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10707900000026

第26章 军事秘闻(2)

氯气是一种具有强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根据史料记载所描述的情形,八国联军炮弹冒出的这种“绿气”极有可能就是“氯气”。如果氯气浓度极高时,人吸入则有可能马上窒息而死。

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毒气弹的史料所描述的与八国联军在天津使用列低炮进攻清军后的情况极其相似。由此断定,八国联军在天津使用的就是氯气弹。

四、毒气炮如今流落何方?

在那次炮攻天津之后,史料中再也没有发现关于列低炮的记载,也没有发现联军使用毒气弹的记载。这种被怀疑为毒气弹的武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八国联军的胜利,根据相关专家的考证,毒气炮在天津至少使用了3次。有人猜测,毒气炮是被清军炮击摧毁了。

至今,人们仍无法拿出最直接最确切证据来论证这些疑点,只能期待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8、偷袭珍珠港内幕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日本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一百多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对停泊在港内的美军重型战列舰、巡洋舰和陆上机场进行猛烈袭击。战斗结束后,美军重创。这就是二战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了美国正式参战。随着对历史的研究,人们不禁怀疑:当时的美国真的事先对日本的偷袭计划一无所知吗?对此人们众说纷纭。

一般认为,日军偷袭珠珠港完全出乎罗斯福政府意料之外。当时,美国政府虽然认识到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的冲突不可避免,但他们认为日本袭击首选不是进攻美国,更不可能事远离日本6000公里的珍珠港。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许多国家所出版的二战史专著中,都将珍珠港事件说成是日本玩弄外交手腕、违反国际惯例的一次不宣而战的偷袭。

也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人的阴谋,是罗斯福的一次逼战。据说,在日本准备偷袭珍珠港计划的时候,美国先进的无线电监听系统早已得悉日本的讯息。罗斯福对这件事是完全清楚的,但他故意使太平洋舰队处于无准备状态,为的就是牺牲珍珠港,唤醒民众,激起孤立主义者参战的决心。

然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坚持认为,美国事先的确不知道日本将偷袭珍珠港,至少美国总统罗斯福未见过这样的信息。

美国历史学家布拉特泽尔和鲁特在《珍珠港·微型照片和J.埃德加·胡佛》一文中写道,包括参与策划袭击的舰长源田实在内的日本舰队官员都断言,发自驶向夏威夷群岛的日本航空母舰的无线电报并未使罗斯福事先得知即将发生袭击。

他们认为,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联邦调查局确实截获了一份有关日本侦察珍珠港的微型照片调查表。多方调查核实证明,除联邦调查局前局长埃德加·胡佛和他的助手之外,美国总统及官员们均未见过这份调查表。他们分析,正是胡佛判断失误使得信息没有被传至高层罗斯福手中。

如果真的是这样,胡佛为什么不把调查表送交给罗斯福及其他情报机关?罗斯福真的没有了解到关于珍珠港事件的消息吗?历史已经过去,这些疑问至今仍留在人们心中。

9、失踪了的第三颗原子弹

二战中,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正是这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的爆炸,给二战以及日后的日本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可事后有人发现,其实美国向日本投了三颗原子弹,光长崎就两颗,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试图想弄明白事情的真相:失踪了的第三颗原子弹去了哪里?它的结局如何?对此,人们也有很多猜测。

但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罗夫斯在其回忆录中所透露的细节让人们对第三颗原子弹的去向有了更为准确的推断。

格·罗夫斯在他的回忆录中明确写道:“广岛是第一目标,小仓兵工厂和小仓是第二目标,长崎是第三目标。”为此美国从一开始就准备了3颗原子弹。当时日本长崎的防空报告准确记录显示,美国在长崎投下的是两颗原子弹。

当原子弹投向日本以后,美国战略轰炸统计局估计长崎约有3.5万人死亡,6万人受伤。格罗夫斯在事后听到伤亡人数时说:“这个数字比我们原来估计的要少得多。”许多人由此判断,投向长崎的两颗原子弹中只爆炸了一颗。

由于未爆炸的原子弹没有受到损害,原子弹落地后,日军大本营立即派人将这颗原子弹严密看管起来。由于日本考虑到自己注定将成为战败国,而且已经无法研制原子弹。所以,他们从关乎民族利益考虑,决定将原子弹交给苏联。有人据此推测,日本将原子弹交给了苏联,苏联当时可能对日本作出了某些承诺,但这至今仍没有答案。

有人猜测,由于苏联已经从参加过美国原子弹试验的英国科学家法拉奇那里得到了美国原子弹试验过程中重要的科技情报,又从日本人手里得到了这颗没有爆炸的原子弹的实物,所以才能在1949年8月29日4时,爆炸成功了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而美国认为苏联至少需要20年才能造出原子弹预言也因此成为一个笑话。

也许,第三颗原子弹的去向正如格·罗夫斯回忆录中透露的那样,去了苏联。但是,至今仍没有任何一官方出来认可此事,人们也仅仅停留在推测阶段。

10、山本五十六是谁击毙的

山本五十六不仅是日本海军中最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而且由于他在偷袭珍珠港中的指挥得力,在日本政界和军界成为仅次子天皇和东条英机首相的第三号人物,被日本海军誉为“军神”。“伊号作战”结束后,山本五十六决定利用一天时间视察巴拉尔、肖特兰和布因等前线基地,以激励士气。

有关山本视察的详细日程安排的机密电报被美国截获,并被美军专家破译了。美国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请示了华盛顿,决定趁此机会干掉山本。总统罗斯福在征求了海军部长和作战部长的意见后,授意行动。

驻瓜岛的第339战斗机中队承担了此次任务。1943年4月18日9时44分,就在山本座机正准备降低高度着陆时,突然一架零式战斗机出列,向右急转--远处十多架P-38正向北飞来。随即6架零式战斗机急速爬升,与米歇尔的掩护组缠斗起来。短短3分钟后,卡希利机场上已经尘土飞扬,中队长米歇尔不敢恋战,下令返航。返航途中,兰菲尔就迫不及待地向瓜岛报告:“我打下了山本!”

山本座机被击落的两天后,日军搜索小队发现了他的尸体。作为击毙山本的功臣,兰菲尔中尉提前晋升为上尉,并获得最高荣誉国会勋章。

战后,击落了山本座机的话题随着1960年美军相关机密文件获准解密而被再次提起。而这份报告一经美国国防部公开,究竟是谁击落山本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除了兰菲尔的回忆之外,更多的证据显示,兰菲尔的僚机雷克斯·巴伯才是真正击落山本座机的英雄。山本的尸检报告显示,从后方射来的子弹使其致命,与兰菲尔从右攻击的说法出入较大。作为山本护航的零式战斗机飞行员中唯一在世者,柳谷谦治也指出了兰菲尔报告的诸多疑点。

以美国“王牌飞行员协会”为首的众多的民间人士和组织,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在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可下,于1997年3月认定,巴伯一人击落了山本座机。

然而,自1991年美国战绩评审委员会正式要求美国海军最后判定到底是谁击落了山本以来,迄今美国官方仍没有明确答复。至此,关于击落山本的的谜底还没揭开。

11、“海狮计划”破产之谜

二战开始不久,纳粹德国的目光就盯上了英伦三岛。1940 年6 月,德军攻占法国后,希特勒在7 月16 日密发了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

当时纳粹德国拥有欧洲最强的陆军,刚刚将英国在欧洲的所有势力都驱逐出去并将其限制在英伦三岛以内。在当时,德国的装甲部队与“闪电战”相结合,足以使世界为之发抖;而英国刚在欧洲大陆吃了败仗,30 多万的陆军主力从敦刻尔克撤回本土,这支部队当时“只剩下步枪和刺刀”。

为实现“海狮计划”,德军决定对英国发动空中攻势,先行夺取英伦三岛的制空权。8 月15 日,德军对英伦三岛,特别是对伦敦开始了大规模轰炸。“英伦三岛空战”就此爆发。德国于1940 年7 月开始发动对英国的空中战争,至1940 年11 月为止,激烈的空战持续了几个月,结果以德国宣布“海狮计划”无限期延后为结束。

“海狮计划”停止了,最终二战也以德国战败而结束了。但人们一直存在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以弱胜强的战争呢?

有人认为“海狮计划”停止的主要原因在于德国方面的战略失误。

一方面是德国战略目标的定位失误。德国对英国的空战目标在整个不列颠战役的过程中多次修改,起初自信于空军的力量;在该行动停止后,转向轰炸英国的各个机场;在发现英国雷达的作用后,又改为轰炸英国的雷达设施。另外,德国缺乏远端战斗机和大型轰炸机是战争失败的又一原因。还有,德国三军在战役期间没有配合可言,这是的英国轰炸机可以对其发动猛烈袭击。

也有人认为是英伦恶劣的天气帮了英军的大忙。德国空军屡次受阻于恶劣天气,而英国空军却善于利用天气预报制敌。

战争胜负已定,而“海狮计划”破产的原因更值得军事家们去深思。

12、谁摧毁了希特勒的原子弹美梦

1940年4月,国际科学家之间流传着小道消息说,德国的凯瑟·威廉研究所正在进行一项广泛地企图分裂原子的试验。接着,正当美国的名为“曼哈顿计划”的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在1942年开始之时,从英国负责经济战的情报机构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情报:德国人已经命令挪威的电力化工厂诺斯克氢化工厂,每年把原子弹核反应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重水的年产量从1360千克增加到4500多于克。

于是,如何摧毁诺斯克氢化工厂和破坏它的重水储存,成了英国战时内阁首要考虑的问题。鉴于这个工厂周围的环境,英国决定让特种作战部队来完成这一任务。

很快,艾因纳尔·史吉纳兰德被英国特种部队总部派到伦敦。他的主要任务是前期的调查工作和组织信任的人成立一个提供有关工厂各种信息的“联络网”。

因为有了史吉纳兰德准确的报告,“燕子”计划开始实施了。然而就在载着破坏小组成员的飞机从英国起飞几小时之后,飞机坠毁,机上所有人员不是死亡就是被俘了。

于是,伦敦方面重新部署,“炮手行动”的计划准备付诸实施。一天晚上,6名挪威特种部队成员跳伞降落在冰雪覆盖的斯克莱根湖面上。12月27日上午,他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并迅速找到了安装电缆线的隧道,它一直通向毗邻浓缩铀部门的一个房间。特种部队队员马上制服了正在房间值班的德国兵。乔基姆检视了储藏罐、管道和机器,并在会造成最大损坏的地方,用颤抖的手把炸药安装完毕。然后,点燃了30秒钟引爆的导火线。

1944年12月27日上午10时45分,一声闷雷似的爆炸声忽然响起。当酣睡的德国兵纷纷从房子里窜出来时,乔基姆和他的小组成员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只能眼看着极其珍贵的450多千克重水从炸碎了的储存罐里涌流而出了。

希特勒的原子弹美梦就这么破灭了,甚至连是谁坏了他的好事都不知道,这个故事谱写了英军特种作战史上最辉煌、最动人的篇章。

13、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意图何在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枚原子弹分别落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由此美国成为在战争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使用原子弹的国家。关于美国为什么使用原子弹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就有讨论:如此具有杀伤力的武器,美国为何要选择在日本投放呢?

传统的观点认为,杜鲁门为代表的美国政府最终目的只是为了缩短第二次世界大战,避免美军伤亡,同时也是对敌对方苏联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他们最主要的证据是,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决定的年代》和陆军部长史汀生在“使用原子弹的决定”一文中对投放原子弹的解释。“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

但是有些日本学者对上述看法提出了质疑。1986年3月,金子郭朗在日本《文艺春秋》特别号上发表《美国选择广岛投掷原子弹的原因》一文。文章中说,当时美军绝密文件《日本登陆作战纲要》记载,美军准备在日本进行两场登陆作战,一是九州,二是关东平原。在拟制这份纲要时,美总参谋部曾征询过西南太平洋军司令部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九州登陆作战的前30天将死亡595多人,而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事实上不会有那么多伤亡。总之,不论从哪个文件也找不到死亡100万人的推算数字。所以,他们认为,宣称避免100万美军阵亡完全是一种夸张,是为了使投掷原子弹的行为合理化。

发对传统观点的人主要有这样一些依据。一是根据所查阅的资料证明,在原子弹研究初期,美国就已确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并把它当做一种“巨大的实验”。当时,美国已经原子弹试验成功,他们坚持要用原子弹进行攻击,目标选择在人口集中、没有遭到普遍轰炸的城市,以便科学家同行观测原子弹的功能,检测其威力。

另外,当时美国研制这两颗原子弹耗资巨大,花了20亿美元,政府迫于议会强大的压力最终决定使用原子弹。

而今,原子弹的余威尤在,带给战场上人们的危害尤在。我们只有祈祷人类世界的和平,祈祷各国政府保持理智,不要不顾后果地在其他国家和人民身上“试验”他们的武器成果。

14、斯大林为何对德军突袭不设防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后,希特勒称霸西欧大陆。苏联则成了希特勒眼中称霸欧洲和世界的主要障碍。因此,希特勒把侵略矛头指向苏联。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第21号指令,正式下达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苏计划。该计划预期在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

面对德军咄咄逼人的气势,苏联并非毫无警觉。但是,考虑到自身应变措施还不够充分,苏联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因此,苏联极力表白自己的和平诚意,继续遵照两国贸易协定交货。

然而,就在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不宣而战,190个师又三个独立旅、共约550多万人, 47000门火炮,4500架飞机,4500辆坦克,分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群在漫长的战线上对苏联发起突然袭击。德军十分须利地实施着“巴巴罗萨计划”,毫无防备的苏军损失惨重。入侵后一个月,德军占领的苏联领土相当于法国领土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