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太原历史文化
10885700000042

第42章 清代:三晋省会(4)

2.山西通省工艺局的创建

山西通省工艺局创办于1898年,地址在太原市西羊街。这是由山西地方政府官办的一所综合性的近代工业,内设织布、织带、木工三部,设备简陋、人员不多。辛亥革命前略有发展,辛亥革命后一度停顿。1916年增设玻璃、制胰两部,终因经营不善,于1917年关闭。

3.山西机器局的创办

山西机器局创办于1898年,是山西机械工业的开端。这年春,山西巡抚胡聘之补道徐桂芬为山西机器局总办,王增彦为提调,拨库银480两,购买太原北门外柏树园内千佛寺庙地38亩,兴建厂房22间,作为厂址(现山西机床厂内),创办山西机器局。后又拨白银5万两作为开办经费。从英国福公司天津洋行购进35马力蒸汽机1台,切削车床9部,并设立了机器、翻砂、熟铁、木样、铜帽以及锅炉等工房。有职工100余人。机器局初期主要是从事机械修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太后和光绪皇帝由北京逃往西安,途经太原,在太原停留的22天中,山西机器局奉旨为护驾卫队马玉昆部修理机械。西太后为此亲临机械局,奖监工陶庆春“团龙马褂”,总办徐桂芬升职调迁。此后,机器局逐渐由修理军械转成制造军械。最早制造的是“二人台”火炮,接着用英国福公司提供的部件组装18毫米的单发步枪,并制造37毫米小炮和组装57毫米火炮。山西机器局的创办,同清政府的官办军事工业一样,都具有封建性、买办性和军事性,企业规模小。但它是山西近代机械工业的先驱,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采矿业

太原创办近代采矿业较早的有,1904年刘笃敬在西山开办的王封山磺矿公司,继而刘笃敬又在1906年开办西山庆城煤窑和永泰煤窑;还有1917年韩文仁投资开办的西山天成煤窑等。这些都是民族资本在采矿业方面投资的开始,主要表现为规模小,设备简陋等一些特点。

另外,太原近代工业在印刷业、面粉业以及纺织业等方面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太原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首先,近代工业起始于官办的民用工业——太原火柴局。也就是说,太原近代工业首先是从轻工业方面开始的。其次,重工业的发展是以军事工业为主。山西机器局的创建到后来规模不断地扩大,由起初的机械修理到制造军火,并为以后阎锡山大规模发展军火工业奠定了基础。第三,太原近代工业从总体上看表现为规模小、资本少、发展缓慢等一些特点。同时,太原近代工业所使用的机器大多是外国所淘汰的,如山西机器局购进的是英国淘汰的机器。但它毕竟是太原机器工业的开始,从无到有,推动了太原工业的发展。

(二)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1.太原商业

太原商业在明清时,就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出现了以行业命名的街道,如剪子巷、靴巷、馒头巷、酱园巷、米市街等,说明同业的商铺相对集中于一条街上。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向中国内地的侵入,以及对中国原料的掠夺,极大地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冲击了一些商业领域的发展。太原商业受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一些商业部门行业出现萎缩和破产局面;另一方面,随着洋灯、洋袜子、洋布、洋毛巾等洋货不断地输入太原,又造成洋货店开始大量出现。当时太原商业中,以洋货业为最发达的行业。后来,正太铁路的开通,对外交流的便捷,又促进了太原商业的发展。1860年在按司街开业的宏顺德绸布庄、1889年在帽儿巷开业的福泰诚珠宝行,以及1903年在钟楼街开业的广盛德绸布庄等,都经营从北京、天津、杭州等地购回的货物。太原商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商业区的扩大,由大南门、南市街向钟楼街、柳巷一带发展,而且表现在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市场,其中大中市场是当时太原最繁华的市场。1913年阳曲商人刘占元在打钟寺原址上建成大中市场,市场分上下两层,一层西边以古玩业为主,较大的有晋宝斋、翠恒豫、双盛斋等;一层东边则以南货、洋货为主。二层开设太原第一家高级澡堂。市场内还有理发店、茶馆、烟馆、小戏场等。大中市场以百货业为主,门类较全,是当时太原最大的市场。

饮食服务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饭店、饭馆、饭铺较多,经营山西面食为主,有水饺、拉面、蒸馍、饼子等。较大的饭馆有开设在柳巷的“景盛园”和南仓巷的“清和元”等。

2.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业主要包括当铺、印局、票号、钱庄、银行等。随着商业经营资本的发展,金融业也得到发展。

当铺:在我国凡出物质钱者,均称之为当。一般以衣物、首饰、器具、古董等作为当物,进行限期抵押放款,抵期一般3个月至1年以上。期满后,以当票(当铺抵押放款时的凭证)去赎回当物,除交还原放款外,还要加抵押放款的利息,清未时月利息多为1至3分。如到期抵押者不能赎回当物,则由当铺处置。当铺早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到明清时,随着山西商人资本的发展,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清康熙年间,全国当铺有22000多家,而山西境内就有4700家。到清末典当业走向衰落,1887年,全省仅存当铺1713家。太原作为山西统治中心,典当业有一定的发展。

印局:是指放印子钱的商号。其放债对象主要是城市贫民。借贷一般按日或月计息,借期较短,1日至30日为限。每归还一次,盖一次印,故名印子钱。由于这种放贷不要求抵押品,说什么时候归还,到期归还就可以了,所以又叫“应子钱”。印局除高利借贷外,还有就是扣头。如借银100两,按“四扣三分行息”,即借款契约写100两,实际借款人拿到40两,还得以100两月息3分付息,到期按本金100两加利息归还。

票号:亦即票庄或汇兑庄,主要经营汇兑业务,兼营存贷款业务。票号成立前,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商人异地采购的增加,所需银两主要依赖镖局负责运送,但这种办法开销极大,又易出错。这就为票号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山西第一家票号是由平遥商人雷履泰创办的“日升昌”,创办于1821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洋货大量涌入,土货大量外流,这种贸易的增加,为票号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山西票号发展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与清政府的合作,成为清政府的财政支柱,掌握清政府汇兑的主要业务等。山西票号在近代时期得到飞速发展,出现许多票号,尽管这些票号多为平遥、祁县、太谷人所开,但一般都在太原设有分店。辛亥革命后,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山西票号也走向衰败。

钱庄:亦称钱铺、钱局、钱店等,主要从事钱银兑换业务。后来,钱庄又发行纸币(钱贴子)代现款流通。因发行纸币并无限额,每家钱庄发出的钱贴子往往超过钱庄资本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因经营钱庄有利可图,钱庄激增,并逐渐取代了票号。据统计,1912年山西有钱庄412家,1913年增至526家。主要集中在太原、榆次、太谷、平遥等地,其中太原1913年有钱庄20多家。成立较早的钱庄是徐沟的“广和隆”。另外1902年清政府在太原设立晋泰官钱局,此系山西巡抚岑春煊奏准,用藩库红封平银6万两,在活牛市街开设的。主要业务除经理藩库收支外,还办理银钱兑现,也办理一些官商存贷业务。辛亥革命时官钱局被抢,房屋被烧,到1912年官钱局停业。

银行是新兴的金融机构,太原设立最早的银行是1913年中国银行在太原设立的分行,地址在桥头街。同年在太原还成立了晋胜银行,但时间不长就停业了。1919年1月1日,山西省银行在太原鼓楼街成立,这是山西地方的客办银行,是阎锡山的财政支柱,垄断了山西的纸币发行权和大部分的汇兑业务,原来的金融机构票号、钱庄等相继退出历史舞台。

(三)近代的交通

进入近代社会后,太原的道路以驿道为主,连接四面八方。主要道路有:1.由太原经榆次、寿阳、平定出娘子关入直隶达京师。2.由太原经忻州、崞县、代县、繁峙、灵丘入直隶达京师。3.由太原经忻州,出雁门关到大同。4.由太原经岚县、岢岚、五寨、偏关入陕西、内蒙。5.由太原经平遥、汾阳、平阳、蒲州、出风陵渡达陕西。6.太原经由汾阳府、西渡军渡,达陕西。7.太原经祁县团泊镇、沁州、潞安府、泽州府,出天井关入河南等。尽管这些驿道沟通了太原与外界的联系,但这些驿道路面窄、凹凸不平。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的需要,古驿道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修建高等级的公路越显得迫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就大力提倡在全国大修道路以改善落后的交通条件。同年9月20日,孙中山首次来到太原,在海子边(现儿童公园)劝工楼前有万余人参加的盛大欢迎会上,又一次提到发展公路交通的重要性。这对太原近代公路的兴起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辛亥革命后,阎锡山逐渐独揽了山西的军政大权,并积极推行“国民政治”,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几个领域实行“新政”,使山西政局相对得到稳定,财政收入逐年增加,这又为太原近代公路的兴起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

1919年,山西省公署开始筹划修筑公路事宜,并拟定了《修筑全省道路分段分期办法》,上报北洋政府,得到批准后,山西当局随即颁布《山西省全省修路计划大纲》,付之实行。1920年,山西第一条公路太原南至平遥,北至忻县的一段干线开始兴建,从此太原近代公路开始兴起。

太原的第一条铁路是正太铁路。正太铁路的兴建几经周折于1904年开工。最早提出修建正太铁路的是山西巡抚胡聘之。1896年,胡聘之奏请兴办铁路,得到清政府的准许。1898年5月,山西商务局向沙皇华俄道胜银行拟借贷2500万法郎(约合980万两),年息6厘,限期25年。通车之后华俄道胜银行拥有该路盈利的30%。由于1900年发生了义和团运动,这项协议暂停实施。1902年清政府以正太铁路兴建事宜交由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统筹办理。盛宣怀代表清政府和华俄道胜银行再次签约,借款4000万法郎,9折交付,年息5厘,10年后开始还本,30年归还完毕。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俄便把修筑正太铁路之权转让给法国巴黎银行公司。

正太铁路原计划从河北正定县至太原,后因铁路要经过滹沱河,架桥困难,便改为从石家庄到太原。正太铁路于1904年5月开工,1907年10月建成通车,全长约250公里,为窄轨,其经营权为法国控制,直到1932年10月才在全部还清本息后收归国有。正太铁路的开通对进一步加强太原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