种种“歧视”,就因为别人根本就不会把你放在眼里,根本就不会考虑你的感受。
所以你可以是老实人,但也要有原则,你可以温顺,但也要有志气,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受到公平的待遇。
古人说过:“弱者也有志气,不可轻侮。”如果你被人贴上了没志气、无勇气的标签。谁还会尊重你和依赖你?温顺过度时,恐怕别人连“好好先生”这个称呼都不愿意挂在你头上了。所以,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生存下去,我们就不能太老实,内心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而且这种原则是不容侵犯的。
老实人,大多是拘于情面的人,他们最大的弱点,就是面对别人的哀求,总会败下阵来,所以屡屡受挫,屡屡被骗。
想想那些被骗钱财的一个个受害者不都是老实人吗,不都是在别人糖衣炮弹的劝说下被骗的吗?他们总是阻挡不住别人的攻势,总是毫无原则的接受和妥协。最终被人骗的团团转,还不自知,真是可笑,又很可怜。
所以,老实人可以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但不能无原则的一味退让,也不能对所有的事都保持沉默,不要以为这样做你才万事大吉,其实,恰恰相反,别人只会把你看作是懦弱无能,愚笨无知的代名词。
在某些时候,你不得不去争斗,去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反击自己认为是忍无可忍的事情,别人也绝对不会说你肤浅狭隘,你也不会遭人陷害和欺骗。
40谁都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不妨利
用这个人性
现实生活中你不得不承认:
当你在应聘某个企业的工作时,你首先想到的是,在这里我将会得到什么?会不会有比较好的待遇?会不会有好的发展空间?而不会去想,我能为公司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