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只是一种社交上的需要,也不只是互相认识一下,互相了解一下,它有一定的目的存在。例如:林肯的解放黑奴的谈话目的是动员美国人民为解放黑奴、废除奴隶制而斗争;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博士发表的学术报告,目的就是宣传他们的科学发现,让社会接受其正确观点,从而推动科学文化的进步。没有目的的说话毫无意义。
言谈能反映出一个人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浅薄粗鲁。在社会中侃侃而谈,用词高雅恰当,言之有礼,对问题剖析深刻,反应敏捷,应答自如,能够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人,能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气质和风度,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而一个不善言谈、沉默寡言的人则很难引起大家的注意。
作家丁玲回忆与鲁迅先生谈话时说:“鲁迅先生谈吐深刻、严密、有力而又生动活泼,句句吸住我们。渐渐谈下去,愈来愈强烈地发射出真挚的热情,又有一种严峻的强大的威力,从他瘦削的脸上透出来。”一次成功的谈话,可以展示自己的兴趣、见解、才能,因而引起别人的重视,改变自己一生的道路。例如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进入英国皇家学院工作,介绍人是戴维爵士,他们之间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谈话:
戴维:“很抱歉,我们的谈话随时可能被打断。不过你还幸运,此时此刻仪器没有爆炸。法拉第先生,信和笔记本我都看了。你在信中好像没有说明在哪里上的大学。”
法拉第:“我没有上过大学,先生。”
戴维:“噢?但你做的笔记说明你显然是理解这一切的,那又怎样解释呢?”
法拉第:“我尽可能去学习一切知识,我还在自己房间里建立了小实验室。”
戴维:“年轻人,我很感动。不过,可能因为没到实验室中干过,所以才愿意到这儿来。科学太艰苦,要付出极大的劳动,而只有微薄的报酬。”
法拉第:“但是,只要能做好这件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啊。”
戴维:“哈哈,你在看我眼边的伤疤,这是我在实验中引起的一次爆炸留下的。我想,你装订的那些书籍总不曾将你炸痛,让你出血或把你打昏吧。”
法拉第:“是的,不曾有过,但每当我翻开装订的科学书籍,它的目录常常使我目瞪口呆,神魂颠倒。”
这段对话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饶有趣味。戴维爵士所强调的是从事科学研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甚至要付出伤残或牺牲的代价,而法拉第所表示的是对知识强烈渴望,对科学的执著追求。
谈话结果,戴维破例让法拉第当了自己的助手。后来,有人要戴维填表列举自己对科学的贡献,他在表的最后写道:“最大的贡献——从一句话中发现了法拉第。”假如当初一个强调学历,另一个贪图金钱,那肯定是另一番情形了。
解决问题的目的
高雅的谈吐是无法伪装出来的。卖弄华丽的词藻,只会显得浅薄浮夸;过于咬文嚼字,又会使人觉得酸涩难懂。良好的交谈能使人听得入迷,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在元末反元斗争中,朱元璋想挥军北伐,消灭元朝。但湖广有陈友谅,浙西有张士诚,他们经常侵扰朱元璋的根据地,因此必须先消灭陈、张,稳定江南根据地,然后再北上灭元。具体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来解决这两股势力呢?许多将士都主张先攻张士诚,谋士刘基则献策:“以兵力而言,陈悍于张;就战事而言,张繁于陈。若以常情论,应当全力先破软弱、疲惫的张士诚。何况张士诚的腐败程度已远远超过了陈友谅,而且此人一向无大志,只图自守,确实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陈友谅却与张不同,他雄心勃勃,锐意进取。我若急攻张士诚,陈友谅必来救援,两人合兵,于我不利。反之,我军急攻陈友谅,张士诚则未必骤然来援,这样我便可避免两面受敌。陈氏灭张士诚便是我囊中之物了。”
这里,刘基不仅把强弱对比、难攻易攻的角度考虑在内,还把张、陈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也考虑了。他比别人考虑得更深刻、更周全,因此他提出了看似超出常情,而其实是更符合当时敌情实际的战略策划,能解决眼前棘手的问题。由于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意见,终于消灭了张、陈割据势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保护自己的目的
一个人如果谈吐有障碍或者表达能力不足,则会被人低估他的能力,会被人散播残酷无情的谎言,还会被人扭曲形象。一个人即使思想如星星般光耀生辉,即使勤奋得如一头老黄牛,即使知识渊博得像一本百科全书,但若缺乏良好的谈吐能力,则成功的机遇比其他人要少得多,也难以达到自己的理想。
游学家苏秦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合纵抗秦,深受燕王器重。有一次,苏秦奉命出使齐国,有人乘机在燕王面前诋毁苏秦,说:“苏秦是个左右摇摆,叛卖国家,反复无常的人,现在,他快要作乱了。”果然,燕王听信了谗言,等到苏秦完成外交使命返回燕国后,燕王便将他免职了。
苏秦知道有人在燕王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于是要求会见燕王,对燕王说:“假如现在有这么三个人:一个孝顺像曾参,一个廉洁像伯夷,一个忠信像居生,并且,能够找到这么三个人来侍奉您,您以为怎么样?”燕王说:“足够了。”苏秦说:“像曾参一样孝顺,坚守礼仪,连离开他的父母在外面住宿一夜也不肯,您又怎么能够让他步行千里,而替弱小燕国处在危困中的君主效劳呢?像伯夷一样廉洁,坚守信义,不愿做孤竹君的继承人,也不肯做武王的臣子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廉洁到这种地步,您又怎么能指望他到齐国去干一番有所进取的事业呢?像居生一样坚守信义,和女子约好在桥下相会,由于女子不来,哪怕洪水来了也不肯离开,终于抱着柱子让水淹死,守信到这种程度,您又怎么能让他去用假话说退齐国的强兵呢?我正是因为没有像他们那样死板,所以才得罪了大王。”燕王听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马上给苏秦官复原职,重新予以重用。
苏秦用他的口才保护了自己。推销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有满腹经纶而又怀才不遇,如果你不愿意或者完全不懂对人讨好而又急于想为世所用,处于这种矛盾的状况下该怎么办呢?惟一的办法就是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时候,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最能打动别人的优点。
“香港小姐”的决赛中,为了测试参赛小姐的思维速度和应对技巧,主持人提问说:“假如你必须在肖邦和希特勒两个人中间选择一个作为终身伴侣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好几位小姐选择了肖邦,但有一位参赛小姐回答说:“我会选择希特勒。如果嫁给希特勒的话,我相信我能够感化他,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家破人亡。”这位小姐的巧妙回答赢得了人们的掌声。
在这个故事里,主持人提的问题难度较大,如果回答“选择肖邦”,则答案没有特色;如果回答“选择希特勒”,则很难予以合理的解释。这位小姐还是选择了后者,并寻出了合理而充满正义的理由,从而成功地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远离说话的禁忌
许多人有过以下的经历:历尽艰难即将办成的事,却因为一个不该有的失误而前功尽弃;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人际关系却因为小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而毁于一旦,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他们没有远离说话的禁忌,以至功败垂成。
说话应远离下列所有的禁忌:忌骄傲狂妄
说话和事业的关系,是成功与失败的关系。你如出言不逊,狂妄自大,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帮助、别人的支持、别人的赞赏。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约束我自己的言行的时候,在使我日趋成熟,日趋合乎情理的时候,我曾经有一张言行约束检查表的实行。当初那张表上只列着12项的美德,后来,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有些骄傲,说到这种骄傲,经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到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我立刻意识到并相信这样足以影响到我的发展前途。随后我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一项。后来我在说话时竭力避免一切直接触犯伤害别人情感的话,甚至自我禁止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如‘当然’、‘一定’等,而用‘也许’、‘我想’来代替。”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祢衡,堪称“狂夫”。他第一次见曹操,把个曹营中勇不可挡的武将、深谋远虑的谋士,人人贬得一文不值。他贬低起人来,如数家珍,如“荀或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槽,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祢衡称别人是酒囊饭袋,称自己:“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更有甚者,当曹操录用他为打鼓更夫时,祢衡击鼓骂曹,扬长而去。对这种人,曹操自然不肯收留。祢衡又去见刘表、黄祖,依然边走边骂,最后被黄祖砍了脑袋。可见,狂妄的结局是自毁,是失败。忌拖泥带水
好的语言并不在多,达意则灵。著名艺术家赵丹先生去世后,有人问黄宗英女士是否再嫁,黄宗英回答说:“我已经嫁给大海,就不能再嫁给小河了。”这句话简洁明快,并且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高尔基曾说:“简洁的语言中有着最伟大的哲理。”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人们不喜欢那些穿靴戴帽、庞杂冗长、繁文缛节的空话套话。说话要达到简洁、明快,就要千锤百炼,使自己的词汇富足、思路清晰。因为词语贫乏,表达必词不达意、哕嗦干瘪;思维模糊,表达必语无伦次,枉费口舌。
文思灿烂的法国作家福楼拜,堪称锤炼语言的楷模。他思潮奔涌,常常夜不能寐,“一些文句像罗马皇帝的辇车一样在脑中滚过去,时而被它们的振动和轰响声惊醒。”他游泳时也在斟酌字句。有篇文章的转折之处仅有8行,他却费了3天。有一次,福楼拜为了寻找恰当的四五句话,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福楼拜为锤炼书面语言呕心沥血,因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们在说话中,也要长话短说,要“筛选”、“过滤”出最精辟的,恰如其分的表情达意的词句,尽可能以省俭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美国学者多琳·安森德·图尔克穆说:“如果你还没有想好用哪个词最合适,那你就干脆别开口。”
动人春色不须多。在当今信息社会,一切都是快节奏、高速度,没有人可以听你啰啰嗦嗦地一侃就几个小时。罗斯福的就职演说仅985个字。林肯著名的葛提斯堡演说只有10个句子。喜剧大师卓别林在奥斯卡的领奖台上只说了一句话:“此刻,语言是那么多余,那么无力!”所以说,说话忌拖泥带水。忌故弄玄虚
托尔斯泰说:“真正的艺术永远是十分朴素的、明白如画的、几乎可以用手触摸到似的。”说话力求通俗、口语化,如不考虑听者的接受能力,用那种文绉绉、酸溜溜的语言就既不亲切,又艰涩难懂,往往事与愿违,弄得不好,还会闹成笑话。
有一则笑话讽喻那种专会咬文嚼字,不注意口语化的人。故事说,一天晚上,一位书生被蝎子咬了,他摇头晃脑地喊道:“贤妻,迅燃银灯,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妻子怎么也听不明白,疼痛难忍的书生气急之下只得叫道:“老婆子,快点灯,蝎子咬着我啦!”真是故弄玄虚,自讨苦吃。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语言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古代的不少词汇已逐渐淘汰,弃之不用。如形容人的面貌“面如冠玉”、“樱唇一点”等,如今不会有人再用了。皇帝自称“朕”、“寡人”,称他人为“爱卿”,还有“令尊”、“令堂”、“令媛”之类的称谓,现在再用,就有不合时宜之嫌。用文言文对白的时代早已过去。有的人在演说中使用文言,卖弄学问,故显高雅,这种以艰涩之词惑众的人,没有人听他说话。因为晦涩难懂的话让人费心揣度,势必影响听的效果。而且听众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差别,应该“就低不就高”。
日常讲话力求明白晓畅,通俗易懂。那种用“请恕冒昧”之类的话就未免是故作“高雅”,听众未必喜欢。罗丹说:“用铅笔画些花样,用色彩涂些炫耀的焰火,或是用古怪的文字写些光彩的句子,这些空头作家,就是世界上最机巧的人,然而艺术最大的困难和最高的境地,却是要自然地、相互地描绘和写作。”这句话对平常说话也是适用的。忌厉声质问
说话时习惯质问对方的人多半好吹毛求疵,与人为难,或性情乖僻,或自大好胜,所以即在谈话小节上也把他的品格表现出来。其实除了在不得已的场合,如在法庭上的辩论等之外,质问是大可不必的。如果觉得意见不对,不妨立刻把你的意见说出,何必一定要先来个质问,使对方难堪呢?
说话先质问后解释,犹如先向对方打了一拳,然后再向他解释一样,这不需要的一拳足以破坏双方的感情。被质问的人会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了大大的打击,如果他也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必致恼羞成怒,激起了剧烈的争辩。虚心、诚实、坦白和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的必须条件。把对方为难一下,借以逞一时之口快,于人于己皆无好处。
机智地自我解嘲
生活中常遇到如下情况:你好心帮助人办事,反被人埋怨办糟了;你去接电话,电话里的无名氏无端羞辱你一顿;别人的自行车撞倒你,对方却破口大骂。面对此情此景,该怎么办呢?成功人士的巧妙做法是自我解嘲,即自嘲。
所谓自嘲,就是自己嘲讽自己,它是一个人心境太平的表现。它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从而改变对你的看法。适时适度地“自嘲”会收到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效果。
在一次盛大招待宴会上,服务生不慎将酒洒到了一位宾客的秃头上。服务生吓得不知所措,在场人也目瞪口呆。而这位宾客却微笑着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这句自嘲的话使全场人闻声大笑,尴尬场面即刻打破了。借助“自嘲”,这位宾客既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怀,又维护了自我尊严,消除了挫折感。
以下是自嘲产生的积极效果:
摆脱窘境
在交谈中,当对方有意无意地触犯了你,把你置于尴尬境地时,借助自嘲摆脱窘境,是一种恰当的选择。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总统杜鲁门会见十分傲慢的麦克阿瑟将军。会见中,麦克阿瑟拿出烟斗,装上烟丝,把烟斗叼在嘴里,取下火柴。当他准备划燃火柴后,停下来对杜鲁门说:“抽烟,你不会介意吧?”
显然,这不是真心征求意见,在他已经做好抽烟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对方说他介意,那就会显得粗鲁和霸道。这种缺少礼貌的傲慢言行使杜鲁门有些难堪。然而,他看了麦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由此可见,当令人难堪的事实已经发生,运用自嘲,能使你的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并且,还能体现出你的大度胸怀。
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