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斯迈尔斯认为要使成功的金科玉律成为自己的法则,就必须养成肯定事物的习惯。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即使潜在意识能产生很好的作用,还是无法实现愿望。相对于肯定性的思考的,就是否定性的思考。凡事以积极的方式即是肯定,而以消极的方式则是否定。
人类的思考往往容易向否定的方面发展,所以肯定思考的价值愈发重要。
如果经常抱着否定想法,必然无法期望理想人生的降临。有些嘴里硬说没有这种想法的人,事实上已经受到潜在意识的不良影响了。
有些人经常这样否定自己:“凡事我都做不好”,“过去屡屡失败,这次也必然失败”,“人生毫无意义可言,整个世界只是黑暗”,“没有人肯和我结婚”,“我是个不擅交际的人”……抱有这种想法的人,生活往往都不快乐。
当我们向他问及此种想法由何产生时,得到的回答多半是:“这是认清事实的结果。”尤其对于罹患忧郁症者而言,他们均会异口同声地说:“我想那是出于不安与忧虑吧!我也拿自己没办法。”
然而,只要换一个角度去想,现实并不如你所想象的那么糟,例如有些人会想:“我虽然一无是处,但也过得自得其乐,不是吗?”有了乐观而积极的想法,肯定自我,你的人生才会找到新的方向和意义。
◎积极思想的“魔力”
诸如失恋、失业之类的残酷事实,有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然而千万不要就此绝望,从此一蹶不振。
举例来说,如果你的身上有500元,与其你对自己说“只有500元”,不如想“还有500元”。
因为就心态来说,“只有”是一种否定性的思考,而“还有”则是肯定性的思考。两者虽同指一件事,却能赋予截然不同的解释。比起“只有”一说,“还有”的想法显然积极、乐观得多了。
可是一切事物的想法都在个人的一念之间,因此,肯定思考极为重要。此语并不涉及任何意念智慧的高低,而全赖思考的层面而定,亦即对于事物所思考的结果。
尤其当人处于绝望状态时,更应保有肯定思考,想想看,是不是能在人生遭遇悲惨的时刻告诉自己:“与其呼天喊地,不如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吧!”
积极思考确实颇具魔力,有时甚至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午夜1点30分,医院的一间小屋里,两名护士正在病人拉尔夫身旁守夜。头一天下午4点半,一个紧急电话打到拉尔夫家里,请他家人马上到医院来,当他们赶到病床边,拉尔夫陷入了昏迷状态,这是心脏病严重发作的结果。这一家人现在毫无办法,只能待在走廊上,表情不一,有的在担心,有的在祈祷。
灯光幽暗的病房里,两名护士紧张焦急地工作着。她们每人抓住拉尔夫的一只手腕,试图摸到脉搏的跳动。整整6个小时了,他一直在昏迷。医生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离开房间到其他病人那里去查房了。
拉尔夫动弹不了,也无法谈话,但是他可以听到护士们的声音。在昏迷中的一些间歇,他还能相当清楚地进行思考。他听见一个护士非常激动地说:“他好像停止呼吸了,你还能感觉脉搏的跳动吗?”
“没有!”另一个回答。
他一再听到这样的问答:
“现在你能摸到脉搏吗?”
“没有。”
“我很好,”他想,“但我必须告知她们。无论怎样我都要告诉她们。”
他对护士们近于愚蠢的关切又感到很有趣。他不停地想:“我的身体非常好,不会马上死亡。但是,我如何告诉她们这些呢?”
他想起他学过的自我激励的警句:如果你相信你能够做这件事,你就能做它。他努力想睁开眼睛,但没有成功,他的眼睑不听命令。事实上他什么感觉也没有。即使如此,他仍在努力睁开双眼,直到他听到一个护士说:“我看见他一只眼睛在动,他仍然活着。”
拉尔夫事后说:“我并不害怕,我仍然认为这很有趣。一位护士不停地对我说:‘拉尔夫先生,你在那里吗?’回答这个问题我得闪动我的跟睑来回答,告诉他们我很好,我仍然活着。”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他通过不断努力终于睁开了一只眼睛,接着又睁开另一只眼睛。此时恰好医生回来了,他们以精湛的技术使他起死回生。由自我暗示引发的信心,使拉尔夫闯过了鬼门关。
总之,凡事都有一体的两面,至于我们所知所欲的境地,其实都是基于自己将意愿印在潜意识中的结果。如果对此一味悲哀,或无所适从,不但无法改变目前状况,而且还可能造成更坏的影响。所以,即使我们身处绝境,也应该像拉尔夫那样保持肯定的思考态度,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让你远离消极思想
要想改掉否定思考的习惯,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人们并不是以普通语言进行思维,大脑进行的是形象与逻辑思维,特别是形象思维。字句只是思维的原料,当我们说话和阕读时,大脑便自动地把它们转化成形象。对于每个不同的字句,大脑中都会出现一幅相应的图像。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某买了一栋错层式楼房”,你看到的,是一幅图画;如果你被告知:“某某买了一栋新的平房”,你见到的又是另一幅图画。大脑形象是由我们根据具体称呼或描述事物的文字而调整和修正的。
当你说或写时,从某种意义上讲,你是一架给别人放映电影的放映机。你所制造的这些图像,反过来又将决定你自己及他人的思想情绪反应。
假如你告诉大家:“对不起,我不得不告诉大家,我们失败了。”这些人看到的是什么?他们会看到“失败”这个词所包含的一切,败落、失望及悲哀。再假如你告诉大家:“这里还有一个办法,我想它能挽救我们。”这样,大家都会觉得受到鼓舞,准备再奋斗一次。
假如你说:“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如此你便在别人的大脑里勾画出了一幅悲观的图景,相反,如果你说:“我们面临一个机会。”则会给大家勾画出一幅令人愉快的图景。
或者,你告诉一些人:“我们遭受了一笔损失。”人们似乎看见钱财滚滚而出,一去不复返。确实,这很令人不愉快。但如果你换种说法:“我们付出了一笔巨额投资。”大家看见的便是一幅令人振奋的图画。
关键在于,看重自我的人善于为他自己和他人制造积极的、乐观的图画。看重自我,我们便必须多使用那些生产积极精神的字句,如此,也才能使消极的思想远离开我们。
相信你的思想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而随着经历的增加,我们的思想精神也逐渐丰满成熟。美国心理学家哈帕格根据人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精神状态,将精神成长分为6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渐次增加,主要从经验中获取教训。小孩随着成长,不断地从周围人、从各种媒体、从自身的活动中吸取知识,形成自己最初的思想精神。
第二阶段: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智慧不断增进。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增加,对各种知识有了一定的整体把握能力,能融会贯通,提升自己的智慧。
第三阶段:“创造性”的出现。随着认识和智慧的进一步增加,认识到现存的知识和事物有种种的不足,这时他能就局部某一方面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
第四阶段:“混沌中的效力”。随着自我认识和知识的进一步成长,现存的问题和自己的反思旗鼓相当,对世界既明白又疑惑,整个世界和自我精神混沌不清。整个思想存在着这样的怀疑:“为什么我们要那样生活?我可不可以改变行为呢?”
第五阶段:“个别化”。随着混沌的解决,自我思想得到升华,走向个性化、个别化阶段。个别化是精神成长的高水平表现,也就是有了独立的信念、价值、判断、观念、行动。
第六阶段:现实上的成长。随着自我精神的进一步成长,个别化走向成熟,人们逐步学会将现实和幻想分开。认识到许多幻想只是“空想”,虽无大碍,却也于事无补,所以精神上更加努力面对现实。
我们发现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是与他精神的成长、思想的格局成正比的,行为是受思想控制和指导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从精神成长的6个阶段看,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我们还不属于我们自己,因为在这些阶段内,我们还没有自己较为稳定的信念、价值、判断、观念、行为。我们被历史的、前人的、别人的、大众的、习惯的、习俗的思想观念统治着,不能分辨,只能盲从,时常被潮流冲得一会左一会右,我们还不是自己的主人。当一个人精神思想不成熟的时候,即没有独自的个性化思想时,这个人是不容易成功的。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人成长得快,有的人成长得慢。而还有许多人到老都还不能过渡到第五、第六阶段。一个人想要自己的个性成功,就必须使自己的精神及思想加快过渡到成熟阶段。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众人也会承认你内心深处所确认的东西,这就是天才。尽管摩西、柏拉图、弥尔顿的语言平易无奇,但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其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在于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说出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一个人应学会更多地发现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即过的火花,而不只限于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
可惜的是,人总不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把它抛弃了,仅仅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在天才的着作里,我们认出了那些自己业已放弃的思想,它们显得殊异而庄严。于是,它们为我们拱手接纳——即便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没有比这更深刻的教训了。这些失而复得的思想警喻我们:在大众之声与我们相悖时,我们也应遵从自己的真理,相信自己的思想。
◎思想产生力量
亨利·福特每年赚进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因为他对自己有信心,并把那信心转变成为一项明确的目标,并用这项明确的计划支持这项目标。在亨利·福特年轻时和他一起工作的那些工厂同事,除了看到每周的薪水袋之外,什么也没有看到,而且他们也只知道追求薪水。他们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如果你想要有更多的收获,就先要对自己作更多的要求。
有一首很着名的诗,作者在诗中说出了一种伟大的心理学真理:
如果你认为自己已被打败,那么你就被打败了;
如果你认为自己并禾被打败,那么你就并未被打败;
如果你想要获胜,但又认为自己办不到,
那么,你必然不会获胜。
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那么你就已经失败,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发现
成功开始于人们的意识中——
完全视心理状态而决定。
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落伍,那么你就已落伍,
你必须把自己想得高尚一点。
你必须先确定自己。
才能获得胜利。
生命的战斗并不全是由强壮或跑得快的人获胜;
但不管是迟是早,
胜利者总认为他是能获胜的人。
相信自己的思想,
相信他能够产生力量。
那么。他就一定会产生力量。
如何获得完美
艾伦·科恩在他的畅销书《寻找自我》中告诉我们:获得完美的唯一途径就是转变思想。他在书中写道: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曾经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在每件事物上都发现细小的瑕疵。接着,我发现我根本不是完美主义者。我是一个不完美主义者。如果我是完美主义者,我应该无论看到什么都看到完美。”
我们所经历的生活,是我们选择的结果。我们随时都可透过赞赏或批判的眼光来看生活。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事物,或发现别人认为无望的机会,从而掌握生活的规则。结果我们会发现机会无处不在。
当你与一些商业伙伴在高级餐厅用餐时,你们中的一人向侍者要一种菜单上没有的不寻常的菜,侍者答复说,要去问问厨师是否能准备这道菜。然后,你们中的另一个人讽刺性地讨论道:“我敢打赌这仅仅是取决于厨师的心情。”但是这位侍者并没有退缩,他平静地回答,“实际上,我确信他会很高兴给你们做这道菜——这给了他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如果我们把我们的权力看做是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每一种境遇都能给我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任何一种境遇是固定的情形,除非你使它那样。你可以使任何事物发生改变。那么,你为什么不使它更完美呢?
想象一下,一个人正在城市街道上走着,这时头顶窗台上有一个花盆掉了下来,只差几英寸就砸在他的身上,在他脚边摔碎了。这个人可能做出4种反应。第一种,膝盖痉挛反应,他可能对着窗户大声诅咒,或者冲向楼梯,找到花盆主人,狠狠给他一拳;第二种,受害人反应。这种经历更使他确信世界就要伤害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总是尽力保护自己不受邪恶的侵害,重复多次向人们讲述自己的经历;第三种,超然的态度,他可能合理地思考为这是他的宿缘,什么也不做,继续向前走;最后一种,热爱的态度,他可能走到拐角处的花店里,新买一盆花,将花交给花盆被吹落的主人。
世界并不是完美的,而且并不需要修补。世界是开放的、需要信仰的。你永远不会通过修补破碎了的东西来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
你想修理的东西越多,你发现的破碎的东西就越多。获得完美的唯一途径就是你在哪里都认为它是完美的。如果它现在不在这,那么以后它也不在这。完美不是你达到的情形,它是你经历的一种思想。改变世界并不是恰当地安置它,而是正确地看待它。要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
有人曾指出,人有三种类型:一类是说“不够”的人;一类是说“太多”的人;还有一类是说“正好”的人。实际上,只有两种类型的人,因为认为一种东西“太多”实际上就是认为另一种东西“不够”。每一刻都在反对和肯定间选择。
难道领会完美就意味着要我们做被动的观察员而无所事事?不是这样的。完美是一个包含着变化、成长、扩大、改进和前进的过程。但是,当我们抱着改变缺憾的态度时,我们就不能采取改进的行动。当我们感觉到事物都很美好时,这些行动才能进行。难道这不也是一种使它们更完美、令人愉快的冒险吗?真正的完美主义者能发现最高的可能性,他们会非常投入地促使现实世界和他们的想象相一致。
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整个世界都处于建设状态,而这种建设可能永远都不能全部完成。但这个过程是在不断完美中向前发展的,当你路过时,你能赏识这种魔力,你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完美主义者。也就是说,只要你能换一种思考的方式,你就能够获得完美。
用思想创造成功
◎启动你的大脑
脑力激荡的创始人是亚力士·奥斯本,它是一种最古老的创意技巧。
奥斯本是一个革命性的思考者。在开始工作不久,他就发现了思想的力量。思考变成他的嗜好,他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而且可以经由学习变得更有创意。他也认为创造力在企业中非常重要。他提出理性、创造两个大脑的观点,即预言右脑与左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