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度小的人,一般来说,都是闻骂则怒,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气度大的人,断不会如此,无论对方骂得是否有理。在这方面,武则天令人佩服。武则天称帝之后,引起一些地方起兵反对,其中有一位名将徐敬业在扬州发难。随其起兵的著名文人骆宾王起草了一篇《讨武氏檄》,列举武则天二十大罪状,痛骂武则天。武则天见了檄文,非但未动怒,不以“犯上”治罪,反而十分赏识檄文作者的才华。曹操也有此襟怀。他也曾遭杨修撰檄文痛骂,但他收降杨修之后,不但不怪罪,而且任其为主簿,加以重用。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带数十万东北军撤退入关,张学良代人受过,背上“不抵抗将军”之名,蛰居北京。一次,他过生日,有娱乐节目助兴。其中有一对相声艺人表演《断臂说书》,讲的是陆文龙归宋的故事。其中有几句唱词道:“如今的人不如他,杀父之仇不记在心下,反把仇人认做自家。”这时,甲演员问乙演员:“所指何人?”乙演员答道:“我指的是他。”随即把手指向座位上的张学良。举座皆惊。张学良闻听,一怔,随后失声痛哭,离席而去。后来有人向张学良提出应追究那两个胆敢当众骂少帅的艺人,张学良却坦然道:“不必了,他们说的是实话嘛。”
上述几例都是骂得有理的,被骂者隐忍不发(有的甚至反躬自省),尚可理解,若是对方骂得无理,被骂者还能坦然处之,那可更显出襟怀了。有关林肯的两个事例,一定会让你心悦诚服。
一天,林肯和儿子罗伯特乘车上街,街道被路过的军队堵塞了。林肯打开车门,踏出一只脚,问一个行人:“这是什么?”意思是哪支军队。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鄙夷地答道:“联邦的军队,你真是个大笨蛋!”林肯说了声“谢谢”。关闭了车门,他严肃地对儿子说:“有人在你面前说实话,这是一种幸福。”
还有一次,林肯问一个在陆军部大楼前徘徊的小伙子在干什么,“我在前方打仗受了伤,他们不理我,那狗婊子养的林肯现在也不来管我了。”林肯问:“你有证件吗?我是律师,看你的证件是否有效。”小伙子递过证件,林肯看完后说:“你到308号房间,找安东尼先生,他会帮助你办理一切的。”
你瞧,多有意思,无端挨了臭骂,不但不恼,还说“谢谢”,认为听到了真话,还感到幸福,并且真心实意地帮助骂人者排忧解难。林肯的这两则言行,鲜明地显示出他的修养和气度。
人有七情六欲,这“怒”是七情之一,说白了就是发火、发脾气。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给人印象最深的最雷军长那火爆性子,他一发起火来就甩帽子“骂娘”,这时周围的气氛顿时就紧张起来。雷军长嫉恶如仇,他的发火是冲着各种不良现象而来的,因此人们反倒喜欢他那鲜明的个性。不过,如果从一个人的性格来说,动辄发脾气并不好。其后果之一,是容易在人际交往中造成人为的紧张,乃至损害相互关系,把事情搞糟,等火气渐消,冷静下来时,又追悔莫及。这正如西方一位哲学家所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几个青年在打篮球。一个青年突破上篮,被另一个青年从身后打手犯规。上篮者顿时发火:“你他妈的怎么乱打手?”“我打了,怎么样?”于是,两个青年从动口到动手,打得不可开交。为这点小事发火,本是不值得的,可是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却屡见不鲜,因此造成的悲剧也不少见。
有些人爱发火,凡事都认为自己有理,所以一听到不顺耳的话,便“理直气壮”。实际上有时不一定自己都对,别人都错,即使是自己对了,那般怒发冲冠的势头,也容易使人难以接受。与人发生矛盾如能先检查自己,谦虚点,火气自然就会烟消云散,矛盾也就不至于越弄越僵了。
有人说,发脾气和人的性格有关,这话有一定道理。然而,人的脾气形成尽管也有先天的因素,但主要还在于后天的熏陶、培养。我们敬爱的陈老总,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从不为个人的得失耿耿于怀,素有“肚量大似海”、“宰相肚里能撑船”之美称。他的这种高尚、博大的胸怀和气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国时,魏将司马懿在五丈原与诸葛亮对峙时,他料定蜀军粮草匮乏,不利久战,因此坚壁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使激将法,派人将妇女的头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讽刺他缩头藏尾,如妇人所为。
魏军将领见此羞辱勃然大怒,争先请战。司马懿却欣然接受,为安抚士气,继续以坚壁不战的战略疲惫对方,司马懿故意上奏请示魏主晓谕攻守对策。
如此书信往返,又消耗了一段时间,司马懿终于以固守之策逼退无法僵持待战的蜀军。
能忍得旁人所难以忍受的东西,才能使自己能屈能伸,不断地积蓄力量,增强忍耐力和判断力,这样才能在战争中取胜。
7、包容者能减少与人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争吵声:拥挤的人群,有人因为被踩了一脚骂个喋喋不休;工作时,性急的同事意见不一;在家中,父母因为孩子学习不努力而大动干戈……仔细想想,如果我们退一步,多包容对方一些,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争吵不就可以避免了吗?
有这样一则故事:东汉时期的大学者孟敏上街,扁担上系的新瓦罐被人不小心打碎了,他不但没找那人索赔,连句责怪的话也没说。旁人问他为何不批评肇事者,他回答:“瓦罐已破,说能解决问题吗?”听后令我深思,假如我们生活中多有孟敏这种包容的精神,便可避免许多的矛盾冲突。
社会是个矛盾的世界。随着一个个矛盾的解决,社会便一步步向前发展。而解决矛盾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需要通过斗争来解决,有时却需要让人一步即包容,在协商和谅解中使矛盾得以缓解。
大海只因为它容纳了百川才成就其大,人也只有具备宽容的精神才会使自己胸怀广博。宽容要求容纳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容忍他人的过失和缺点,不要为一些蜗角之名、蝇头之利、鸡毛蒜皮之事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包容绝非那种无原则的调和,它是在处理非原则问题上的大度,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遇事让人三分,便可化干戈为玉帛。实际上,在让别人的同时也就受到了别人的尊敬。由此可见,包容乃是利人利己的最好处事之道。
现实生活常常需要“让步”来创造和谐气氛、换取安宁环境、促进团结友谊。如果没有让步精神,现实生活中就会缺少人情与温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上车人挤,被踩了一脚,不是“宽容”,而是满脸怒气,乃至破口大骂;听到骂声的呢?不是宽容,而是针锋相对,反唇相讥,似乎这样做,才能维护做人的“尊严”。然而在大家心目中,这类人是什么形象呢?一定程度上讲,包容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缺乏道德修养水平的人言行粗俗、斤斤计较,难以做到包容;道德修养高的人,文雅大度、虚怀若谷,凡事能包容。
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凶斗暴残,我们的社会就将更加和谐温馨,我们的道德情操也就会受到感染和熏陶。
宋代苏洵曾经说过:“一忍何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其实,忍是理智的抉择,也是包容的表现。忍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眼光放得远;为长久打算,忍一时之痛。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被乘务员看到了,对他说:“同志,为了保持车内的清洁卫生,请不要随地吐痰。”没想到那男青年听后不仅没有道歉,反而破口大骂,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然后又狠狠地向地上连吐三口痰。那位乘务员是个年轻的姑娘,此时气得面色涨红,眼泪在眼圈里直转。车上的乘客议论纷纷,有为乘务员抱不平的,有帮着那个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挤过来看热闹的。大家都关心事态如何发展,有人悄悄说快告诉司机把车开到公安局去,免得一会儿在车上打起来。没想到那位女乘务员定了定神,平静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对大伙说:“没什么事,请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一面说,一面从衣袋里拿出手纸,弯腰将地上的痰迹擦掉,扔到了撮子里,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卖票。看到这个举动,大家愣住了。车上鸦雀无声,那位男青年的舌头突然短了半截,脸上也不自然起来,车到站没有停稳,就急忙跳下车,刚走了两步,又跑了回来,对乘务员喊了一声:“大姐!我服你了。”车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夸奖这位乘务员不简单,真能忍,虽然骂不还口,却将那个浑小子制服了。
这位女乘务员的确很有水平。她面对辱骂,如果忍不住与那位男青年争辩,只能扩大事态;与之对骂,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作声,又显得太沉闷了。她请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对大伙儿表示了关心,又淡化了眼前这件事,缓解了紧张的空气;她弯腰若无其事地将痰迹擦掉,此时无声胜有声,比任何语言表达的道理都有说服力,不仅感动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碰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甚至是心存恶意的人,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遭到这种人的欺侮和辱骂。每当遇到这样的事,常让人觉得忍无可忍。可是,不忍就会正好成了对方的出气筒,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那位女乘务员,如果她不忍,与那位男青年吵起来,甚至对骂或动手,虽然她有理,可是结果对她有什么好处呢?对那个男青年有什么教育呢?即使处罚了那位男青年,她充其量表现出的也只是一个普通乘务员的素质;而忍了一时之辱,则取得了道德上、人格上的胜利,震动了那位男青年麻木的心灵。
某女士在家排行老大,那时家境艰难,父母忙于上班养家,照顾两个弟弟洗衣做饭等管家的事早早就落在她的头上。弟弟怕她,父母疼她,因此她养成了能吃苦受累不能忍气受气的个性。后来参军,在部队严格纪律的约束下,部队的一些要求,她虽然行动执行了,可心中不愉快,常常牢骚满腹,影响了进步。而她的真正成熟进步是从学习忍耐开始的。她当的是通信兵,搞长途话务。记得刚上机时,负责培训的是一位连里比较厉害的老兵。有一次,用户要下面部队的一个分站,她拿着塞头不知往哪条线路上插,正犹豫着,那位老兵一把将她的手打下,说:“你别拿着我的塞头巡逻了。”从小到大,哪里受过这个气,当时她脑袋轰的一热,血往脸上涌,泪水在眼窝里转,真想摘下话筒跑掉,可是一刹那间,她忍住了。想起平时领导常说三尺机台就是战场,要是跑掉不就等于在战场上开小差了吗?所以她一边忍着气抹着泪,一边认真看老兵操作。下班后又帮着老兵整理话单,打扫机房,这时心情已经好多了;而老兵也觉得有些过火,主动过来手把手地教她。两人以后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古人说,“将愤之初则便忍之,才过片时,则心必清凉。”开始觉得自己肺都气炸了无法忍,可是忍过后才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忍一下对自己正好是个磨炼。生气发火,往往只是一怒之下,忍无可忍,这是因为人遇到愤怒的事情时,心情比较烦躁,只觉得头脑一热,就什么都不顾了。如果这时候我们能有意识地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权衡利弊,沉住气,那结果就不一样子;我们的人生也会由此而不同。
与其伤了自己而获得昙花一现的东西,还不如处之坦然,付诸一笑,让时间和事实去作出评判。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我们何不敞开心扉,去包容尽可能包容的一切呢?
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处处计较别人,消耗自己的时间去和人争论。无谓的争论,对自己性情不但有损害,且会失去自己的自制力。尽可能对人谦让一点。与其跟一只狗争路走,不如让狗先走一步。如果给狗咬了一口,你即使把这只狗打死,也不能治好你的伤口。
这是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的一段话,当引为做人处事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