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10707900000022

第22章 艺术迷踪(2)

释迦牟尼被认为是佛教的创始人,而关于释迦牟尼的身世,人们却有争论。

有些学者认为释迦牟尼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们认为佛经中尽管有不少关于释迦牟尼的神话传说,但有很多是历史事实。他们甚至指出今天尼泊尔泰米地区的梯罗拉柯提废墟就是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也是其死后的埋葬地。

同时,他们认为佛经有关于释迦牟尼结婚的记载也是真实的。因为和尚是不允许结婚的,可佛祖却能够结婚生子,若非事实,佛经决不写会给佛徒们带来尴尬的东西。

另外,学者们认为佛教教义中的系统阐述显然是后人所为。但教义的纲旨,可能是释迦牟尼提出的。据此可以说,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而且历史上确有此人。

但是,释迦牟尼的生平活动无法在史籍中得到验证,人们至今无法确认其存在的真实性。也许我们只能等待更多史料的出现,才能走近事情的真相了。

8、耶稣是否真有其人

现在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元”纪年,就是以耶稣的降生年做为新纪元的开始确立的。而耶稣更是被基督教的教徒们虔诚地奉其为始祖。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耶稣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吗?

有的学者认为:耶稣这个人的确存在过,而且他是一位凡人而不是神明。他生活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奥古斯都和提比留时代的巴勒斯坦,他创立了基督教。

作为记载耶稣事迹的比较权威的书,《四福音书》记载,那个时代痛苦的下层人民从耶稣和其门徒的布教中看到了天国的“福音”,于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耶稣也因此成为当时犹太教当权者的眼中钉,最后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东郊橄榄山的十字架上。因为他是上帝耶和华的儿子,于是他在死后3天复活升天。

而历史学家们则认为耶稣和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他只是人们塑造出来的一个美好的形象而已。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证据:

第一,遍览与基督教产生同时代的各种史籍著作,其中有关耶稣本人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创建基督教的材料几乎没有。

第二,“耶稣”在犹太词语中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它的希腊文“Josua”意思是“上帝耶和华拯救”,希腊文音译的“基督” (chrisistos)的意思是“救世主”,因此无论是“基督”或“耶稣”,都是同一意义的宗教用语。

第三,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在冬至日祝贺太阳复活而经常举行的祭奠太阳神生日的活动。事实上12月25日并不是耶稣的诞生日。而且,基督教产生300多年后,教会才逐步确定了12月25日作为耶稣的诞生日,并非基督独创了“圣诞节”。

第四,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关系极为密切。追溯基督教的源头,其原本就是犹太教的一个新宗派。

第五,把耶稣说成是全人类的“救世主”是随着基督教在全世界的传播、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说法。

当然还有很多观点,他们都否认了耶稣真实存在和他创造基督教的这一说法。至今,人们尚无法定论耶稣的真实存在与否。

9、米洛的维纳斯断臂之谜

1820年4月的一天,农民伊沃高斯带着他的儿子在爱琴海中的米洛岛上耕地。当他们打算铲除一些矮灌木时,突然一个大洞穴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走进这座山洞,发现了一座非常优美的半裸的女性大理石雕像,这就是“断臂维纳斯”神像。

法国驻希腊代理领事路易·布莱斯特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立即高价从伊沃高斯手中买下了这座雕像,把它装上法国军舰,偷偷运往法国。现在这座雕像就陈列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卢浮宫美术馆里。

当人们目睹了“断臂维纳斯”的美丽之后,不经对她充满了好奇:她是谁?她的制作者又是谁?臂断之前她又是怎样的姿态呢?

“维纳斯”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传说有一个女神叫阿芙洛蒂特,专管“美”和“爱”。到了古罗马时代,罗马人将她称为维纳斯。这尊在米洛岛上发现的雕像是维纳斯公认的形象,被命名为“米洛的维纳斯”,也称为“米洛的阿芙洛蒂”。

有人认为,“断臂维纳斯”的创作者就是普拉克西德雷斯。因为这座石像的睑型很像公元前10世纪古希腊著名雕像家普拉克西德雷斯的作品“克尼德斯的维纳斯”的头部。也因此,“断臂维纳斯”又被叫做“克尼德斯的阿芙洛蒂”。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件的作品的作者应该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雕像家菲狄亚斯或菲狄亚斯的学生,因为作品的风格和这个时代相似。

还有人认为这是一件晚至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期的作品。现在,更多的人认同这一观点。

不仅仅是对作品的创作者感兴趣,人们还纷纷猜测,她断了的两只胳膊原来的姿势。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着裹在下身的披布……美人的手臂现在又在何处呢?

“断臂”使这座雕像显得很神秘,也许正是“断臂”创造了这件作品。因为她的残缺,人们更生发出更多的好奇。

10、纳斯卡地画从何处来

纳斯卡地画是有由美国人保罗·科索科于1939年在秘鲁的纳斯卡地区研究古印第安人灌溉系统时发现。它位于利马东南400多公里处,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

纳斯卡地画是散布在250平方公里干燥沙质地表上的众多深几十厘米、长几百米到几公里不等的巨大线条。以笔直的直线和箭头型为主,也有其它几何图型和动物图案,如蜂鸟、卷尾猴等。因尺寸巨大,需乘飞机在空中才能看到全貌。

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是怎样画出这幅巨鹰图的呢?又是怎样确定线条方向和制定鹰身的比例呢?当时采用的了什么样的测量仪器?正是这些谜一样的问题引来了考古学家的兴趣。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它可以与埃及金字塔和巴尔贝克神殿相媲美,将之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将星相图和纳斯卡高原平面图进行对照之后,有专家发现整个四季的天文变化在这些地上画中也有明确的显示。有的标记代表月亮升起的地点,有的画还指出了最明亮的星的位置。这是否是创造过纳斯卡文化的古印第安人奇特的天文日历呢?

尽管人们对这些巨大的地上画的来历不了解,但大都认同一点,即只有拥有高度发达的测量仪器和计算仪器的人才能制作出这些画,而且它们是为专门从空中看才制作的。

基于此,有人推测说,印加人的部落曾经观察过在这里出现的让他们终生难忘的外星生物( 或外星人),他们极其热切地希望这些外星生物(或外星人)能够回来。当他们的愿望实现不了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像外星生物(或外星人)一样在平地上构建图案。最开始人们描绘各种各样象征飞行形象的鸟;后来在想象力的驱使下又去描绘其他动物的概貌。

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认为这些图形和线条是半神半人的“维拉科查人”遗留下的作品,并不是出自凡人之手。

关于线条,人们还有更多的猜测。有人认为,这是印第安人的灌溉系统;或道路,或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甚至有人认为可能是外星人修建的飞船着陆标志。但至今人们仍然无法知道纳斯卡线条的创造者,以及其真正用途和年代。于是,这些线条和图形愈加神秘了。

11、古希腊盛行裸体雕塑的原因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是人类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迹,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卫》、《掷铁饼者》、《维纳斯》等都是古希腊的雕塑艺术的体现,当人们在沉浸于这些雕像的力与美的同时,也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古希腊雕塑都是裸体的呢?

大多数人认为古希腊雕塑采取裸体的形式,和当时战争的频繁与体育的盛行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战争频繁的古希腊,武器又不是很先进,作战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强壮,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人们崇尚的是身材健壮,骨骼和肌肉都很结实力量美。

同时,战争带来了体育的盛行,在当时运动会上,人们并不以裸体为耻,青年男女为了显示自己健美的体魄,常常把衣服脱光。而那些运动场上的优胜者和美丽的肌体都可成为雕刻家最理想的模型。因此人们认为,正是因为体育的盛行,古希腊才产生了如此多的裸体雕塑。

还有人认为,古希腊的裸体艺术源于原始社会的裸体风俗。农业社会之前的原始人,对男女外生殖器的表达较为突出。这种以性为主的裸体美,是由于原始人把性看作大自然的赐物,生命与欢乐的源泉。这是同原始生产力落后、人们渴望生产力旺盛是离不开的。

美国学者伯恩斯教授、拉尔夫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希腊艺术所表达的是什么?总而言之,它是把人文主义象征化--即是把人视为宇宙中最重要的造物而加以赞美。尽管许多雕刻描绘神,但这一点也不减损人文主义的本质。希腊人的神是为着人的利益而存在。所以他赞美神,也就是赞美自己。”他们认为,希腊的裸体艺术和他们的审美观念有关,表现人体的美术作品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近几年來, 以潘绥铭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则认为,希腊裸体雕塑是当时性快乐主义风尚的产物。

从我们了解的来看,希腊雕塑的裸体,和战争、体育以及审美都是有联系的。虽然我们无法探寻其形成的具体原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美的欣赏。

12、“沙漠壁画”究竟何人所绘

1850年,德国青年探险家因里希·巴尔斯在撒哈拉的塔西亚高原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

1933年,法国骆驼骑兵队来到沙漠,偶然在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这些壁画色彩雅致,生动地描绘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以及一些只能向南1500多公里的草原上才能找到的动物,还有一些显然已经绝迹的飞禽走兽。这一消息引来了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和考察队。他们先后在这里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000年的更多的岩画。1956年,亨利·罗特率法国探险队更是在沙漠中发现了1万件壁画。

在沙漠中还发掘出了100多个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从发掘出的大量文物来看,大约距今一万年至4000多年前,撒哈拉曾河湖纵横,植物茂盛,飞禽走兽出没其间。当时有很多部落或民族在这里生活繁衍。

在撒哈拉壁画群中,有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描绘最多的当数雄壮的武士形象。从内容上分析,很可能当时人们很喜欢在战争、狩猎、舞蹈和祭祀前后作画于岩壁上,借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在撒哈拉壁画群中,还有千姿百态的动物形象。其中,马的数量较多,而数量最多的是聚集在水边的牛群,画面色彩丰富,其中尤以牧牛彩色画和雕刻画最为精美。描绘牧牛形象的壁画之多,可以证明是原来的沙漠是一片肥美的大草原。

然而作为“沙漠之舟”,骆驼的壁画只在极少数地区才有发现,而且根据碳14的测定,这些骆驼形象的壁画都是后期的作品。据此,有些学者认为,距今约3000-4000年前,撒哈拉是湖泊和草原。只是到公元前20055公元300年左右,气候变异,昔日的大草原终于才变成沙漠。

人们不禁好奇:是谁在什么年代创造出这些硕大无比、美轮美奂的壁画群?刻制巨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还有更让人们不解的是,在壁画群中,有许多令人迷惑不解的手印、足印和古怪的图印。在恩阿哲学高原丁塔塞里夫特曾发现一幅壁画,画中人戴着奇特的头盔,其外形很像现代宇航员头盔。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这些问题,迄今人们还无法解释。

13、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微笑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肖像画杰作。画中蒙娜丽莎的妩媚笑容显示出了一种不朽的艺术魅力,被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这位“神秘的微笑”的主人是是佛罗伦萨一位富有的女市民,达·芬奇刚开始为她画像时,年仅二十四岁的蒙娜丽莎刚刚失去心爱的女儿。为了让哀痛之中的她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了音乐家和喜剧演员,就在蒙娜丽莎微笑的一刹那,达·芬奇抓住了“神秘的微笑”,从而成就了不朽画作。

《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称为“神秘的微笑”,最主要的是因为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在这样一幅平面的画作中,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将主人公的微笑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这也正是人们好奇的地方,为何达·芬奇笔下微笑的蒙娜丽莎笑的如此神秘莫测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蒙娜丽莎》显示了达·芬奇非凡的绘画技巧。当初达·芬奇为这个坐在阳台上的少妇设置了一幅透视不一的背影。画像中的人物五官,其位置亦在游移不定之中。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很模糊,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了“神秘的微笑”。

也有的人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而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若现,源于人们目光的不断转移。

美国马里兰州的约瑟夫·鲍考夫斯基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更有甚者认为蒙娜丽莎并不是所谓的贵妇而是一个妓女,故而微笑中带着讥嘲和揶榆。

不仅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莫测的,而且有关画中主人公的身份、年龄及该画真品究竟藏在何处,至今仍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这就使得蒙娜丽莎的微笑越发令人无法捉摸了。

蒙娜丽莎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能破解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14、达·芬奇神奇创造力的来源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先驱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举世瞩目的旷世奇才。他不仅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而且在物理、数学、解剖、地质学、天文和建筑、工程制造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欧洲一些专家学者用计算机分析了达·芬奇一生的成果,结果令人们大吃一惊,若要完成他全部的绘画、雕塑、研究和各种发明等工作,就算一刻不停地做,需要的时间至少也是74年。 而我们知道,达·芬奇在他67年时生命就走到了尽头。就连现代科学家也十分惊讶于达·芬奇的精深的知识结构以及惊人的天赋。凭借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他又是如何创下这些成就的呢?

因此,有人怀疑,达·芬奇可能是得到了神秘人物的帮助。但他一无家庭,二无亲友,更是与他成为“多嘴的动物”的女人交往甚少,谁又是那个神秘的协助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