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爱情使他走向成功
在纽约市的社会工作讨论会上,市少年家庭董事会秘书、社会工作研究专家爱希尔·H·怀特先生说:“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孩子缺少家庭温暖,觉得没有人爱他。”我和妻子都认为这种说法非常正确。在奥克拉禾马州的爱尔·雷诺市有一个联邦少年感化院,这里的不幸的孩子们存在的普通问题就是渴望关心。我们曾经在这里给少年犯们讲授人际关系的课程。
有个少年在学了课程后写信告诉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从不给他写信,他说自己正在学习一些课程,他觉得这些东西已经改变了自己从前很坏的品质。很快他的母亲回了一封信,信上说,她认为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变好,他惟一适合去的地方就是监狱。另外有一个19岁的男孩汤米,他在孤儿院和感化院呆了至少10年以上。他说:“我最渴望的就是有人来爱我,可是没有人要我。16岁以前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关心,圣诞节也没收到过礼物。”
爱是精神最好的食粮,所有人的精神都依靠它生存和成长,一个人如果没有爱情,他的道德心就会扭曲,发生变化。这些不幸的孩子们,就像一个极度饥饿的人,当他没有食物时就会吃下对身体有害的东西。因此他们常常在情感缺乏的情况下开始犯罪,以此来弥补这种最基本的缺陷。
著名的心理学家戈登·W·沃尔伯特说:“一般来说,普通人能够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从不觉得别人的爱已经足够,能让自己感到满足。”的确如此,在人类的生活中,爱情的潜力就和原子能一样巨大。它每天都在出现,而且不断地制造奇迹。如果你真心爱你的丈夫,为了他的成功或是让他幸福,你都会心甘情愿地竭尽全力去做每一件事。因此你对丈夫的爱情是使他成功的要素之一。
妻子和丈夫之间的爱情也会严重影响到子女的幸福。美国家庭关系协会的会长保罗·柏派诺博士在全国教师家长联谊会上说:“如果我们愿意在联谊会上完全不谈孩子的事情,而开始讨论,用何种方法使夫妻之间更加相爱,说不定对孩子的幸福有更大的帮助。”
下面的建议非常重要,我们只要按照它去做就能够加深爱情的程度。
我的老朋友吉姆的遗孀曾经给他写过一封信。她在信中提到过去的很多事情,她伤心地说:“我从来都没有跟吉姆说过我爱他,非常需要他。”人生最可悲的事莫过于失去后才发现自己曾经享受过最珍贵的东西。现在,那些消失的日子永远不会回来,吉姆也永远听不到了。
这个女性的例子简直太普遍了。鲁易斯·M·特尔曼博士研究过一千五百对以上的已婚夫妇,他和他的同事们发现,造成婚姻不和谐的最普遍原因中,大多数男性认为第二大原因是妻子不懂得表现出爱情,仅次于唠叨。
许多女性都能够从容应付突如其来的危机。比如丈夫失业,患上严重的疾病或者进了监狱,这个妻子完全可以像直布罗陀海峡的岩石一样坚强,给与丈夫不断的帮助。但是,当生活安稳平静时,她就忙得忘了一切,也忘记给予丈夫最渴望的爱情甜点,就是告诉他:在自己的心目中,他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出现这种情形是非常悲哀的。
据说现代女性结婚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安全感、拥有自己的家和孩子,甚至是为了避免成为老处女。然而百分之九十的男性结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恋爱了。你是否静下心来仔细考虑过这句话。
从我的经验中观察到,绝大多数女性都认为,自己应该被丈夫爱护、时常说些甜言蜜语。通常情况下,那些抱怨丈夫忽视自己,不懂得赞扬她们的女性,也很少对丈夫表示赞赏、表达爱意。这种神经质、喜欢挑剔和批评别人的女性正是威廉·波林吉尔博士所描述过的,他说:“有些人实在太爱自己,她们不愿将自己的爱分给别人。”也就是说,能够得到丈夫更多夸奖的女性往往是那些能够体贴地表示自己爱心的人。
专门研究婚姻关系的权威人士德罗西·狄克思说:“很多丈夫将妻子的存在看作理所当然;从不注意她们身上所穿的衣服,也不给与赞美;也不在外表上给她们任何爱的表示,所以很多妻子为此抱怨丈夫。但是,这些女性也用同样冷淡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丈夫,然后对自己的丈夫感到奇怪,为什么他们会喜欢那些不断称赞他们风度翩翩和健壮奇妙的女人。爱情饥渴症并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会患上同样的病症。”
由于男性具有这种渴望爱情的特点,某些女性就会故意利用它要挟丈夫,以此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马利兰高等法院就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妻子要求丈夫给她希望的钱,结果没有达到愿望,于是不和丈夫说话。法院认为,一个人的爱情不可以像商品一样定出价钱。于是判决这个女性败诉。
曾经有人做出一个恰当的比喻,夫妻之间对爱情的冷淡就像“精神食粮不够”。因为男性不单是靠面包就能存活,有时也需要一块撒了糖的蛋糕——爱的蛋糕。
孩子们的行为太顽劣,要严加管束;晚餐务必做得又营养又可口;家里要打扫得纤尘不染;一个负责任的妻子,通常会患上这种完美主义的毛病——过分注重细节,而将身边重要的大事忽略了。当不好的事情出现时,要用好的心情去接受它,不要因此而搅得惊天动地,夫妇间的爱情反而能够更加深厚。
乔治·吉恩·纳森说:“当我看到一个过分整洁的家庭时,常常会觉得,而且很快发现,丈夫和妻子间的爱情已经像他们机械化的家庭那样,快要达到冰冻的程度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温暖的爱情和伴随爱而来的幸福,总会给家庭造成凌乱的感觉。我从经验中遗憾地发现,爱情和完美的家庭环境永远无法并存。太可惜了,一个深深地挚爱丈夫的女性怎么也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妇。”
我们从纳森先生这种有趣的夸张说法里可以猜到,他一定是个单身汉。但是他的话包含着某种正确的真实性,值得我们去深思。尤其是对于那些要求完美的主妇,不要注视着某棵树木而忽视掉整片森林。
世上最迷人的事情无疑是相互深爱的人一同步入教堂。爱情就是丰富慷慨的给予。很多妻子在大事上做出了牺牲,却往往在小地方斤斤计较,缺乏精神的大度。比如,不能平静地对待丈夫从前的女朋友。如果你丈夫今天在无意中提及他碰见了过去的女朋友,你应该做的是赞美她的好处,将你所知道的全部说出来;如果你一点都不知道,那么至少也要编造一些。
假如你酸溜溜地问,那个女生是否还像从前一样,扎着辫子说着不成熟的话,那你就太小心眼,太不大度了。
我记得,我的父亲和母亲结婚之前,曾经与一个迷人的红发少女订过婚。每当母亲称赞那个女孩又美丽又有人缘的时候,父亲总是一边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一边不好意思地偷笑。因为父亲觉得母亲更漂亮,母亲也知道这一点。但是母亲能够夸奖父亲的眼光,这使他总是很高兴。
如果一个男人带妻子到戏院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如果他送给妻子一束玫瑰花;甚至他仅仅是每天早晨倒个垃圾,作为妻子都应该向他道谢。如果妻子将他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不用怀疑,这个丈夫很快就会停止做这些事来取悦妻子。霍普金斯夫人曾说:“我们不知道丈夫每天做了多少小事情,只因为我们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以前我认为丈夫没有给我帮过什么忙——他不会给孩子换尿布;甚至不会拧紧一支漏水的水龙头,因此觉得让他倒杯水也是一件大事情。然而有个夏天,他去了欧洲,我才惊讶地发现,其实他每天都做了很多的琐事,可是我从来没有感谢过他,现在我只能亲自去做了。”
“一个深切地爱着丈夫的妻子,应该首先满足他每天工作回来后的需要,然后再考虑自己的需要。如果丈夫换上拖鞋想休息一会儿,我们却穿戴整齐想出去,这个做法是不可以的。”
很多人很费力才学会这个事实。埃利诺和戴尔结婚后,曾在奥克拉荷马城度过了一个星期的蜜月。当时她正一门心思地幻想美国传统的蜜月旅行:烛光、小提琴的优美演奏声;罗曼蒂克的环境和情调;赞不绝口的语言。可是他要在那儿进行为期一周的系列演讲。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埃利诺独自坐在旅馆寂静的房间孤单地欣赏自己的嫁妆,而他的新婚丈夫正和委员们坐在一起,一边和赞助人商讨,一边研究自己的演讲稿。他实在是太忙了,忙得她必须事先预约才能见到他。在他们能够相处的短暂日子里,她所做出的表现都是嗔怒和不满。当时他并没有让她收拾行装回到妈妈身边,直到她从一个娇纵的小孩子变成大女孩。因此埃利诺觉得自己十分幸运。婚姻只适合于大人。
也许有人会觉得妻子所做的很多努力都没有报酬,她将一生中的爱情慷慨地奉献给丈夫,丈夫是否会感激?我完全可以担保,丈夫一定会感谢的!现在我的桌上有一封华威克·C·安格思写来的信。他在信中说:“因为我娶了我可爱的妻子,所以我才觉得自己比其他男性更加幸福。如果我能重新回到三十二年前,就算我不了解现在的事情,只要她愿意嫁给我,我仍然选择和她生活在一起。我能给她的最大赞赏就是让她知道,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全是因为有她和我相伴。”这些话也是其他幸福的丈夫们想说的。由此可见,一个付出努力的妻子一定会得到丈夫的敬爱。
如果你的丈夫能够从你的挚爱中得到了宁静幸福,那他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从而带给你更高的生活水平。假如缺乏爱情,成功的意义何在呢?没有爱情的基础,权势和金钱就和废物一样毫无用处。相信自己,你会成功的
海伦刚出生时,是个正常的婴孩,能看、能听,也会咿呀学语。可是,一场疾病使她变成又瞎又聋的小哑巴——那时她才19个月大。
生理的剧变,令小海伦性情大变。稍不顺心,她便会乱敲乱打,野蛮地用双手抓食物塞入口里;若试图去纠正她,就会在地上打滚乱嚷乱叫,简直是个十恶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绝望之余,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一位老师照顾她。
所幸的是,小海伦在黑暗的悲剧中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着不幸经历的女性。她10岁时,和弟弟两人一起被送进麻省孤儿院,在孤儿院的悲惨生活中长大。由于房间紧缺,幼小的姐弟俩只好住进放置尸体的太平间。在卫生条件极差又贫困的环境中,幼小的弟弟6个月后就夭折了。她也在14岁得了眼疾,几乎失明。后来,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学校学习凸字和指语法,便作了海伦的家庭教师。
从此,沙莉文女士与这个蒙受三重痛苦的姑娘的斗争就开始了。洗脸、梳头、用刀叉吃饭都必须一边和她格斗一边教她。固执己见的海伦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身反抗着严格的教育。然而最终,沙莉文女士究竟如何以一个月的时间就和生活在完全黑暗、绝对沉默世界里的海伦沟通的呢?
答案是这样的:自我成功与重塑命运的工具是相同的——信心与爱心。
关于这件事,在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一书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写:一位年轻的复明者,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将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灌注入一位全聋全哑的小女孩身上——先通过潜意识的沟通,靠着身体的接触,为她们的心灵搭起一座桥。接着,自信与自爱在小海伦的心里产生,使她从痛苦的孤独地狱中挣脱出来,通过自我奋发,将潜意识那无限能量发挥,步向光明。
就是如此:两人手携手,心连心,用爱心和信心作为“药方”,经过一段不足为外人道的挣扎,唤醒了海伦那沉睡的意识力量。一个既聋又哑且盲的少女,初次领悟到语言的喜悦时,那种令人感动的情景,实在难用笔述。海伦曾写道:“在我初次领悟到语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天亮——我想再没其他人,可以感觉到我当时的喜悦吧。”仍然是失明,仍然是聋哑的海伦,凭着触觉——指尖去代替眼和耳——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她10多岁时,名字就已传遍全美,成为残疾人士的模范。1893年5月8日,是海伦最开心的一天,这也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博士值得纪念的一日。贝尔博士这位成功人士在这一日成立了他那著名的国际聋人教育基金会,而为会址奠基的正是13岁的小海伦。
若说小海伦没有自卑感,那是不确切的,也是不公平的。幸运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里树起了颠扑不灭的信心,完成了对自卑的超越。
小海伦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这个20岁的学习了指语法、凸字及发声,并通过这些手段获得超过常人的知识的姑娘,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她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不是哑巴了!”她发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兴奋异常,不断地重复说:“我已经不是哑巴了!”4年后,她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受到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海伦不仅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和写稿。她虽然是位盲人,但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而且,她著了7册书;比“正常人”更会鉴赏音乐。
海伦的触觉极为敏锐,只需用手指头轻轻地放在对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把手放在钢琴、小提琴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她能以收音机和音箱的振动来辨明声音,又能够利用手指轻轻地碰触对方的喉咙来“听歌”。
如果你和海伦·凯勒握过手,5年后你们再见面握手时,她也能凭着握手来认出你,知道你是美丽的、强壮的、体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满腹牢骚的人。这个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残疾的“造命人”,其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和赞赏。她大学毕业那年,人们在圣路易博览会上设立了“海伦·凯勒日”。她始终对生命充满信心,充满热忱。她喜欢游泳、划船,以及在森林中骑马。她喜欢下棋和用扑克牌算命;在下雨的日子,就以编织来消磨时间。
海伦·凯勒,身为一个三重残废,她凭着她那坚强的信念,终于战胜自已,体现了自身价值。她虽然没有发大财,也没有成为政界伟人,但是,她所获得的成就比富人、政客还要大。
第二次大战后,她在欧洲、亚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讲,唤起了社会大众对身体残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书》称颂为有史以来残疾人士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一个不“信”任自己“心”灵力量的人,不懂爱护自己,未能推己及人,徒然耳能听目能见,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海伦·凯勒既盲且聋,但她“信”任自己的“心”灵力量,爱护自己,推己及人,于是,她的“心眼”亮了,“心耳”开了,创造了物质的财富也创造了心灵财富。
对此,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评价说:19世纪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