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林下云烟·艺事编
10846400000035

第35章 读画一得

予藏一旧画,绢本,无款识钤印,然笔墨精绝,见之者无不断为明代物,且谓似蓝田叔。画为四尺中堂,作富阙台榭,台中奇石矗立,嵌空玲珑,着以青绿,自饶古意。石隙玉兰秀发,烂漫满枝。仕女八人,或立或坐,参差其间,有鼓瑟者,有弹琵琶者,有奏云笙者,有玉笛者,有吹洞萧者,有弄箜篌者,红氍为簟,风姿娟然。台四围有栏,作螭龙之纹,备极工细。台下累石数起,疏花掩映,二孔雀刷羽树下,翠色欲滴,其秀雅纤丽处,又仿佛仇实父,惜不能起古人于地下而一问之,果属阿谁手笔也?

科举时代,以廷试第一人为状元。有尚文艺者,为文状元,有崇武功者,为武状元。然在昔重文轻武,文状元之地位,较高于武状元甚远。盖承平之世,偃武修文,势所必然也。不料此外又有画状元之名目。《名山藏》云:吴伟,字次翁,江夏人,画山水人物,苍劲入神品。宪宗召授锦衣卫镇抚,待诏仁智殿,伟好剧饮命妓,人欲得伟画者,则载酒携妓往。一日,被诏正醉,申官扶掖入殿中,上命作松泉图,伟跪翻墨汁,信手涂抹,上叹曰:“真神笔也。”孝宗命画称旨,授锦衣百户,赐印章曰画状元。

画不宜过于形似,求形似则未免刻画为之,韵致尽失,一无是处。且自西人发明摄影术,已尽形似之能事,何必多此丹青技巧。然若过于不似,则亦有背画之本旨。要之,须笔神墨化,在似与不似之间,斯为得耳。予最叹服倪云林之论画。如云: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近迁来城邑,索画者必欲依其指授,又欲应时而得,鄙辱怒骂,无所不有,冤矣哉,拒可责寺人以不髯也。又云:余之竹,聊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云林之卓识如此,无怪其克享盛名也。

伪画

画多伪作,自古已然,即清宫所藏,供帝王宸赏者,亦复赝鼎充斥,混淆难辨。近来人益狡狯,作伪日多。如吴昌硕生前,伪作所在皆是。有购得其立幅,就询是否真迹者,昌硕略一谛视,知非出于己手,乃莞尔曰:“此画笔墨稚弱,大概为予早年之作,然已不甚记忆矣。”事后,有问其何不直率否认,昌硕曰:“作伪者迫于生计,殊为可怜,好得明眼者自有人在,固不必斥之以破其啖饭术也。”人咸服其雅量。

钱化佛之画佛,亦有声海上。某次,有某笺扇肆,发现伪作之无量寿佛一帧。化佛故意购买之,并索得发票。证件既全,控之于官。结果以画之作伪,为寻常之事,不得直。于是伪画之风乃益盛,如此判决,殊非公允之道也。

我师胡石予先生画梅四十年,予得其数帧,珍之如拱璧。闻其掌教吴中草桥学舍时,有溧阳王生,在冷摊买得有石予款之墨梅一幅,欣然以示石予先生,石予先生曰:“此赝鼎也。”且纷乱无序,俗气熏人。言至此,王生爽然若失。石予先生曰:“尔无悔,我可为尔补救之。”即伸毫于左边空处补写一枝,缀以数花,题句其上曰:“生前已有假名者,死后可知价值高。笑语王生莫烦恼,为君左角一添毫。我画梅花四十春,冷摊发现已频频。不知雅俗难淆乱,婢学夫人惜此人。”又跋数语曰:王生在冷摊购得署予名之墨梅一帧示予,予曰:此赝鼎也。王生甚懊丧,因念其掷金可惜,为补一枝,并题两绝句,俾稍增酷嗜予画之兴味云。

吴中某名画家,兹已物故矣。其生前喜为伪王石谷山水,有叩之,曰:“予之画润虽昂,然与其为己画,毋宁为王石谷画,代价更高。”闻者笑颔之。某名画家晚年作品綦少,职是故也。

我国裸体画之导师

西人尚裸体画,盖摹写人之肌肉,以显其意态者,在希腊时代,即已盛行。降至近今,美术学校且雇模特儿,藉以研究曲线。于是解衣登台,捧心抚乳,极俯仰之妙,尽卧立之姿,盖公认为神圣之艺术,不得以秽亵诋之也。我国礼教虽严,然古之丹青中,亦有作裸体美人者,其人为唐之周昉,前此未之有也。周昉字仲朗,京兆人,好属文,穷丹青之妙,画仕女为古今冠绝。《广川画跋》云:尝得周昉画《按筝图》,其用工力,不遗余巧矣。眉色艳态,明眸善睐,后世自不得其形容骨相,况传神写照,可暂作阿堵中耶。余曰:此固唐世所好,尝见诸说,太真妃丰肌秀骨,今见于画,亦肌胜骨者。昔韩公言曲眉丰颊,便知唐人所尚,以丰肌为美,昉于此时知所好而图之矣。又《清河书画舫记》云:传闻昉画妇女,多为丰肌秀骨,不作纤弱娉婷之形。今图中所貌,目波澄鲜,眉无连卷,朱唇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且肌理腻洁,筑脂刻玉,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抑何秾意远也。观此,可知周昉作画,固以肌肉之美动人者。后世仇士洲绘《汉宫春色图》,不过师其故智耳。

编影戏剧本之老前辈

编影戏剧本殊不易,意义自当力求高尚,然观众程度高低不一,又不能不双方兼顾,加之电检会取缔甚严,动辄阻碍,且限于人选、道具、地点,束缚重重,纵有天才,难以展开。因是各影片公司虽登报征求剧本,而剧本之荒如故也。拙钝似予,居然亦厕身编剧之列,前为上海公司、艺华公司、联华公司,编有《糖美人》、《万丈魔》、《三生石》、《妹妹我爱你》、《金刚钻》、《新婚的前夜》、《国色天香》、《桃花梦》等,既皆一一公映于银幕,予亲往观之,觉一无是处,为之愧汗涔涔,甚矣。编电影剧本之不能与撰小说及草小品文字相提并论也。按编影戏剧本,有一老前辈,此道祖师,舍其人莫属。其人李姓名灌,郃阳人,字向若,幼警敏,明崇祯举人。甲申难作,剃发为僧,浪游太华、黄河间,与李二曲、李天生齐名,号关中三李。入清累征不就,诗文清奇,自成一家,尝榜其室门云:“清风未能吹动我,明月依然来照人。”借以寓意。著影戏剧本若干,情节之佳,得未曾有,惜今不传。冯若飞之《绿鹦鹉轩随笔》曾述及之云:秦中旧有影戏一种,或称灯影,其制设帷长丈余,广约五六尺,中置巨灯,优人携鼓乐居中,不令人见,暗持傀儡而舞,透影纱上,杂以笙歌,颇可娱悦。傀儡以牛革为之,长不逮尺,而镂错极巧,并施色彩,身臂手足,各分数段,成环节状之活动。舞者两手可持若干傀儡,生旦净丑,悉自动作,纡徐进退,俯仰如神。至于仪仗景物,亦甚自然,恒于中宵演之。而剧情多奇巧,往往出人意外。留连于佳人才子之离合,而终归于正。夜阑更尽,动心荡思,令人有江上峰青之遐想。影戏剧本,半出名手,大都为蹭蹬功名之人,殚精力而成者。摛藻选材,一依于稗史或丛书笔记,如御沟红叶、人面桃花诸往迹,均列入剧中。此制清初始有之,郃阳大儒李灌所著剧本为最有名。此种影戏,略具规模,然在西洋电影之前,而能匠心独运,殊不可及,固不能以幼稚嗤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