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10717100000043

第43章 细节中的细节(14)

生理上存在缺陷的人,一般都较为内向,内心会充满苦恼与忧伤,并从而常常感到自卑。他们中,有些人因为行动不便,交际范围狭小,在集体场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显得腼腆拘谨,更不敢主动与正常人交往。这些精神上的沉重负担,会使他们对精神上的需要比物质需要更为迫切和重视。他们特别渴望真诚的友谊、尊重、信任和感情,但当他们受到别人的嘲笑、冷遇或不公平对待时,也更容易引发愤怒、消沉等不良情绪。

因此,我们在与这样的人交往时要注意那些极易被忽略的小事。有时,对你而言,仅仅是脱口而出的一句大白话,对他们而言,却意味着巨大的打击和羞辱。而如果你避免说这一类的话,他们会从中感受你的真诚和体贴,感动不已,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其他的人,也会对你有一个彬彬有礼、言语得体、善解人意的印象。

子君上大学时有一个同学,她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老是没有男孩子喜欢。因为如此,每认识一个女孩子,她总是毫不留情地指出这个女孩子外表上的欠缺之处,以取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比如,新认识一个朋友,大家都夸她长得漂亮,而她就会极其尖刻地说:“你有一米七吗?你才到我胸这儿!”被她说的女孩子立刻如被针刺一般,其他人也尴尬不已,不知该如何打圆场。

对于男生她也如此。一次,她喜欢上一个男生,那男生也对她极有好感,大家都盼着爱情能使她有所改变。可是结果呢,爱情还没来得及改造她,她就把爱情给毁灭了。那男生有点儿络腮胡,她就说:“你没进化完全呀?”那男生是汗脚,球鞋总是很臭,她发现后,就在许多人面前大嚷:“哎呀!你有香港脚!”类似的话总是毫无预兆、不计场合就蹦了出来,令那男孩子应付不及、狼狈不堪。无奈之下,他就只好“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离开了她。

其实,这个女孩子的优点很多,心眼也不坏,可是,就因为她老爱嘲笑别人的生理缺陷,便成了聚会时最不受欢迎的一个,因为大家都很怕她说出令自己很难堪的话。而且,虽然她确有几分姿色,但还是成了全班大学四年后惟一没有男友的一个。

这个女孩子很在意他人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甚至对他人的一丁点儿过失或缺陷都不放过,而且还用尖酸刻薄的话指出来。不知她有没有想过,被她讽刺的人的心情会是怎样?被伤害后,那些人还会把她当作朋友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过于追求完美,过于苛刻,以致锱珠必较,就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心灵的狭隘终会使自己看不见阳光,使自己没有朋友,孑然一身。

58好朋友之间也不要过于随便

许多青年人交友处世常常涉人这样一个误区:好朋友之间无须讲究礼仪。他们认为,好朋友彼此熟悉了解,亲如兄弟,财物不分,有福共享,讲究礼仪太拘束也太外道了。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儿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讲礼仪,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

和谐深沉的交往,需要充沛的感情为纽带,这种感情不是矫揉造作的,而是真诚的自然流露。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用礼仪来维护和表达感情是人之常情。当然,我们说好朋友之间讲究礼仪,并不是说在一切情况下都要恪守不必要的繁琐的客套和热情,而是强调好友之间相互尊重,不能跨越对方的禁区。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隔阂冲突。譬如,不问对方是否空闲,愿意与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对方已有安排的宝贵时间,一坐下来就“屁股沉”,全然没有意识到对方的难处与不便;一意追问对方深藏心底的不愿启齿的秘密,一味探听对方秘而不宜的私事;忘记了“人亲财不亲”的古训,忽视朋友是感情一体而不是经济一体的事实,花钱不记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和干涉他人的坏现象。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宽容,可以忍受。长此以往,必生间隙,导致朋友的疏远或厌恶,友谊的淡化和恶化。因此,好朋友之间也应讲究礼仪,恪守交友之道。

59说好第一句话

有些人胆子非常小,不敢主动向对方问好。然而,做这样的小事都没有信心,又如何去成就大业呢?你为何不抛弃自己胆怯的心理,大胆地跟他说:“我一直想跟你说话,但是我很怕接近你。”此语单刀直人,会令对方无法拒绝你。这不仅让你能开始以下的谈话,而且还是种最有效率的沟通方式,省了一堆繁文缛节。

你不要小看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在人际交往中它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说第一句话的原则是:亲热、贴心、消除陌生感,常见的有这么三种方式:

(1)攀认式。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挚友。短短的一句话就定下了鲁肃跟诸葛亮之间的交情。

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例如:

“你是复旦大学毕业生,我曾在复旦进修过两年。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呢!”

“您是体育界老前辈了,我爱人可是个体育迷,咱们也算得上是‘近亲’啊!”

“你是湖南的,我是湖北的,两地近在咫尺。今天能碰巧遇见,也算很有缘!”

(2)敬慕式。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乱吹捧,不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

表示敬慕的内容应因时因地而异。例如:

“您的大作我读过多遍了,受益匪浅。想不到今天竟能在这里一睹作者风采!”

“今天是教师节,在这光辉的节日里,我能见到您这位颇有名望的教师,不胜荣幸!”

(3)问候式。“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

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x(姓),你好”,显得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师,你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说“您好”更得体。

60有话好好说

批评别人时,你的言语可能会过于激烈。那时,你就要静下心来。好好调解一下自己的情绪。别人犯了错误固然不对,你也不要为此而大动肝火,有话应好好说。

柔情的责备

日常生活中,要使批评奏效,切不可损害他人的自尊心,即使你的动机是好的,有充足的理由批评对方,仍要注意保护别人的自尊心。一般而言,在有第三者的情况下,即使是最温和的批评也会触怒对方,不论你的批评正确与否,他都会感到你的批评使他在别人面前丢脸。

有一对夫妻共同生活了几年,丈夫发现妻子在家务方面比较粗心;相反,妻子却对看电视、跳舞、读通俗小说之类的事倒越来越感兴趣,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闲事上。一天晚饭后,丈夫问妻子:“晚上准备做点儿什么?”

“看电视呀,你没注意,连续剧演得正有趣呢!”

“看完电视呢?”

“琼瑶的一部小说还没看完,我想继续看完,我还要写一点儿感想。”

“这些事办完后,帮我办点儿事好吗?”

“好啊,什么事?”

“给我准备一双不带窟窿的袜子和一件不缺纽扣的皮衣。”

妻子一听笑了,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这位丈夫可谓是极具讲话的技巧!他先耐住性子。等对方把缺陷充分表现出来之后,再以委婉的口气将事实列举出来,使之与缺陷相对照,产生强烈的反差,从而造成既好笑又有责备意味的幽默效果,使对方听后不觉刺耳。

换个说法

一天晚上,海德太太拿电话账单给他看:“瞧瞧,儿子在我们去欧洲的时候,打了多少长途电话?”她指着其中一项,“单单这一天,就打了一小时四十分钟。”

“什么?这还得了!”海德立刻准备上楼去说他。可是,他才站起来,就又坐下了。海德想自己在气头上,还是不说的好。而且儿子这么大了,要说,也得有点儿技巧。海德把话忍到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对儿子笑着说:“你要回学校了,查一查资料,找一家长途话费最低的电话公司。”然后,海德又来个急转弯,“咳,其实你上博士班,恐怕也没有时间打,我是多操心了。”

“是啊,是啊,”儿子不好意思地说,“你是不是看到了我上个月的电话账单?那阵子因为要回台湾,一大堆事急着联络,所以确实打多了。”

吃完饭,海德很得意,觉得自己把要说的“省钱、少打电话、别误了功课”这些话,全换个方法说了,却没一点儿不愉快。

交换一下意见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位领导不分场合对其下属大声斥责,以为这样就可以树立威信,下属才会服从他;一位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唠唠叨叨不停地指责孩子,以为这就是对他们的爱;一位老师十分严肃地在学生的考卷上指指点点,以为这样他就会发奋学习……他们的做法对吗?其实,这种批评方式往往事与愿违,即使对方感到自己的错误,也会强词夺理,甚至拂袖而去,弄得不欢而散。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私下与其交换意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他就会心悦诚服,真诚地接受你的批评。

61语言的规则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如果它是一种完美的工具,一个人就可以通过它来洞悉另一个人的思想,使人们的交谈顺利达到一种近似完美的心灵感应的境界。不幸的是,事实恰恰相反。语言是一种很不完美的媒介——含糊、晦涩、模棱两可,往往会引起他人的误解。更加糟糕的是,少数人还利用语言玩弄各种花招,施展各种伎俩。语言还成为某些人犯罪的一种手段。

人类的社会交往离不开语言。我们不可能时时对他人所说的话一听则明,有时自己说出的话也可能让他人听不明白。即使是同一词语,在不同场合下,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以不同的口气说出,所表达的意思的效果往往也不大相同。因此,如何成功地与人交谈,如何使交谈产生更多的教益与乐趣,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效仿的规则。

不随便省略主语

从现代语法上看,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说话是可以省略主语的,但这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就很容易造成误解。

在一家商店里,一个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大。”

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号的帽子,他嘟囔着:“大,大。”

售货员仔细一看,生气了:“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

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

售货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旁边的顾客也“扑哧”一声笑了。

造成这种狼狈结局的原因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

少用文言词

在与人交谈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词。因为文言词的过多使用,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所以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

有个小伙子,年过三十仍没娶妻,他母亲非常着急。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几天后,他写信告诉母亲:“女方爽约。”母亲非常高兴,认为约会是爽快的,逢人就讲儿子有对象了。一年后母亲要求见见姑娘,儿子才把“爽约”解释清楚。母亲连连责怪儿子话没说清楚,耽误了时间,小伙子也后悔莫及。

如果小伙子当初把“爽”字改为“失”字,或许早就有妻室了。

62恰当地称呼对方

与人谈话,称呼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交中,人们对称呼是否恰当十分敏感。所以,称呼往往影响到交际的效果。

我有一位善于交际的朋友,在很多场合他都能结识很多新朋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他对比他小的年轻人总是很亲切地直呼其名,亲如兄长般的态度使他深得小弟、小妹们的尊敬与喜爱。即使在他住院期间,他也能与那里的医务人员打成一片。

此外,应酬中的称呼要合乎常规,也要照顾到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同时,还要注意人乡随俗。而根据场合,又可以分为工作中的称呼和生活中的称呼两种,在具体实践中各有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

“妈妈”、“爸爸”、“祖父”、“叔父”等,都是我们对亲属的常规称呼。而在面对外人的应酬活动中,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对本人的亲属,应采取谦称,如“家父”、“家姐”、“舍弟”、“小儿”、“小婿”等;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如“令堂”、“尊兄”、“贤妹”、“令爱”、“令郎”等。

对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称代词“你”、“您”相称;对寒艺、教育界人士,以及有成就者,均可称为“老师”;而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者,可称之为“x老”或“X公”,以示尊敬。另外,“小李”、“大张”、“老赵”也不算是失礼的称呼办法,若要显得更亲近,更随意,还可以采用“大爷”、“大妈”、“伯伯”、“大婶”等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其特殊性的,应当庄重、正式、规范。

在工作中,最常用的称呼方法,就是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强调其特殊身份及自己的敬意。比如:“总经理”、“王处长”等。

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如“教授”、“张工(程师)”、“陈主任”等。而以头衔作为称呼,则能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性,更加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气氛,如“陈博士”、“社会学硕士郑浩”等。

对待司机、服务生,如果你用一个适当的称呼,往往可以得到更周到的服务。我曾听有些人称出租车司机为“司机老大”,觉得格外亲切。对服务生、跑堂的,你可以称他“伙计”,如果你称呼他“老兄”、“朋友”之类,你会得到更满意的款待。

上面所讲的,目的都是用客气的称呼使彼此感到愉快。在有些场合,如果你适当地喊出对方的名字,也会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使用称呼还要注意主次关系及年龄特点。如果对多人称呼,应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疏后亲的顺序为宜。如在宴请宾客时,一般以先董事长及夫人后随员的顺序为宜。在一般接待中要按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的顺序称呼。使用称呼时还要考虑心理因素,如有些三十多岁还没有结婚的人,就称“老张”、“老李”,会引起他们的不快;对没有结婚的女人称“太太”、“夫人”,她一定很反感;但对已婚的年轻女人称“小姐”,她一定会很高兴。

最重要的是,不论我们如何称呼他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你很重要,你很好,我对你很重视。

63把握好说话的语速

你说话的速度是否太快了,像机关枪一样一下子就把话说完了呢?说话速度太快的原因,可能是你太过紧张,而不自觉地加快了说话的速度;或者是你想表达的意思太多,而急于一时把它说完。如果你属于前者,在说话前不妨先深呼吸,缓和一下紧张的情绪再开始讲;如果你是因为心急,那你必须提醒自己“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因为对方无法消化你的话,你急于表达反而叫人更难明白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