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世纪石嘴山
10727000000050

第50章

2005年,全市共建成脱水蔬菜加工企业13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发展菜用地膜马铃薯10万亩,产品远销广东、武汉等地区,是川区最大的菜用地膜马铃薯生产基地;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区第二位,粮食、肉、奶、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区第三位。共完成农业增加值8.68亿元,占全市GDP的7.9%。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九五”末增长34.2%。5年累计实现城镇就业10.2万人,城乡劳务输出17.4万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建设“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44个,新建改造3736户。开创了隆湖经济开发区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农村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五险合一”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在全区前列。覆盖城乡、统一完善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顺利完成了两次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市域经济融合协调发展步伐加快,对外合作交流日益密切,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市铁合金厂、民族化工、英力特化工、煤机一、二、三厂等国有企业成功实现改制重组,接收了一大批驻地企业办的学校、医院等,使优势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市政产业集团、矿业集团、文化产业集团等相继组建。

经济总量加速扩张几年来,石嘴山市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市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十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0.8%,特别是后3年平均增速达13.6%,总量突破百亿元大关,第二产业增长指标连续翻番。地方财政收入5年增长2倍,到2006年底,有望突破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前三个五年计划的总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十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的46%提高到了57.2%,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新兴接续产业不断培植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项目建设成效显现对外开放势头迅猛,以软环境不断优化为主要标志的招商引资“洼地效应”正在形成。“十五”期间,新上投资超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40个,这些项目有的已经建成投产,大多数项目正在由建设向投产、投产向达产的方向加速迈进,项目建设的拉动效应日益显现。

城市竞争力大幅提升石嘴山市的城市形象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城在扩大、楼在变高、貌在变美、名在叫响。星海湖综合整治工程的阶段性建设成果再现了“塞上江南”的自然景观。全市上下已经掀起了加快推进城市化高潮,石嘴山市城市竞争力大幅提升。2006年12月,在石嘴山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杨春光在回顾石嘴山过去几年的成绩时指出:过去的五年,是“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的五年”,是“创新思路、开拓进取的五年”,是“负重拼搏、攻坚克难的五年”,是“只争朝夕、加快发展的五年”。五年的艰苦奋斗,使石嘴山在凤凰涅槃的“阵痛”中再获新生,经济转型全面提速,财政收入翻倍增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未来展望

根据《石嘴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要求,按照市委第八次党代会部署,全力实施“五大战略”,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结构,通过3~5年的努力,初步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粗放型产业向集群型产业跨越发展战略

未来工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增加投入,转到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从追求数量的扩张转到注重质量的提升上来,彻底改变工业“小、弱、散”的局面,真正走上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集群化发展的新路子。

培植壮大四大新兴产业

稀有金属及镁产业要在继续保持钽、铌、铍稀有金属材料研究与生产国际领先水平的基础上,加快扩大钽粉生产能力,进一步发展金属镁、镁合金及其压延产品。精细化工产业要加快氯碱化工、电石化工、光气农药的发展,提高电子级双氰胺、晶体单氰胺、正肥丹等产品品质,加快建设L—乳酸、联邦制药项目,做大PVC产业,拓宽下游产品产业链。煤基碳材产业要重点发展活性炭产业,加快推进高档活性炭、高品质石墨、优质炭等高新技术产品,逐步扩大碳化硅耐火、耐磨、耐腐蚀等高科技材料产品。电子元器件产业要进一步发展钽、铌、铍等产品,加速开发有机高分子聚合物钽电容器、全封闭军用非固体钽电容器和光耦合等复合电子元器件,加快球形氢氧化亚镍、铌电容器、片钽电容器等项目的技术改造和建设进度。

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产业

煤炭采选产业要整合煤炭资源,做好后备资源勘探开发,改造提升煤炭采选业。电力产业要提高全市煤矸石利用率,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及热电联产项目,逐步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积极推进大型风电项目建设,大力支持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钢铁产业要以电投钢铁公司为依托,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的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理念,改造提升炼钢生产能力,实现钢铁工业扩量、提质、增效。机械装配制造产业要重点研制开发风电设备、太阳能设备、大型精密铸件等优势产品,提升改造煤炭用刮板输送机、皮带输送机、矿山金属支柱、选煤机械、农业机械产品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产品向高档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做大做强四大集群产业

稀有金属及镁产业链要积极发展高档煤质活性炭、碳化硅微粉等产品,加快超低灰炭、溶剂回收炭和高石墨化惰性阴极炭块等高新技术碳基材料产品的开发。煤—电—能源精细化工产业链要以发展电石化工、氯碱化工、PVC及制品为主线,拉长电石—氰胺、电石—农药、电石—PVC、电石—炭黑、煤焦油精深加工、煤气综合利用等产业链,加快推进多晶硅、海绵钛等项目建设进程。煤(硅石)—电—铁合金及冶金炉料产业链要加速研发应用低频冶炼、粉尘治理回收、余热综合利用等技术,重点发展硅合金、锰合金、铝铍铜合金等多元素合金系列产品。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的轻工业产业链要加快发展脱水蔬菜、清真牛羊肉、枸杞、乳品、马铃薯、酿酒、造纸、塑料、陶瓷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着力提升脱水蔬菜、牛羊肉等清真食品的规模、档次和水平。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重点从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入手,推进化工、冶金、建材、民族用品等传统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造提升水泥及制品、玻璃、陶瓷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以煤矸石制砖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

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

加快工业园区和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石嘴山工业园区煤化工、电力工业、电石化工、冶金产业等产业群发展,培育壮大石嘴山经济开发区新材料、机械加工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电子元器件产业等产业群发展,改造提升平罗工业园区轻工业、高载能工业、电石氰胺和以农药为主的生物化工等产业群发展。

推动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开展“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自我创业”为主题的创新活动,实现由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由“贴牌”生产向创建自主品牌转变,促进“石嘴山制造与“石嘴山创造比翼齐飞。加大公共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努力培育一批有集成创新能力的龙头型企业和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发挥大企业及产业集群的技术孵化和扩散功能。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石嘴山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优势,坚持以工业化、城市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工农业良性互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集约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按照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的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农业,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改造提升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发挥好主导作用;积极引进新的龙头企业,不断拓宽农业发展的新路子;要突破区域界限,统筹市内大型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示范和推广力度,大力创建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

扩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为方向,不断扩大牛羊肉、蔬菜、枸杞和水产品四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扶持引导奶产业快速发展。羊产业要突破改良繁育的技术制约,组织实施优质杂种母羊繁育项目,提高优质肉羊改良繁育水平。蔬菜产业要重点发展脱水蔬菜、设施蔬菜、蔬菜制种和地膜马铃薯。枸杞产业以惠农枸杞基地为核心区带动隆湖经济开发区和平罗枸杞产业的发展。水产业重点开发沙湖、星海湖、明月湖、平原型水库、黄河湿地等水资源,大力实施“上农下渔”项目,力争建设10个集湿地保护和生态渔业为一体的示范区,10个“上农下渔”示范区。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培育壮大品牌产品

加快发展以平罗为核心区的地膜马铃薯基地,以惠农为核心区的枸杞和奶牛基地,在黄河以东地区建设制种、沙生菜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改造提升清真牛羊肉、脱水蔬菜、枸杞等农产品加工的档次和水平,重点培育中南、伊思来、大杞园、惠农等品牌,培育出10个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释放名牌效应。

优化产品生产结构,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组织实施优质专用粮、优质杂种母羊繁育等项目,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化生产技术。加快发展玉米产业,改造提升优质大米和专用面粉加工水平,力争在方便食品、保健食品、枸杞精粉、系列果酒等精深加工和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统筹理念发展农村,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快城乡公共设施对接,尽快改善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积极推广村企合作和城乡“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电网、路网、通信网、水利等设施的现代化。突出抓好村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六小工程”配套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一批既具现代气息,又具田园风光的农村新型社区。扩大农村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工作面,建立覆盖城乡、统一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安居乐业。

——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战略

要按照拓宽领域、优化结构、增强功能的思路,着力构筑与工业化相配合、与城市化相协调、与城市竞争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实现四个“明显提高”,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明显提高。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国内贸易业

充分利用石嘴山火车站、惠农区的交通、仓储等有利条件,加快建设石嘴山市物流中心和惠农二类陆路口岸。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改造建设大型购物中心3~5个,抓好大武口、惠农、平罗星级宾馆建设。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农副产品、钢材、装饰材料、家具、轻纺及生活用品等专业市场,组织实施好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及“农改超”项目。

加快发展旅游业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积极呼应西北风情和大河套历史文化旅游的大格局建设,加大跨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力度,加快石嘴山旅游与周边城市旅游圈的接轨与融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依托沙湖等名牌旅游景区,以星海湖、平原水库、北武当生态旅游区、黄河大漠等为支点,培育精品旅游线路,突出“山、湖、河、漠、寺”五大特色,积极发展工矿旅游,提升石嘴山市旅游业整体水平。加快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沙湖、星海湖、北武当庙、贺兰山北武当地质公园等景区建设投入,提升旅游档次、接待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会展旅游和商务旅游,积极开发农村旅游。开发民间工艺品和特色旅游产品,强化旅游购物和娱乐功能,延长产业链条,尽快形成游、娱、住、购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业,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旅游业向效益型和特色化方向发展。

进一步完善金融保险服务

进一步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对石嘴山市的支持,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石嘴山落户或开设分支机构。积极发展壮大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和驻石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业务和中小企业融资。完善个人消费信贷体系,大力发展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信贷。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加大资产重组力度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的调整优化。

加快推进信息服务业

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电信网、广电网、计算机网“三网融通”进程,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抓好石嘴山中小企业服务及电子商务平台、宁夏东方有色集团企业信息化系统等建设项目,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信息服务业,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社区资讯等信息服务。大力培育发展律师、会计、咨询、评估、调查、经纪人等各种信息中介组织和大众传媒,加快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评估等技术服务业。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