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世纪石嘴山
10727000000102

第102章

确立了园林化中等工业城市的发展目标,行政区划得到重大调整城市发展定位实现了战略性转移。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了园林化城市建设步伐。1997年~2003年,新修改造了黄河街、金山路等18条街路,城市给排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使用,3.5平方公里核心区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建成了东方广场等十大广场,合理布局建设了一批居民区巷道和市政环卫设施,改善了园林绿化和城市管护装备条件,有效增强了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按照创建园林化城市的总体要求,集全大武口区之力,建成了占地4500亩的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启动了5500亩森林公园二期工程和青山公园改造工程,实施了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林、市区街路广场和居民区绿化及大武口乡农田防护林建设。建成了渌园、观景广场等园林绿化精品和重点工程,精心设置了一批园林小品,形成了以森林公园为龙头,以街路特色绿化为层面,以居民区和单位庭院绿化美化为补充的绿化格局,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1997年~2003年,全区累计植树87.5万株,植草面积31.9万平方米,中心区绿化覆盖率达32%,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万米,比1997年前提高7.2个百分点。集中治理突出问题,不断强化日常管理,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年等系列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效果,对城市东部的煤矸石、灰渣场实施大规模、高强度的覆土绿化。关停搬迁了市区及周边72家污染企业,取缔了影响市容、妨碍交通的马路市场和近千辆三轮摩托车及人力三轮车。强化对破坏城市公共设施和草坪、树木行为的打击处置力度,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全面完成了区属企业改制任务,盘活了资产,增强了活力。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创新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增强了争项目、争资金的紧迫感。5年来,区直管理的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累计引进项目52个,招商引资总额达到1.5亿元。不断改进对外宣传方式,逐步扩大宣传效果,提升了大武口的知名度。顺利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农民人均负担率比改革前降低33%。改革财政支付管理方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城建园林事业单位推行了按需设岗、按岗定酬、竞争上岗、干管分离、内部竞包、市场竞拍等改革措施,调动了大多数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绿化管护、卫生保洁、市政维护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区属学校英语教师,推行了校(园)长选聘制、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四位一体”评价制度,初步建立了充满活力的教育教学机制,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大武口区和原石炭井区的撤并工作顺利平稳。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武口乡)达到4060元,比5年前分别增长12.3%和11.2%。全面落实“两线”保障制度,积极做好城市低保扩面工作,累计向12.2万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14万元,向5278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371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及时足额兑现政策性调资增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收入普遍增加。积极实施城市就业解困工程,拓展劳务输出、社区服务、家庭种养殖业三条渠道,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和特困人员走创业型就业的路子,累计有下岗失业人员1.5万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一批城市新型住宅和经济适用房以及农村小康住宅相继建成,城乡居民购买力和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狠抓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推广,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和科技人员,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新建了第十三小学,改造了第六小学和第十一小学,改善了各学校教学环境,配备了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教学设备。“两基”教育通过了自治区复查验收,被列为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和课外文化活动示范区,市第六小学被列为自治区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被评为自治区先进文化区。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被授予自治区文明卫生先进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综合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了10.1‰以内。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关系得到加强。人民武装等工作多次获得自治区和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完成了第五次全国人口、第二次基本单位和自治区第一次非公有制经济普查工作任务。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全程跟踪审计,节约了财政资金。民族宗教工作有效地适应社会主义事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加强。强化物价监管,依法打击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呈现新局面。全区上下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加快园林化中等工业城市建设的积极性高涨,塑造了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甘于奉献、敢争一流的大武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得到加强,大武口区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区。区人民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同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5年来,共办理人代会议案4件,人民代表意见建议185件和政协委员提案264件,解决了一些涉及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推行政务公开,增强了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改善基层民主建设环境,认真组织实施社区居委会建设和“星光计划”,改造、新建了青山、长城街道办事处办公楼和文化、长胜等28个社区居委会标准化办公活动场所。不断提高社区共建、社区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文明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增强了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依法打击和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维护了社会稳定。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清理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高效、廉洁、勤政、务实的政府形象正在逐步树立起来。

——2003年

大武口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抓住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时机,强化中心城区优势,及时调整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务实苦干,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山水园林中等工业化城市建设步伐,大武口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区域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大武口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16亿元,较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0.33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同比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83亿元,同比增长8.7%。工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初步规划,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区域经济拓展了空间,打造了平台。投资2258万元,完成了16.8公里主干道路建设,改建了5万平方米铁路货运站台,重点区域实现了简易通水,10千伏供电公网投入使用,35千伏输电线路、天然气管道和通讯网络已启动建设,形成了近万亩发展用地储备,部分区域达到“四通一平”(水通、路通、电通、电讯通、场地平整)。建立健全办事机构和办事程序,全力落实园区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围绕新型材料、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煤炭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签约入园项目62个,协议投资额达11.6亿元,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初见成效。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落实为目标,以服务为手段,采取多种形式招商,不断提高项目落实率和资金到位率。先后引进项目52个,协议投资总额达14.38亿元,到位资金2.72亿元,3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农业经济克服困难求发展。科学应对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建成了19眼机井和大武口乡截潜流续建工程等水利设施并发挥效益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农业总产值达到4902万元,增长5%。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落实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政策,逐步完善种养殖园区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引导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挥城郊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引导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劳务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63元,增长5.8%。非公有制经济和劳服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壮大规模,年内新增投资300万元以上企业12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亿元,同比增长20%;不断增强劳服经济发展后劲,全年实现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收支规模增长迅速。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880万元,同比增长17.8%;可动用财力总额达到9230万元,同比增长18.8%;区级财政支出达到8838万元,同比增长17.3%。第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城乡市场繁荣,商贸流通稳中趋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到8.7亿元,同比增长11.7%。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抓住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机遇,积极推进中心城区改造建设,拆迁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新建住宅38.1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2000户、7.4万平方米。配合市上新建拓宽了大沙公路、201省道等6条道路,维修了中心城区道路,恢复新装了201省道市区段等街路路灯,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完成了青山公园周边建筑物拆迁,组织实施了部分设施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星海湖建设使中心城区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五路三场”及辅助设施建设顺利进行。全民绿化意识明显提高,春季绿化任务顺利完成,共栽植各类树木58.3万株。积极探索加快园林城市建设的新途径,组织实施了秋冬季绿化工作,落实管护措施,确保成活率。运用先进技术服务绿化工作,在西山防护林和森林公园推广小管出流节灌措施,积累了高扬程高渗漏地区绿化工作经验。围绕创建卫生城市和迎接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深入开展“讲卫生、抗非典、改陋习、树新风”和城乡环境整治活动,集中治理城市出入口及周边地区环境,并纳入日常管理范围;开展商贸区、居民区和重点区域及行业整治工作,清理卫生死角,打击遏制不文明行为;切实规范交通秩序,全面取缔马路市场;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完成了市区内17家小型污染企业搬迁治理任务,对123家污染企业进行拉网式清理,划行归市集中清理动迁79家电焊加工等噪声污染网点,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车辆遗撒造成的二次污染;动员驻地单位实施靓化工程,全面规范街路店牌,城乡面貌得到改善。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积极创建全国科普先进城区,深入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多方筹资850万元,建成了市第十三小学,顺利接收5所企业和3所农村学校,社会就学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巩固“普九”成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实验,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大对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管理力度,取缔了7家无证照非法经营场所,净化了文化市场。建立健全文化活动网络,举办了第四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广泛深入开展。全力以赴抓好“非典”防治工作,实现了无疫区目标,为处置突发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卫生基础管理得到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8‰以内。出色完成了民运会筹办工作任务,被自治区评为先进单位。大力实施“星光计划”,新建、维修、改造了8个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圆满完成了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优化了居委会干部队伍结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570元,同比增长8%。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6772户、150417人次发放低保金978.5万元。率先启动“送岗位进社区”活动,全区实现城镇就业67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深化民兵调整改革,探索完善征兵新机制,全民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进一步提高。整治清真食品市场,规范了生产经营行为。积极参与隆湖经济开发区的交接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事务管理的衔接和稳定。区划调整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区域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改革向纵深发展

从分配制度入手,积极推进用人机制和岗位管理等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社会化管理城市、经营城市的新路子,面向社会公开拍卖了青山公园游乐场地经营权和19条街路的清扫保洁权,筹集了建设资金,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质量。整合管理资源,撤并了中心广场管理所等4家单位。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积极推进民办环卫工作,提高了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坚持按需设岗、竞争聘用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机制,推行了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双向选聘制,继续完善“四位一体”教师评价机制,公开选聘各学校校长和教研室工作人员。市容监察队、环卫站等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全面铺开。打破平均主义,将工资分配与工作绩效挂起钩来,积极探索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方法,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