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树介绍
茶树简介
茶树为原产于中国及印度之常绿灌木。茶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叶互生,具短柄,叶形有披针状、椭圆状、卵形及倒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花白色而有芳香,蒴果扁球形,外有3纵棱,种子卵圆形、棕褐色。
茶树的繁殖 茶树的繁殖近来多采用扦插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有人使用。
茶树生长的环境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6~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平均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最低不能低于10℃。年平均温度在摄氏18℃~25℃。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温度都有明显的变化,有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温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以下。
茶树的采收
茶树种植后约三年起可少量采收,10年后达盛产期,30年后即开始老化,此时可从基部砍掉,让茶树重新生长,再到老化后就须挖掉重种。
可推广种植的茶树优良品种
适制绿茶品种有:特早芽种有元霄绿;早芽种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九龙大白茶、福云595等品种。
适制乌龙茶品种:早芽种有黄旦、茗科一号、丹桂等品种;中芽种有铁观音、佛手、白芽奇兰等品种,迟芽种有肉桂、本山、杏仁等品种;绿乌兼制品种有:黄旦、黄奇、梅占等品种。
茶树起源中心茶树最初形成的中心地区。学术界尚有争论。中国学者多数认为滇、桂、黔毗邻区为起源中心,因该地区积集丰富的初级基因源,即具有多种原始性状的茶树,如大厂茶、广西茶、厚轴茶、大理茶等。在由起源中心向外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变异的增加和积累,又会形成次生中心或第二起源中心,如滇西南、川南黔北毗邻区以及鄂西三峡区。
茶树演化亦称“茶树进化”。茶树从原始型形态向进化型形态的变化。主要外源因素是地理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反映了茶树在系统进化上的连续性、阶段性和不可逆性。主要表现是:由乔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树于由中轴演化为合轴,叶片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花冠山大到小,花瓣山丛瓣到单瓣,果室由多室到单室,果壳由厚到薄,种皮由粗糙到光滑,酚氨比由大到小,花粉壁纹饰由细网状到和网状,叶肉石细胞由多到少(无)等。这一过程包含着处于各个演化阶段的中间类型,因而出现基因型千差万别的类群,形成众多的园艺品种。茶树进化性状不可逆转,如灌木中小叶茶树即使生长在与乔木大叶茶树相似的生态条件下,也不可能再现乔木大叶茶树的形态特征。
茶树演化途径 茶树从原始型向进化型演变的路线。其一,生态区域演化线。即茶树结构和代谢类型在地理上的变迁路线。从综合形态特征考察和理化测定数据推断,茶树演化路线有四条:①从云南经广西、广东到海南;②从云南经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到台湾;③从云南经四川、重庆、北、安徽到江苏、浙江;④从云南经四川到陕西、河南。根据萜烯指数推断的另四条演化路线是:①从云南经广西、广东、福建到浙江;②从云南经四川到陕西;③从云南经四川、湖北、安徽到江苏;④从云南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到浙江。二者基本一致。茶树演化途径的形成主要是自然扩散或人为传播的结果。其二,物种区系演化线。捐种间区别及内在联系。如茶组植物的演化是按花的柱头开裂数及子房茸毛的有无作为系的划分依据的,依次为五室茶系、五柱茶系、秃房条系、茶系。每个系的下面又包含若干个种、亚种、变种和变型,它们既是茶组植物,又有着进化程度上的差异。
茶树分布茶树的地理分布。水平范围从南纬27°(阿根廷米兴斯)到北纬43°(俄罗斯索契),其中北纬20°~30°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为主要分布区。从海拔不超过10米到2600米以上均有分布,一般不超过海拔800米,尤以海拔100~300米的丘陵区最多。
张宏达分类法 1981年张宏达提出的茶树形态分类法。根据山茶属植物在系统发育中的特征,如苞被分化程度、花瓣数量、花瓣连合情况、雄蕊数量、花丝离生状况、子房室数、花柱裂数、心皮能育度等将山茶属分成4个亚属:原始山茶亚属、山茶亚属、茶亚属、后生山茶亚属。茶树隶属于茶亚属。茶亚属以下又分8个组:离蕊茶组、短蕊茶组、长柄茶组、金花茶组管蕊茶组、茶组、超长柄组、秃茶组。茶树属于茶组。组以下再按子房有无毛,花柱5(4)裂或3(2)裂,分成五室茶系、玉柱茶系、秃房茶系和茶系4个系。系以下分17个种和3个变种。1985年张宏达又根据在中国采集到的大量新标本,重新对种和变种进行了修订,分为37个种、3个变种。
茶亚属张宏达分类的一个亚属。乔木、小乔木或灌木,嫩枝有毛或无毛;叶草质,主脉显,有羽状侧脉,叶绿有据齿,有叶柄;两性花,花1~3朵,胶生或顶生,有花柄;苞片与萼片已明显分化,苞片2~6个,宿存或脱落;萼片5~6片,有毛或无毛,常有睫毛,宿存;花瓣稍连生或离生;雄蕊2~3轮,离生或外轮连合;子房3~5室,偶更多,有或无细绒毛,花柱3~5条或3~5裂,偶有7裂;蒴果3~5室,有果爿和中轴。本亚属的茶和金花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茶组张宏达分类的一个组。乔木、小乔木或灌木,嫩枝有毛或无毛;叶革质,有羽状侧脉和网状细脉,叶缘有齿,叶端尖,叶基楔形,偶见半圆形;花1~3朵,腋生,白色,花冠直径2.5~8.6厘米,有花柄;苞片2~3个,早落;萼片5~6片,有毛或无毛,覆瓦状排列,宿存;花瓣5~16,近离生;雄蕊2~3轮,外轮近离生;子房3~5室,花柱3~5(7)裂,偶有完全分离;蒴果3~5室,有中轴;种子球形或近球形,子叶多油质。除2个种分别扩展到缅甸及越南外,其余全产在中国的南部及西南部。芽叶均可加工饮用。
五室茶系张宏达分类的一个系。乔木或小乔木;叶革质,有光泽,叶大,长11~25厘米;有花柄,苞片2个,早落,偶见宿存;萼片5~6片,无毛,宿存;花白色,大,直径4.0~8.6厘米,子房无毛,4~5室,花柱4~5裂,偶7裂;蒴果扁球形,4~5室,果皮厚6~12毫米,中轴粗,4~5角,种隔显;种子直径10~15毫米,种皮黑褐色,较粗糙。主要种有广西茶、大厂茶、木苞茶和四球茶等。
广西茶茶树种名。张宏达分类的一个种。1981年张宏达根据广西田林和云南西畴等地野生茶树的特征定名。灌木或小乔木,嫩校无毛;叶革质,长椭圆形,长11~17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失或急短尖,基部楔形,叶片无毛,侧脉10~13对,叶缘有钢锯齿,叶柄长8~12毫米,无毛;花顶生,花梗长77~8毫米;苞片2个,早落;萼片5片,厚革质,无毛,长8~10毫米,宽8~14毫米;子房全秃,5室;蒴果圆球形,直径2.8厘米,果皮厚7~8毫米,宿存萼片直径2.5厘米。主要分布在广西西部和云南东部。芽叶可制茶饮用,品质较差。
大厂茶 张宏达分类的一个种。1980年张芳赐根据云南省师宗县大厂野生茶特征定名。乔木,高10~15米,顶芽及嫩校无毛;叶革质,较薄,有光泽,椭圆或长椭圆形,叶长14~16(18)厘米,宽4~6(8)厘米,先端急关或尾尖,基部楔形或半圆形,叶缘具钱而密的细锯齿,叶色深绿,侧脉8~9对,叶柄长5毫米,无毛;花单生或2~3朵聚生于叶腋,花梗长1.0~1.5厘米;萼片5~6片,无毛,圆形或卵圆形;花冠直径6~8厘米,花瓣白色,11~13(15)瓣,基部连台;雄蕊离生,基部连合;子房无毛,花柱5浅裂;蒴果扁球形,直径3~4(5)厘米,顶端凹,果皮粗糙,果柄长约2厘米,每室有种子1~3粒;种子近球形,灰褐色。主要分布在云南师宗、富源等地。芽叶可制茶饮用,品质较差。
大苞茶 茶树种名。张宏达分类的一个种。1984年张宏达等根据云南云县茶房李家村野生茶树特征定名。乔木,树高12.1米,嫩校有微毛;叶披针形,长12.3~16.4厘米,宽4.8~6.1厘米,先端急失或渐失,叶基楔形,主脉有微毛,侧脉7~9对,叶缘锯齿浅钝,叶柄长5~7毫米,有微毛;嫩芽多毛,鳞片紫绿色,有毛;花顶生和胶生,白色,冠径4.1~5.3厘米,花梗长6~7毫米,无毛;苞片大,2~4个,有时宿存;萼片长5毫米,无毛;花瓣7~9瓣;子房5室,秃房,花柱微毛,柱头4~5浅裂;蒴果球形或扁球形,果径3厘米左右,果柄粗;种子球形,种径1.7厘米左右。芽叶可制茶饮用。
四球茶 茶树种名。张宏达分类法一个种。1981年张宏达根据贵州普安大茶树特征定名。小乔木,嫩枝及顶芽均无毛;叶革质,长12~16厘米,宽4~5厘米,先端锐尖,丛部楔形,叶背无毛,侧脉10~12对,叶缘有细锯齿,叶柄长4~6毫米,无毛;花腋生,花梗长0.5~1.4厘米;苞片2~3个,早落;萼片5~6片,长4~6毫米,无毛;花征4.1~6.0厘米,花瓣白色,无毛;子房无毛,花柱无毛,柱头5裂;蒴果扁球形或球形,果径3.0~3.5厘米,高1.5~1.7厘米,4室,每室有种子1粒,果爿厚2~3毫米;种子球形,种径1.4~1.7厘米。种皮浅褐色。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南部。芽叶可制茶饮用,品质一般。
五柱茶系张宏达分类的一个系。形态特征:乔木或小乔木,嫩校有或无毛,叶革质,有光泽,叶大,长11~20厘米;有花柄,苞片2~3个,早落;萼片5~6片,无毛,宿存;花白色,大,直径4~8厘米;子房有毛,4~5室,花柱4~5裂;蒴果扁球形,4~5室,果皮厚3~7毫米,中轴粗,4~5角,种隔显;种子直径10~15毫米,种皮黑褐或棕褐色,光滑或较粗糙。属于本系的主要种有厚轴茶、大理茶、滇缅茶等。
厚轴茶茶树种名。张宏达分类的一个种。1981年张宏达根据云南西畴、麻栗坡、屏边等地野生茶树特征定名。小乔木,高10米,嫩枝无毛,顶芽有毛;叶革质,长椭圆或椭圆形,长10~12厘米,宽4.0~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叶片无毛,侧脉7~9对,叶缘有锯齿,叶柄长6~10毫米;花径5~6厘米,白色,花梗长5毫米,有毛;苞片2个,早落;萼片圆形,长6~8毫米,有毛;花瓣9瓣,白色,有毛;雄蕊近离生,无毛;子房有毛,5室,花柱5深裂;蒴果扁球形,长4厘米,每室有种子1粒,果爿厚6~8毫米,中轴粗大,长3厘米,4~5角。本种主要分布在云南东部、广西西部。芽叶可制茶饮用,品质较差。
大理茶茶树种名。张宏达分类的一个种。1925年英国梅尔基奥尔根据云南大理苍山野生茶树标本定名。小乔木、乔木,顶芽和嫩校均无毛;叶椭圆或长椭圆形,革质,表面具光泽,叶片及叶柄均无毛,长9~20厘米,宽4~8厘米,叶缘有深锯齿,先端渐尖或急尖,叶基楔形;花大,白色无毛,花瓣10~11瓣,长3厘米;花梗大,无毛,苞片2~3个,早落;萼片5~6片,无毛,覆瓦状排列;子房多毛,5室,花柱4~5浅裂或深裂,无毛或下部有少量柔毛;雄蕊近离生;蒴果扃球形,5室,果爿厚2~4毫米,于后呈白灰色,中轴较粗大,3~4角。鲜枝有木腥味。富集地在滇西、滇南,并扩散到滇东、黔西南以及缅甸等国。芽叶可制茶饮用,品质较差。
滇缅茶茶树种名。张宏达分类的一个种。1944年英国巴雷根据伊洛瓦底江流域的野生茶树定名伊洛瓦底茶,中文名为滇缅茶。小乔木或乔木,嫩枝无毛,芽体有毛;叶长椭圆形,长12~15厘米,宽4.5~6.0厘米,革质,叶片、叶柄无毛,叶缘有锯齿;花白色,冠径4.0~6.3厘米,花瓣7~10瓣,长1.5~2.0厘米,萼片5~6片,覆瓦状排列,无毛;苞片2个,早落;子房多毛,花柱4~5中裂,无毛;雄蕊近离生;蒴果扁球形,直径3~4厘米;种子球形,种径1.3~1.7厘米;萼片宿存。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及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芽叶可制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