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美好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11213300000035

第35章 保持良好的心态(5)

学生们常来问牧师:"你总是讲要为他人做些什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一次,一个叫吉尔的男孩子问牧师:"有什么可做的呢?"于是牧师把他带到离南加州大学不远的一个疗养院。面对那些躺在床上、两眼直视天花板的病人们,吉尔说:"我对老年医学一无所知,到这里来做什么?"

牧师对他讲:"别忘记,你看见那边有位太太吗?走过去说"你好吗"。"

于是,他坐下来和她谈了起来。吉尔惊讶地发现,她的学识是那样的渊博,灵魂是那样的高尚。她对生活、对爱、对于痛苦和不幸谈起来滔滔不绝,她甚至还谈到怎样努力以平静的心情去迎接死亡的来临。从此以后,吉尔向那位老太太及疗养院的其他人伸出了友爱之手,他们之间不断发生着感人的事情。一天,牧师看见吉尔带着三十多个老人从校园里走过--他们是去看足球赛的。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激动的吗?

有什么可做的呢?看看你的周围吧!在你身旁就有一个孤独的人需要得到爱的温暖,还有个态度不好的女售货员需要引导和鼓励。这些不都是可以去做的吗?这些虽然不是惊天动地之举,可是做与不做大不一样。

生活本身不是一个目标,而只是你走向某个目标的过程。目标的实现要靠一步一步地走,如果每一步都迈得扎实而有意义,这就意味着生活。

如果给爱下一个定义的话,唯一能够概括其全部含义的字就是生活。你一旦失去了爱,也就失去了生活。请加倍珍视自己的爱,用行动去表达自己的爱吧!

一定要怀有感恩的心

有这样一句话:"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

浮躁的现代人的确计较得多,感恩得少。一位企业家招聘员工时,首先看他们孝不孝敬父母。他说:"如果他们连父母都不孝敬,他们也不会忠诚我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他经常问求职应聘者:"寒暑假你们都干些什么?"很多人这样回答:"玩、旅游、休息。"他再问:"经常回家乡吗?"有的应聘者说:"经常回啊。"他又问:"都于吗啊?"他们说:"找同学吃饭、聊天、一块玩。"他接着问:"在家里都干吗?"他们说:"睡觉、看电视。"应聘者对问题的回答十分浮浅,这位企业家不高兴了:"你怎么就不提孝敬父母啊?你可以帮父母干点活,讲一些大学的见闻啊!"

西方有一个感恩节,大家在那天都会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贡献。对朋友感恩,对父母感恩,对生活感恩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态。

在35岁以前,一定要怀有感恩的心。

一首名为《感恩的心》的歌中唱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感谢的人真的太多了: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了这个缤纷的世界,感谢父母把我们抚养教育成人,为我们倾注了世上最伟大无私的爱;我们要感谢我们的朋友,是朋友们的指引和鼓励给了我们充实的生活和欢乐的人生;我们要感谢我们的亲人,是亲人的理解和包容使我们享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得到了爱的理解;还要感谢上苍,感谢生活中的一切,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恩赐。

也许,我们身边的人一个细微的动作,默默注视的眼神,一首动听的歌曲,一篇感人的文章,都会让我们潸然泪下,使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父母,用感恩的心来思念朋友,你会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磨难使我们过不去,生活会在你感恩的心中变得如此的美好和温馨。

让我们在感恩的心中找到乐趣,你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并不远。选择一份随意,不去强求不该得的,使我们的心灵在感恩的心中洗去铅华,知足并快乐地生活着。

感恩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如果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学会感恩,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以写《达到经济自由的9个步骤》一书而成名并致富的奥曼自己买得起劳力士手表和名牌服饰,开得起豪华跑车,也能够到私人小岛度假,却坦白承认她没有满足感,甚至有好友在旁时,她仍然感到寂寞。

奥曼说:"我已经比我梦想的还要富裕,可是我还是感到悲伤、空虚和茫然。钱财居然不等于快乐!我真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才能带来快乐。"像奥曼那样,为钱奋斗了大半辈子才悟出"有钱不一定快乐"道理的人不在少数。她如果肯在圣诞假期当中静下心来读读普拉格的《快乐是严肃的题目》这本书,她会感悟出,感恩之心是快乐的秘诀。

普拉格的书中引述了一个观点,就是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人本身出了问题,把有问题的部分修理好就行了。根据他的看法,不知感恩是造成我们不快乐的一大原因。特别是在布施礼物的"快乐假期"里,他提醒做父母的应该好好教导孩子知道感恩与满足。他认为:"如果我们给孩子太多,让他们期望越来越大,就等于把他们感受快乐的能力给剥夺了。"他认为做父母、做长辈的有责任要求孩子们学会从心里说"谢谢"。

所有快乐的人都心怀感恩,不知感恩的人不会快乐。而你期望越多,感恩心就越少。在期望获得满足的一刹那,我们必须想到那绝不是必然的事,既然如此,感恩之心会增加我们的愉悦,也会使我们将来不至于不快乐。

犹太教和佛教都教人随时心怀感恩。犹太教徒凡事都要感谢上帝:为了盘中的食物、清晨醒来、休假,甚至见到美丽的彩虹,都有感激上帝的颂词。佛教徒"上报四重恩"(三宝恩、父母恩、国家恩和众生恩)当中的众生恩也类似犹太教的感恩范围,甚至更大。

各行各业的人努力工作,我们才有一切衣食器具与避风寒的屋字;天下各种动物、植物、矿物的生存,我们才有维持生命和赏心悦目的资源。

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和知足,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快乐起来。

不要忽视对别人感激的心情

有这样一位妇人,她辛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却从未得到家人的任何感激。

有一天晚上,她问她的先生:"彼得,我在想,万一我有一天死了,你会不会花一笔钱买花向我哀悼,你会吗?"

"当然会啊!玛莎,你干嘛问这个?"

"我只是在想,其实到那时候,二十块钱的鲜花对我已经一点意义也没有了。但是我还活着的时候,有时候只要一点鲜花,对我却更有意义。"

玛莎的感叹,不也正是你周围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呐喊吗?"有时只要一点鲜花"便能带给别人活下去的希望和喜悦。

你还等什么呢?你还要等到你的心无法再爱,眼睛永远无法再睁开,耳朵也永远听不到,才肯行动吗?

为什么人类总是隐藏他们感激的心情呢?或许是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摧毁了他们感谢的心,或相互的伤害抹煞了彼此的和气,也可能是他们习惯了没有感激的日子。

仔细想想别人曾经为你所做的--爱的表示、友善的动作、信心的鼓励、友好的示意。你曾经对你的父母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只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对你的老板表示感激他雇用你;感激你的朋友对你伸出友谊之手;感激你的职员卖力地为你工作;感激你"另一半"的牺牲和关爱;感激顾客对你商店的光顾;以及感激任何为你服务的人吗?你每天应该空出一段时间,对这些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的人,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表达出你对别人的感激之情后,你会发现你所得到的回报将源源不断。

不吝啬对别人付出接受、赞同和感激之心的人,总是受人欢迎的,因为和他们相处使人有甘之如饴的舒适感。相对地,习惯深藏对别人感激之情的人,则容易吃闭门羹,遭到别人的拒绝。

总之,以你觉得最舒服、最自然的方式去做。很多人习惯搭着别人的肩表示:"我爱你。"其实,你没有必要以这种方式来传送你对别人的关怀和感激之情。不需要肉麻的动作,只需要简单的几句话,便可以使别人感受到你的热情和诚恳。但是你应该表现得和平常有所不同,尽量避免公式化。有时候感激对别人的意义相当大,尤其是他们正渴望和期待时。

随时有这样的观念,并努力去做!你只要打开心扉,让别人听到你想说的每一句话,感受到你每一次亲切的行动,而不需要刻意去想你该怎么做。

你可以依照下面所建议的去做,这些都是表达感激的方式:微笑、招呼别人用餐、递一张纸条来分享你的喜悦、握个手祝他今天过得更快乐一点、送一份小礼物、说一句赞美的话、帮一个忙、借他一本书、打个电话给朋友、寄一张问候卡、说一声"谢谢你"。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你可从生活中慢慢去体会,使它更丰富。

把快乐作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

快乐的心境是一种健康友谊的情绪;快乐有利于开发人的创造力;快乐是积极地肯定自我,是紧紧地抓住现在。我们要让昨天所有的不快、失落化为云烟,只留下经验教训做今天快乐的基石;要把对明日的忧心忡忡全部拒之门外,只让美好的向往为今日的快乐增添色彩。

人只有在快乐中,才会有完整的自我、积极的创造,才会青春永葆、魅力永恒。

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必须充分认识到快乐的巨大意义和巨大价值,有积极、正确地追求快乐的强烈意愿,培养强烈的快乐意识、快乐观念,把快乐作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

培养快乐的习惯、快乐的性格

快乐是一种习惯。萧伯纳说:"我们对小的烦恼、挫折、牢骚、不满、懊悔、不安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纯粹出于习惯。"根据"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的原理,从行为人手培养快乐习惯、快乐性格,是比较有效的策略。当你不愉快的时候,要想变得愉快的主动方式就是愉快地坐起来,愉快地看看四周,使自己的言行好像已经愉快起来。只要你模仿快乐的表情,就可激发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脑电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自己越来越自然地感到愉快。

R·L·史蒂文生说:"快乐的习惯使一个人不受--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在条件的支配。"快乐,主要取决于我们自身。只要养成了快乐的习惯,进而养成了快乐的性格,我们就能成为快乐的主人,每时每刻都快乐幸福地生活。

学会乐观的思维方式,学会调节认知

快乐,一方面取决于客观实际,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认知、思维方式。

如果觉得不幸福,就会感到不幸;相反,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很多时候,快乐并不取决于你是谁,你在哪儿,你在干什么,而取决于你当时的想法。两个人从同一个窗口往外看,一个人见到的是泥土,一个人见到的是星星。有一个囚犯,当法庭宣布判处他5年徒刑的时候,他竟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他一直以为要被判8年。所以,莎士比亚说:"事情的好坏,多半是出自想法。"伊壁鸠鲁也说:"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如果掌握了乐观思维法、光明思维法,人生万事万物都能够引起我们的快乐。

培养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乐趣

歌德说:"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我们对工作、对事业高度热爱,就不仅能喜爱自己有兴趣的事,而且能喜爱自己不得不做的事,等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幸福的天堂中。一家报纸曾举办一次有奖征答,题目是:"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获奖的答案是:正从事着自己喜爱的工作的人,是最快乐的。快乐与事业非但不矛盾,而且是和谐统一的。对工作有兴趣,可以得到快乐;事业成功了,可以得到更大的快乐。正如埃及著名作家艾尼斯·曼苏尔所说:"事业成功本身,便是一种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力量。"因此,我们追求事业成功,就是追求最大的快乐。

坦对不愉快的日子

人的一生有许多日子会处于生活的低潮。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沮丧和烦恼,如:情场失意,经济拮据,孤独寂寞,夫妻不和,母子矛盾,这些都可能引起不快。即使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如夫妻争吵,失眠,想要的东西商店里一样也没有,上街受了陌生人的闲气,求人不成等等。一切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失意和不快,都可能给你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这些大家可能都深有体会。

当不愉快的日子接踵而至的时候,就好像无边无际、没有尽头:孩子们为什么不能多安静一会呢?为什么杯子会从手指中滑掉?为什么饭总做得一团糟?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总是平平庸庸、毫无起色?什么时候才能遂人心意?

没有人能够逃脱不幸与不快。即使你长途跋涉,走遍天涯海角,寻得一个看破红尘的高僧,他同样也逃脱不了现实中的猜疑、精神上的不满和生活中的无聊。世界上不存在极乐天堂,没人能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端正态度,妥当地去应付这些不愉快。

对这一系列暗淡时光,我们该如何看待呢?有三点你必须避免:一是对事情过分追求完美,吹毛求疵;二是遇事爱抱个人成见,感情用事;三是自悲自怜,处处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

如果你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你这种求全责备的生活态度必将无形中给你和他人的生活增加许多无法忍受的负担。一个真正的奋斗者会有一个确切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最终达到这个目标。奋斗者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更趋完善,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一项工作结束后,他就抛开这里的一切,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而那些爱挑剔、追求过分完美的人,却事事希望立竿见影,在一些细节小事上钻牛角尖,些许差错也会令他耿耿于怀。既然他的要求从一开始就不实际,他就永远也不可能满足自己,从而不得不在别人面前掩饰自己的过失。由于过分挑剔,他不断地把责任推给别人,把自己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归咎于他人的"不善"。

这些"他人"总爱打乱那些追求完美者有条不紊的世界:"别在地毯上行走,今天早上刚打扫的!"这种人遇见什么不顺眼的事,很易大动肝火。他总是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缠,结果什么也干不成。

如果你在一些细微小事上过分纠缠不清,对自己对别人过分苛求,你就该想到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生活,也没有极乐天堂。当你能够原谅自己和他人的错误的时候,不愉快就会随之消失。

充分享受目前拥有的一切

很大程度上,我们心灵平静的程度取决于我们能否生活在现在时。无论昨天或去年发生了什么,明天也许发生或不发生什么,你身处的都是现在时--永远如此!

毫无疑问,我们许多人都已精于将大部分生活花费在为各种各样的事焦虑的"神经焦虑"艺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