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智慧必读丛书)
11213200000027

第27章 社交职场中学会选择和放弃(1)

与人相处的放弃艺术

人与人相处需要的是适时的退让,这种退让其实就是放弃的智慧。

喜欢下围棋的人都知道,其制胜之道不在于斤斤计较几个棋子的得与失,而是在于占势。以几个子的放弃换得控制全局大势。这是制敌取胜的常用之道。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下棋锋芒毕露,尤喜围杀,显然是以提取对方的棋子为乐事,这虽然得到了一时的痛快,但最后输棋的往往就是他。

有时退让可以更好地向前。退让是一种柔韧之术。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甚至是为了他人的一些闲言碎语、一个不屑的眼神,我们就发愁、发怒、斤斤计较。纠缠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如此天长日久,我们的心灵就被折磨得千疮百孔,痛苦不堪。假如我们在这些无足轻重的小事面前柔韧一些,适当地退让一下,就会显得坦然得多。假如我们能够以平静恬淡的心情去面对种种荣辱得失和恩怨情仇,从而使自己能够永久地保持对生活美好的体味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这就达到了柔韧境界。这亦是一种修身养性,是对自己的人格和性情的陶冶升华,从而进一步使自己的心胸趋于博大,灵魂趋于崇高,视野变得更加深远,思虑更加高瞻远瞩。那么,在我们漫长的生命旅程中,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了艰难困苦的无情挫折,我们也都能超然地走过。个中道理亦非常简单:正因为那些荣辱得失和种种窘境都伤害不了我们,这就使我们无形之中减少了很多的困扰与忧愁,生活会变得更加快乐充实;在我们的精神天空里也会少了许多沉重的阴影,而多了一丝绚丽的色彩。仔细想想,整天纠缠于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而不能自拔又是何必。柔韧有时又是对自己的爱护,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也许很多人都懂得“谋势不谋子”的策略,我们若真能领会其真义,那么在生活中就能顾全大局,高瞻远瞩,而不会贪图一时一地之微利。不会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从而实现胸中远大的理想。洒脱而自愿地放弃一些微小的、眼前的利益,其根本目的在于逃离这些东西的羁绊,避免被它们折腾得伤痕累累、身心疲惫,妨碍自己前进的步履。这无疑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超脱,从而使自己拥有平和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能够从从容容、踏踏实实地去走那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做自己该做的事,进而走向成功的彼岸,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诚能如此,那么你已掌握了柔韧人生的真谛。

达到柔韧人生的境界,是使自己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明智之举,是聪明人走向成功、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多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

朋友,对我们就像读书一样。真正的朋友总不忍坐视我们的颓丧,而时常鼓励我们,使我们增加勇气。

要和人相识,并不像通常所想像的那么困难,就是要结交地位较高的人也如此。尤其是年轻人,可以无所顾虑地和地位较高的人亲近。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到了威廉·亚斯达的事务所。

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卡立刻认出了面前那体格结实,长着一对浓眉的人是谁。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并微笑起来。俩人竞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去访问的其他实业界的名人。

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他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却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又过了两年,这个20岁的青年成为他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是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为时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这个来自乡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终于成为银行董事会的一员。

华卡在活跃于实业界的67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来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有益的人相结交。会见成功立业的前辈,能转换一个人的机遇。

年轻的男女都能直率地表达崇拜英雄的心意。可是年纪一大,就以为不可不将这种心意隐藏起来。

但是隐匿崇拜英雄的心意是错误的,应当与你所崇拜的人亲近,这才是良策。这不但能使对方感到高兴,而且会鼓励你,增加你的勇气。

怀特是美国印第安纳州小乡镇上的铁道电信事务所的新雇员。16岁时他便决心要独树一帜。27岁他当了管理所所长。后来,先到西部合同电信公司,接着成为俄亥俄州铁路局局长。

当他的儿子上学就读时,他给儿子的忠告是:“在学校要和一流人物结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

你也许会觉得这句话太庸俗。但请别误会,把有能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并不可耻。朋友与书籍一样,好的朋友不仅是良友,也是我们的老师。

要与伟大的朋友缔结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赚百万美元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这原因并非在于伟人们的超群拔萃,而是你自己容易忐忑不安。

年轻人之所以容易失败,是因为不善于和前辈交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兰西的陆军元帅福煦曾说过:“青年人至少要认识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请他做顾问。”

萨加烈也说了同样的话:“如果要求我说一些对青年有益的话,那么,我就要求你时常与比你优秀的人一起行动。就学问而言或就人生而言,这是最有益的。学习正当地尊敬他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不少人总是乐于与比自己差的人交际。这的确很值得自慰。因为藉此,在与友人交际时,能产生优越感。可是从不如自己的人当中,显然是学不到什么的。而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促使我们更加成熟。

我们可以从劣于我们的朋友中得到慰藉,但也必须获得优秀的朋友给我们以刺激,以助长勇气。

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偶然得来的。我们或者和他们住得很近,因而相识;或者是以未曾预料的方式和他们相识了,结交朋友虽出于偶然,但朋友对于个人进步的影响却很大。交朋友宜经过郑重地考虑之后再决定。

总之,事业成功的人,有赖于比自己优秀的朋友,不断地使自己力争上游。

其实,你应当牢记与有益的人结交,并非太难的事情。首先将你所在城市的著名人士列出一张表,再将会对你的事业有所帮助的人,也列出一张表。之后就是每星期要去结交一位这样的人。伟大的人物才有伟大的友人。

如何放弃受害意识

我们在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当一个人拎着沉重的东西登上公交车后东张西望地期待有人为他让座时,往往没有人会去理睬他;而当一个人满头大汗抱着重物久久站立着时,却会有人向他招呼道:“请到这儿来坐。”

也许读者会很奇怪,同样是背负着重物的人,为什么他们会遭到不同的待遇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前者心存受害者意识,希望有人来同情他所处的境况,这反而引起了他人的反感;而后者则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博得了他人的敬仰,于是给予了他及时的帮助。

从这一小小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简单至极的做人哲学:我们应当放弃受害者意识。

有人说女性是弱者,很大程度上是指女性是生活、感情上的受害者。

比如一个妻子发现丈夫有外遇之后,便开始哭哭啼啼,一副可怜的委曲样儿。说句实话,当丈夫看到妻子这副受害者的架式,反而更加心存厌弃,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懦弱的人。还有一种妻子干脆大吵大闹,还寻死寻活地说:“我是一个受害者!”这时她的丈夫多半不会及时回头,他的心里也是很不情愿的。

如果处于当时境况的她,心里放弃受害者意识,以一种自尊自强的形象出现在丈夫面前,她的丈夫又会怎么做呢?他一定不会像刚才那样心存厌恶,反而滋生怜惜了呢!只怪懂得这种心理的妻子实在不多啊!

时下大都市里开通了不少情感专线,以便感情上的迷惘者寻找到生活的支点。

其中不乏感情上的受害者,但他(她)往往不是向主持人询问以后生活的方向,而是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受害经历,更有甚者一直哭哭啼啼地说上一个多小时。主持人一定也听得很累。这不是针对他(她)的发泄内容,而是这种方式极不可取。以一种极端受害者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只会使变得丑陋,潜在地暴露出无能与自卑。而且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什么,改变什么。

再看两个不同心态的下岗人,我们也可有所启示。A君下岗后,觉得自己还不到退休的年龄,于是到处求职,终于觅得一份里弄工作的差事。平时,他出出黑板报,打扫打扫办公室,工资虽不高,却也做得有滋有味,得到了居民与里弄干部的认可与好评;B君呢,自从下岗后,心里就很不平衡,天天闷闷不乐,逢人就念自己的苦经,发泄对社会的牢骚,久而久之,朋友们便不再上门,妻子也对他这副生活模样感到反感。

如果你有这两个朋友,你一定不会与B君深交的,因为他不是一个成熟的人。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更是养成了与身俱来的受害者心理。在中国,一个3岁的孩子跌倒后,很委屈地大哭一阵,引起父母或旁人的注意,本能地希望有人扶他起来。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受害者心理。国外的有些父母一般不会去扶孩子,孩子哭够了,知道只有靠自己了,自然就会爬起来。让孩子有了这种童年时期的锻炼,他们长大后就不容易具有受害者意识,更为坚强独立。

看了上述不少例子,你是否很有些感触呢?每个人都应该走好自己生命的每一步。你只要活着,就应该放弃受害者意识,敞开自己的胸膛,积极地对待每一天和每一个人。

不要轻言不求人

有许多朋友常常引以自豪地向人说:“我平素不喜欢求人的。”他的话似乎带有一些“让人知道他是个性坚强的人”的意思。但这句话挂在嘴边,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立身处世,虽然要自力更生,不要轻易靠人,但这个社会毕竟是集体的,有许多事情是独立难成的,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当你处于顺境的时候,你自然不会想到陷于困苦中的滋味,便轻易妄言自己不求人。殊不知,人生变幻莫测,又怎知前路没有重重阻碍呢?

凡是自称为不愿求人的人,往往是交际场上的失败者。从心理方面分析,人的性格虽然不同,有宽容的,有吝啬的,有豪爽的,有狭隘的,但无论性格怎样,对给予别人一种小惠却是人人都乐意的。

当你对一个人说:“我不喜欢求人。”即使你的话不是向他而发,但听的人却认定你的话是针对着他的。他会感觉你将他拒于千里之外,产生疏远感,甚至还会产生你是鄙视他的能力的感觉。

敏感的人会从“我不喜欢求人”这句话中读出它的言外之意“我也不喜欢别人求我”。因为一个以不求人为荣的人是一定会看不起向别人求取恩惠的人的。

交际学家甘顿教人“善意的向人求取一些小惠”,认为这是讨人好感的最好方法。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与重视,如果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一点恩惠,那么在心底会生出一种想法:我对别人有用,我可以造福于别人。这种想法会给一个人带来愉悦和幸福感。同时得到恩惠的一方也会因为感激而记着这个施惠者,尊重他。这就是为什么要善意的向人求取一些小惠的原因,它也是交际一法。

人生一世谁敢担保永世不求人?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尤今曾写过一篇《不求人》的文章,主张“自己尽力而为,不论成功失败,都心安理得”。

然而,现实生活有太多无奈,使你不得不去求人。假如你是一位待业青年,希望能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假如你是一个职员,希望能平步青云;假如你是采访记者,希望能紧握伟人的手;假如你有急用,希望能筹借到一笔款子……这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希望便构成了生活。生活则迫使你不得不去求助于别人,而是否能得到别人的“搀扶”,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你有没有求人的技巧和策略。

有些人一提到求人就皱眉头,甚至羞于告人,他们对求人持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那一定是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其实不然,向别人求取帮助必须是以自尊、自重、自爱为前提的,做到求而不卑、求而不亢、求而不倚。

要想成功地求得别人的帮助,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诚恳礼貌,即常言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礼貌待人,铁心可化,这是求人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二,避开忌讳。每个人因个性和生活经历等,对某些言辞和举动有些顾忌,因此千万不要去冒犯。

《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这里。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首先不妨对那个人的嗜好、性情、学识和经历等做一番侦察,然后从容前往,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交谈时,对于对方特别宠爱的或引以为荣的人,要表示好感,并予以极大的兴趣。求人的时候最好还是以物质形式作为媒介,可以送给对方特别宠爱或引以为荣的小礼物,以拉近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

有一个人大学刚刚毕业,分配到工作单位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一点对不上号,他不想让自己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荒废掉,于是想求人事科长帮忙给调一下工作。在他登门拜访之前早就打通了几条暗线,了解到科长有一独生女儿,今天刚考人大学,读中文系。这个小伙子灵机一动,登门拜访那天拎了一大书包去,还正好赶上科长的女儿在家,也先不提相求之事,只是拿出一本又一本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与科长女儿探讨起来,并鼓励她上了大学要好好读书,言语间流露出自己大学毕业后,学不为用,丢弃专业的苦恼。临走,声明这些名著全当是送与她考取大学的奖品。真是不虚此行,讨得科长女儿一个满心欢喜。科长大概也认为不该埋没了他的才华,应该学以致用吧,不久,他果然调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上。

我们诚心诚意地有求于别人,但是不一定人家就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当我们遭到拒绝时,不要过分追究原因。的确,被拒绝的心理是很不好受的,任何人都想知道原因,但是如果穷追不舍地缠住对方,非问清原因不可,往往会破坏双方感情。

你求人不得时,也不要过分坚持。对方既已拒绝,必有原因,如果过分坚持自己的要求,不但会使对方为难,而且也会使自己陷入被动,一旦被坚决地拒绝,心理上将很难接受。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又何必在区区小事上计较个没完?被人拒绝后要做到豁达大度,不抱成见。

当你会意出对方拒绝的心理时,不妨自己把话打断,干脆表示没关系,反过来再安慰对方几句,请他不必介意。对方会感动过意不去,说不定以后会很主动地帮助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