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10707900000037

第37章 名人奇事(1)

世界历史源远流长,一代代的人走过再走过。然而,还有很多对社会起过巨大的作用,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被后人所记住的人和事,他们在历史画卷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了解他们的故事,探寻他们的身世与命运,知道他们的归宿,掌握其遗踪,这表明的是现代人尊重历史的态度。

1、古罗马政治家苏拉隐退之谜

苏拉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前138年,他出生在古罗马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他自幼拥有远大的志向,但一直怀才不遇。直到30岁之后,他的人生来慢慢时来运转。后来,他投身军队,参加战争。由于勇敢善战,又富有谋略,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民族英雄。

在苏拉50岁的时候,东方的本都国王反叛,元老院决定出兵东方。苏拉在元老院的支持下当选为执政官,最后又在斗争中战胜了对手,建立了他的独裁统治。

苏拉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他为了终身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不顾民族传统,也无视民众的意见,更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威慑元老院,最后终于取得终身独裁官职位,集立法、行政、司法、经济、军事等大权于一身,达到了人生辉煌的顶峰。在这个时候的罗马,苏拉就代表了一切。

然而,令人不能理解的是,苏拉在取得终身独裁官的第三年,突然宣布隐退,放弃了一切权力,最后竟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回到他的一座海滨别墅隐居。

人们不禁感到好奇,这样一个曾经为争夺最高权力赴汤蹈火,甚至不惜以道德的堕落、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生命为代价的人,为什么在正当他的权势如日中天的时候,却自愿放弃了呢?

关于引退的原因,苏拉本人没有说,人们于是纷纷猜测。有人说他在三年独裁统治后突然良心发现,还政于民是明智之举;有人说他是由于改革遇到阻力,成功无望而急流勇退;也有人说是他在满足权力欲望后才猛然发现,自己向往的还是最初的那种田园生活,于是归隐海滨;更有人认为是他患了严重的皮肤病,无法亲理朝政,无可奈何之下做出退隐的举动。

公元前78年,苏拉因肠出血而死去,人们的种种猜测都无法得到证实,而苏拉隐退也成了一个永远不会被了解真相的谜题。

2、苏格拉底死亡之谜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公元前399年,已逾古稀之年的苏格拉底在监狱中谈笑自若地接过当局赐予的一碗毒酒一饮而尽,永远地与他爱着的雅典惜别了。

令人们不解的是,当时在标榜自由和民主雅典,终生以讨论哲学为唯一乐趣的苏格拉底到底触犯了哪条律令而遭此惨剧呢?

按照当时的说法,苏格拉底被指控的罪名是不敬神灵和毒害青年。按照雅典的法律,每个雅典公民都有权利对危害雅典城邦的行为和个人提出公诉,于是当三个雅典公民以此罪名指控苏格拉底之后,一个由501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团旋即成立,最终以281票赞成和220票反对的结果,宣判苏格拉底有罪,并判处其死刑。

然而,无论是当时或是后世的学者,都认为这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如果就凭此判处苏格拉底极刑,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其背后一定有人们不知道的原因。人们于是纷纷猜测这背后的理由。

柏拉图等苏格拉底的追随者坚持认为,因为苏氏在和同伴们的讨论中毫不留情地揭露了雅典社会名流的腐朽,从而得罪了许多人,于是受到了报复。

同时也有人认为,苏格拉底死于政治报复。苏格拉底的思想从根本上便是与雅典民主政治背道而驰的。他认为,统治一个社会的不应该是少数人,也不应该是多数人,而应该是“有智识的人”,基于此,他不同意雅典现存的所有政治制度,也包括民主制。在雅典由于公民有言论的自由,所以刚开始苏格拉底的思想还能得到容忍,然而到了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民主制开始摇摇欲坠,民主派由于恐惧苏格拉底的主张,于是采取了消灭他的残暴方式。但是这也只是后人的推测。

而且,当时苏格拉底完全可以摆脱死刑。他完全可以转雅典法庭审判程序的空子,获得减轻刑法的机会。而且当时他的弟子们也安排他逃走,但被苏格拉底拒绝了。他微笑着选择了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上述种种,今天的人们仍然不得而知,我们唯一确认的是,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是永远无法撼动的。

3、查理大帝的加冕事出偶然吗

查理大帝是将加洛林王朝发展到最强大王朝的一位君主。那个时候,西欧封建化过程急剧进行,查理所实行的政策措施得到新兴封建地主阶层的拥护。同时,查理是位好战的国王,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他长年累月率军四处征战。经过50多次战争,查理使法兰克王国成为控制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大帝国。

关于查理大帝的加冕还要从他与罗马教皇利奥三世的交情说起。

795年,罗马教皇阿德一世逝世,查理支持利奥三世当选为新的教皇。利奥三世为了答谢查理,在罗马为他大唱赞歌,然而,他的举动引起了罗马贵族的不满。反对者冲进教皇官邸,逮捕了利奥三世,准备将他送进修道院受刑。

利奥马上向拜占庭国王求救,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逃出监狱后他又向查理求援,查理亲自带兵护送利奥三世回罗马,并用武力平息了这场纠纷。利奥三世对查理感激涕零。公元800年的圣诞节,罗马教皇利奥三世给查理加冕为“罗马人皇帝”,史称查理大帝。

关于查理加冕称帝的问题,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查理根本无意加冕,那只是教皇一厢情愿的报恩行为。根据《查理大帝传》的记载,公元800年 12月25日,教皇召集了附近地区所有愿意参加弥撒的人们来到圣彼得大教堂。弥撒仪式开始了,就在查理全心地沉浸在仪式的庄严之中时,教皇利奥三世突然大踏步地走到查理面前,将一顶西罗马皇帝的皇冠戴到他头上,并高声宣布:“上帝为查理加冕,这位伟大的、带来和平的罗马皇帝,万寿无疆,永远胜利!”

而查理无意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他觉得“皇帝”这样的称号太令人反感了,自己并不需要被授予这些所谓的荣誉。同时,他顾忌拜占庭的罗马人的仇恨。

现代许多西方史学家对查理不愿意加冕称帝的说法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当时的查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完全能够控制当时的局势。如果他不愿意,教皇利奥三世决不敢做出冒犯他的事情。

查理大帝的加冕只是教皇利奥三世的一厢情愿吗?还是是查理大帝授意下的加冕?现在的人们已只能在史学家提供的支离的证据中,自己猜测事实的真相。

4、伊丽莎白一世独身之谜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44年,这位饱经了凄风苦雨的女王在即位后,以她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政治经验,把玛丽遗留下来的财力匮乏、军事软弱的英国,带进了一个政治稳定、财力充实、军事强大的时期,从而出现了一个被英国人称之为“光荣的时代”--伊丽莎白时代。

然而,这位被誉为一代英主女王却一生都没有嫁人。这在都铎王朝时代,是以件无法想象的事情。这让许多英国臣民和后世的人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据说自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后,议会一次次恳求女王择婿,期望她能为王室留下继承人。然而,女王对此无动于衷。后来,当议会代表团再次恳求女王时,她戴上了结婚戒婚,并说:“我已经献身于一个丈夫,这就是英国。”议会也得就此作罢。然而人们对女王不嫁的猜测却没有停止。

有人认为女王不嫁是有其政治理由的。伊丽莎白即位后,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和法国王子都曾向她求婚。她清楚,王室联姻是政治性的,她不想因自己的婚姻使英国从属于西班牙或法国,她又不想由此得罪两国,使英国变为他们攻击的对象,于是女王开始与他们进行巧妙的周旋。对两国的求婚,她都给予模棱两可的答复。为了保持她所需要的中立,最后停止了一切谈判。

然而这种观点立即遭到了质疑,如果说女王拒绝与西班牙和法国联姻是为了保持英国的中立,那么,她完全可以从英国挑选一位称心的绅士。事实上,她并没有。

也有人猜测,女王的父亲亨利八世三次杀妻、六娶皇后,使伊丽莎白从小就蒙上了一层心理阴影,不信任男人和家庭,患上了“婚姻恐惧症”。

而英国历史学家特拉西·波曼在其新书《伊丽莎白的女人们》中披露,伊丽莎白一世的政敌宣称她是个“阴阳人”,还有人更是称,伊丽莎白一世其实是个男人,真正的伊丽莎白公主在婴儿时期已夭折,她的母亲安妮·博林担心自己失宠王后头衔不保,用一个红发男婴“偷梁换柱”。但历史上有许多证据证明伊丽莎白一世是个身体健康的女性。

也许事情的真相已经随着这位伟大女王的逝去永远留给了历史,也许人们只能在猜测中感叹她在英国历史上所立下的汗马功劳。

5、“傻子”皇帝克劳狄

克劳狄是德鲁苏的幼子,日耳曼尼库斯的弟弟。据说公元41年宫廷政变,侄子卡里古拉被杀时,他吓得躲在窗帘后面,后被近卫军发现,拥立为帝。于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个由近卫军拥立的、也是唯一以“傻”著称的皇帝克劳狄,在垂暮之年传奇般地登上了罗马权力的最高峰。

更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时的罗马帝国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已经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内海、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这个“傻子”皇帝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竟达13年之久。人们不仅要问:他到底仅仅是貌似痴呆、大智若愚呢,还是真的低能,受人操纵、愚弄?

克劳狄的“傻子”称呼由来已久。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克劳狄是不幸的。无情的病魔不仅损害了他的健康,而且影响了他的智力和思维正常发育。他身体弱不禁风,行动迟缓笨重,也不善于和人交谈,为此他饱受痛苦、歧视和嘲笑。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傻子”,不但在学术上有自己的见解,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克劳狄当政前的皇帝胡作非为,使罗马帝国事实上已经陷入了危机,国库空虚,元老大半丧亡,整个国家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在他当政时期,他放弃对被控叛逆罪者的审讯,允许被放逐的元老回来,并热心与元老院合作,创造团结气氛。他积极完善自奥古斯都以来逐步建立起来的元首制新政权机构,并日益使其制度化。此外,他还亲自主持一系列大工程的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对外,他恢复了恺撒的扩张政策,御驾亲征,先后在不列颠、毛利塔尼亚和色雷斯设立了5个新省,巩固了罗马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而学者们对他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当时罗马最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塞涅卡,对克劳狄的描述、评价却是前后截然相反,甚至是自相矛盾。在公元42年的一封信里,他称赞皇帝是“恺撒之后最好心的人”:但在不久后的一篇讽刺文里,他又把皇帝描绘成一个暴君、傻瓜。后来的历史学家塔西佗等人也沿用了这种说法。

至今,学者们仍对“傻子”皇帝看法不一。也许,要彻底揭开克劳狄神秘的面纱,只有期待更多的考古资料的问世了。

6、牛顿晚年为何会精神失常

说起牛顿,人们首先想到了恐怕就是那个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了。据说,有一天,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读书,突然一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引起了牛顿新的思考:苹果为什么会垂直落到地上?这个问题最终促成了一个伟大的原理--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

牛顿是英国近代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力学奠基人。而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伟人,却在50~51岁时突然精神失常,对于其中的原因,当时及后世众多的科学家都试图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但还没有最终达成共识。

有人认为牛顿是由于劳累和用脑过度而导致精神失常。他们认为,牛顿废寝食、食、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忘我地工作着,每天只休息很少的时间,有时甚至连轴转。长期投身于如此恶劣的工作生活状态,造成了他的植物神经系统严重紊乱,最终导致精神失常。这一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也有人认为牛顿精神失常是受外界环境的强烈刺激所致。牛顿18岁便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很快就在科学界崭露头角,以自己的才华得到了很多前辈的赏识,在科学的道路上可谓一帆风顺。然而,后来他的恩师巴罗和一向爱护他的皇家学会干事巴格相继去世,令他极度悲伤,曾使他的研究工作一度停止。后来,回到了剑桥大学的他又遭遇了母亲去世和《光学》手稿(《光学》是他一生中仅次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他近20年辛勤研究的结晶)被烧毁的双重打击,懊悔不已的牛顿精神失常了。

后来,又有人认为,牛顿精神失常是由于汞中毒所致。有两位专门研究牛顿生平的学者,对牛顿遗留下来的四绺头发通过现代中子活化、中子衍射等先进手段来综合分析,发现牛顿头发中所含的有毒微量元素的浓度是正常人的好几倍,尤其是汞的含量更是高得可怕。许多学者由此断定:牛顿长期呆在实验室里,经常接触有毒的金属蒸气,特别是汞,从而导致中毒。但这种说法存在诸多疑点,很难令人信服。

至今,对于牛顿晚年精神失常的原因,人们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7、华盛顿为什么拒绝竞选第三任总统

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独立战争,从而彻底摆脱了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使美国走上了自由之路。战后,他组建了第一个合众国政府,确立了国家信誉,为美国的国家形态奠定了基本的结构形式。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他成为美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他第二次担任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时,很多人准备再次推举他继续担任美国总统,并且当时的宪法上对总统连任也没有任何限制。可是,华盛顿毅然谢绝竞选第三任总统,卸任归家。之后,也从未公开表示过他拒绝连任的真实原因。

华盛顿这一出人意料举动,让很多人迷惑不解。而且华盛顿回到家乡后,从没有公开表示过他拒绝连任的真实原因。于是,学者们根据华盛顿的生平经历,他们纷纷提出自己对他拒绝竞选的猜测。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华盛顿主要是担心自己会卷入激烈的党派斗争中去,因而不想继续从政。当时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激烈的党派斗争。而且不幸的是,在党派斗争中华盛顿虽然一直保持中立,但在第二任总统后期,他失去了非党派的立场,成为了一个联邦党人。在这种形势下,他明政地中断了自己的从政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