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林下云烟·艺事编
10846400000036

第36章 徐悲鸿妙绘李根源(1)

我和李根源在他下野时,曾通声气,可是始终没有一面之缘。原来他晚年为吴下寓公,和章太炎、金鹤望结金兰之契,诗酒林泉,极盘桓啸傲之乐。他葺治小王山,是煞费经营的。既成,邀诸友好往游,他做东道主,尽永日之欢。承他不弃,一度柬约我和范烟桥、赵眠云等作灵山大会,烟桥、眠云欣然命驾,我当时不知被什么事所羁绊,没有参加,总以为来日方长,以后再来登临瞻仰,岂料人事变迁,迄今未了宿愿,这是多大的遗憾!否则我这一篇谈人事、谈景迹,一定能谈得较生动、较亲切,悔之莫及,只得如此了。

李根源,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别号高黎贡山人,一八七九年六月六日,诞生于云南省的腾越九保乡。父亲李大茂,以军功任腾赵镇中营千总。李根源一跃而为民国史上的显赫人物,有此成龙之子,那是他父亲李大茂所意想不到的(按大茂卒于民国乙卯九月,根源方亡命日本,家人没有告诉他;次春闻讯,方声讨袁项城帝制,组织肇庆军务院,瘁于国事,不能奔丧,誓愿终身逢此日茹素不进荤,藉以赎不孝之罪)。

我拟多纪述些李根源的生活细事,可是他的荦荦大端,似乎也得带着一笔,作概括性的记录,那就细大不捐,双方兼顾了。他早年应试为秀才,此后他不事科举,考进新创办的高等学堂,次年取得官费,留学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一九〇五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根源为早期的会员,富有革命头脑,回国后触犯云贵总督丁振锋,派警逮捕,他闻风,又潜赴日本,学习陆军,允文允武,彬彬桓桓,如此人才,是很难得的。这时,护理云贵总督的沈秉堃赏识了他,把他调回云南,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在他爱国思想教育下,培植了许多在辛亥革命中的军事骨干。他自己也冒着锋镝,和蔡锷、唐继尧等从昆明城北进攻,取得了胜利,蔡锷任都督,他任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此后,他参加癸丑讨袁之役。欧战爆发,他和熊克武、章士钊等,组织欧美研究会,发表对时局的主张。一九一八年参加护法斗争,以及其他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此后便择地苏州,作为息隐之处,黎元洪总统派人到苏,邀他出山,并亲书一联给他:

关中贤相资王猛;

天下苍生忆谢安。

对他非常推崇,因此他与黎元洪有知遇之感的。晚年寓北京,朱德时往问安,因朱也出身讲武堂,沐受他的教泽的。一九六五年七月六日,李根源逝世,年八十六岁,著有《雪生年录》、《雪生年录续编》、《曲石文录》、《曲石诗录》、《曲石诗文续录》、《曲石文存》、《曲石续文存》、《曲石庐藏碑目》、《荷戈集》、《东斋诗抄续抄》、《九保金石文存》、《镇扬游记》、《娱亲雅言》、《吴郡西山访古记》、《吴县冢墓志》、《洞庭山金石录》、《阙茔石刻录》、《景邃堂题跋》、《西事汇略》、《虎阜金石经眼录》、《曹溪南华寺史略》(与邓尔雅合作)、《河南图书馆藏石目》、《滇西兵要界务图注》、《滇军在粤死事录》、《陈圆圆事辑》、《陈圆圆续辑》,真可谓著作等身。又刊《云南杂志》,题有:“民报挺身谁拱卫,云南杂志是尖兵”之句,时为一九〇六年。他又绘图寄意,有《吴郡访碑图》、《苏门负土图》、《阙园图》(按根源母亲阙氏,阙园为供养其母所在)。园中有况蕙风一联,极为传诵入口:

山光照槛,塔影黏云,永日足清娱,绕膝觞称金谷酒;

红萼词新,墨花志古,遥情托高咏,题襟人试老莱衣。

根源为苏寓公,那是他看到军阀混战,政局日非,便急流勇退,奉母赴苏。他对于苏州山明水秀,林木清嘉,素具好感,认作第二故乡,即在葑门内十全街购买了一所园林式的旧住宅,伺奉定省,克尽孝道。某岁,他为萱堂祝寿,那时他虽高蹈远引,不问政事,但究属阀阅簪缨,门生故旧,都一时显达,晋觞上寿的来自四方,轩屋厅堂,极富丽繁衍之盛。当杯酌笙箫、群情欢动之际,他忽然想到左右邻舍,也应当请他们来热闹一番,可是邻居的老媪们,生活贫困,衣服褴楼,见不得人,又送不起贺仪,坚决不肯参与以贻羞。根源探知其情,婉言谢绝送礼,并由其母亲检出自己的服御,给邻媪穿着,前来饮酌。这些平民化举动,受到众口的称颂。直至一九二八年,他的母亲仙逝,就在距城西南四十里的穹窿余脉小王山,卜葬其母且种松万株,名之为松海,加以其他点缀,小王山竟成为风景区。一九六五年七月,他临终遗嘱:把骨灰埋葬在小王山他母亲的墓侧。经过浩劫,幸而没被摧毁。

当他居苏时,章太炎、金鹤望等名宿,也在苏州,常谈艺论文,甚为相契,便结为金兰兄弟。而苏州为吴王阖闾故都,数千年来,古迹累列,有许多是素来著名的,还有许多尚待搜幽索隐的,甚到断碑仆地,淹没丛棘芜草间,非有好事者,不克发见考证。他却好古成癖,特地备着一只小船,他的居处临着河埠,就在门口上船,是很便当的。苏州是有名的水乡,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循着纵横的河道,到处可通,由小船深入探寻,往往在港畔,登岸陟阜,披蒙翳,驱狐虺,得一碑碣,摩挲辨认,走笔录存。夜则宿于小船中,一灯荧然,和他的伴从相对。这样经过二十多天,以饱受霜威雨虐,加之饮食失常,归家一病几殆。既愈,他把搜集的资料撰成《吴郡西山访古记》,且又参加吴荫培探花主持的吴中保墓会,到处访觅古代名人的墓穴,一一为之封植。当时有位王秋湄讥讽他:“与冢中枯骨为伍。”他回答说:“这是临摹古碑、摩挲故物同一意义。”用以还讽秋湄的好古物而集藏六朝造像的习性。

根源在小王山辟有别墅,城郊往还,路过木渎,经常在石家饭店进膳。该饭店有十大名菜,尤其鲅肺汤,为于右任所称赏,曾有一诗:

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大湖旁。

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鲅肺汤。

且写了“名满江南”四字的横额。潘泽苍很熟悉该店的往史,写了一篇记录。又我友许舒风,乃该饭店主人石仁安的女婿,见告李根源和该店的关系,最早该店的招牌为石叙顺。有一次,仁安请根源为该店更名,根源大笔一挥,径书“石家饭店”四字,于是邵力子、叶楚伧、吴敬恒、白崇禧、李济深、汤恩伯、钱大钧、陈果夫等,都来品尝。果夫尝到仁安亲自为他烹制的番茄虾仁锅巴汤。这菜先把蕃茄虾仁在滚油中熬透,然后浇在锅巴上,嗤的一声作响,饶有妙趣。这肴现在很普通,当时由石家饭店创始,果夫大为惊异,问:“这叫什么?”锅巴是素来不上席面的,仁安说:“没有名堂。”果夫说:“菜肴怎能没有名堂?我认为不妨叫做天下第一菜吧。”于右任吃鲅肺汤,那是根源邀请他来的。据说石家饭店的所在,乃是清名臣冯桂芬的旧宅。

根源的交好,据他的嗣君李希泌所撰的《回忆先父李根源在吴县的岁月》,叙述甚详,知道他和张一麐友谊更深,小王山的“阙茔村舍”四字,即出于张氏手笔。张氏的祖墓,距小王山数里,建有庐屋,但张氏很喜欢住在阙茔村舍,和根源晤谈。根源特为张氏辟一卧室,大有徐孺下陈蕃之榻之概。两位老人都习惯早起,黎明起身盥洗,张氏打太极拳,根源则做健身操,两老锻炼后,坐在相对的沙发上,张氏捧水烟袋,根源吸旱烟长管,边吞吐,边谈话,一直到吃早饭,以为莫大乐事。一九三二年,根源和张氏有志于办新农村,倡议在善人桥立实验农村以示范。又办成人夜校,仿日本式修公共浴池。“九一八”事件发生,二老一致主张抗日,且义愤填膺,组织老子军,参加前线作战,卒被当局劝阻,未得成行,乃转为后方支援工作,埋死救伤,不遗余力。根源有五言绝句:

霜冷灵岩路,披麻送国殇。

万人争负土,烈骨满山香。

当时郭沫若深赞二老的行径,称根源与一麐为“天下之大老”,撰文报道其事。此后,敌寇日迫,城居危急,根源携带随从,于深夜杂在难民中,步出金门,经横塘、朱墩、西跨塘、木渎等地,途中数遇敌机轰炸,幸未遭殃,至次晚始抵小王山。又有诗云:

救难扶伤今已矣,老夫挥泪别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