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11213800000025

第25章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选择快乐(5)

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正在外地做官。忽然有一天,收到在老家务农的弟弟郑墨一封来信。老弟兄俩经常通信,然而这一次却非同寻常。原来弟弟想让哥哥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说情。这一下子弄得郑板桥很不自在。

这郑墨粗识文墨,原也不是个好惹是生非之徒,只是这次明显受人欺侮,心里的怨恨实在咽不下去。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不是郑家的,郑家无权拆掉。其实,这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双方都难免求人说情。郑墨自然想到了做官的哥哥。想来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官官相护嘛,这官司就必赢无疑了。

郑板桥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劝他息事宁人的信,同时寄去了一个条幅,上写"吃亏是福"四个大字。同时又给弟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诗:

"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何处去找秦始皇。"

郑墨接到信,羞愧难当,当即撤了上诉,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那邻居也被郑氏兄弟一片挚诚所感动,表示也不愿继续闹下去。于是两家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这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

大凡平民百姓,最难得吃亏的是财,最难得忍受的是气,往往被气所激,被财所迷,做出不可收拾的局面来。一打官司,难免为了争个输赢而打点官府衙门,大多是丢了西瓜,捡个芝麻,为人耻笑,自己倾家荡产。这样的关口,两相争必相伤,两相和必各保,实在不值得争赢斗狠,惹下深仇大恨的。

郑板桥的意思无非是钱财乃身外之物,值不得相争。像长城那样宏伟的工程,秦始皇死后尚不得拥有,将国比家,道理还不是一样吗?人赤条条来到世上,又赤条条复归黄土,争来没啥意思,更何况还要惊动官府、伤害邻居呢?

"让他一墙又何妨!"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这个前提就是"吃亏是福",而结果两家的重修旧好和仍然共用一墙,又证明了"吃亏是福"。

在人际关系中,很多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些明争暗夺,有些摩擦,一切都起源于吃亏还是占便宜,又结果于吃亏还是占便宜。这"吃亏是福",极有讲究,上可通天地阴阳,下可通人事物理,这句话充满了人情练达,又合乎辩证法。

从表面上看,吃亏就是吃亏,占便宜就是占便宜,怎么能说吃亏是福呢?同样的逻辑推论是"占便宜是祸"或者至少"占便宜不是福"。这该如何理解呢?

我们暂且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上,把吃亏当作阴,把占便宜当做阳,这就建立起阴阳两种范畴。我们已经知道,阴阳是固定的,同时又是不断变化和转化的。在一定条件下是阳,在另外的条件下就是阴,或者转化为阴,那么吃亏和占便宜本身是独立的,义是可以转化的。吃亏,表面上是阴,其实是以阴克阳,吃亏了,一是获得了心灵的宁静,二是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三是其实在钱财上也不一定吃亏,等到对方觉悟过来,你的还是你的,我的还是我的,何亏之有?这三条只要得到其中的一条,就算是""吃亏是福"了。同理,占他人便宜的人一是心理上永远不得安宁,二是让天下人耻笑,三是可能退回别人的财物,即使不退回,一点点财物又能怎么样呢?这样看来,不也是"吃亏是福"吗?老子云"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就是用辩证法的道理说明了福埋藏着祸,祸又隐藏着福。那么,吃亏表面上是祸,其实是福,占便宜表面上是福其实是祸,不就很好理解了吗?

经历了大半辈子人生酸甜苦辣而义极为洞察人生的糊涂学大师曾经说过这么一段极富哲理发人深省的话:"世事就是两字:福祸。俩字半边…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俩字相互牵连着。所以说你们得明白,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了头后边就有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甭乱套,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

这"吃亏是福"的奥妙是让着别人,不与人争强斗胜,这需要容忍,需要装糊涂。既明白了上述道理,既把钱财视为身外之物,就不要过分计较,患得患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岂不是更好的人生?这样,所谓"吃亏是福",仍然需要装糊涂,否则,怎么能会吃亏?怎么能由吃亏而得福呢?

郑板桥还说:"为人处,即是为己处。"意思是:"替别人打算,就是为自己打算。"这与今天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大家都能有吃亏的精神,那么这个世界岂不好得多了?还有那么多的战争、杀戮、坑蒙拐骗以及种种罪恶和不道德行为吗?这样看来,吃亏就不仅是个人的福分,而是人类的福分。当然,这并不是说,人立身行事,或在一切商业、政治、外交中,都要讲究吃亏。吃亏只是人生的一个谋略,含有"抛芝麻而捡西瓜",或"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手腕,只是人生装糊涂的一个方面,并不是适用于一切场合。至少在今天,国家、政府、企业等之间,还是需要竞争的。在大气候上,不适宜于讲究"吃亏是福",除非等到大家都认识到这一点,都纯以忍让、吃亏为办事的基调的时候。

先聪明后糊涂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提起《红楼梦》,谈到王熙风,人们一方面会惊叹于她的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她的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但人们更为熟悉的是她的结局。她算是文学作品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王熙风的判词是这样的: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在贾府算是一个巾帼英雄了,她想尽多种办法,使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的局面,同时也积攒些家私。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换来了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死后甚至连女儿也保不住。

凤姐"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心性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这些熟悉凤姐为人的各色人等对风姐的评价,活脱脱现出了一个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十分精明的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岂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那句话了吗?

凤姐比一般人更多地体验了痛苦的折磨,且不说她在背后遭骂挨咒,劳心竭力,绞尽脑汁,就是死时的凄凉和死后的寂寞也会使她备尝苦楚。倒是李纨并不轰轰烈烈,并不劳心竭力,却落得干净自在,人缘好,以及中年时儿子的功成名就。的确,王熙凤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厚道待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深藏于密。甚至连自己的丈夫也数落她,背叛她,她实在是活得好累好苦,而这一切的根源,却在于她的聪明和爱耍小聪明。

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则是假聪明。培根先生认为,不论这两国人是否真的如此,但这两种情况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冷眼看看这种人怎样机关算尽,办出一件件蠢事,简直是令人好笑的。例如,有的人似乎是那样善于保密,而保密的原因其实只是因为他们的货色不在阴暗处就拿不出手……

这种假聪明的人为了骗取有才干的虚名,简直比破落子弟设法维持一个阔面子的诡计还多。但是这种人,在任何事业上也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因为没有比这种假聪明更误大事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却又深奥无比。一个不知道"激流勇退"的人实在是一个傻瓜,一个机关算尽的人最终会算到自己头上。俗语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绝妙写照。

耍小聪明的人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这把剑随时会落到聪明者的头上,斩下自己的头颅。那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游戏。它能让人玩得耳红心跳,初次让人尝到甜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连自己也玩进去,然而最可悲的是,耍小聪明的人最终也不知自己的劫难从何而起,他们永远不会总结教训。

放下挫折

不让挫折将自己击倒。放下挫折,你就战胜了自己,也就赢得了快乐!

一个人在背运时,要衣襟上插着花昂首阔步。汤马斯就曾这样做过。

有一次汤马斯主演一部关于艾伦贝和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征的著名影片,影片大获成功。他那个穿插在电影中的演讲--"巴勒斯坦的艾伦贝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在伦敦和全世界都大为轰动。

后来他花了两年的时间,准备拍摄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影片。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汤马斯发现自己破产了。他记得,那时他不得不到街口的小饭店去吃很便宜的食物。要不是一位苏格兰人--一位知名的画家麦克贝借给汤马斯钱的话,他甚至连那点简单的食物也吃不到。可是,当汤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以及失望的时候,他很开心,但并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背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他在人们眼里就会一钱不值了,尤其是债权人。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要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他的思想很积极,也很勇敢,不让挫折把他击倒。对他来说,挫折是整个事情的一部分--是要爬到事业高峰所必须经过的有益训练。

想快乐就不要什么都想"抓"

空手而生,空手而归,人生匆匆,潇洒一回。

有个倒霉的赌徒,运道真是不好,赌钱输了欠下人家一大笔账。老婆也因此与他离了,弄得家徒四壁,甚是彷徨,债主又追得紧。他愈发觉得活下去没有意思,不如趁早了断,于是往楼下一跳……

来到了阴间,他实在是指望能投一个好人家,以后好好地过日子。

待到七七四十九日,该轮到他的鬼魂去投胎做人了。阎王问他有什么要求。赌鬼说:"我要做宰相的儿子,状元的父亲,有万亩良田,要有豪宅,园中遍植花果,要妻妾成群,要有满屋的珠宝、满仓的五谷、满箱的金银,要位列公卿,一生荣华富贵,长命百岁。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逢赌必赢。"

阎王说:"要有这么好的人家,还不如我自己去了,何必让你去投生。"

这时,一个老太婆模样的女鬼哭哭啼啼地来喊冤枉,她也不跪,还有不少鬼卒伺候着,连阎王老子也恭恭敬敬地下座作揖:"给老佛爷请安,老佛爷到底什么大不了的事,要亲躬敝殿,有事只须打个招呼,小王自会伺候。"

赌鬼一看,心忖:"莫非是所传前清的慈禧太后,难道这一百多年,老家伙还没去投胎做人?"原来是她的尸骨让军阀们扒得乱七八糟,陪葬的珠宝全被盗得一干二净,使得她去投胎也没了母仪天下的威风,连黄泉路上的小客栈也住不起。

阎王听她这么一诉说,刚才那副恭敬相也收了,一脸铁青,公事公办地喝令道:"那你起码也抓住一些珠宝来阴间呀!"

慈禧说:"哎呀!你这个阴野藩王,还亏你专伺死亡,人死时两手都放了,所谓撒手人寰,叫我怎么抓?"

这时鬼卒也不客气了,也不扶也不搀,使得她魂魄无依,摇曳不定。

慈禧位极人皇,连皇帝也要屈膝于她,可谓风光一世,自号老佛爷,死后还不是落得尸骨散落遍野,珠宝散失殆尽。

贵州山中有猴子,常常下山偷农民的苞米,伸左手摘一只,就夹在右腋下;伸右手摘一只,就夹在左腋下,那右腋下的一只自然就掉了。如此摘一只掉一只,它以为摘得不少苞米,其实忙了半天,真正到手的也不过是一只。到被农民发现一赶之下仓皇逃窜,连最后一只也掉了,弄不好被农民抓住,连命也不是自己的了。

如果到妇产医院看一看,所有的婴儿降生时呱呱坠地,却是两手抓得紧紧的,尽管两手空空,却是什么也想抓,其实什么也抓不到。于是很感委屈,拼命的啼哭。而在殡仪馆看到的死者,都是松开了手掌,什么也抓不住,只好一声不哼撒手西归,这就好比是猴子抓苞米一样,什么都想抓,到头来什么也抓不住。

我们要好好地活在这个世上,尽做人的责任,多发一分光,多发一分热。当人生舞台闭幕时,水银灯发出最后炽热的光芒,听到掌声和欢呼,那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谢幕了。

放下名誉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在名利场上获得一定权势、地位的人,若想固守自己的一方净土,求得一牛的平安,则应当注重德性,注意顺乎自然,决不可强求。洪应明先生在《菜根谭》中说:"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这些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荣华富贵,如果是因为施行仁义道德而得来的,就会像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一样,不断繁衍生息,没有绝期;如果是从建立的功业中得来的,就会像栽在花钵中的花一样,因移动或环境变化而凋谢;若是靠权力霸占或谋私所得,那这富贵荣华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因为缺乏生长的土壤,马上就会枯萎。这就告诉我们,没有道德修养,仅靠功名、机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千万要警惕,它们不是不能长久,转瞬即逝,就是意味着灾难,伴随着毁灭。只有那些德性高尚的人,才能领悟个中道理,保住一生平安。

唐朝郭子仪爵封汾阳王,王府建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进出出,而郭子仪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对此加以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王爷郭子仪正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手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奴仆一样。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他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们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倒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他们决定对他们的父亲提出建议。

他们相约一齐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哈哈一笑,几个儿子哭着跪下来求他,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进入内宅。孩儿们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大将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