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产妇刚生婴儿身体虚弱,需要充分地调养,才能复原,故产妇要充分注意休息,但完全卧床不活动对产妇也不利。产后24小时内,要有意识地主动排尿,以防发生尿潴留。正常情况下,24小时以后便可下地大小便。产后3~5天,可以卧床休息,最好做产后保健操,这样可以防止子宫下垂和加快身体康复,一周后就可下床活动。但不要久站,由于月子里的孩子一般2~3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夜晚也不例外,弄不好会影响产妇休息和睡眠,不利于身体康复。要学着适应婴儿的生活规律,就是在婴儿醒时喂奶和活动,婴儿睡着了产妇也要跟着睡觉。一些有较重心脏病、肾脏病和神经一精神病变的产妇和月子里患病的产妇,注意要多休息,晚些下床活动,不要急于忙家务,不能喂奶时不要勉强。
产妇能否休息好,有一点很重要,即最好由丈夫侍候月子。因为在操劳服侍妻子的日日夜夜里,通过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入微的照顾会更加温暖妻子的心,让她感到做母亲的幸福和伟大,这样夫妻之间的爱情之果会更加成熟、甜蜜。此外,夫妻整天厮守在一起,有时话说得或深或浅,有些活儿干得或多或少,有些饭菜做得或好或孬,有的地方侍候得或周到或不周,在夫妻之间算不了什么,即使稍有点“唐突”、“怠慢”,也不至于引起什么纠葛、芥蒂。若是由老人来照顾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婆婆,气氛未必会那么和谐,弄不好会影响了家庭和睦,也可能由于妻子的情绪陡变,影响泌乳,殃及孩子。
4.要注意服药的学问
(1)人参的服法。从临床医学角度来说,产后不宜即服人参来补身体,原因之一是人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作用于中枢神经及心脏、血管的“人参皂甙”,以及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配糖体等,这些成分能使人体产生广泛的兴奋作用。其中对人体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能导致服用者出现失眠、烦躁、心神不宁等一系列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就不能使产妇很好地卧床休息,影响产妇的体力恢复。原因之二是“人参大补元气”,服用过多,可使血循环加速,这对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很不利。因为妇女在生孩子过程中,内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损伤,而服用人参,有碍受损血管的自行愈合,反而造成出血过多,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有资料表明,由于产后即服用人参使阴道流血过多而导致产妇贫血,有的人还出现产后烦躁综合征。那么,产后妇女服用人参应选择什么时候呢?
一般地说,在产后恶露已尽,约在产后3周以后,此时伤口已愈合,恶露已尽,服些人参可有利于体力恢复,但一次不宜服食过多,宜掌握在3克左右。
(2)鹿茸的服法。祖国医药学认为,鹿茸味甘成,性温,功能补肾阳,善补督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鹿茸有提高血压,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网状红细胞生成,并有激素一样的作用。在临床上多用于真阳虚衰,精血两亏,冲任虚损,气怯神疲,畏寒无力,阳痿,子宫虚冷,不孕,不育等阳虚症。可见鹿茸为补阳要药,而产后皆会出现阴血亏损、元气耗伤的阴血不足阳气偏旺,此时若服用鹿茸,必招致阳气更旺,阴血更损,造成血不循经的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由此看来,产后不要即服鹿茸为好。
(3)哺乳期的母亲如何服药。由于哺乳妇女服用的药物,确实可以出现在乳汁中,而婴儿对许多药物又往往比较敏感,他们比成人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乳母应该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如果确实需要用药,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避开乳汁中含药物浓度较高时哺乳,如服药前哺乳比服药后哺乳为好。
第二,要注意选择药物的种类。一般小分子药物容易进入乳汁,而大分子药物不易进入乳汁。但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尽管进入乳汁中的量极微,也可以对婴儿产生较大的损害。
第三,要注意能局部用药的就尽量避免全身用药。如乳母便秘需要导泻,首选用局部作用的开塞露或甘油栓,而不能采用像大黄等作用猛烈的泻药。
第四,要注意下列对乳母和乳儿有影响的药物:
一是妇女哺乳期禁用的药物。如抗癌药、抗精神病药、有放射性的药物、口服抗凝药、氯霉素、异烟肼。
二是能抑制乳汁分泌的药物。如含雄激素、雌激素的药物、阿托品类药物、利尿药、多巴胺类药物等,也不宜过量输液或饮水,大量用B族维生素。
三是容易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产妇(乳母)应尽量避免服用。如大量酒精、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索、链霉一素、四环素类、巴比妥类、苯妥英钠、抗甲状腺药物、阿司匹林、D860、心得安类药物、安定类药物、骨化醇、雌激素、溴化物、喹诺团类药物等。
尽管上面所列药物较多,但在众多药物中,它们只占1%一2%,而且绝大多数可以找到对乳母、乳儿均没有副作用的替代药物。总之,产妇不能随意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5.剖宫产后的保健
60年代剖宫产率还在10%以下,但到20世纪90年代,则急尉升至20%以上,有的大中城市甚至达50%。因此,如何加强对于剖宫产后妇女的保健显得越来越重要。
所谓剖宫产,是指在小腹部做一条长10厘米的切口,打开腹腔,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然后层层缝合。由于此手术创面大,又与藏有细菌的阴道相通连,所以手术后容易导致很多并发症和后遗症。其中,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子宫出血、尿潴留。严重的并发症有羊水栓塞、肺栓塞,后者可致产后猝死。远期后遗症有:慢性输卵管炎及由此导致的异位妊娠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必须加强剖宫产后的自我保健,方法如下:
(1)要常补液,防止血液浓缩而形成血栓。由于孕妇在产期内消耗多,进食少,血液浓缩,加之孕期血液呈高凝状,易形成血栓,诱发肺栓塞,导致猝死,故术后3天要常输液,补充水分,纠正脱水状态。此外,术后6小时可进食些炖蛋、蛋花汤、藕粉等流质。术后第二天多正常排气,可吃粥、鲫鱼汤等半流质。在所输液体中,应含葡萄糖、抗生素,以防感染、发热,促进伤口愈合。切不可因怕痛、厌烦而拒绝或要求减量。
(2)要采用上肢静脉输液。原因是所补液体中的葡萄糖和某些药物可刺激静脉壁诱发血栓形成,下肢静脉一旦损伤、发炎,更容易促使血栓形成。所以,产后要通过上肢补液,产妇不能为了方便而要求在下肢输液。
(3)要早活动。早活动的好处是预防肠黏连、血栓形成、肺栓塞猝死等,故在麻醉感消失后,四肢肌肉可做些收放动作,术后6小时就可起床活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肠段的活动可预防肠黏连。
(4)不可忽视阴道流血。由于剖宫产时子宫流血较多,故产妇的家属应不时看一下产妇阴道流血量,如远超过月经量,就要让医生采取止血措施。
(5)要防腹部伤口裂开。原因是当咳嗽、恶心呕吐时,会使腹部缝线断裂,故宜压住伤口两侧,防止缝线断裂。
(6)宜及时排尿。在导尿管拔除后3~4小时,产妇就应及时排尿,倘若卧床解不出,即应起床去厕所,再不行,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排尿。
(7)不要忘记测体温。即使出院回家,一周内也要每天下午测体温1次,便于及早发现低热。不要等到高热再去就医,那时治疗不但麻烦,且易转为慢性输卵管炎而继发不孕或异位妊娠。
(8)要注意产后晚期出血。产褥后期若产妇在家恶露明显增多,如月经样,就要立即就医。因为剖宫产子宫有伤口,较易造成致死性大出血。
(9)要注意经期伤口处疼痛。原因是剖宫产子宫的伤口部位,常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症状主要是经期伤口处持续胀痛,后期可出现腹部肿块,此时应早去医院就诊。
(10)要尽早采取避孕措施。性生活一般于产后42天,即恶露完全干净后,再过3天方可开始,初期宜用避孕套。产后3个月去原手术医院放宫内节育器,因为剖宫产后一旦受孕做人工流产时,就可危及生命。
6.关于产后多汗的保健
一些产妇和家属皆认为产后多汗是身体虚弱的表现,于是便给产妇大吃补品。殊不知,并不解决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是怀孕以后,体内血容量增加,这就使得大量的水分在孕妇体内积聚。但分娩以后,产妇的新陈代谢活动和内分泌活动显著降低,机体也不再需要如此多的循环血量了,积聚的水分就显得多余,必须排出体外,才能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产后机体的全面康复。
人体排泄水分的途径有三条:一条是经泌尿系统从尿液中排出;一条是通过呼吸,从呼出的气体中以水蒸气的形式带走水分;第三条途径是通过皮肤以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外。所以,产妇在产期不仅尿量增多,而且,支配汗腺活动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也占优势,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这就使得产妇无论是在冬天还是在春秋季节,皆是全身汗涔涔的。由此可见,这是机体在产后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并非是身体虚弱,也不是什么病态,属于生理现象,不是病,常在数日内自行好转,不必担心。但需注意的是,在出汗时,由于毛孔张开,易受风寒,所以要防止受风、着凉,且在出汗时,要随时把汗擦干,汗液浸湿的衣服要及时更换,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倘若出汗过多,长久不消失,多是产妇体虚的表现,那就要积极治疗。可用黄芪2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在服药的同时,也要加强营养并且避免过度劳累。
三产防病
产褥期,母体各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变化很大,机体抵抗力也大为降低,尤其是子宫内壁在胎盘出后尚留有巨大的创面,极易感染疾病,加之产妇还要辛勤哺育婴儿,因此,产妇在产褥期必须加强防病保健。
(1)要防手关节痛。原因是孕妇在分娩后,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其结果会导致关节囊及其附近的韧带出现张力下降引起关节松弛,此时若过多从事家务劳动,或过多抱孩子,接触冷水,就会使关节、肌健、韧带负担过重,引起手关节病,且经久不愈。防止手关节痛的方法是:在产褥期,产妇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多做家务,要减少手指和手腕的负担,少抱孩子,避免过早接触冷水。
(2)应注意生殖器官感染。原因是产妇在产褥期抗病能力差,加上阴道、子宫因分娩而造成的创伤还没有愈合,细菌极易由此侵入血液,再有分娩后阴道外口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易引起撕裂伤。因此,产褥期的妇女如同房会发生外阴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出血及阴部撕裂伤等,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防止生殖器官感染的方法是:在产褥期切忌同房,在分娩前3个月至分娩后2个月要避免性交。平素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身的清洁卫生,产前即要加强营养,休息好,增加抵抗力。
(3)要预防乳腺炎。原因除产后抵抗力下降外,其一是乳汁淤积,因为淤积的乳汁最适宜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其二是因产妇乳头、乳晕的皮肤薄,易导致乳头破损而引起细菌感染。
防止乳腺炎发生的方法是:在怀孕开始后直至喂奶期间,都要用干净湿毛巾擦洗乳头和乳房,以保持清洁卫生,增强局部皮肤的抵抗力,从而杜绝细菌从裂口进入乳腺而引起感染。在哺乳时要保持乳头清洁,避免损伤,减少感染途径。每次喂奶要将乳汁吸空,若婴儿吸不完,可用吸奶器吸空,不要让乳汁淤积在乳房中,以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4)要预防膀胱炎。原因是产后膀胱的肌肉暂时还比较松弛,容易积存尿液,妊娠后期体内积聚的水分,在产后也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从而增加了膀胱的负担,降低了膀胱的防病能力,这时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引起膀胱炎。预防膀胱炎发生的方法是:在产后宜多排尿,不要使尿在膀胱里贮存过久,以兔细菌繁殖,还要经常清洗外阴部,保持清洁,同时要防止脏水流入阴道。
(5)要预防子宫脱垂。原因是在子宫尚未复原时,若过早于重活,可致子宫脱垂。病后会感到小腹下坠和腰酸,严重时子宫从阴道脱出。预防子宫脱垂的方法是:产妇要卧床多休息。不要过早下床活动、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走远路或跑步。
(6)要预防肛裂。产妇易患肛裂的原因主要是饮食。饮食质量高,又精细,容易引起便秘,有的产妇爱吃羊肉、姜汤等热性食物,而不吃或很少吃蔬菜、水果,加上产妇卧床休息,活动少,以致肠蠕动减慢,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而过于干燥、硬结,排便困难,肛裂随之发生,大便时肛门疼痛甚至出血。
防止肛裂的方法:主要是改变饮食结构,宜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加大便量,多吃鱼汤、猪蹄汤,以润滑肠道和补充足够的水分。
(7)要预防肌风湿。此病又叫肌纤维组织炎,农村妇女称它为“坐月子病”。此病在农村常见,城市也不少见。主要症状是腰肩部发凉,肌肉发紧,僵硬,酸胀不适,遇阴雨天,便更加严重。由于此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故要积极防治。方法如下:
首先是预防风邪。原因是妇女分娩后,由于出血和体质的消耗,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若不注意预防风寒,虚邪贼风易乘虚而入,引起“坐月子病”——肌风湿。因此,妇女分娩后,应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对虚邪贼风,应注意避之。
其次是注意增加营养。原因是分娩时,出血较多,身体耗损较大,抵抗力下降,极需增加富含脂肪、蛋白质的食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再有是做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也可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将食盐放入锅中炒热,用布包好敷于疼痛处,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钟。此外,用电针治疗效果也较好。
(8)预防颈背酸痛。产妇在哺乳后,常感到颈背有些酸痛,随着喂奶时间的延长,症状愈加明显,此谓哺乳性颈背酸痛症。发生的原因:
首先是产妇不良的姿势。一般乳母在给小孩喂奶时,都喜欢低头看着小孩吮奶,由于每次喂奶的时间较长,且每天数次,长期如此,就容易使颈背部的肌肉紧张而疲劳,产生酸痛不适感。此外,为了夜间能照顾好小儿,或为哺乳时方便,习惯固定一个姿势睡觉,造成颈椎侧弯,引起单侧的颈背肌肉紧张,导致颈背酸痛的产生。
其次是女性生理因素与职业的影响。由于女性颈部的肌肉、韧带张力与男性相比显得相对较弱,尤其是那些在产前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会计、打字、编辑、缝纫)的女性,如果营养不足,休息不佳,加上平时身体素质较差,在哺乳时就更容易引起颈、背、肩的肌肉、韧带、结缔组织劳损而引发疼痛或酸胀不适。
还有自身疾病的影响。一些乳母由于乳头内陷,婴儿吮奶时常含不稳乳头,这就迫使做母亲要低头照看和随时调整婴儿的头部,加之哺乳时间较长,容易使颈背部肌肉出现劳损而感到疼痛或不适。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颈椎病,也会加剧神经受压的程度,导致颈背酸痛,以及肩、臂、手指的酸胀麻木,甚至还会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