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尔吉丝原名法吉玛·卡尼兹,1929年生在印度加尔各答,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她母亲是印度著名的演唱家和电影演员。所以幼年的法吉玛·卡尼兹就对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34年,5岁的法吉玛在由她母亲主演的影片《寻求真理》中饰演丫一个儿童。小法吉玛的一双明眸透出思索的眼神,柔弱纤小的身体裹着雪白的印度纱丽,显得格外纯洁和可爱。为此,她起了艺名“娜尔吉丝”(印地文“水仙花”的意思)。此后,刚满15岁的娜尔吉丝即在影片《命运》中担任了主角。她立志成为她母亲那样优秀的演员。她不懈的努力和她那优雅的气质、富有生活实感的艺术风格,使她很快成为了印度影坛上富有特殊魅力的杰出演员。
从1948年起,娜尔吉丝开始和男演员拉兹·卡普尔合作拍片。在长达8年的合作中,他们一起拍摄了近20部影片。他们共同拍片时,不仅各自的表演尽善尽美,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而且能相互激发对方的艺术才能。《流浪者》是他俩主演的第三部影片。娜尔吉丝在影片中以抒情演员的细腻手法把丽达悲欢离合的经历和内在情感的深刻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银幕上的合作,使他们相互间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但由于印度的封建门第观念,拉兹的父亲不愿儿子娶一个女演员,致使拉兹和娜尔吉丝未能结为眷属。
但娜尔吉丝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她坚持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娜尔吉丝的戏路很宽,不论是扮演喜剧角色还是悲剧人物,她都能赋予角色以鲜明的性格。1957年在拍摄《印度母亲》中,娜尔吉丝所塑造的印度母亲拉塔,渗透着印度劳动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和正直的品德以及经得起折磨、痛苦的坚韧气质。因而在印度电影节和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中,被评为最佳女演员。在摄制《印度母亲》的过程中,曾发生过这样一支插曲:影片中有一场描写拉塔和她的儿子被仇人纵火烧着茅草屋的情景。拍这一场景时,娜尔吉丝不慎身上着了火,幸而扮演她儿子的演员苏里尔·达特奋不顾身地把她从火海中救了出来。苏里尔是当时影坛上的一名新手,他刻苦钻研表演技巧,虚心向知名演员求教,演技得到迅速提高。在拍摄《印度母亲》中他饰演拉塔儿子逃跑的一幕时,脚踝关节不慎脱臼,但他仍忍痛坚持把那组镜头拍摄完毕才休息。娜尔吉丝被苏里尔的舍身救人的精神和他对艺术的严谨态度所感动,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拍片结束后不久,他们就结了婚。婚后,娜尔吉丝从银幕上消失了,她转而全力支持丈夫苏里尔从事电影事业。此外,她还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发展残废儿童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上。娜尔吉丝在孟买创办了一所低能儿童学校,招收了40多名被一般学校拒之门外的智能迟钝的儿童入学。同时,她还担任了孟买残废儿童协会主席等职。
1967年,在息影10年之后,娜尔吉丝复出,担任了影片《白昼与黑夜》的主角。为了把握人物形象她到一所神经病院去体验生活。在那里,娜尔吉丝看到一个女孩朝她走来,极力想靠近她并对她说了些什么。但看管人员不许女孩靠近娜尔吉丝,很快把她拖走了。后来,娜尔吉丝从医生那里知道了事情原委:两年前,那个女孩子曾在大街上向娜尔吉丝一行乞讨,并意外地从她们那里得到了一件爱不释手的礼物,女孩因此竞高兴得疯了起来,以至丧失了记忆力。这次她和娜尔吉丝再次相见,一下子又恢复了意识,产生了娜尔吉丝认识她,来看望她的感觉。娜尔吉丝听了医生的叙述,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同情和爱怜这些被生活所抛弃的不幸者。后来,她把这些感受细致入微地再现在影片《白昼与黑夜》中。在这部影片里,娜尔吉丝的演技更加纯熟和精湛,影评界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她艺术上的新高峰。娜尔吉丝又一次在印度电影节上赢得了最佳女演员的桂冠,并获得了印度电影界的最高荣誉——乌尔瓦西金像奖。
在30余年的电影艺术生涯中,娜尔吉丝拍摄了近百部风格迥异的影片,在这些影片中她不以光艳照人取悦观众,而是以真实、自然、清新、含蓄的独特表演风格打动人心。她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我认为演员必须洞察现实生活的真谛。当我扮演医生时,我首先了解医生如何使用听诊器,医生和病人讲话的口吻,怎样动手术等。不幸的是,一些演员只顾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扮演农村姑娘却描着眉毛,卷着高高的头发,指甲留得又细又长,还染上颜色。这是与所扮演的角色完全不相符的。表演艺术家应该尽力去再现生活的真实。”
稍有炒股经验的人大概都知道巴菲特,他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投资家,也是美国惟一靠股票投资成为亿万富翁的人。
巴菲特从小就显露出赚钱的天才。他11岁时,曾劝姐姐以每股38美元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不久股票下跌到27美元。姐姐担心自己的全部积蓄将化为乌有,每天责怪巴菲特不该让她上当。后来股票慢慢回升到40美元,巴菲特赶快卖掉姐姐的股票,去掉手续费后净赚了5美元。
巴菲特终身信奉美国财务分析之父格莱姆的价值投资法,即成功投资的重要因素,取决于企业的实质价值和支付一个合理划算的交易价格,而不必在意最近或未来股市将会如何运行。巴菲特把企业分为两大类:一般商品型企业和特殊商品型企业。一般商品指消费者总是能买得到的商品,如果这类商品的价格提高,更多的商品就会生产出来。商品的高价格会无限制地吸引竞争者制造商品,直到无利可图为止。特殊商品指独此一家生产这种产品,他人没有能力竞争。一个大城市的日报是最好的例子。又如名牌饮料像可口可乐也是。外来的竞争者很难与特殊商品型企业竞争。巴菲特喜欢的就是这类特殊商品的企业,他于1989年以10亿美元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6.3%的股票,三年翻了三倍。
巴菲特在投资上奉行目标少而精的原则。他认为投资的公司一多,投资者对每家企业的了解就相对减少。所以他不主张投资过于分散。他认为,投资多元化说穿了是投资者对所投对象了解不足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在他40年的投资生涯里,只有12个投资目标,使他拥有了现在的地位。
巴菲特在作新的目标确认前,将达到目标的可能都有非常精确的估计,有了绝对获得的把握,他才会进行实施。1993年,巴菲特购买了一家在内布拉斯加深受顾客欢迎的家具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办人是一位俄国移民,从未受过正式教育。巴菲特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是90岁高龄,但仍精力充沛地每天上班,坐在打高尔夫球用的三轮车上在公司来回奔波。有一天,巴菲特到她店里问她愿不愿意把家具公司卖给他,她当即开价6000万美元。巴菲特没有还价,径直回到办公室开了一张6000万美元的支票给她。这位老太太问他怎么没有请律师和会计师,巴菲特说他相信她。
在清点存货时,她才发现家具公司值8560万美元。不过一言既出,她不愿毁约,只是非常吃惊,因为巴菲特当时似乎想都没有多想一下。原来他早已认准家具公司值多少钱了。
如果你制定合理的目标,又定期检查工作进度,你自然就把重点从工作本身转移到工作成果,单单用工作来填满每一天,这看来再也不能接受了。做出足够的成果来实现目标,这才是衡量成绩大小的正确方法。随着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你会逐渐明白要实现目标要花多大的力气,你往往还能悟出如何用较少时间来创造较多的价值,这会反过来引导你制定更高的目标,实现更伟大的理想。随着你的工作效率的提高,你对自已,对别人也会有更准确的看法。
巴菲特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终身遵守的两条准则:第一,设立目标必须通过严谨的思考和精密的测算。第二,目标设立后,绝不轻易放弃和改变,尤其是核心目标。
成功人士能把握现在。人在现实中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如希拉尔·贝洛克说:“当你做着将来的梦或者为过去而后悔时,你惟一拥有的现在却从你手中溜走了。”虽然目标是朝着将来的,是有待将来实现的,但目标使我们能把握住现在。为什么呢?因为这样能把大的任务看成是由一连串小任务和小的步骤组成的,要实现任何理想,就要制定并且达到一连串的目标。每个重大目标的实现都是几个小目标小步骤实现的结果,所以,如果你集中精力于当前手上的工作,心中明白你现在的种种努力都是为实现将来的目标铺路,那你就能成功。
成功人士总是事前决断,而不是事后补救的。他们提前谋划,而不是等别人的指示。他们不允许其他人操纵他们的工作进程。不事前谋划的人是不会有进展的。我们以《圣经》中的诺亚为例,他并没有等到下雨了才开始造他的方舟。
合理的目标能帮助我们事前谋划,它迫使我们把要完成的任务分解成可行的步骤。要想制作一幅通向成功的交通图,你就要先有目标。正如18世纪发明家兼政治家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说的:“我总认为一个能力很一般的人,如果有合理的目标,是会有大作为。”
将挫折和压力变为转机
胡利奥·伊格莱西亚斯本是马德里的职业足球运动员,后来因车祸受伤瘫痪了一年半,他的球场生涯就此告终。在医院治疗时,一位富于同情心的护士给了他一把吉他,帮助他消磨时间。虽然伊格莱西亚斯以前从来没想到要在音乐界发展,但自此之后,他竟然在流行音乐方面获得重大成就。
那次车祸实在是伊格莱西亚斯一生的分水岭,是一个一切从此改变的转折点。人生的分水岭可能是一场疾病,一次意外事故或一次偶然遭遇,也可能是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把握人生中预料不到的时刻,使其成为发展的机会,应掌握四大策略:
1.对自己负责。有句谚语说:“时间能治愈一切创伤。”可是人生的经验显示,许多人经受不了危机,即使经过时间的治疗也不能完全恢复元气。因此,对于疾病、死亡、离婚或失业等沉痛经验,我们实在必须积极应付。有些人的应付方式是怨天尤人。然而事实很明显,我们对自己的生活终须负起责任。
艾眉结婚24年之后,丈夫跟她离婚。她既没受过从事任何职业的教育,又没有自力更生的信心,按理大有可能陷于自怜而从此一蹶不振。
可是,她并未如此。她奋力振作,对自己负责。“我要跨越创伤,替自己争一口气,”她说,“于是我去读经营房地产的课程,取得经纪执照,然后开设自己的事务所。我相信,不用多久,我就会成为这个城市中数一数二的独立经营房地产经纪人。”
2.不怕做出困难决定。人生分水岭的事情范围很广。女性远比男性重视与他人有关的问题,男性则较常提及与教育或职业有关的事件。从这些经历中获益最大的人,都认为抱着避免风险而只希望一切会变好的态度并不能使你有所发展。人们有所发展,是因为他们肯做出决定。
前美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美国早安”主持人哈特曼在大学攻读的是经济学学位。毕业时有很多极好的商界职位向他招手,但在大学时曾兼任无线电及电视广播员的哈特曼,却做出了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他抛弃多年的学术训练和稳定的收入,在工作极不稳定的娱乐通讯界中开始他的事业。
敢于冒险往往会有大收获。女艺人玛丽·马丁在好莱坞一家夜总会的天才表演中,高歌一阕名为《吻》的圆舞曲之后,即声名鹊起,从此飞黄腾达。原来,她开始唱时是以歌剧的最佳嗓子和传统方式唱的,但唱到一半时她忽然兴起,改用爵士乐的调子唱下去。唱完时,全场起立鼓掌,她就此有了新的事业。
美国佳士拿汽车公司的总裁艾科卡深有感触地说:“当机立断、稳中求胜,是优秀经理的标志,也是任何甘冒风险及发展真正自我的人的标志。”
3.谋求充实自己生活的关系。人际关系是人生的网络,它影响我们的思想、感受与行为,有时还是影响我们一生的途径。成功的人常常会告诉我们,他们在事业早期得过朋友或导师的指引。
甚至一个泛泛之交的人或陌生人,对我们的一生也可能有重大影响。棒球巨星坎本涅拉在他的事业近乎顶峰时,由于意外事故而变成瘫痪。一年后,他在一球场上坐在轮椅中休息时,忽然有位老大娘慢慢向他走来。她两腿镶有支架,走路时扶着拐杖。
她走到坎本涅拉面前,握住他那双软弱无力的手说,感谢他给她活下去的勇气。原来他在纽约一家医院住院时,她也是那医院的病人。她中风后半身不遂,因而厌世。但医院里的医生对她讲起坎本涅拉的勇敢,使她听了大为感动,于是决定努力活下去。她后来行程近两千公里,特地来当面感谢坎本涅拉,从而使坎本涅拉也得到了他以前给她的感召和勇气。
4.肯定自己的价值。在一般情形下,危机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从而使他更难于应付危机。我们在访问中发现,凡是能肯定自己价值的人,遇到困难时都不大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反而更可能影响事情的演变和寻求可以采取的途径。
保罗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新闻记者。他在6岁时以难民身份抵达美国,早年在学校里因不会说英语而深感痛苦。他受到同学讥嘲时不是大打出手,便是转身逃避,结果养成了他所说的“难民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诸如此类的想法:“不要破坏现状”、“到了人家这里就该知足”以及“这种东西轮不到你”等等。
后来他在一次夏令营活动时,生命有了转折点。“他们要我担任营里最有地位的职务——岸边指导员,因为我具备必要的资格,”保罗说,“这时,我照例听到内心的心声提醒自己:‘这种东西轮不到你赢。你不是第一流的人。’可是,出乎意料之外,就像灯光忽然亮了似的,我一下子变得恍然大悟。现在应该轮到我了。于是,我便答应担任那个职位。”
保罗不能肯定他当时怎会恍然大悟。可是那一刻的确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摆脱了心理羁绊,而变成“在我的世界里的真正自己”。
好的念头不会自动地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我们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我们决心要发展,是因为我们积极应付我们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