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主体多样化“十五”期间,共成立县级规范化的农村专业合作社7个,扶持培育年运销粮、油、蔬菜1000吨以上,运销牛、羊、猪5000头(只)以上的运销大户20户。特别是1800多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从事农产品流通、科技、信息等一系列中介服务活动,在帮扶农民解决“卖难”问题和助农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农村流通领域,已成为农村市场的重要主体。鼓励和发展运销各类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发展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农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注册为企业法人,从事农产品运销。支持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运销、技术推广等综合性服务。消除影响农民进入市场的各种障碍,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逐步降低税费负担。注重培育金福莱羊产业、中南工贸蔬菜脱水、冷藏保鲜、马铃薯产销协会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型、合作经营组织型、专业产销协会型多种类型的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规模扩张。“十一五”期间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由现在的126个发展到160个,围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对管理规范、服务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较好的马铃薯产销协会、羊产业协会、农技协会、种子协会、蔬菜产销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以增强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新型、高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鼓励支持各类企业争创名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城市建立农产品品牌直销连锁店。推进农产品分等分级和为实行规格化包装提供条件,提升农产品整体形象。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公益广告宣传,利用诸如马铃薯节大型农产品展会,增强展会的品牌影响,提高平罗县农产品的声誉,扩大市场影响,促进农产品贸易。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博览会,扩大平罗县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
建立和改造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工程”,以中心乡镇为重点,以村为基础,积极发展连锁超市、农家店等流通业态。在全县13个乡镇、141个行政村,加快形成农村消费品及生产资料的零售网络服务终端。到2010年,农家店力争覆盖100%的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逐步实现“农家店”收购农副产品,推动农副产品创立自有品牌、进超市等“一网多用”功能。加大对农村集贸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的技术改造和规范化管理,提升档次,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途径。针对现有的和拟规划建设分布在各乡镇的农贸市场,绝大多数规模小且专业化程度都很低的实际情况,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农产品市场改造步伐,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组织实施升级拓展,推进10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即市场地面硬化、水电道路系统改造、交易厅棚改扩建、储藏保鲜设施、加工分选及包装设施、客户生活服务设施、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卫生保洁设施),拓展10个方面的业务功能(即实行场地挂钩、开展加工配送、监管质量安全、推进规范包装、强化信息服务、发展现代流通、壮大市场主体、开拓对外贸易、维护安全交易、完善公共服务);对农贸市场的改造,实行场所相对固定的大厅式交易市场,完善场地、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必要设施;对有条件的“阳光农贸市场”积极推行“农改超”,提升市场档次。要在重点提升完善姚伏、黄渠桥、宝丰、灵沙、陶乐、崇岗、头闸农贸市场、北门玉皇阁市场基础设施,增强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新建城关镇合作村南门蔬菜批发市场、黄渠桥羊羔肉批发市场、老户畜禽交易市场、种子交易市场、渠口及高庄农贸市场,启动建设通伏稻米工贸产业园。着力培育和组建粮油、蔬菜、活畜肉类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市场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加快农副产品流通。
技术对接
在认真贯彻国家科学技术与产业对接宏观调控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大力提高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推进平罗县工业企业经济工作快速全面的发展。自实施“三大工程”至2006年年底,积极开展科技攻关项目的考察、上报和立项工作。通过考察筛选评定,计划申报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10项,争取立项扶持2项,有2个项目被自治区定为“十一五”期间重大科技公关项目,争取到自治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个,扶持资金70万元;申报市级科技攻关项目5项,争取立项扶持2项;计划申报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扶持资金50万元。同时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科技产业对接,开展循环经济项目的科技攻关,推动平罗县循环经济发展。
人才对接
开展“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开展“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项试点工作以来,共选派129名、10个专业(其中畜牧兽医类31人,法律类20人,农学类11人,经济管理类28人,计算机类18人,水利类3人,食品加工类5人,园林类6人,土木工程类2人,工业类1人)的大学生人才,到37个园区(企业)参加创业行动,其中民营型企业23名,工业企业37名,经济交流与合作15名,种养园区34名,其他10名。选派到外县市6名(外省2名)。县有关部门结合平罗县的实际,对开展“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点工作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得到了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科技特派员的普遍认可。采取了五个注重的管理体制:即注重制度建设,注重日常管理,注重技能培训,注重鼓励创业,注重树立典型。通过各方努力,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既为农村提供了实用技术人才,又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实属一举多得。此举转变了未就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为农村培养了实用技术人才,壮大了科技特派员队伍。
大力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成才工程”平罗县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努力开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新途径。2006年,平罗县提出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成才工程”,并出台了《平罗县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成才工程”实施方案》。平罗县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成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自愿、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过资格审查、笔(面)试、双向选择等程序,选拔了88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行政村或企业实习锻炼,从事自主创业,其中有13名毕业生当上了村官,50名毕业生成为企业管理人员,25名毕业生创办实体,做起了老板,他们将成为平罗县的储备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成才工程”是平罗县实施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又一创新。自2004年起,平罗县先后3次通过考试、考核,选派畜牧、兽医、农林、园林、食品加工等专业的129名大中专毕业生到3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业企业、种植养殖园区开展科技创业活动,既有效地缓解了全县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又为他们创业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006年,平罗县为了解除大中专毕业生的后顾之忧,使其真正实现从创业到人才的转变,提供了128个就业岗位供他们选择,还拿出150万元资金对参与“创业成才工程”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创业补助,对到行政村和企业实习锻炼的,县政府给予他们2年、每月500元~600元的补助金;对自主创业、创办民营经济组织的,县政府给予他们3年、每月500元~600元的补助金。此外,县上还允许他们在参加“创业成才工程”期间随时报考国家公务员或应聘事业单位职员。参加“创业成才工程”的大中专毕业生正式就业后,他们实习锻炼期间连续计算工龄,在调整档案工资、职称评审、工作外调等方面与在职人员同等对待。用人单位在正式招录职工时,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他们。
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整合产业、资源、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改造提升煤炭、冶金、化工、造纸四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化工、电力、煤基碳材、新型材料、轻工、农产品加工六大主导产业,使传统产业尽快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主导产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的“火车头”。
铁合金及冶金炉料产业充分发挥矿产资源、技术等优势,对现有铁合金企业进行有效整合,支持高耗能企业建设热电联产自备电厂项目,实施煤—电—高耗能一体化经营战略,重点发展煤电、硅铝钡、硅钙钒、硅锰铬、硅钙铝等铁合金系列产品—合金粒、合金线、合金粉剂、包芯线、炉料等产品产业链。
能源重化工产业以加速产业转型为契机,以电石的深度加工为方向,以煤、电、化三大产业强强联合为突破口,建设独具特色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重点延伸发展电石—石灰氮—正肥丹、双氰氨、单氰胺、硫脲等产品产业链。
煤基活性炭产业抢抓全球环保产业全面提速和市场空间急剧扩增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太西煤等资源的绝对优势,近期发展压块活性炭、空气净化用活性炭、专用活性炭、微球活性炭等产品。远期延伸开发干法脱硫/脱硝活性炭、天然气储存用活性炭、活性炭加工制品、活性炭电容器等高档次、多用途的下游产品,尽快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活性炭产业集群。
煤基碳材产业大力发展炭块、电极弧、增炭剂、高纯炭和碳化硅等煤基制品,碳化硅重点发展大结晶、高致密碳化硅块、高品级碳化硅粉、高档碳化硅棚板/支撑件、亚微米碳化硅粉、碳化硅结构陶瓷、半导体碳化硅单晶、碳化硅光学晶体、碳化硅导电薄膜、碳化硅敏感元器件等产品。碳素重点发展惰性阴极炭块等产品。
水泥建材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水泥传统生产线,在生料制备和水泥粉磨系统逐步实现与新型干法技术并轨,并适时改造成为新型干法生产线,淘汰立窑生产线,建设新型干法优质水泥熟料基地;发展水利、交通、石油化工、建筑装饰等有特殊要求的特种、专用水泥;支持企业采用新工艺,利用本地区丰富的煤矸石、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渣生产水泥,大力发展硅酸盐水泥、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
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煤矸石及粉煤灰烧结砖、粉煤灰空心砌块、大孔洞率承重黏土空心制品、利废烧结制品、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产品;同时引进项目发展石膏建材、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玻璃制品以及化学建材等系列产品。
造纸产业重点支持沙湖纸业集团公司建设碱回收工程、20万吨高强瓦楞纸、年产10万吨APMP沙柳浆和年产12万吨高档文化用纸生产线等工程项目。
精细化工产业规划建设焦油深加工类产品、光气下游产品(高精多菌灵、敌草隆、高纯甲苯二异氰酸酯)、甲醇下游产品(醋酸/醋酐、氨基苯甲醚、氰乙酸甲酯)、石油类精细加工产品(三乙醇胺、萘乙酸、硝基甲烷)、农副产品深加工类产品(乳酸、植酸、二氯苯酚、扁桃酸)及各类助剂、添加剂、医药中间体、电石下游产品、金属钠等。
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高效粮食产业、蔬菜产业、畜牧产业,支持发展种植—精深加工—饲料与食品产业链、大路菜、设施蔬菜—脱水菜—食品—对外贸易产业链、水稻种植—精深加工—食品产业链、草—牛羊—牛羊生产加工—肉食品及市场交易产业链。
高新技术产业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与科研单位加强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向新领域拓展发展空间,发展生物制药、电子、稀有金属产业、光电元器件等新兴产业。
调整产业布局重点建设项目向工业园区、工业基地集聚,整合工业园区资源,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城来规划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明确产业分工,构筑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增强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推动各类资本有序地向各园区集聚,促进“二园三基地”(平罗工业园区、崇岗工业园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城关轻工业基地和陶乐轻工业基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即打造以化工、高载能和环保产业为主的太沙工业园区,以煤炭精深加工为主的崇岗工业园区,以化工、农药、冶金为主的精细化工基地,以高新技术、服装鞋帽、绒毛加工、酿酒、塑料制品为主的城关轻工业园区和陶乐轻工业基地,形成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的新型工业经济格局。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建立节约型产业结构。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企业改制重组产业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