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记我们的一双眼睛时刻都在“说话”。互相正视片刻,表示坦诚;互相瞪视,表示敌意;乜斜着眼扫一下,表示鄙夷;正视、逼视,表示命令;不住上下打量对方,表示挑衅;低眉偷觑,表示困窘;行注目礼,表示尊敬、关注;白他一眼,表示反感;双目大睁或面面相觑,表示吃惊;眼睛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眯着眼看,表示高兴或者轻视。至于用眼神来表达爱情,更是不言而喻的了。青年男女在喁喁情话时,一定是互相对视,两人的眼中流露出千般情万种意,故而心理学家梅里比安说:“一个人看谁的时间越长,表示越是喜欢对方。”
(4)眼神的功能
在非言语信息的传递中,眼神具有特殊的作用。正直的人眼睛明亮,心术不正的人眼睛污浊。因此,你在与人交谈时,应该把自己的真诚、热情、感染力通过炯炯眼神传达给对方。这种眼神的交流对进一步的谈话是必不可少的准备。
瞳孔的放大与缩小、眼睑的睁大与闭小,都是内心变化的反应。爱一个人时,瞳孔是放大的;气愤、厌恶、冷漠时,瞳孔是缩小的。专心致志地听,脸部肌肉放松,眼睑是睁大的;反感、不解时,眼睑又会闭小。
眼神接触也有不同含义。一般来说,听话或说话的人如果心中有鬼是不敢正视对方的。这在许多的电影镜头中也会看到。眼神接触少的人也可能是羞怯,但羞怯的是偶尔一瞥的目光,与歹人暗中观察别人的眼神全然不同。女性在交谈中喜欢观察别人;对方不说话时,她们会转移视线。男性则喜欢盯着别人,在对方讲话时会显出漫不经心的样子。据有人观察,交谈时注意的时间约30%~60%之间。如果凝视时间过长,说明双方对人的兴趣超过了话语本身,如情侣间便是如此。
了解了眼神的准确含义,你就能在进一步的交谈时合理地运用目光,以增强交谈效果,减少误会。除去演讲,正常交谈时双方的眼神以水平位置相同或相近为好。因为俯视的眼神,会给人盛气凌人之感,会使人产生自卑或抵触情绪。有人在办公桌前坐定,一边办公一边与人交谈,常使对方感到不快。交谈时也切忌斜视,斜视的含义贬多于褒。
恰如其分的眼神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或情操。交谈时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最不礼貌。如果说话者如此,则反映出傲慢、缺乏交谈的诚意、修养欠佳;如果听话者如此,则反映出轻视、不专心,都会影响双方感情。谈话时应注意看着对方,但不必总是盯着对方的眼睛,以免使他手足无措。
眉毛
眉毛的功用是保护眼睛,但它还能传递人心理行为的信息。人的心情变化了,眉毛的形状也会跟着改变。眉毛的动作,大致有5种表现:
(1)扬眉
当人的某种冤仇得到伸张时,人们常用“扬眉吐气”一词来形容这时的心情。当眉毛扬起时,会略向外分开,造成眉间皮肤的伸展,使短而垂直的皱纹拉平,同时整个前额的皮肤挤紧向上,造成水平方向的长条皱纹。扬眉这个动作,能扩大视野。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一个眉毛高挑的人,正是想逃离庸俗世事的人,通常会认为这是自炫高深的傲慢表现,而称为“高眉毛”。当一个人双眉上扬时,表示非常欣喜或极度惊讶,单眉上扬时,表示对别人所说的话、做的事不理解、有疑问。当我们面临某种恐惧的事件时,可以用皱眉来保护眼睛,也可以用扬眉来扩大视野,两者都对我们有利,但我们只能选择其一。一般的反应是:面临威胁时,牺牲扩大视野的好处,皱眉以保护眼睛;危机减弱时,则会牺牲对眼睛的保护,扬眉以看清周围的环境。
(2)皱眉
皱眉的情形包括防护性和侵略性两种。防护性的皱眉只是保护眼睛免受外来的伤害。但是光皱眉还不行,还需将眼睛下面的面颊往上挤,眼睛仍睁开注意外界动静。这种上下挤压的形式,是面临外界攻击、突遇强光照射、强烈情绪反应时典型的退避反应。至于侵略性的皱眉,其基点仍是出于防御,是担心自己侵略性的情绪会激起对方的反击,与自卫有关。真正侵略性眼光应该是瞪眼直视、毫不皱眉的。最常见的皱眉,容易被人理解为厌烦、反感、不同意等情形。
(3)耸眉
耸眉指眉毛先扬起,停留片刻,然后再下降。耸眉与眉毛闪动的区别就在那片刻的停留。耸眉还经常伴随着嘴角迅速而短暂地往下一撇,脸的其他部位没有任何动作。耸眉所牵动的嘴形是忧伤的,有时它表示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惊奇,有时它表示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样子,此外,人们在热烈地谈话时,会做一些小动作来强调他所说的话,当他讲到重要处时,也会不断地耸眉。
(4)斜挑
斜挑是两条眉毛中的一条向下降低,一条向上扬起,这种无声语言,较多在成年男子脸上看到。眉毛斜挑所传达的信息介于扬眉与皱眉之间,半边脸显得激越,半边脸显得恐惧。扬起的那条眉毛就像提出了一个问号,反映了眉毛斜挑者那种怀疑的心理。
(5)闪动
眉毛闪动,是指眉毛先上扬,然后在瞬间再下降,像流星划过天际,动作敏捷。眉毛闪动的动作,是全世界人类通用的表示欢迎的信号,是一种友善的行为。当两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相见的一刹那会出现这种动作,而且伴随着扬头和微笑。但是在握手、亲吻和拥抱等密切接触的时候很少出现。眉毛闪动除了作为欢迎的信号外,如果出现在对话里,贝Ⅱ表示加强语气。每当说话者要强调某一个词语时,眉毛就会很自然地扬起并瞬即落下。
嘴巴
嘴巴本身就是传递有声语言的器官,但它同时也传递一种无声语言。为什么呢?因为嘴是人身上最忙碌的部位——笑、哭、咬、舔、接吻、吃饭、吸吮、品尝、咀嚼、吞咽、咳嗽、说话、吼叫、抽烟等等动作都要嘴巴来完成。人的生存需要通过嘴巴输送粮食,交流需要嘴巴说话。同时,嘴巴也是脸上最富于表情的部位——张开闭合、向前向后、向上向下、抿紧放松,这4种基本方式可以组成五彩缤纷的嘴部动作。
人的嘴巴一举一动能够鲜明地表现人的态度来。一个人口唇部分的变化,主要有几种情况:张开嘴而合不上,是个意志软弱的人;口齿伶俐,吐词清楚的人有一副好口才;人的嘴唇往前空撅的时候,可能是防卫心理的表示;人在注意听说话时,嘴唇两端会呈现稍稍拉向后方的状态;嘴角上翘,这种人豁达、随和,比较好说话,易于说服;下巴缩起的人,干活仔细,疑心病很重,容易封闭自己,不易相信他人;下巴高抬的人,性格骄傲,优越感、自尊心强,目光望向你时,常带否定性的眼光或敌意;说话或听话时咬嘴唇,对方在自我谴责,自我解嘲,甚至自我反省;口齿不清,说话迟钝,但意气坚定,见解不凡,此人必定才能出众;说话时以手掩口,其人性格较内向、保守,不敢过多暴露自己,还有一种情形,表示对方存有戒心,或者在做某种自我掩饰;关键时将嘴抿成“一”字形的人,其性格坚强,交给他的任务他一定能完成,不管付出多大代价。
鼻子
在谈话中鼻子稍微胀大时,多半表示得意或不满,或情感有所抑制。鼻头冒出汗珠时,表示心理焦躁或紧张;如果对方是重要的交易对手时,必然是急于达成协议。鼻子的形状像鹰嘴,尖向下垂成钩状,阴险凶暴,鹰鼻而眼深者生性贪婪不知足。鼻子的颜色整个泛白,显示对方的心情一定畏缩不前。鼻孔朝着对方,表示藐视对方,轻视别人。鼻子坚挺的人性格坚强,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摸着鼻子沉思,说明对方正在思考,希望有个权宜之计解决眼前的问题。
有位研究身体语言的学者,为了弄清这个“鼻子”的“表情”问题,专门作了一次观察“鼻语”的旅行。他到车站观察,到码头观察,到机场观察。他旅行了一个星期,观察了一个星期。由此得出两点结论:第一,旅途是身体语言最丰富的表现区域。因为各种地区、各种年龄、各种性别、各种性格的人汇集在一起,而且都是陌生人,语言交流很少,但心理活动又很多,所以,大量的心态都流露于身体语言。他说:“旅途是身体语言的试验室。”第二,人的鼻子是会动的。因此,鼻子是有无声语言的器官。他说,根据他的观察,在有异味和香味刺激时,鼻孔有明显的伸缩动作,严重时,整个鼻孔会微微地颤动,接下来往往就出现“打喷嚏”现象。他认为,这些“动作”,都是在发射信息。此外,据他观察,凡高鼻梁的人,多少都有某种优越感,表现出“挺着鼻梁”的傲慢态度。关于这一点,有些影视界的女明星表现得最为明显。他说,在旅途中,与这类“挺着鼻梁”的人打交道,比跟低鼻梁的人打交道要难一些。他的这次旅行观察,对于身体语言学,可能是个不小的贡献。
发挥肢体语言的魅力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它是一种比有声语言更能表现一个人的情感和个性欲望的语言。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柯尔在他的《肢体语言》一书中说:“肢体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很多。”
人类发出的语言信息,其中肢体语言占有较大比值。肢体语言比有声语言内涵更丰富,更具有多变性、多意性和联想性。肢体语言的符号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人们常说每一个男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林黛玉的形象,每一个女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哈姆莱特的形象。这就是说,每个人在接触艺术符号的时候,都凭借着自己人生的经验去补充,去完善,去创造。到今天为止,学者们已发现并记录下了二百万种非语言的信息。莫拉宾发现一个信息的传达是由7%的语言和38%的声音以及55%的非语言所组成的。戴维斯在《怎样识别肢体语言》一文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信息总效果=7%文字+38%声音+55%面部表情。因此英国学者莫里思认为:“人类从里到外还是‘动物性的生物’——是一种以动作、手势、行动来表达和沟通的灵长类动物。”
从对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来了解人的思想感情,是了解和掌握说话要领的一种技巧。如:正襟危坐表示恭谨,手舞足蹈表示欢乐,振臂昂首表示慷慨激昂,点头哈腰表示谄媚。可以说,不使用动作的人是没有的,同时,动作也是调整体态平衡的一种需要,而且,还强化你抒发此地此时的感情。如:当孩子有错误时,母亲往往在说理时搂着孩子。这一动作充分体现了母爱的赤诚,从而也更容易感化孩子的心灵。
肢体语言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是比较复杂而微妙的,但不管如何,不是自然的动作,就是呆笨的动作。多年前,美国纽约市市政厅邀请瑞格去一个集会演说。事前由当地一位不善言辞也不注重体态表情的秘书明威尔作开场白。明威尔由于结结巴巴,使听者的反应从一开始就不大热烈。更糟的是明威尔开始慌乱起来,他的腿不停地改变姿势,从分立变成交叉,甚至将脚尖微微相对,引起前排的妇女阵阵笑声,他赶忙将手抽出来,环抱着,听众又是一阵骚动,结果,这种拙劣的表演把在场的听众的兴致全部打消了。
良好的体态,首先要给人一个精神饱满的印象,弯腰驼背的模样,不仅给人一种颓丧感,而且对说话也不利。目前,西方学者提出演讲者的姿势,强调头抬得高些,背挺得直,眼光注视观众,这种体态,不但充满活力,而且使你的话语带有权威性,因为这种体态显示了一种自信和坚定。当然,也有人出于策略需要,故意装出颓丧不振的样子,以尽量打消对方听话的兴趣。在某种情况下,这也是一种技巧。美国著名律师达罗,有时会在他的对手向陪审团提出证据时耍点小花招,他乱动乱摆,甚至让手中的雪茄烟灰逐渐增长,直到人们的眼睛望着他,直到手中烟灰落下来,使对手说不下去。
肢体语言的类型
每个人说话时都有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风格,但都不外乎3种类型,即情感型、示意型、陈述型。这3种肢体语言类型在具体运用中互相协调、互相联系。
(1)情感型
这是表示思想感情机能的身体语言,它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欢迎的意思。比如,有两个人在一块儿说话,你也走过去和他们在一起,如果他们只是很平淡地看了你一眼,那就说明他们对你的到来不感兴趣,你最好主动离开。第二种是欢迎的意思。比如两个人坐在桌旁,他们的姿势很自然地互相对称,这表明其中一人对另一人十分感兴趣。
另外,有时几个人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势力圈,而对圈内的人来说,则是一个整体。这说明情感型肢体语言具有对立统一的特点。
(2)示意型
肢体语言是可以用语言表达意思的语言。如迎接客人时“请”的姿势就是典型。这种肢体语言在身体各个部位都有所表现。例如腿部:你在酒吧等人,但等了很久都没有人来,这时你的腿开始抖动,甚至还出现频频顿足的动作,而头部也频繁地朝门口扭动,眼睛不时地往来人的方向张望或看手表,这一系列姿态,就把你焦躁不安的心态暴露无遗。
还有腰部。弯腰是表示某种“谦逊”或“尊敬”的态度。经常挺直腰板站立、行走或坐下的人,表示其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制力,也可能表示其性格过于古板。
其他部位都有不少这类肢体语言。挺起胸部,手臂抬高交叉脑后,表示自信、有把握或有优越感;挺起腹部,意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威慑对方。反之,抑腹蜷缩则表现出不安、消沉和沮丧。
(3)陈述型
这是对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的肢体语言类型。首先,它有助于增强反馈效应。例如美国人交谈时,头部的动作很频繁。如果想等待答复,他总是动头,每次说完话后也是动头,意思是说自己的话完了,请对方接着说。如果自己以陈述语气继续讲话,那么他就不会动头,并且保持同样的语调。
其次,陈述型肢体语言有助于强化语义。例如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演讲,当讲到特别重要的内容时,便不由自主地站立起来,甚至上身还向听众倾斜,目的是要强调所讲内容的重要性。
另外,陈述型肢体语言还有助于提高听众的理解,有助于你说话顺利流畅,有助于提醒听众的注意。所以说,陈述型肢体语言是善于言谈者的拿手本领。
肢体语言的特性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所有凡人掩盖不了自己,如果他口唇静止,手指在轻轻击节,则秘密就会从他的每个毛孔中流溢出来。”这不奇怪,这正是肢体语言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肢体语言的特性有下面3点:
(1)连续性
只要两人在一起,不管你是正襟危坐,还是手舞足蹈,都在传递着信息,整个过程是连续不断、不可分割的。这与语言信息交流一旦话说完了、文章写完了,过程也就结束了的“分离性”是不同的。
(2)互动性
语言信息的传递只经过一个通道,比如听话只能逐字逐句地听,读文章也有个前后的顺序。而肢体语言信息则可以“多通道”互动,比如:一个人坐着思考问题时,一手托着腮帮、一手轻敲桌面、双脚踝交叠就是生动的例子。
(3)可靠性
人们对语言信息的操纵总是自觉的,这也就难免产生虚假,肢体语言大多是在无意识状态中说话的,因而传递的信息就较为可靠些。
肢体语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