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23日,一群鲸鱼嬉游灌河,或翻滚,或游弋,或吐水,景象颇为壮观,使得灌河两岸的居民与游客大饱眼福。2002年4月15日凌晨,又一群伪虎鲸沿灌河逆流而上,如一群黑色的铁桶随浪花上下起伏,畅游嬉闹。这20多条鲸鱼大的有2米多长,壮如水牛,小的有1米见长,形如肥猪。鱼群一直游入新开凿的通榆运河,在运河徜徉了40多分钟后又返至灌河。
2002年7月15日,灌河口又迎来了一大批不速之客,其数目多达200多条,其中最大者长达20多米,小者亦长数米,前后形成了1千米多长的鲸群长龙。鲸群溯流而行,一直游至陈家港海安集,方才东回大海。所经之处,水柱凌空,浪涛拍岸,蔚为壮观,使两岸游人叹为观止。专家指出,春季正是鲸鱼交配产仔期,灌河水深河阔,水质较好,又无涵闸阻挡,是鲸鱼成群前来交配产仔的理想之地,“鲸鱼拜龙王”即成了当地一大奇观。
伪虎鲸之所以逢闰年来灌河,专家推测,可能是因为闰年时月亮离地球最近,这时潮位相对最大所致,也可能是某种巧合。大鱼群之所以游至响水县城西侧大拐弯处就停止前行,据分析,可能是河到此处分叉、河水变浅,河水含盐量更低所致。同时,潮位已满,即将退潮,不适合大鱼前行。
专家似乎解释了灌河出现大鱼群之谜,但仍有待于进—步的探索。
11新疆虎真的灭绝了
新疆虎是新疆虎是西亚虎的一个分支,新疆虎的个头仅次于西伯利亚虎,体长一般在1.6—2.5米,尾长约0.8米,重约200-250公斤。可以说新疆虎主要是在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之后结束它们最终的生命历程的。主要生活在新疆中部塔里木河与玛纳斯河流域。人类最后一次发现新疆虎是在1916年,在这以后的数十年间,科学工作者曾多次寻找过它们的踪迹,但始终在也没发现过。
1900年3月28日,瑞典博物学家斯文赫定在我国西北新疆境内首先发现了消失了几个世纪的楼兰古迹,同时还发现了新疆虎。他的这一发现说明原来这里水草丰茂,森林茂密,因为有虎的地方必定有大片的森林,有大量的食草动物和充足的水源。当时的新疆虎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可是自从中国古代商人开辟了“古丝绸之路”之后,楼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西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成为了商业、文化交流中心,人口随之猛增,并达到了鼎盛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多,急需大量自然资源,这样森林成片的被砍伐,草场被耕种,这致使河流断流,土地沙漠化严重,繁华的古楼兰同时也走向了衰败,最终被沙漠一夜之间吞噬了。古楼兰从此由一片绿洲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沙漠。
与古楼兰一样,新疆虎同时也遇到了空前的劫难,失去了森林,就等于失去了食物来源,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大批新疆虎死去了,但仍有一小部分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沙漠中仅有的绿洲里顽强地生活。直到1900年,斯文赫定发现它们,这也是现代人第一次知道并认识了新疆虎。在这以后的十几年当中,由于这一地区环境又进一步恶化,加之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新疆虎的猎杀,所剩无几的新疆虎最终也没有逃脱厄运。
20世纪50年代时,听说有牧民在塔里木河下游的阿尔干附近见到过它,不过这个说法一直没有具体考证过。至今,新疆到底有没有虎,仍是个悬疑问题。
12在中国生存下来的水杉
水杉属于落叶乔木,柏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它被称为“中国的国宝”、“植物界的熊猫”,它是古代植物的“活化石”。
已经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它只在中国保存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一亿年以前,水杉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各地都有分布,当几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来临时,这种高大的落叶乔木经受不住恶劣环境,纷纷死亡。1941年,中国的植物学家在四川省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发现了这种亿万年前的植物活化石,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水杉,经过几年的反复研究,才敢确定眼前的植物活标本就是古水杉的后代。1948年,中国的植物学家们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全世界,立刻引起了轰动。
世界各国的植物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全面调查,却都没有在本国有过发现,最后专家们推测:第四纪冰川来临时,欧美地区冰雪大片大片地覆没大地,但中国不同于欧美,中国是间断性的高山冰川,并不是全面覆盖,当冰川浩劫过去后,没有遭遇冰雪的地方,比如现在的四川万县一带,它就保存了下来,这不仅仅是水杉,也可能是中国其他古代植物保存较多的一个原因。
现在水杉这种植物早已在国内栽培成功,北起辽宁、北京、延安,南至两广和云贵高原,东至东海、黄海之滨和台湾,西到四川盆地,都能见到“复活”的水杉。国外也纷纷从中国引进种植,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都有分布,就连高纬度的哥本哈根等寒冷地区,也可以见到它那秀丽挺拔的高大身影。
水杉树干通直挺拔,枝子向侧面斜伸出去,全树犹如一座宝塔。它的枝叶扶疏,树形秀丽,既古朴典雅,又肃穆端庄,树皮呈赤褐色,叶子细长,很扁,向下垂着,入秋以后便脱落。水杉不仅是著名的观赏树木,同时也是荒山造林的良好树种,它的适应力很强,生长极为迅速,在幼龄阶段,每年可长高1 米以上。水杉的经济价值很高,其心材紫红,材质细密轻软,是造船、建筑、桥梁、农具和家具的良材,同时还是质地优良的造纸原料。
13黏菌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
1992年8月,陕西省周至县尚村乡张寨村的农民从地下挖出了一堆“烂肉”。没想到,3天后它竟从23.5千克长到了35千克。
这堆褐黄色的“烂肉”究竟是什么东西?是植物还是动物?闻讯赶来的专家们立即从活体培养、动物器官、植物器官等方面对它进行了全面检测,初步认定这堆“烂肉”就是民间传说的“太岁’。“太岁”早在唐朝时期就有过发现,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叫它“肉芝”。
简介太岁又称肉灵芝,是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细胞结构接近鞭毛动物。进化程度介于藻类(蓝藻)和原生动物之间。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
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属于“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既有原生生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世界罕见。太岁这种“粘菌复合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 。 那么黏菌又是什么呢?
黏菌黏菌是一群类似霉菌的生物,会形成具有细胞壁的孢子,但是生活史中没有菌丝的出现,而有一段黏黏的时期,因而得名(slime molds)。这段黏黏的时期是黏菌的营养生长期,细胞不具细胞壁,如同变形虫一样的,可任意改变体形,故又称为“变形菌”(荻原博光等, 1995),被归入和原生动物一样的生物界。
黏菌大多性喜阴凉潮湿的场所,因而只要足够潮湿的有基物质都可能成为其栖息之所,常见的栖息地(子实体形成、出现地)有腐木、枯枝、落叶、枯草等腐烂的植物残留物。庭院中或野外的活树干、树枝上也常见有其踪影,特别是在下雨时节过后数天(3~7天),可以看到不少的树皮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