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短暂的心理震荡之后,苏联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苏联军民更是奋起抵抗法西斯的侵略,逐步摆脱了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
不过,据后来披露的内幕显示,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曾从多个渠道得知德国将发动进攻的消息。按斯大林为什么没有做出应有防范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斯大林刚愎自用的个性所导致的结局。斯大林一直相信德国会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面对情报机关不断的发出德国即将展开侵略的警告,被斯大林毫不重视。而当德军的大规模闪电战开始后,斯大林仍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没有及时下达反击的命令,结果令苏联红军在战争开始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就在很多人指责斯大林的时候,也有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斯大林并没有相信希特勒,也没有完全忽视情报的存在,只是因为希特勒的纳粹军向来以“闪电战”著称,苏联反映晚了一步。
对此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在庞大的德国战争机器缓缓向东部移动的同时,苏联的军事机器也在发动之中。到1941年6月,苏联在边境地区已经集结了290万人,1500架作战飞机,1800辆坦克。但是,希特勒的纳粹军先发制人,苏联因此吃了大亏。
现在的我们已经无法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却不能把战争的失败推到斯大林一个人身上,更多的要看到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带领的苏联红军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15、谍战中无法破译的绝密技术--金唇
从1933年11月16日苏联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那天起,克格勃特工就盯上了美国驻苏使馆。1943年,德黑兰会议结束后,斯大林向克格勃领导人贝利亚下达了死命令,要对美国大使阿维列拉·卡里曼的办公室进行窃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一切手段。
1943年12月17日,贝利亚向斯大林报告他们已经完全准备好了针对美国使馆专门设计的窃听设备--“金唇”。因为“金唇”既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外来电流,当时的反窃听设备无法捕捉到任何信号。而从表面上看,“金唇”就像一个带尾巴的蝌蚪。
为了把“金唇”顺利的放到大使馆办公室,苏联特工机关想了种种办法,但都始终未能找到进入卡里曼办公室的机会。
1945年2月9日,苏联宣布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克格勃决定利用这一机会。首先,苏联特工以苏联少先队员的名义向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发出敬请光临的邀请。诚挚的语言打动了客人。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相应地委托了两国驻苏大使出席。于是,美国大使卡里曼从莫斯科赶到克里米亚出席开营典礼。
开营典礼上,苏联少先队员纯真稚嫩的美国国歌合唱让卡里曼完全丧失了警惕,就在这时,一枚精美绝伦的巨大木质美国国徽由四名苏联少先队员抬到了卡里曼面前。紧接着,瓦西里·勃烈日科夫对这枚国徽进行了最热切的夸耀。果然,卡里曼很是满意。于是,勃烈日科夫不失时机的向卡里曼低声说: “挂在您的办公室最合适不过,英国人肯定会嫉妒得发疯。”
随着这枚内藏苏联克格勃“金唇”窃听器的美国国徽被悬挂在卡里曼办公室,代号为“自白”的克格勃窃听美国大使的行动开始启动。自1945年2月起,这一行动持续了8年。直到1960年5月,华盛顿才公开了“金唇”的秘密。
但是,这个苏联特工引以为傲的窃听武器--“金唇”的秘密技术却始终无法破译,美国和英国特工曾多次试图制作同样的窃听器,都以失败而告终。
16、蒙古皇帝蒙哥死因难明
历史上记载,蒙哥大汗所带领的蒙古铁骑曾经横扫欧亚许多地方。而就是这位久负盛名的军事首领却在一次战争中受到了重创,最后丢了性命。
南宋宝祜六年(1258年)二月,蒙古大汗蒙哥(元宪宗)亲率御营亲兵10万,分三路进攻四川,连克南宋许多州县,兵临钓鱼城下。连连获胜让蒙哥根本不把钓鱼城放在眼里。然而,从1259年2月起,蒙哥亲自指挥蒙古军数次损兵折将,连总帅先锋汪德臣也毙命于钓鱼城下。7月,蒙哥这位无敌的“上帝之鞭”也折于城下。
由于史料对蒙哥死因记载不明,因而,蒙哥的死因,引起了史学家的诸多猜测。
有学者认为蒙哥是被宋军射死的。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在《蜀捷》诗里说:“吠南初谓予堪侮,折北俄闻彼不支。挞览果歼强弩下,男章有入槛车时。”叙利亚阿部耳法刺底、翦伯赞、张传玺、李培浩都对蒙哥之死持飞矢射死的观点。
也有人认为蒙哥是因进攻连连受挫,最后忧虑而死。他们的依据来自南宋人黄震编著的《古今纪要逸编》。
而口授而成的《海屯纪年》说蒙哥是在进攻宋军时,乘坐的战船被宋军潜水者凿穿船底,落水而死。
波斯政治家和文学家刺施特哀丁编著的《史集》则认为,蒙哥好饮酒,时天气炎热,蒙哥军中流行痢疾,蒙哥亦染疾而死。清人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也持这种说法。
也有学者认为蒙哥为炮风震伤而死。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的《钓鱼城记》一文中说蒙哥是在架设望楼窥视钓鱼城时,遭到城内宋军的炮石轰击,蒙哥为“炮风所震,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次过金剑山温汤峡(今四川重庆北碚北温泉)而殁”。明朝四川巡按谢土元的《游钓鱼山诗序》、民国张森楷主持编修的《合川县志》、1980年出版的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编写的《钓鱼城史实考察》均支持这一观点。
而刘译华、冯尔康编著的《中国古代史》及邱树森著的《元朝史话》均认为,蒙哥在率军攻城时,被宋军所发炮石击中,因伤势过重而死。
蒙哥究竟为何而死于钓鱼城下,学者们至今尚无定论。看来“上帝之鞭”究竟如何折于城下,还有待考证。
17、施琅是叛徒还是忠臣
施琅(1621—1696年),福建晋江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其弟施显投奔郑成功。由于超群的才干,施琅很快就成为郑成功最为得力的将领。但战功卓著的施琅不小心触怒了郑成功,父子3人均被扣押。后来,施琅用计得以逃脱,但其父亲和弟弟却惨遭杀害。1652年,施琅投降清廷,立志打败郑成功,一报国仇家恨。
但人们对于施琅身份的定位一直存有争论:他到底是背叛了明朝的叛徒?还是收复了台湾夸大了清版图的忠臣呢?
有学者认为,要评价明清之际历人物施琅,就要客观地认识到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此前提下,对施琅作出评价,就会比较客观,比较接近事实。
作为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为实现统一台湾的理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的爱国思想和行动足以让他称为中国统一的英雄。
首先,清朝平定三藩之乱以后,郑氏政权想保住在台湾割据的局面。他们的这种设想,从主观上看未必是要分裂中国,但客观效果则不堪设想。因为郑氏必须成为清朝臣民,台湾必须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由此可看,清朝用施琅征台,已不是民族战争的继续,而是完成中国领土的统一大业。
其次,清军攻下澎湖以后,有人向施琅进言:“公与郑氏三世仇,今郑氏釜中鱼、笼中鸟也,何不急扑灭之以雪前冤?”施琅却说:“吾此行上为国、下为民耳。若其衔璧来归,当即赦之,毋苦我父老子弟幸矣!何私之有与?”他还向郑氏手下的人声明:“断不报仇!”施琅的胸怀与忠臣是相称的。
另外,收回台湾后,清廷内部发生了一场针对台湾的弃留之争。这时候,施琅坚决反对放弃台湾,并奏请朝廷设官兵镇守。为此,他还专门给康熙帝写了《恭陈台湾弃留疏》,反复陈述台湾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而在施琅等人的力争下,康熙也决定对台湾设官治理。
“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对郑成功和施琅功绩客观的写照。至于施琅究竟是叛徒还是忠臣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18、李秀成投降书是真是假
当太平天国的京城被清军攻破后,“忠王”李秀成不幸被湘军俘虏。被俘后的他在曾国藩的囚笼里写下了长达五六万字的《亲供》,即后人所说的《李秀成自述》。这篇《自述》使李秀成成了一个晚节不保的叛徒。学术界因此提出了质疑:李秀成真的是叛徒吗?李秀成的投降书是真的吗?
有人从根本上否认了这个投降书的真实性。如呤利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就认为,《忠王自述》很可能是某个著名的俘虏所伪造(他可能因此而得赦免),或为两江总督曾国藩的狡猾幕僚所伪造。
1944年,广西通志馆的吕集义在曾家的藏书楼中阅读到了“投降书”的原稿,抄补了5000多字,还拍摄了14幅照片。罗尔纲先生根据吕氏的校补本和照片进行研究,他指出曾国藩后人出示的李秀成《自述》的确是忠王的亲笔。此外,罗尔纲还指出,“原稿”的称谓大都遵循太平天国的制度,而且大量使用李秀成家乡的方言,这都是是曾国藩等人无法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