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顶顶,不一样的蜕变与重生
说到萨顶顶这个名字,也许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但说到周鹏,说到几年前一首叫做《咚巴拉》的歌曲,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
当年周鹏以一首《咚巴拉》唱遍了大街小巷,却又迅速地在公众视线里消失了。就在人们逐渐忘记这个有着独特嗓音、另类音乐的小姑娘的时候,一名叫做萨顶顶的歌手横空出世,专辑《万物生》迅速在歌坛打响。
拨开重重迷雾,人们才发现,现在的萨顶顶就是当年的周鹏,周鹏换了名字,以全新的方式再次出现在了公众的面前。
萨顶顶出生于1982年,有着一半的蒙古族血统,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因为父母工作忙,她7岁前一直在锡林浩特的姥姥身边生活。小时候的萨顶顶跟外婆学说蒙语,学习马头琴、长调以及牧民的歌谣,这些都对她的音乐之路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萨顶顶在学校里爱唱爱跳,是文艺骨干,高中毕业后考取了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在校期间除了主攻通俗唱法,还选修了作曲专业。作为一个歌手,她拥有一副令所有人惊羡的独特嗓音。
2000年,还在上大学的周鹏参加了第九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并获得了“专业组通俗唱法银奖”“全国观众最喜爱歌手奖”。 周鹏2001年和2002年均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那时候的周鹏,《咚巴拉》在电台电视台打榜,红遍了大江南北。两年之后,周鹏以“中国第一电子女声”之称发行了自己的专辑《自己美》,这张专辑除了收录《咚巴拉》原曲,还添加了2005混音版和DJ版三个版本,周鹏的事业事业走上了辉煌的顶峰。
获得了鲜花与掌声,萨顶顶却开始对自己的音乐和人生提出了质疑。她渐渐开始明白,任何一名歌手都必须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与歌声,不能单纯模仿别人。但是如何转变现在的状态并塑造全新的自己呢?她想起小时候姥姥曾经给她起过的一个乳名--“顶顶”,姥姥说过,“顶顶”就是“顶好”的意思,而“萨”又是蒙古民族中最为常见的姓氏。于是,她决定启用“萨顶顶”作为艺名,周鹏这个曾经轰动一时的名字从此尘封。
2004年春节,萨顶顶带着信仰佛教的母亲去西藏参加演出。在布达拉宫,她虔诚地一步一拜,为母亲求福增寿。站在肃穆的大殿中,耳边响着诵经与音乐,她很自然地沉浸其中了,藏传佛教的神秘与厚重不知不觉渗透了她的灵魂。这种感觉让她似乎找到了内心真正想要的音乐,却抓不住深层次的灵魂。回到北京后,萨顶顶谢绝了所有的演出邀请,把自己抽离出来,终日苦思冥想。为了寻找舞蹈的灵魂,抓住在西藏萦绕不去的感觉,她开始走出家门,跑到云贵川等地汲取全新的音乐灵感。随后她又到印度、泰国等佛教文化盛行的国度,走访当地颇具特色的音乐与舞蹈,期待从中可以找到灵感。
在不断的行走与感悟中,萨顶顶的音乐理念有了全新的改变与创新,加上她自学的梵文音律,独创的即兴作曲,慢慢地,萨顶顶的心灵闸门完全打开了,她终于放下了之前的自己,找到了音乐的“金钥匙”。
2005年底,萨顶顶推出凝聚了她3年多全部心血的首张专辑《万物生》。这张专辑中,有《万物生》、《神香》、《琴伤》等10首歌曲,在美国出版发行后,引起了欧美音乐界空前的反响与轰动。到了2006年,《万物生》引起了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环球音乐的高度关注,并邀请她加盟北京分部。3个月后,她应邀前往日本参加环球音乐的高峰会议并获得了高度关注。唱片于日本首发后,随后又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发行。
到了2008年7月,萨顶顶获得英国BBC世界音乐大奖活动“亚洲第一歌手大奖”,她作为受到世界顶级音乐“格莱美”邀请的第一位中国歌手,终于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走向了世界舞台。
萨顶顶以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装及具佛教色彩的音乐风格而著名,她把缥缈、神秘,又充满现代动感的音乐带给世界,在世界上有“传奇女伶”之称,她的那首《万物生》在国际上获了很多大奖,电影《锦衣卫》的主题歌也是萨顶顶唱的。
作为一个歌手,萨顶顶拥有一副令所有人惊羡的独特嗓音。极强的辨识度,丝丝融合的表现力,独一无二的演绎方式,中国古典民族文化,中国民族特有的乐器,讲话般朴素的民族原生态演绎都是她的明显特征。
作为一个舞者,她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却全凭对音乐的驾驭和深入骨髓的东方气质,随身起舞,并独辟蹊径结合东方武术,构织成唯美、绚烂、独特的东方神秘主义舞蹈。
作为一个音乐人,她抛弃尘世的浮名繁华,剑走偏锋自学梵语,遍游中国文化圣地,静心体验,音乐灵感完全来自于自己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研究和体验。
作为一个制作人,她大胆开放的“世界音乐”意识, 使她并不拘泥于现有音乐的模式,而是利用西方电子乐的节奏感将古老神秘的东方原生态民族音乐衬托得更加出彩和现代,形成了独特的“萨顶顶音乐”。
而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萨顶顶”三个字远不只局限在音乐上,而是从音乐的最本源出发,以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为广大背景,巧妙融合西方的电子音乐,同时随之而出的是高品质音乐融合文化,深厚而不固守,创新挑战而不脱离现实的前卫时尚气质。
萨顶顶怀着对音乐近乎偏执的狂热,潜心创作具有本土特质和生命力的音乐。秉承高贵、神秘的精灵,在音乐的疆域虔诚修行。
李想,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李想,生于1981年,前泡泡网/汽车之家【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也就是CEO,现任汽车之家CEO。
李想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初中一年级,刚开始用电脑便立即着了迷。到了高一,李想终于花了8000多元拥有了自己的电脑。由于当时只能拨号上网,李想的月均上网费用为七八百元,这些钱都是他给计算机专业报刊写稿所得的稿费。李想很烦写作文,他写的电脑性能测评报告却大受欢迎。来自各电脑期刊的汇款单频频寄至家中,平均一个月有四千多元,比父母的工资还高。高三时,他办了首个个人网站“显卡之家”,以同类网站流量第一的地位,广告费月入万元。
为了自己的网站,李想毅然放弃了高考。上学时的李想并不是大家眼中的精英人物,当他说要放弃高考立志创业时,老师连劝都没劝就同意了,因为“差生”李想的退出有利于提高学校升学率。
而当时放弃学业,李想给父亲的理由很个性:“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听了儿子的想法,父亲李宪法并不十分意外,因为李想从初中开始就迷恋电脑,上了高中就更加沉迷于电脑与电脑杂志,最后“嚣张”到连考试都懒得参加。看到儿子执着的表情,父亲最终默认了孩子的做法,同意了儿子的选择。高考那天,李想骑单车去快递公司取网页制作软件,路过学校门口时,有熟人认出了这位好久没出现的学生,惊讶地说:“啊!李想,你怎么没在里面考试?”
2000年春节前,李想说服大学毕业后到深圳打工的同学回到石家庄,把两个人的网站合到一起,成立了泡泡网。李想的泡泡网是一家从事电脑硬件、个人和办公数码产品的信息服务网站。2005年底营收达2000万元,利润50%,按通行的市场收购标准,即以20倍的市盈率来计算,占公司绝对股份的他,身家已过亿。网站建立的初期并不是很顺利,当时在石家庄知道网站的并不多,以至于许多人以为“泡泡网”就是“泡网吧”,在申请注册网站的时候,市工商局就回复说,要李想去公安局开个证明才给注册。以后的日子里,这位少年首席执行官每天骑单车到河北科技大学附近一间两居室民居上班,和其他三名年轻人连续工作15小时以上,饿了就泡方便面,李想连泡都懒得泡,直接啃。于是,当大多数高中同学都在念大一时,19岁的李想已经有了一个很前卫的头衔--泡泡网首席执行官,套用当下时尚的叫法,即一个IT个人网站的站长。很快,到了2003年底,泡泡网的业务翻了3倍,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2001年,李想将公司迁至北京,因为北京聚集了中国最优质的资源,网站只有在那里才能继续做大。而当时在北京做IT产品资讯的远不止泡泡一家。李想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每天的最新资讯必须要在早上完成更新,所有资讯都比别人早发布几分钟,以便超越竞争对手。这个做法是李想几年前做“显卡之家”时积攒的经验。当时电脑还是奢侈品,大家基本都去网吧,网吧清晨上网的价格要比其他时间少很多,所以许多人喜欢大清早上网。李想坚持每天早上五点更新资讯,点击量自然越来越高。对此,李想说:“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成功其实容易得一塌糊涂。”
2005年,泡泡网跃居为国内第三大中文IT网站,年营收近2000万,利润1000万元。事业正如日中天,李想却开始考虑转型做汽车资讯网。“我发现自己每天再工作50小时,也超不过前两位时,我只有去寻找其他的增长市场。”李想说,“在IT业,只有做到一哥,你才有话语权和定规矩的资格。”转型初期,李想卖广告卖得很费劲,中小客户尚好,国际大客户却不买这帮“小孩”的账,即使当时访问量已做到前几名。做品牌推广,还得烧钱,烧很多钱。
到了2006年,25岁的李想获得年度十大创业新锐奖,成为了首个获此荣誉的“80后”。五年前,百度CEO李彦宏也曾获得这一奖项,其他知名IT精英,如丁磊、张朝阳、杨致远等,也纷纷包揽各项荣誉。
当媒体慕名而至,汽车之家市场拓展负责人做了一个策划,将北京其他三名与互联网相关的同龄财富新贵凑到一起,作为80后“样板工程”进行宣传。这四名被封为“京城四少”的80后--李想、Majoy总裁茅侃侃、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CEO戴志康、中国娱乐网CEO高燃一夜成名。这四个人均家境普通,白手起家,特立独行,经历传奇。他们的形象颠覆了“80后”身上一直被人们定义的“垮掉的一代”“迷失的一代”的负面标签,成为了同龄人追逐的偶像。
“京城四少”热持续的半年中,李想每天至少会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或被要求扮成潮人状,登上各种时尚杂志;他频频被各种时尚PARTY邀请,在名流、红地毯、高级订做时装与晚礼服之间,穿着ZARA或杰克琼斯忙碌地穿梭其中。
李想红了,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的网站。而对于个人,李想表示“完全没影响,该干嘛干嘛”。李想始终没被“熏陶”为一名时尚人士,他到现在也分不清名字不同的咖啡到底有什么区别;他最烦穿西装,喜欢穿仔裤和套头衫,最贵的仔裤是Levi's;他最大的爱好是宅在家里,看《越狱》、《士兵突击》、《奋斗》、《蜗居》等热门影视剧,或者打游戏。媒体报道热带给李想最大收获是:“至少省了2000万广告费。”
其实李想的创业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6年下半年,他就遇到了创业后最大的危机,也就是转型做汽车之家。当时公司许多管理层与员工反对李想转型,认为泡泡网已经做得很好了,转做汽车之家,每年要烧几百万,投资回报前景不明确,不能冒险。于是在短短几日之内,五百多名员工集体辞职。好在危机后来得到扭转,2008年,汽车之家实现了保本,开始进入高回报期。同一时间,中国互联网业也结束了第一波热潮,转而进入以博客、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第二个高峰。不过李想从没有考虑进入开心网、校内网等热门社交网站领域,他表示自己只做最感兴趣、最有把握的事情,不会随波逐流。
2009年,作为“汽车之家”和“车168”的创始人,28岁的李想实现了四年前由IT转型做汽车资讯的目标,而公司资产也从十年前的十万元升至两亿元人民币。
对于自己的事业,李想并不认为自己的成功缘于紧扣中国互联网业的黄金十年。他表示最感谢的人是自己,他觉得相比同龄人,自己算成熟的、“想得很明白”的。
李想也从不掩饰自己的学历,他招员工最看重对方实干、目标明确。他反复向应聘者强调:“别跟我说你的想法,我根本不感兴趣,我只看你在这个团队里能干什么。”他每天不管睡多晚,都会在七点半准时起床,准时出现在公司,他表示:“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有什么资格要求员工?”这个“新贵”的衬衣也有订做的,100块一件;他也打网球和高尔夫,只不过仍是宅在家中,玩WII游戏机,并继续对文艺片嗤之以鼻。
2010年,“准老男人”李想虚岁三十。未来十年,他的理想包括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并且在对的时间结婚,生子。
郎朗,宝剑锋从磨砺出
朗朗,国际著名钢琴家。1982年6月14日生于辽宁沈阳,满族人。他是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曾被《人物》杂志称为“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
作为世界古典音乐新一代领军人物,郎朗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他与著名音乐家杨诚俊合称为“中国两大奇迹人物”,《纽约时报》称郎朗为“古典音乐界中最闪亮的明星”,美国《人物》杂志评他为“最具魅力的男士”,德国《世界报》称他为“当今世界最成功的钢琴家”。他是“中国腾飞的符号”,“世界的郎朗,华人的骄傲”。
在2007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天安门庆祝仪式上,郎朗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晚会上郎朗压轴演出,受到胡锦涛主席的高度赞赏。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上演长达八分钟的独奏,朗朗一曲《星光》擦亮了全世界42亿电视观众的眼睛。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开幕音乐会上,2007年上海特奥会开幕式、2008年诺贝尔颁奖音乐会、2008年格莱美颁奖仪式、都留下了郎朗激情澎湃的音乐。年仅28岁的他,已成为了继霍洛维兹和鲁宾斯坦之后世界钢琴界的又一位领军人物。郎朗的音乐才华以及热情奔放的性情相得益彰,使他成为了古典音乐最理想的诠释者和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