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受盲聋哑三重痛苦,却能克服它并向全世界投射出光明的海伦·凯勒及其很好的理解者沙莉文女士的成功事迹,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残疾之人多半是和造物扯平了的,因为造物固然待他们不仁,他们对造物也同样地不良。他们中大多数(如《圣经》所说)是“天性凉薄”的,所以他们对造物是报了仇了。肉体与精神之间确有符合之处,造物在其中之一上若是犯了错误,那么在别的那一方面她也会冒险的。但是因为人性之中对于精神的结构有一种选择的能力,并且对于肉体的结构有一种自然的需要,所以那些决定气质的星宿有时是会被纪律和才德的太阳掩盖的。因此最好不要把残疾认为是一种标记或证据(这种情形是容易欺人的),而应当把它当作一种原因,这种原因是很少不引起相当的效果的。凡是在身体上有招致轻蔑的缺点的人总在心里有一种不断的刺激要把自己从轻蔑之中解救出来。因此所有的残疾之人都是非常勇敢的。在起初,他们勇敢是为了受人轻蔑的时候要保护自己;但是经过了相当的时间以后这种勇气就变成一种普遍的习惯了。残疾在人心中也常引起勤勉,尤其是这一种,就是勤于窥伺并观察别人的弱点,以便能有报复别人的材料。还有,有残疾的人可以消灭在上位的人对于他们的嫉妒心,因为在上的人以为这种人是可以随便轻蔑的;对于可以相竞相争的同辈能使之消灭戒心,因为他们永不会相信这种人是有升迁之可能的,直到那残疾之人已经升迁了他们才肯相信。所以若把一切事情都算在内,在精神上雄伟的人,残疾倒是一种使人飞黄腾达的好事。
帝王们在古时(在现时有几个国家中也有这种情形)常常很信任宦官之流,因为那妒羡一切人的人们对于一个人是会更为依赖更为尽职的。但是那些帝王们虽然信任宦官,却是把他们当作很好的侦探和告密者而信任的,不是把他们当作好官吏的。在一般残疾之人,上述的理由也是真的。无论何时,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条定律是对的,就是,如果他们是有魄力的人,他们一定要努力把自己从轻蔑之中解放出来;而解放的途径不出于美德即出于恶谋;因此残疾之人有时竟是非常优越的人材,这是无足怪的,例如阿盖西劳斯,梭利满底儿子杉格尔,伊索,秘鲁的总督加斯喀皆是也。苏格拉底以及许多其他的人也可以算在这样人之内的。
拿破仑·希尔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信心是心灵的第一号化学家。当信心融合在思想里,潜意识会立即拾起这种震撼,把它变成等量的精神力量,再转送到无限智慧的领域里促成成功思想的物质化。”
的确:心存疑惑,就会失败。相信胜利,必定成功。
信心的力量惊人,它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造成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结局。
充满信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
拿破仑·希尔曾说:“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们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当你有强大的自信心去推动你的成功车轮,你就可平步青云,无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岭。”克服眼不能看、耳不能听、嘴不能说三重痛苦,终生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被称为“奇迹人”的海伦·凯勒成功的一生,无疑是这话的最好印证。
为什么不问为什么
很多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他们勤学好问。从伽利略到爱迪生,他们都是从好问中得到成功的。
“你的脑筋是一个仓库呢?还是一个工厂?”这是大陆伊里诺斯银行和芝加哥信托公司的总经理尤金·斯提汾兹提出的问题。“你的知觉是只当作一种自由,让事实进入大脑里储藏着呢,还是能将事实当作一种原料,让你的大脑生产出新的产品呢?”
伽利略发现过一种原理,由这种原理产生出了古老的摆钟,他这种原理是如何发现的呢?法拉第如何发现电磁感应原理,而使电机发动机和电流传达变为现代最有势力的东西呢?贝尔的电话是偶然发明的吗?马可尼的无线电也是碰巧发明的吗?这些发明家所看见的现象,也是其他的人都看见的。
他们储藏事实的仓库并不比常人大些,但是常人所造出的东西却比他们少,这是什么缘故呢?
他们成功的秘诀,说起来实在简单。他们每人在心智的门前站了一个哨兵,尤其是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查询每一个进来的客人,不断地问一些这类的问句:“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进来?你与刚才进来的一些人有什么关系没有?你的相貌为什么要长得这样?为什么你的声音与我刚才所听见的不同?你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你能被允许进来?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这些科学家发问的习惯几乎到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你不知道有问题的存在便不能解决问题。假使你吸收东西到大脑里,任它储藏着,那你的大脑不过是一座仓库而已。你所储藏的东西应当有卡片目录,需要的时候你便可以找出来。
另一方面,这个哨兵的职务并不是阻止东西进来,而是做一详细的盘查,使一些破坏分子无法乘虚而入。它欢迎外国人和奇装异服的人物。它询问它们是想多知道它们,训练你的知感哨兵养成好询问的习惯,不可目空一切或盛气凌人。有时候,最重要的客人来时,却穿着极平常的衣服,毫无声息,不易引人注目。
引起伽利略观察而造成最大的发现的,并不是一件什么惊人眩目的东西,而是一件小而简单的物件。许多人都看见过,而并未多加注意的小东西——灯,伽利略看后就在内心中产生疑问,由是而产生最大的发现。
17岁那年,有一天他走进当地一个天主教堂。正若有所思地环视四周时,突然抬头望见礼拜堂天花板上长链悬挂着的灯。这时,一种很难解释的事情发生了。他忘记了礼拜堂,忘记了做礼拜的人,他望着这些摇摆的灯,突然脑中涌现一种感想——这些灯的振动,或许长摆和短摆不是同时发生的吧。于是他默数自己的脉搏,以实验他的这种臆测,因为在那时候脉搏是他惟一所带来的测量物,他实验出来了,凡振摆不管其振幅大小,周期总是一定的。
提出疑问是有代价的。但是,假使你问了没有结果又如何呢?如果你不断地问,最后,便会引导你问到一个最要紧的问题上去。如果你从来不问,便会看不到问题,如果从来没有见过问题,当然就不能尝试努力解答。每一个发明都是问题的答案。
联邦电力公司的董事长斯泰因麦兹说:“如果一个人不停止问问题,世上就没有愚蠢的问题和愚蠢的人。”如果有人说我们的问题问得蠢,多半是因为他们不能回答的缘故。父母回答儿女的问题,也是直到他们不能回答时,便停止不许再问。一个工头如果晓得的不多,也是不喜欢工人多问问题的,因为这会使他出丑。在另一方面,问问题是一种艺术。一个人不可在不适当的时候问问题,也不应以一种纠缠的态度或故意取笑被问者无知的态度问问题。
当你问问题却得到不幸的结果时,多半表示你问错了人。这种碰钉子并不是说你以后不应再问了,而是你应当找别的方法去得出答案来。如果一定要问别人才能得到答案,就必须问一个确实知道答案的人。去纠缠那些不晓得答案的人是一件愚蠢的事,这不过是使他们不高兴而已。去问知道的人吧!
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找出自己所要问的答案。无论什么问题,一旦想解决,绝不是拿着别人无知的话当作最后的决断。成功者未必能解决每一个问题,但是他们不会相信因为别人说不能解决,便以为真的不能解决。
爱迪生的一生,没有停止发问:“为什么?”他虽然没有将自己所问的问题都求出答案来,然而他所得出来的答案却是多得惊人。例如: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一个朋友,看见他手指关节肿了。
“为什么会肿呢?”爱迪生问。
“我还不晓得确实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你不晓得?医生晓得吗?”
“每个医生说的都不同,不过多半的医生以为是痛风症。”
“什么是痛风症呢?”
“他们告诉我说这是尿酸积淤在骨节里。”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从你骨节中取出尿酸来呢?”
“他们不晓得如何取法。”病者回答。
这时的情形好像一块红布在一只斗牛面前摇晃一样。“为什么他们会不晓得如何取法呢?”爱迪生生气地问着。
“因为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我不相信!”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回答着。
爱迪生回到实验室里,立刻开始试验看尿酸到底是否能溶解。他排好一列试管,每只管内都灌人四分之一不同的化学液体。每种液体中都放人数颗尿酸结晶。两天之后,他看见有两种液体中的尿酸结晶已经溶化了。于是,这位发明家有了新的发现问世,这个发现也很快地传播出去,现在这两种液体中的一种在医治痛风症中普遍受到采用。
提问不是在于你能否得到答案,重要的,是在于保持一种疑问的态度。组建美国羊毛公司的威廉·伍德说:“得到真正教育的惟一方法便是发问。我们只学我们要学的,你之所以问一个问题便是因为你想晓得它的答案,因为你想要晓得,于是在心里便记得。所以一个时时产生问号的头脑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一个时时产生疑问的人可以从好多方面和以一种不惊动别人的方法得到知识。我们当然无须纠缠那些不晓得回答的人。然而,在另一方面,假使你努力寻找知识或答案,你可以从很卑微或想不到的地方获得。林肯利用“问话式的交谈”得到许多关于他所急欲获得的知识。菲尔得曾从一个看门人那里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知识。这个看门人认识所有重要的顾客,他们有多少小孩,他们的年龄等等。他也认识各店的总经理,对于店铺各方面的知识知道得非常之广。当菲尔得在温泉区休养的时候,就坚持送信给这看门的人要他来住几天,整天问他问题——希望把他所有的知识都挤出来。
要端正关于问问题时应持的态度,就要承认你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承认世上有许多事情都有待你去学习。譬如即使你承认一个帮佣所知道的有关家务方面的常识比你晓得的多些,或许你也可以从她那儿学点什么。反之,假使你自以为比旁人知道得多,假使你和他们交谈是要证明他们比你愚蠢,那你已在朝成功的路途上走错方向。
卡伦博士提出了一些可以问你自己的问题,看你在碰到的机会里是否尽量利用了你的好奇心。
“你是否尽量用好奇好证明你是一个很活跃的人呢?”
“你是否充分利用了你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你事业的一切以及与事业有关的事?”
“关于科学、经济、艺术、道德或历史等书能激起你的好奇心吗?是否这类读物都引起你好奇的行动呢?假使不是如此,你的心智便容易变得不留神和空虚无物。”
“如果你是在一个舶来品商里做店员,你会对店内各种不同的货品,如丝、羊毛、棉花等货物的出产地产生疑问吗?”
“假使你是一个教师,你是否持着你的好奇心去研究各种教育原理,并且在班上亲自实验过呢?你是否为有些孩子聪明、有些孩子愚笨而感到奇怪?”
“假使你是一个机械师,你是否因作了本份所应做的事便感到满足了,或是对于整个的机械有一种研究的态度?”
“假使你身为父母,你曾把你的子女当作一种有兴趣的问题加以研究过吗?记录他们的特性,寻出他们生存的原因,以及研究如何训练他们。你知道现在有儿童训练法这门科学,以及关于这类题目的许多书籍吗?”
“好奇心也可以使我们变为无价值的忙碌者,例如我们跑到窗口去看什么人在敲对门邻舍的大门,私拆别人的信件,偷听别人电话中的谈话,或是从门缝里偷看等——这都是滥用好奇心的举动。你的好奇心是否经过训练,使你只用正当的方法对于正当的事情起好奇心呢?”
对于你四周的东西和事情保持疑问的态度。寻找问题,加以发问。找出困难和矛盾的地方。承认仍有许多你可以学习的事情。而别人,甚至比你地位低微的人,可以供给你极有价值的资料。
养成喜欢讨论问题的习惯。假使你喜欢讨论,你便能懂得透彻地训练思考。相反地,假使讨论问题使你讨厌,你便会躲避,也绝不能学到如何思考。
许多人讨厌问别人,不喜欢承认别人比他们懂得多,这是一种极愚昧的自傲心理作祟。假使你请教他人时是以一种早已晓得的态度,那你最好不问,无论你所请教的人如何卑微,你的发问态度必须诚恳,要有一种真正想知道的态度。想从别人身上得到知识的惟一秘诀,便在于你能使别人感觉到你确实承认和敬佩他们高深的知识。这种诚意的敬重便能打开别人如泉涌般的心门,而你也能得到收益。
制定切实的目标
每个人都有过梦想,梦想可以非常美好,非常伟大,但是梦想不能替代目标。因为目标必须是合乎情理的。你可以梦想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但自己的听觉非常糟糕,不论你如何用功,如何努力,毕竟不会达到目的。当你的薪金每月是两千美金,你却设定目标下月要获得二十万美金,人家不当你是疯人院逃出来的才怪。
一位朋友在他的书中说,设定目标后,努力去实践,不放弃就会成功。
这只说对了一半,如果这个目标既合乎自己的“道理”,又合乎情理,一旦设定后,必须努力去实践,不要放弃,你一定会成功。如果放弃,永远也不会成功。但是,本身设定的目标并不合理,若要成功,就必须放弃,重新设定合理的目标。以书法来作比喻,有人勤学苦练书法一辈子,每天坚持读帖临帖,从不间断,到老不登奥堂。问艺者常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全在于勤学苦练,但问题出在他的目标(审美观)不合理,所以几十年的天天临写,只是天天在忠实地重复错误或者是巩固自己的缺点,岂能成功?
那是否有意料之外的运气?从人的命理和运程中解释,绝对有意外的佳运,但可遇不可求。作家马克·吐温调侃地说:“每一个人的一生中,幸运女神都来敲过门。可是许多人竟然跑到邻居家里没有听见。”在人生的旅途中,期待着意外的好运,犹如守株待兔,是一个没有保障的尝试。我倡导顺运,当我看见某人有意外的佳运,只是告诉他,及时把握,但不赞成依赖意外的佳运。回到我们谈的话题,要成功,必须先设定目标,在合乎自身条件的前提下,首先制定一个较长期的目标,然后再派生出若干短期的目标。无论是长期或短期的目标,必须有一个时间限定。在时间进度表中,还需要周密的计划。长期的目标,就是你的核心目标,是一条主线,要保持它的稳定,而短期的目标则可以多个,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修正,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1981年5月3日,印度著名电影演员、影片《流浪者》中丽达的扮演者娜尔吉丝在印度孟买逝世了。她的去世引起印度人民的深切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