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10717100000029

第29章 细节怎样决定成败(11)

说干就干,商人着手调查今年的雨伞销售情况。结果是大量积压。于是他同雨伞生产厂家谈判,以明显偏低的价格从他们手中买来大量雨伞囤积。

转眼就是第二年,天气果然像预测的那样,雨果真下个没完。商人囤积的雨伞一下子就以明显偏高的价格出了手,仅此一个来回,商人一年时间里就大赚了一笔。

某市一个大型商店的经理,十分重视市场信息。他在阅读报纸时,多次看到有关摩托车驾驶者造成交通事故的报道,于是灵机一动,立即组织购进摩托车专用头盔一千顶。过了不到一个月,当地交通部门就宣布无头盔不得驾驶摩托,头盔一下子成了热门货,他果然做了一笔好生意。

这位经理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从细微处着手,瞅准机会,变市场机会为自己的机会。

广东湛江家用电器公司的“三角牌”电饭煲如今已步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但它曾经有一段时间产品严重积压,公司面临绝境,而扭转这一切的,正是一条偶然得到信息。

当时,公司经理李秀栾在与人闲谈时得知湖南正在平江县召开“以电代柴”规划会议的消息,当机立断,立即带产品赶赴平江,积极向与会人员介绍产品情况,打动了湖南省“以电代柴”试点县的同志,立即签订了一批订货合同,后来又开发出一系列配套产品。这样,靠着一条消息,这个公司不但扭转了企业的困境,还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更多的新途径。

事实上,有些信息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但因为人们的疏忽,总是不停地浪费掉了许多很宝贵的信息。要想利用信息机会,前提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注意把信息与机会联系在一起思考,这样,信息才能被转成机会。

美国著名发明家兰德以其研制瞬时显像机而震惊世界,可有谁知道,这种显像机的诞生完全靠的是一条非常容易被忽视掉的信息,而这条信息则来自于兰德的女儿。

有一次,兰德给他的爱女照相,小姑娘撒娇说:“爸爸,我要马上看到照片!”这样一句不知道被多少人曾经说过的话,进到兰德的耳朵里,竟然成了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于是,兰德立即着手瞬时显像机的研制,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为这种瞬时显像机取名为“拍立得”相机,由于它能在60秒内洗出照片,所以又称为“60秒相机”。如今,“拍立得”已经遍布全球,而兰德也被永载于相机史。

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无论是从报纸图书上看到的,或从别人口里听到的东西,都要认真去思考,这对于自己而言,到底是不是一条有用的信息呢?如果你确定这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那么你就按照这条信息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去做吧,幸运女神就在前方等待着你的到来。

我们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同样要把收集信息放在第一位,多一条信息,便是多一次人生的选择;多一条信息,就意味着比别人多一条出路;多一条信息,便是多一个改变一生的机会。

某名牌大学曾经有一名毕业生,在毕业求职的时候,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在所选择的单位中,不是人员过多,就是竞争激烈,眼看求职期即将结束,他仍没有“婆家”,无奈之下,他只好独自一人走出校门闲逛。

在公共汽车上,他与一位陌生人闲聊起来,那位陌生人告诉他,自己刚从一家公司面试回来,但那家公司最终放弃了他。大学生灵机一动,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信息,于是继续与陌生人聊了下去。原来,有一家电脑公司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正处于招兵买马的时候,因为公司规模尚小,除了在公司门口贴了一张招聘广告之外,再也没有做其他宣传工作。

听完这些,大学生立即下了公共车,直奔这家公司而去,凭着自己名牌大学的出身和计算机专业的文凭,他最终获得了这份工作。而今,他已经是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程序设计工作。

事实上,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有千千万万条,而在这些信息中有价值的少说也有数百条,能够抓住的,至少数十条。每一天都有这么多机会在你的周围徘徊游荡,难道你真的还没有意识到吗?

39不可轻易“见面熟”

生活中,的确有“相见恨晚”、“一见如故”的事情发生,而且屡见不鲜。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你最好不要轻易和人“见面熟”。若是忽略了这一细节,便有可能事与愿违。

某甲参加一次社交聚会,换来了一大堆名片,握了无数次手,可最后也搞不清楚谁是谁。

几天后,他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几天前见过面、交换过名片的朋友,因为那位朋友名片设计别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记住了他。

其实这位朋友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想聊聊天,好像俩人已经很熟了的样子。

某甲不大高兴,因为他与那个人没有业务关系,而且也只见了一次面,他就这样子打电话来聊天,让他有被侵犯的感觉,而且,也不知和聊什么好!

在现代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形,从这位某甲的朋友来看,他有可能对某甲印象颇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动出击,另外也有可能是为了业务利益而先行铺路。但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动机,他采取的方式却犯了一种人际交往的大忌——操之过急。

拓展人际网络,这是人类生存的必经之路,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须遵照一些基本的法则,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至于弄巧成拙。这类法则有一条就是“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而不要“一回生,二回熟”,甚至“见面就熟”。

我们之所以提倡在与人交往时要遵循这一原则,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每个人对他人都会产生一种戒备心理,这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很自然的反应。如果你一回生,二回就要跟人“熟”,对方对你采取的绝对是关上大门的自卫姿态,甚至认为你居心不良,因而拒绝让你接近。这对于那些名人、富人或有权势之人来讲,更是如此。

其次,每个人都建有一个“自我堡垒”。你若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必定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求尽快接近对方;也许对方会很快感受到你的热情,同时也给你热情的回应,可是大部分人都会感到自己心中的“自我堡垒”受到压迫,因为他还丝毫没有和你“熟”的准备,只是痛苦地应付你罢了。如果这样,他很可能第三次就拒绝和你碰面了。

再次,因为你急于接近对方,所以很容易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形下,总是以自己作为话题,以便持续你们俩人的交谈,这样无疑暴露了自己,犯了人际交往的大忌。如果对方并不是一位善人,你这样做不是自投罗网吗?

在人际关系中,小事就是大事。如果不注意,轻易和他人“见面熟”,不仅办不了事,还会将事情搞砸。所以,“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这才是最高的指导原则。

40好话也要说在前面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和尺度。不仅如此,还要掌握好说的时间。人常说:“丑话说在前面。”其实不然。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时,便会发现“好话也要说在前面”。

台湾作家刘墉讲过自己经历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叫印刷工人送来印好的新书。书很多,堆了一摞又一摞。因为堆得不整齐,他特别请工人们别堆得太高,以免倒下来伤人。他看工人们忙得大汗淋漓,于是除了运费还给了他们不少小费。看到小费,工人们很不好意思地说:“早知道您要给小费,我们应该给您特别堆整齐一点。”从这件事情上,刘墉先生自称得到了一个不小的教训:如果你希望服务更好一点而给小费,最好当着面事前先说清楚。

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激励效应。人的内心中常常存在着需求激励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则要通过本人对自己的鼓励或者外部的激励来完成。缺乏激励就会导致人没有足够的热情。我们这里谈到的现象就和人对外部激励的需求有关。激励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激励可以看作是把事情完成后的小费,而消极的激励则可认为是如果事情办不好、完不成的惩罚。

同一句话,说的时间不同,效果必然不同。“把好话说在前面”,让对方受到激励,他工作起来才会更有干劲。有时,把握好了细节问题,深谙他人的心理,更有利于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