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世纪石嘴山
10727000000089

第89章

市残联以“十大扶助项目”为落实措施,力求全市残疾人事业在新阶段有新突破、新发展,力求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协调推进。“十大扶助项目”是:(1)购置100个社区公益性岗位,安置乡镇(街道)残疾人联络员和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2)实施城市区500户特困残疾人住房专项补助项目;(3)为农村贫困残疾人改造危房160户;(4)实施残疾人创业致富基金扶持百名残疾人创业;(5)对100名残疾人进行免费就业技术培训;(6)为100名重度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7)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100例;(8)对100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大中专学生进行扶助;(9)免费为肢体残疾人赠送轮椅100辆;(10)建立100名左右的残疾人体育、文艺后备人才队伍。对全市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摸底调查,完成手术158例,人工晶体移植158例,脱盲率为98%;在低视力康复方面,完成低视力配镜用助视器53副,家长培训10名;在聋儿康复训练上,完成聋儿康复训练8名,为24名聋儿验配了助听器,对12名聋儿家长进行了培训;在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上,1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按季度领药服药,病情得到了控制。为残疾人供应用品用具360件,为困难残疾人发轮椅300辆,腋杖、盲杖等45件,建立示范性康复社区2个,配备了专职康复人员,完成肢体残疾成人康复训练5名,完成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3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2名。在第16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中,举行志愿者爱心助残游行活动,有27个单位、企业捐赠物品及现金等价值27万元。

市总工会在2006年“两节”期间争取到送温暖资金共30.4万元,慰问困难企业10个,为23个企业的744户特困、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做好特困单亲女职工的慰问工作,春节前拿出5000元对30名特困和单亲女职工进行了慰问。加强帮扶机制,推动经常性的帮扶工作,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来电来访177人次,为56户特困职工及身患重病的职工群众发放救助金5.2万元。

“塞上农民新居”建设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塞上农民新居”工程从2005年年初开始实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200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大武口区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下发了《关于宁夏塞上农民新居五年建设计划》(宁政发[2005]16号,要求从2005年开始到2009年,用5年时间,对全区村庄进行综合整治力争使灌区30%以上的村庄和50%以上的新建农民住宅达到“塞上农民新居”建设标准各县(市、区)每年在对5%~10%的村庄进行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要重点建设1~2个示范新村,“塞上农民新居”建设计划由各县(市、区)负责实施,自治区抓好指导和检查。同年,石嘴山市也提出了建设西部独具特色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实现提前5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大武口区委、区政府立足辖区农村实际,2005年以来,根据“塞上农民新居”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部署,组织实施了“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和改造工程,在隆湖经济开发区、长胜街道办事处和长兴街道办事处新建“塞上农民新居”305户,改造农民旧居720户(其中新建3处、改造4处),使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05年“塞上农民新居”建设

按照自治区5年工作进度,2005年工作重点是:抓好规划和试点工作,年内至少抓好1个村庄的农民住房改造和环境整治试点。大武口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具体由大武口区建设交通局组织实施。2005年5月11日,自治区建设厅规划处、市规划局、大武口区委、区政府领导到长兴、长胜办事处实地调研后,规划在长兴办事处新民村10队新建42户农民新居,在长胜办事处潮湖中庄村改造47户农民新居,在长胜村改造54户农民新居。由大武口区建设交通局委托石嘴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长兴办事处新民村十队新建“塞上农民新居”工程进行了规划设计。经过多次修改使设计方案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建筑风格新颖,美观大方错落有致,能满足农村人口分居的要求;新居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庄全面绿化,为农民提供文明卫生、安全舒适、合理适用的现代文明村庄。同时,对长胜办事处潮湖村中庄子和长胜村三队农民新居改造工程进行了施工图预算等工作。“塞上农民新居”新建、改造工程于2005年8月20日开工建设,11月10日竣工。新建和改造农民新居143户(其中新建42户,改造101户),新建混凝土巷道8条总投资588万元。同时投资344.5万元在长兴办事处、长胜办事处新建和改造了5.2公里、长7米宽的三级乡村道路两条。

长兴办事处新民村“塞上农民新居”新建工程

由于新民村靠近大武口城区,农民生活水平较高,住房观念较新,2005年区委、区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功能明确、文明卫生、合理适用、满足农村人口分居要求的现代文明村庄的标准,在新民村新建了户均占地面积295平方米、建筑面积132平方米的农民新居42户。新建的农民新居全部按照砖混结构、四面坡屋顶、屋顶起脊挂瓦的标准建设,配套新建道路9000平方米、绿化带6000平方米,安装入户供水、供电、通讯及有线电视线路。新建工程由大武口区政府组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由村委会组织统一施工。同时为促进长兴办事处新庄点农民新居的建设,区政府投资221.3万元新建了一条3.2公里长、7米宽的三级乡村道路。

长胜办事处潮湖村“塞上农民新居”改造工程

由于潮湖村中庄子靠近路边,原有农宅布局合理,院落整齐,基础条件较好,农民积极性高,为了使“塞上农民新居”工程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在不改变原农宅主体结构的基础上,由大武口区政府组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村委会统一组织施工,对占地5.4万平方米,户均占地66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的47户农民住宅的外墙立面、围墙及大门进行了统一改造。新砌围墙70米,新建180米长、5米宽的混凝土巷道路1条(900平方米);整治生产、生活卫生区3.1万平方米,绿化带950平方米。为了便于改造点农民的生产、生活,区政府投资123.2万元对(110国道-长胜办事处)2公里长、7米宽的三级乡村道路进行了彻底改造。

长胜办事处、长胜村“塞上农民新居”改造工程

为了把长胜村的村镇规划与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完善群众的生产生活设施,切实改变农民居住分散的现状,大武口区委、区政府在长胜村按照统一的整治原则,对占地4.5万平方米、户均占地7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平方米的54户农宅,进行了统一整治改造。新砌围墙300米,新建233米长、5米宽的混凝土巷道路4条(4660平方米);整治生产、生活卫生区4.05万平方米,建绿化带4700平方米。

——2006年“塞上农民新居”建设

2006年,自治区建设厅将大武口区隆湖一站村、长胜办事处龙泉村、长胜办事处潮湖村和长兴办事处兴民村十队列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示范点。根据自治区建设厅《关于抓紧落实2006年自治区重点扶持的“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和村庄整治示范点的通知》精神和石嘴山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的要求,大武口区把建设“塞上农民新居”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农民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之一,进一步加大了“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力度,在隆湖经济开发区、长胜办事处、长兴办事处新建和改造农民新居882户(其中新建263户,改造619户),新建、改造工程5月中旬开工,11月底竣工。“塞上农民新居”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民住房标准低、缺乏特色、基础设施不配套及环境“脏、乱、差”等现象,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隆湖经济开发区一站村“塞上农民新居”新建工程

隆湖一站村“塞上农民新居”工程位于隆湖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2006年大武口区委、区政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标准,新建“塞上农民新居”153户,主要用于安置集体拆迁的西一斗村村民。新建农民新居全部采用砖混结构、四面现浇坡屋顶、起脊挂瓦,按照农户的不同需求,设有102.4平方米、91.38平方米、78.8平方米、52.9平方米大中小四种户型,户均占地面积24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650元。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住宅建设工程、上下水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供电工程、环卫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内容。

隆湖经济开发区六站村“塞上农民新居”改造工程

在隆湖经济开发区六站村改造65户农宅占地总面积9.76万平方米,户均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4平方米,在原农宅平屋顶的基础上,用钢架和玫瑰红色彩钢板新做四面坡屋顶,砌筑了围墙并统一了围墙立面色调。

龙泉村“塞上农民新居”新建、改造工程

龙泉村依山而建,部分农宅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整个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农宅分布无序,杂乱无章,大部分农宅内杂物堆放,厕所简陋,生活用水自然排放;村庄中心路及巷道路没有硬化,农民人居环境脏、乱、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大武口区委、区政府统筹村庄建设规划,把新居建设与旧房改造以及失地农民安置结合起来,2006年新建“塞上农民新居”110户,改造农民旧居150户。新建工程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根据农户的不同需要,分设65.3平方米、78.3平方米、97平方米、105平方米等不同面积的户型,采用砖混坡屋顶结构,室内外配套上下水、卫生间和供电、通讯及有线电视线路等,安置工业园区农民82户;改造工程在不改变原农宅结构的前提下,对农宅外立面及院墙进行统一粉刷改造。配套建设乡村公路、巷道、绿化带、沼气池、供电、通讯和有线电视传输线路、供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改造后的龙泉新村布局合理,村容整洁,依山傍水错落有序,果树成阴,田园风光自然和谐,设施功能齐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潮湖村“塞上农民新居”改造工程

在长胜街道办事处潮湖村改造350户农宅占地总面积26.2万平方米,户均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对农宅和围墙立面及大门统一改造、统一色调,新砌围墙,配套新建道路和绿化带。

长胜村“塞上农民新居”改造工程

在长胜街道办事处长胜村改造54户农宅占地总面积3.51万平方米,户均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平方米,对农宅和围墙立面及大门统一改造、统一色调,新砌围墙,配套新建道路和绿化带。

——“塞上农民新居”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2006年10月10日,自治区“塞上农民新居”现场会在石嘴山市召开,隆湖经济开发区一站村、长胜街道办事处龙泉村、潮湖村和长兴街道办事处兴民村被列为观摩点。这次观摩是对石嘴山市和大武口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工程的检验和考核。通过“塞上农民新居”观摩会的召开,大武口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工程受到了自治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大武口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

规划先行,逐步推进

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2006年,大武口区对辖区村庄布局进行了远期规划,明确长期保留发展的村庄和撤并迁移的村庄。根据“实用性与方便性相统一,民宅和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融田园风光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建设规划总体思路编制完成了条件相对成熟的兴民村、龙泉村、潮湖村、长胜村村庄建设规划和全区村庄布局规划为各示范点“塞上农民新居”建设、整治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塞上农民新居”5年规划之始,大武口区就制定了详细的“塞上农民新居”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了“塞上农民新居”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的任务、职责,对“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实施领导和监督。每个示范点都聘请了工程监理,监督施工的整个过程,确保各项新建、改造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施工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到施工现场,指导督促工程建设,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使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全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

结合实际,分类实施

农民群众是“塞上农民新居”房屋建设的投资主体,在工程实施中,从各村庄和农民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两种模式实施了“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工程:其一拆迁新建。对地处新区规划范围内的隆湖西一斗村,采取整体拆迁、集中建设、统一安置的方式,在隆一站村进行了新建,安置拆迁失地农民153户;对龙泉村宅基地内的110户土坯房进行了拆迁翻建。新建“塞上农民新居”工程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房屋结构和抗震要求。新建“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全部采用砖混现浇坡屋顶结构,室内外配套上下水、卫生间和供电、通讯及有线电视线路。其二,旧村改造。对群众住宅条件较好但公共环境和设施相对滞后的龙泉村、潮湖村和长胜村重点进行了房屋改造、道路建设和环境治理。改造工程在不改变原农宅结构的前提下,对农宅外立面及院墙进行统一粉刷改造,配套建设乡村公路、巷道、绿化带、沼气池、环卫等基础设施,使村庄整体达到院落整齐、道路宽畅、环境整洁卫生。在改造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具有特点的村容、村貌。在不改变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保留了村庄依山傍水、错落有序、果园成阴的特点。

捆绑项目资金,合理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