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来,平罗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持稳定为前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妥善安置职工为根本,以资产保值增值和加快企业发展为目的,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分明、优化配置、放开搞活和国有资本“有序进退,合理流动”、“从实际出发,一企一策”的原则,依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尊重广大职工的选择意愿,因企施策、分“类指导,采取破产、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进行改制。在改制中,始终坚持“六个到位、两个公开”的工作方法,即调查摸底到位、形势教育到位,有关改制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改制程序到位(民主管理),职工安置和经济补偿到位,充分发挥工会和职代会作用,将改制方案、资产评估方案和改制及资产评估结果适时审议并公开,使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了实处,进而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使全县工业企业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有11家企业进行了改制,其中化肥厂、大石头煤矿、陶乐煤矿等3家国有企业分别实施了政策性破产、整体拍卖出让和租赁承包经营,有1.31亿元国有资本退出。宇飞碳化硅公司、广厦建材公司、永亚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皮鞋厂、印刷厂、平罗县宏翔焦化厂、原平罗县五金厂、平罗塑料二厂等8家国有股改企业和集体企业被依法破产、兼并和解体。通过土地、资产置换,争取各级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5365.7万元,用于安置职工和解决遗留问题,使1325名职工身份平稳置换,解除了劳动关系,终止了劳动合同,还为200多名退休人员办理了医保,解除了后顾之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001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506个(不包括陶乐),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为14亿元,其中乡及乡以上规模工业企业47个,工业总产值为90万元。按性质分:国有企业7个,集体企业20个,股份制企业15个,私营企业5个,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2459个,工业总产值为4.9亿元。其产品主要有水泥、碳铵、铁合金、轴承、双氰胺、电石、造纸、水泥预制产品、印刷品、原煤、洗煤、粮食加工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处于新型工艺流程替代传统生产线阶段,主要代表企业有宁夏沙湖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恒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平罗宝马化工铸造有限公司、宁夏兴平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平罗县宏翔焦化厂、平罗县轴承有限公司、平罗县琪乐冷饮有限公司等。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发展,高新技术进入了工艺生产领域,传统工业企业得到了进一步改造,从2002年到2004年的3年间,全县工业企业达到了29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9个,其中国有企业10个,集体企业11个,股份合作企业5个,联营企业2个,有限责任公司5个,股份有限公司1个,私营企业256个,港、澳、台投资企业1个,外商投资企业2个;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了34亿元,工业产品达到了100多个品种。2005年~2006年,国家对工业企业节能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模企业达到了83家。平罗县人民政府对全县重点工业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加大了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尤其是对电石、硅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制订了指导意见,对太沙园区、崇岗园区和陶乐精细化工基地66家规模以上企业生产项目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宁夏沙湖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余热利用项目,宁夏大地冶金化工有限公司的全密闭电石炉项目、宁夏平罗恒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日产2000吨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项目、平罗天源焦化有限公司的煤焦化深加工新工艺湿法造粒项目。完成项目技改投资2.84亿元。2007年对全县77家规模企业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总投资达到11.19亿元,实现产值13.81亿元,利税2.15亿元,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培育壮大接续产业
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发展以煤炭、甲醇、电石、石灰氮、焦油等下游产品和光气系列、氰胺系列、氰化系列以及农药、油漆涂料等为重点的精细化工产品。以构筑电石化工生产基地为目标,不断扩大电石、双氰胺、单氰胺等电石化工产品生产规模,促进其提高质量,产品上档次。把化工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电力产业把电力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加以扶持与发展。进一步整合吉青公司2×2.5万千瓦矸石电厂、天瑞公司4×5万千瓦矸石电厂等电力资源,初步建成县域电力网络。
煤基碳材产业充分利用太西煤等资源的绝对优势,发展压块活性炭、空气净化用活性炭、专用活性炭、微球活性炭、天然气储存用活性炭、活性炭加工制品、活性炭电容器等产品,尽快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活性炭产业集群。把煤质活性炭产业作为区域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朝阳产业,精心培育,着力打造。
新材料产业加快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电子、稀有金属、光电元器件、水泥湿法生产环保项目、废渣废气综合利用、新型墙体材料等新兴产业。使新材料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轻工产业在扩大现有产品规模、提高产品档次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新闻纸、生活纸和高强瓦楞纸、优质矿泉水系列饮料、枸杞冷饮、药材加工、酿酒、塑料、服装鞋帽、绒毛加工、橡胶制品等轻工产业。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依托现有的品牌,加快建设马铃薯种植和加工、清真牛羊肉深加工、脱水蔬菜、奶牛养殖、玉米、大米和乳品深加工等项目。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加速对煤炭、冶金、化工、造纸四大传统产业进行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技术改造,积极研发下游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做大冶金产业,做强化工产业,做优造纸产业,做精煤炭加工产业,办特色工业,办优势工业,形成强势产业。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板块经济,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乡镇经济板块,用第二、第三产业带第一产业,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一是做强肉羊产业。完善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加快肉羊品种改良,培育具有多胎性能、产肉率高、品质优良、适合中高档肉食品加工的肉羊品种,逐步建立稳固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优质肉羊生产基地。以“清真”羊肉为主导产品,打“清真”牌,走特色路,做大做强羊产业。二是做精蔬菜产业。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为重点,着力培育和建设外向出口型优势蔬菜主导产业。三是做大水产业。力争将平罗县建成西北地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绿色生态渔业产业化基地。四是做活奶产业。大力推行“企业+协会+园区+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跨乡镇、村队集中发展奶牛养殖,扩大饲养规模。五是做好中药材产业。大力开发锁阳、甘草、麻黄等野生中药材资源,发展以枸杞、菟丝子、板蓝根、银柴胡、苦豆子为主的绿色保健食品和优质中西药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把旅游业作为拉动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大力发展。围绕塞上水城、道教圣地城市特色,进一步确立旅游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新兴主导地位。紧紧依托沙湖旅游区品牌优势,进一步发挥其在全区旅游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平罗县的历史、宗教、文化资源及地域文化资源,全力打造集大漠风光、江南秀色、湿地之城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新格局。开发完善玉皇阁景点功能,建成西部第一道观景点;充分利用河东地区沙漠、古墓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独具特色的沙漠生态旅游区、陶乐影视城;加快建设钟鼓楼、康熙饮马湖、天河湾生态旅游区、三水产业基地、田州古塔等旅游项目。着力开发建设三点一线(沙湖、古城、河东沙漠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商务旅游、休闲旅游和特色旅游等,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以此带动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发展。
提升壮大商贸流通业
以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流通企业改革,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制订平罗县商业网点规划,有效避免商业资源的浪费和无序竞争。县城老区,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兼并、收购、与区内外大型商贸企业联营等多种方式,扶持商贸流通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县城新区,规划新建高档次的星级宾馆、酒店,在新区建成集餐饮、住宿、健身、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消费环境,提升餐饮、娱乐、住宿档次。巩固和提升商品交易市场的集聚功能,推进专业市场功能创新和交易方式现代化,积极构筑市场园区平台,加快石嘴山市现代物流中心和平罗城关轻工业园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姚伏、黄渠桥、宝丰、灵沙、陶乐、崇岗、头闸农贸市场和南门蔬菜批发市场、北门玉皇阁市场基础设施,增强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新建黄渠桥羊羔肉批发市场、城关镇合作村综合市场、渠口及高庄农贸市场,建立市场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加快农副产品的流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对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行业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重组,构筑物流运输和物流信息两大平台,培育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形成以平罗为中心枢纽的高效物流网络。积极引进区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到平罗县建设区域性物流公司。支持工商企业与运输、仓储、邮政等企业的联合重组,引导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逐步向综合服务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过渡。
大力发展社区和农村服务业
坚持便民、利民、为民的方针,鼓励多渠道投资,加快社区医疗站、托儿所、幼儿园、老年公寓、老年活动站、老年康复中心、法律救助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家政服务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逐步建立起多行业、多层次、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组建劳务中介组织,扶持壮大劳务中介服务和经纪人队伍,形成“县乡有中介公司,乡乡有劳务经纪人,村村有能人带动,户户有人输出”的劳务产业发展格局。
新建技术扩建项目
2005年,全县共有工业建设项目124个,计划总投资13.8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38亿元,占46%,其中扩建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3050.8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910万元,占62%;新建项目116个,计划总投资13.4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16亿元,占45%;技改项目1个,计划总投资3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00万元。当年完成投资并投产的项目有66个,其中新建项目62个,扩建项目3个,技改项目1个。2006年,全县新建、技改、扩建项目124个,计划总投资28.6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2.6亿元,占43%,其中技改项目66个,计划总投资6.5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84亿元,占43%;扩建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602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970万元,占99%;新建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19.4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17亿元,占36.7%;续建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1.8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8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并投产的项目有99个,其中新建项目24个,扩建项目8个,技改项目64个,续建项目3个。
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04年石嘴山市委七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在全市实施“产业对接、蓝天碧水和民心”三大工程,平罗县委一班人审时度势,针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不协调,经济结构不合理,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缓慢等滞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先后采取了优化经济结构,稳定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扩增第三产业,巩固扩大财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当年就实现了可喜的经济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82亿元,增长13.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43亿元、10.6亿元、6.3亿元;完成县级财政收入1.39亿元,增长3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9亿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50元,增长8.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0元,增长8.23%。从2005年开始,平罗县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全县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特别是2006年,围绕建设“品牌型、环保型、和谐型”社会目标,平罗县加大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力度,全县的经济发展呈现巨大变化,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7亿元,分别比前3年增长34%、154%、3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45亿元,15.84亿元、8.83亿元;三次产业比重由2004年的26∶46∶28调整为2006年的21∶51∶28;尤其是第二产业的比重比前3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这标志着平罗县在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