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世纪石嘴山
10727000000087

第87章

2003年,市“温暖工程”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的通知》,充分肯定了“温暖工程”取得的成绩,认为“温暖工程”自实施以来,各帮扶单位和干部职工都能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政府组织、社会救助、部门为主、人人参与”的总要求,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形成了全社会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为石嘴山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当前,预防“非典”成了全社会的重要工作,要求各部门在做好自身预防的同时,也要关心帮扶对象在生活、子女上学、“非典预防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各帮扶单位要主动与街道居(村)委会联系,紧密配合,深入到帮扶对象家中,向困难群众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扶贫济困、社会治安、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法制观念。二是要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生活,经常深入到帮扶对象家中,了解他们在生活、子女上学、医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切实保证困难群众家庭的基本生活。三是做好困难群众“非典预防及救助工作。各单位在帮助困难群众生活的同时,要充分考虑“非典给困难群众家庭造成的特殊困难,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具体的工作程序,为他们购买预防“非典”的中药、口罩和消毒液等药品。对困难群众患者家庭及有被隔离人员家庭给予及时救助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配合政府共同抗击“非典”。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温暖工程得到了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及帮扶部门的高度重视,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施“温暖工程”活动中。各部门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完成“温暖工程”任务,市直87个部门共计为市辖区127个居委会的1576户5133名特困居民捐款30多万元,粮食1万多公斤,油800多公斤及部分抗“非典”药品,有力地帮助了特困户的生活,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2004年,温暖工程经过2年的实施,各县区、各部门都高度重视,经常深入到帮扶对象家中,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有的部门还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了经常性的帮扶措施,使“温暖工程”真正落实到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之中。重点解决那些孤寡老人、无收入的孤寡残疾人和有残疾的、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特困家庭的基本生活,保证他们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这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把“温暖工程”持久扎实地开展下去,市、县、区都成立了实施“温暖工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切实负起责任,将“温暖工程”落到实处。各级民政、财政、组织等部门加强了对实施“温暖工程”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掌握具体情况,对工作被动和搞形式主义者要予以通报批评。宣传部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实施“温暖工程”的重大意义和目的,宣传推广典型经验,推动了各项任务的落实,真正在全社会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劳动、工、青、妇、残联、信访等部门在认真做好困难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广泛发动各级相关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和青年团员投身于“温暖工程”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向纵深方面发展。

各级政府和帮扶部门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情况,摸清本地区、本部门需要帮扶的孤寡老人、无收入残疾人和特困人员底数,制订出针对每一户的具体、可行、有效的帮扶措施。定期不定期到帮扶对象家中了解情况,建立帮扶对象档案,做到心中有计划、救助有目标。掌握帮扶对象所急需,有针对性地帮助,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中。

2004年11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帮扶部门都要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切实把困难群众冷暖挂在心头,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事关困难群众利益的好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把“民心工程”的任务落到实处,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面向困难群众的各种形式的捐赠活动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掀起全市“温暖工程”的新一轮高潮。12月,市“温暖工程”办公室又及时下发了《关于在两节期间开展“温暖工程”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各部门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关心群众疾苦、大力弘扬扶贫济困送温暖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石嘴山市的“温暖工程”扎实有效的开展,市委、市政府同时作了决定,在元旦、春节期间进一步实施“温暖工程”,切实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12月31日上午10时,在市委大院举行“全市扶贫济困送温暖捐赠动员”仪式,在全市掀起了送温暖活动的热潮。市领导干部和部分市直部门的干部职工带头捐款,共捐款5.94万元。各部门按照文件精神,深入到帮扶社区居委会,了解所帮扶的社区居委会在吃饭、穿衣、取暖等方面还存在困难的家庭的户数、人数,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和措施,于11月底前对帮扶对象进行了帮扶。

市领导非常重视帮扶工作,市长马金虎亲自深入到基层,了解群众生活问题;副市长程锐娟按照市委的批示要求,带领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民政部门负责人,到石炭井矿、白芨沟矿、惠农区进行调查,并深入部分敬老院、社区和困难群众家中了解情况。根据区、街摸底和调查的情况,了解到全市困难群众大体有五种情况:一是部分包扶的社区居委会和村中的困难户;二是新增加的社区居委会中的贫困群众;三是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四是城镇部分困难优抚对象和老复员军人;五是大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在上述的几种困难群众中,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难是过冬取暖、棉衣棉被和医疗问题。这些困难群体中大部分是孤寡残疾人员、遗属和大病致贫家庭,其生活来源基本上是靠政府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社会救助。冬季来临后,因无钱购煤、看病,或买了煤、看了病后日常生活又成了问题,日子过得非常艰难,需要政府实施定期、定量的救助和全社会关爱。基于目前实际情况,对上述四类人员采取不同方式予以帮扶。对于部门帮扶的社区和农村的困难家庭,由帮扶部门按照石党办[2004]224号文件要求,迅速摸底按实际情况进行帮扶;对于新增加的5个社区居委会(原惠农县)和隆湖8个村(30个村合并),由于没有安排市上部门进行帮扶,大体有110户困难群众,由市、区两级政府拿出资金进行救助;敬老院集中供养的孤寡老人,由于县、区安排的生活费标准太低,老人的棉衣、棉被已破旧,计划给19个敬老院和市社会福利院的230名在院老人每人购置一件棉大衣。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通知》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的精神,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为重点,深入广泛地开展了以扶贫济困送温暖为主题的“温暖工程”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民心工程”的决定,各单位、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弘扬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加大实施“温暖工程”的力度,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良好风尚。市“温暖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市直机关及驻石单位共95个部门,与市辖两个区的106个社区居委会结对帮扶。全市共帮扶困难群众1727户、6045人,捐款30.4万元,粮6.23万公斤,油6240公斤。

2005年,为了有效地推动“民心工程”,把亲民、利民、爱民和惠及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实事办好,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关心群众疾苦、大力弘扬扶贫济困送温暖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温暖工程”的决定》精神,明确各部门的帮扶职责,加大帮扶力度,真正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将中央、自治区及市直的118个部门全部调整为与两个城市区的111个居委会的1115户困难群众结对帮扶。12月14日,市“温暖工程”领导小组召开“温暖工程”结对帮扶动员会,“温暖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调整后的118个部门结对帮扶的111个社区居委会的1115户帮扶对象逐个进行了现场落实。市委副书记陶进到会并作了指示。由此拉开了石嘴山市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的序幕。各县、区也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及建立了结对帮扶机制,把送温暖活动安排好、落实好。全市115个市直部门及驻石各单位,按照方案的要求,共帮扶慰问了108个社区居委会的1100户困难群众,帮扶慰问资金17.48万元,粮2.1万公斤,油2900公斤,衣物547件,煤1.1吨,羊5只及价值300元的药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财政拨款75万元,动用社会捐赠款13.5万元,慰问驻石部队、社会福利机构、困难企业等单位39家,城市低保户、农村特困户、优抚对象、残疾人、卸任老支书、困难老党员、环卫工人1946人。为1200户特困群众购买棉被1200件,煤30吨。平罗县慰问城市低保户3835户,农村困难群众1099户,卸任老支书、优抚对象、残疾人等1548人,慰问部队、福利机构、困难企业等25家,共计投入资金128.59万元,粮2.85万公斤,油2600公斤,煤112吨;大武口区慰问城市低保户、农村困难群众、优抚对象、残疾人等共2268户,投入慰问资金46.02万元,粮4.47万公斤,油4170公斤;惠农区慰问城市低保户、农村困难群众、优抚对象、残疾人等共7645户,投入慰问资金172.03万元,粮3.41万公斤,油3550公斤,煤209吨,衣物5.12万件。

2006年,市“民心工程”办公室根据两个城市区社区居委会合并变更的情况,对各部门“送温暖”帮扶对象作了调整,将原来中央、自治区及市直的117个部门帮扶111个社区居委会的1115户困难群众调整为现在的114个部门帮扶90个社区居委会的1090户困难群众。并及时召开“温暖工程”结对帮扶动员会,各结对帮扶部门积极行动,对所帮扶的困难户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帮扶对象的需要,制订了帮扶方案。全市115个市直部门及驻石各单位,按照方案的要求,共帮扶慰问了城市低保户、农村特困户、优抚对象、残疾人、卸任老支书、困难老党员等共1083户,投入慰问资金15.8万元,粮1.25万公斤,油2813公斤,衣物31件,瓜子25公斤。2007年“两节”期间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财政拨款59万元,慰问困难企业、驻石部队、社会福利机构等单位61个,慰问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农民工、困难劳模等共5967人,慰问重点项目工程施工单位15家及企业在建项目的建设者1000名。同时,县、区也积极行动,开展慰问活动。平罗县慰问城市低保户、农村困难群众、卸任老支书、优抚对象、残疾人、慰问部队、福利机构、困难企业等共计投入资金35.73万元,粮2825公斤,油745公斤,羊18只,棉衣、棉裤235套(其中第二敬老院68套),茶糖99份,棉鞋68双,床上用品354套(棉被、毛毯、被套、床单、枕巾各一);大武口区慰问城市低保户、农村困难群众、优抚对象、残疾人等共4052户,投入慰问资金46.02万元,粮4.47万公斤,油4170公斤;惠农区慰问城乡困难群众1103户,卸任老支书、优抚对象、残疾人等共3033户,投入慰问资金172.03万元,大米8470公斤,面粉4.13万公斤,食油1775公斤,衣物1.5123万件。

——社会捐赠接收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为了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多渠道筹措救助资金,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改善和保障贫困家庭、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石嘴山市民政系统奉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爱心助残、送温暖捐赠活动。

2000年,南部山区发生重大灾害,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向南部山区捐款捐物。石党办发[2000]96号文件《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向南部山区受灾群众捐赠活动的通知》下发后,市直机关、各县区、各单位立即行动从11月1日至11月25日开展了捐赠献爱心活动,共有228个单位4.33万人参加了捐赠活动,捐款31万元,衣物3.19万件,面粉4635公斤,所捐赠的款物全部送到了灾区。这次捐赠活动充分体现了煤城人民的一片真情,为灾区人民群众送去了煤城人民的温暖,为他们早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尽一份力量。

2001年,进一步规范捐赠制度,加强捐赠资金的管理,全市共接收社会捐赠资金6万元,全部用于救助特困群众的生活救助。2002年,按照自治区政府的要求,成立了石嘴山市社会捐赠工作接收站,同时,各县、区及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均成立了捐赠接收站,县、区处理工作接收站7个分站40个接收点120个有专职人员3名,兼职工作人员128名。建立了全市经常性社会捐助网络。2月1日,在市委大院举行了大型的捐赠暨社会捐赠接收工作站揭牌仪式。此次活动共计捐款15.6万元,粮1.92公斤,油525公斤,衣物1.27万件,其他物品108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