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讲包容之道
11120800000020

第20章 修身行:包容造就大气人生(2)

豁达的人不一定聪明,也不一定有才华,但他们能把你带到一个新境界。原来你可以这样看待事情,原来大方的人比小器的人幸福许多。

一般认为,豁达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但从更深的层次看,豁达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小姐妹每天放学后,一定会一起光顾我们的便利商店。这对姐妹乍看之下与其他人并无不同,甚至普通到让人过目即忘,直到店主见识到她们之间相处那一刻开始。

这个姐姐的外表看来文文静静,但脾气却异常火爆。每次到店里来,店主总会看见她严厉地对妹妹进行“机会教育”,最常听见的有:“你是笨蛋吗?这个快要到期了,还拿。”要不然就是:“你是白痴呀!明明写买一送一,你还只拿一个。”更狠的还有:“你这只猪,金额超过了,你不会算吗?”

那个挨骂的妹妹,居然一声不吭地任由姐姐骂,还依然气定神闲地挑选她想要的东西,而且丝毫不受影响。

某天又到了放学时间,但令人意外的是这天只有妹妹一个人来,店主见那个泼辣的姐姐不在,便和她聊起天来。

“妹妹,今天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店主问。

“姐姐感冒了,所以请假。”妹妹朝店主一笑。

“我觉得你姐姐好凶喔!”店主试探性地表示。

“还好啦!不要理她就是了。”妹妹在卖场逛着,神情相当愉快。

“可是她每天都那样骂你,你不生气吗?”店主好奇地问。

“爱生气的人是她又不是我,而且被骂一下又不会痛。”妹妹嘟嘟嘴道。

是吗?小小年纪居然可以这么豁达,真是不可思议。反观我们自己,稍微被责备一下就难过得想死,吃了点亏就非得要据理力争,在精神层面她真是比我们强多了……

“阿姨,我要买这个。”妹妹拿着一支棒冰到柜台来结账了,店主一看正好是促销品,于是对她道:“妹妹,这个现在买一送一!你可以再去拿一支。”

店主以为她的反应一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先是眼睛一亮然后满心欢喜。不料她却对我说:“可是我现在只想吃一支,另外一支就送给别人好了。”说完对店主挥挥手走了。

这个故事中的小女孩太特别了,让人能感觉到她那颗伟大的包容心,让人们觉得我们必须向她学习,挨骂,她可以不在意;多的,她也不贪心,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这么简单、纯真的心来面对这世界,也许纷争与悲剧就可以终止了吧!

人心就是江湖,在哪里都存在着利益取舍,存在着竞争,工作之后的竞争压力将会更大。如果我们能保有一份好心情,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自己进入洒脱豁达的境界,那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豁达的人,每每是乐观的人。而所谓乐观,按照某位哲人的说法,就是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相比,仅仅是因为后者选择了悲观。

豁达的人在遇到困境时,除了会本能地承认事实,摆脱自我纠缠之外,他还有一种趋乐避害的思维习惯。这种趋乐避害,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这也恰似哲人所言:“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是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的人。”每个人的满足与不满足,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差异,幸福与不幸福相差的程度,却会相当巨大。

4、包容者总表现得大气

度量大的好处在于能化解矛盾,消融争端,从而做得成事。查字典,大度,气量宽宏能容人,豁达大度,大度包容。从这解释看,要大度,就得心特宽,心特大,能容人,能容事。

这解释还说明,大度是人的一种品格,品行。品格、品行这东西属于道德范畴,不是天生从娘肚子里带来的,而是后天经过磨炼逐步形成的。大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一种识见定力,是一种道德高境。一个心胸宽广能够包容的人,必然是一个大度的人。

大度,关乎人的德行,也关乎人的见识,有德识者方能有度量,德、识则靠不断学习、修养才能获得。有人问程颐:“量可学否?”程颐回答:“可,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夏元吉先生也曾结合自己的体验说:我年幼时,有人冒犯我,我没有不发怒的。长大后,开始是在神色上忍让,然后在心里克制忍耐,时间久了自然习惯绝不与人计较,何尝是不学就能有度量的。

1936年底,中共中央在延安开展了对张国焘长征途中阴谋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批判运动。由于这场运动出现了一些“左”的做法,激起了原红四方面军某些官兵的强烈不满。血气方刚的许世友第一个站了出来,并串联了一批原红四方面军的高中级指挥员,秘密商定重返大巴山打游击。事情泄露后,许世友、洪学智等30余人一起被抓,投入大牢。

作为“反革命武装集团”的首犯,许世友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他被戴上手铐,上了脚镣;原本每天必喝的酒也给断了。

许世友是个性情刚烈的人,如今,冤屈加断酒,他怎受得了?许世友把这一切全部归咎到毛泽东身上,他当着看押人员的面大骂毛泽东。毛泽东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惊。他了解到这起串联外逃事件并不是一次反叛行为,只是这些人对批张运动存在的扩大化倾向,把整个四方面军的官兵和张国焘一起当成批判对象而感到强烈不满,因此愤而反抗。

毛泽东知道,许世友是个打起仗来不怕死,喝起酒来不要命的人。此时给许世友断酒是十分失策的,他当即让警卫员给许世友送去两瓶茅台酒,并且亲自去看许世友。毛泽东没有料到,许世友并没有消减半点怨气,酒他喝了,却是边喝边骂,他甚至一步蹦上前要和毛泽东拼命,吓得卫士们赶紧把许世友用麻绳捆得结结实实。许世友仍冲着毛泽东破口大骂:“我要有枪,今天就一枪崩了你!”毛泽东是领袖,但同样也有着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他的一片好心被许世友弄了个没趣,心中自然有气。因此,当有人提议杀掉许世友,以示惩戒时,他竟点了头。

命令下达后,毛泽东又有些心绪不宁了。当罗瑞卿向他报告,说许世友要求枪毙前再见毛泽东一面时,毛泽东未加思索地便答应了。没想到许世友坚持要带上他的手枪。毛泽东告诉罗瑞卿:“把枪还给许世友,告诉他,还可以装上子弹。”

许世友听了以后惊呆了。眼前的事实,使他强烈地感受到了一位伟人的光明磊落、无所畏惧的胸怀……

很快,罗瑞卿便将许世友带进了毛泽东的窑洞。“许世友同志,你受委屈了。”毛泽东亲切地说道。听了这句话,许世友感动得泪花闪闪。他“咚”的一声双膝跪地,说道:“毛主席,他们要缴我的枪,我不给,我把它交给你。能在死前见你一面,够了!我许世友只有一句话,姓许的不是反革命,王建安、詹才芳、洪学智、陈再道他们也都不是反革命!”

毛泽东双手将他扶起,动情地说道:“四方面军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党的宝贝,不是他张国焘个人的干部。张国焘的错误应该由他自己负责,与你们这些同志没有关系。”

许世友哽咽道:“毛主席,要早一点听到您这句话,我们就不会犯错误了。”

就这样,毛泽东以他伟人的大度和气魄,解救了许世友,解救了一批党和军队的栋梁之材。

三国蜀臣蒋琬在诸葛亮死后升为大将军,成了朝廷重臣。然而,蒋琬权大度量更大。部下杨戏性格狂傲粗疏,蒋琬和他商量事情,他常常不应不理。于是有人便在蒋琬面前陷害杨戏,说:杨戏对您真是太不尊敬了。蒋琬说:人心的不同,正像各人的面孔各异一样。表面上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引以为戒的啊!要杨戏赞同我,这不是他的本性,要杨戏说反对我的话,又显示了我的错误,因此,他只好沉默,这可正是杨戏耿直的地方啊!位高权重的蒋琬竟能如此处事待人,足见他度量之大。

佛家有典故说: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有人却妒性大发,当面恶意中伤他。佛祖笑而不语,待那人骂完,佛问:“假如有人送你东西,你不愿意要怎么办?”答:“当然是归还了。”佛说:“那就是了。”于是,那人羞惭而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故事的喻意,不是在劝告人要像佛祖那样多些雅量么?

古今成大事业者,无不需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而在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长期实践中,锻炼出一种大度容人的高贵品格。

5、包容者总表现得友善

一个宽容待人者,必然是一个慈善待人者。慈善不仅是宽容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还是宽容人格的体现。太上老子教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是何等的慈善和宽容啊。老子还教人要有不鄙视人的胸怀,并“常善救人”。认为“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与不善人,都各有其存在价值,应一律加以善待。老子并将这种慈爱精神视为法宝,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生活是一面镜子,当你友善的对待镜子的时候,得到友善的报答;当你粗暴的面对镜子时,回报你的是更加的粗暴。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友善著称,后来引起了一位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是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却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不就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友善比仇恨更有威力。

这就让我们想起了周总理。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小小一件事,却反应出了总理身上的包容的美德。像周总理这样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要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同时也体现了总理的素质与涵养。

“友善不是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泽。”多些和谐友善,少些纠葛纷争,不是一种简单的为人处世之道,而是道德品质的反映。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没有善待他人的宽厚胸襟,就不可能做到友善。古人云,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对人友善,并非委曲求全、低三下四,你会在这种赐予里,体验出人际关系的微妙和情感付出的美好。那种居高临下之态,恃才傲物之举,只能加剧同志关系的紧张,制造人与人的隔膜。给人友善,你就能在友善中寻求到心灵的对话,找到情感的慰藉,从而弥合矛盾的裂隙,升华精神的境界。

友善有着深厚的内涵;它不是一方对一方的索取,而是对等的付出和收获。友善不是那种当面恭维、背后拆台的把戏,更不是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的微笑。而是怀揣友善之心,满含友善之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