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员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这个推销员拜访她的一位新客户,没想到对方的主管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还好意思来推销你们的产品?"原来,这个主管认为他们刚进的那批化妆品并不适合北方人的肤质。推销员很快镇定下来,微笑着说:"其实我和您的观点一样,如果这批化妆品不适合北方人保湿的要求,那你们就会退货,对不对?""是的"。"按照北方的气候,化妆品保湿效果应该在12小时左右,对不对?""是的,但是在使用你们的化妆品后,不到10个小时,负责实验的模特脸就有紧绷的感觉了。"推销员没有马上为自己辩解,她认真地问了一个问题:"这个房间的温度是多少度?""我们空调设定在24℃。""房间因为加装了空调又没有开窗,几乎处于全封闭环境中,所以空调房间的湿度比一般室外的湿度还要低,是这样吗?"主管点点头。推销员继续说道:"我们这一款产品,所设定的保湿度是在常温的状态下对皮肤所起的保湿作用,不同的湿度环境下肯定有一点差别,但并不代表我们的产品没有做到12小时的保湿。"那个主管听完推销员的话后说:"你说的没错。"最后,他们的合作不但没有终止,还因为推销员巧妙的"解释",对方又追加了订单。
其实这个推销员清楚对方只是在找终止合作的借口而已,如果她用强调自己产品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肯定是不可行的,一定会引起对方的反对。相反的,她通过引导的方法,让对方自己"主动"承认自己的观点,这就能顺利地引导对话向良性的方向发展。这样做也使得对方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成了你的观点支持者。这种双赢的方法,也是一种沟通中的技巧,是为对方找了一个"台阶"。在知道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是为了别的目的的情况下,如果你再自以为是的强调自己的正确,只能让对方为了面子问题,而拒绝说"是的",也就成沟通中最失败的一笔。这时就需要用巧妙的方式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让对方既能说出"是的",又不会觉得失了面子。有一位顾客打算将给丈夫买的鞋子退了,因为她丈夫对鞋子的样式十分不满意。但是这双鞋已经穿过一次了,再怎么擦洗,鞋底都有磨损的痕迹,按规定这是无法退的。果然,售货员一眼就看出鞋子是穿过的,但是她不动声色,反而微笑着问顾客:"太太,这双鞋是你送给你先生的礼物吧?""是的……"顾客不知道售货员的目的,回答得很犹豫。"你和我遇到的情况一样。上次我给我丈夫买了一双球鞋,但等我回去才发现大小完全不适合,所以就打算回来换一双,谁知道我弟弟以为是买给他的,就穿出去晨跑了。我想你遇到的情况说不定和我一样,否则你看--这个鞋子明显是穿过一次的,鞋底有磨损的痕迹。"
那个顾客知道已经无法再辩解了,而且售货员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再争执就没有意思了,顾客只好拿起鞋子离开了。
这个聪明的售货员,用自己做例子,巧妙地为对方找了一个"台阶"下,让对方在无法说"不"的情况下,避免了不必要的争执,双方也没有因此而产生不快,两全其美。让对方说"是的",其实并不是多复杂的事情,只要首先做到避开矛盾或分歧的焦点,求同存异地从双方都接受的方面人手,让沟通一开始就能避开火药味。然后再延续这种方式,指出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事实,在双方都能接受的基础上,阐述自己所掌握的观点,用确实的证据,让对方能真的信服和接受,还可以穿插一些赞美等方式,让对方能更容易接受。尤其是在对方已经表明一种立场的时候,要想改变对方不同于自己的想法,又不能触及对方敏感的地方,使对方因为面子问题固执己见,不如巧妙地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让你们双方得到双赢。比如说以"是的,我和你一样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错哪里了。"或者"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这么做,我能理解你。"等话语做开头,让对方能被你的话所引导,从而说不出"不"字。因为一般人即使在知道自己犯错误的情况下,也缺乏承认自己错误的勇气,如果你毫不客气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只能让对方因为不满而无法接受你的意见,冲突也就在所难免。所以要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让对方自己说"是的",自己反驳自己错误的观点,他还会对你心悦诚服。这样,即使出现分歧,也会让对方忽略分歧,而注意到共同点的存在,从而创造出沟通中所最希望的"双赢"效果。
大方说对不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有的人却认为承认错误是暴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尤其在别人面前,是一件有失身份的事情,所以即使犯了错也不肯承认,遮遮掩掩,甚至当别人当面指出或提出的时候都不肯承认,更不要说道歉了。有一位单亲母亲,一个人辛苦地把女儿抚养长大并上了大学,没想到女儿才上大一就谈恋爱了,母亲觉得这么小谈恋爱不合适,就严肃地告诉女儿自己不同意她谈恋爱。做女儿的希望母亲能接受,但是做母亲的坚决不答应,一来二去就吵了起来。母女俩都很倔强,女儿觉得母亲不理解自己,母亲就觉得是女儿不懂事。争执中,母亲一怒之下对女儿说:"你再不听我的,我就和你断绝关系!"倔强的女儿一听也生气了,收拾东西去同学家住,不肯再回家。几天后,母亲冷静下来,觉得女儿就是再不对,自己也不应该说太过分的话。母亲想与女儿和好,但是却拉不下脸来道歉,只能忍着。后来母亲的一位老朋友为她指点迷津,母亲终于慢慢想通了,是自己的经历让自己对女儿的感情不放心,孩子毕竟已经长大了,应该用沟通的方法和她交流,而自己那些话无疑刺伤了女儿。于是,这位母亲主动到学校找女儿,先表示了自己的不对,希望女儿能接受自己的歉意,说她从来也没有想过要真的和自己的女儿断绝关系。女儿没想到母亲会主动道歉,也哭着向母亲表示自己的歉意,母女俩冰释前嫌重新在一起生活。
有些人明知道是自己的不对,可是碍于所谓的辈分、身份或者面子一类的问题,不肯主动认错,觉得认错是没面子的事情,所以冲突也就无法解决。其实一个人能主动承认错误,就是一种勇气,这不仅有助于解决相关的矛盾,也能取得一定的满足感。说"对不起"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直视对方,只有这样才能传递出你的心意。如果一边做事一边道歉,或者用回避的方式,都表现不出你的诚意,无法让对方感觉到你是真的认错。没有辩解的道歉才能让对方感觉你的心意,达到道歉的目的。小雯借朋友的衣服穿,却不小心因为疏忽把衣服刮破了,小雯觉得很抱歉,就在还衣服的时候,很诚恳地对朋友说:"对不起,我不小心弄破了你的衣服,这是一个裁缝的电话,我已经联络过他了,他说可以补得像没坏的一样。"这种正面的直接道歉是最好,也是最佳的方式。假如小雯在还衣服的时候只是说:"衣服破了,我赔钱给你吧。"对方肯定会婉言谢绝,但心里绝对会不舒服,觉得小雯的"道歉"只是形式上的,不够真诚,他们之间自然也就有了芥蒂。
小伟在朋友的生日宴会上喝多了,将女主人最喜欢的一个花瓶失手打碎了,以小伟的经济实力赔不起这个花瓶。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小伟挑选了一张精致的贺卡,写上自己的歉意:我知道我的行为给你们造成了困扰,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无法原谅的,请相信我绝对不是故意的,如果当时我没有喝醉,也就不会发生那种事情了,所以请接受我最真挚的歉意。小伟将卡片亲手交到朋友手里,并带了一瓶朋友最喜欢的酒,不是为了表示赔偿那个花瓶,而是为了表示真诚的歉意。
所以在人际关系中,必须要学会一些道歉的艺术:比如你觉得道歉说不出口,一张纸条,一张卡片,一份小礼物都可以表示歉意,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一开始就要先承认自己的错误,绝对不能回避。要改变观点,不要认为道歉是没"面子"的事情,而应该是真挚和诚意的表现,可以用赞美的方式道歉,但必须先要端正心态,要知道道歉是缓解冲突的"润滑剂"。
当然,道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态度,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无须因为自己理亏而低声下气,堂堂正正的道歉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和谅解。道歉还要注意时间,应该在发生错误之后及时地道歉,拖得越久就越难以启齿,矛盾也就无法解决,甚至还会加深。要记住,真正的道歉不只是认错,同时也意味着承认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造成的困扰,而你对彼此之间的关系很重视,希望道歉可以化解冲突,重归于好。诚恳的歉意不仅能弥补彼此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所以,如果你犯了错,就大方地表示歉意,诚恳地说一句"对不起"。
对于任何一件事,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而这些不同的看法必定会引起不同的言论,也一定会引起争论。争论是必须要看对象的,与没有争论基础的人争论,是永远争不出结论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矛盾,对于同一个问题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相互之间展开不同形式的争论是正常的,很难避免,但有些细节方面的小问题,不一定非要争论出结果来。"二战"后的一天,卡耐基在伦敦参加史密斯爵士举行的宴会。宴会上,在卡耐基右边坐的一位男士讲了一个幽默的故事,还引用了一句话:"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这句话出自《圣经》。""《圣经》?"卡耐基清楚这句话并不出自《圣经》,而是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因此卡耐基出声纠正了对方。对方却反唇相讥:"你说什么?出自《哈姆雷特》?你真会说笑,绝对不可能,这句话绝对出自《圣经》!"两个人为此争执起来。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研究莎士比亚著作的葛孟也在场,暗示卡耐基后,他开口说:"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确实是出自《圣经》,卡耐基错了。"争论因为葛孟的一句话终止了。回去的路上,卡耐基对葛孟抱怨道:"你明知道那句话不是出自《圣经》不是吗?""是的,那句话出自《哈姆雷特》,可是我亲爱的朋友,我们是去参加宴会的客人,何必为了这个问题争论,你证明他是错的,他心里一定会有芥蒂,你干吗要和他抬杠呢?不如给他留点面子。你永远记住,要避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
与人争论,你可以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并为此洋洋自得。但是这样做却彻底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尤其是年轻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喜欢对所有的事非都要争得不可开交。有时候,交往越深的人,争论的问题也会比一般的要多,与其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不如引导他自己发现,这样既可以保住对方的自尊心,又可以加深对你的好印象,避免了再犯同样的错误。对无关紧要的错误,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这是增进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如果因为争论而闹得不欢而散,就会影响双方的友谊。在与人交往中,为了工作、事业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争论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如果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非原则性的小事争论,就失去了争论的价值。朋友之间的争论,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其实很少,大多数的争论属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争论是为了保住所谓的面子。如果能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冲突,否则只能让事情演变得越来越复杂。
有一个叫巴地的人,每次与人起争执生气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因为巴地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执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绕3圈。
巴地为何每次生气都围着房子和土地绕3圈?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有这个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巴地都不愿意说明。直到有一天,巴地已经很老了,他的地也已经很广大了,但他一生气,还是会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3圈,太阳都下山了。于是,他的孙子恳求他:"爷爷,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没有谁的土地比您更大,您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一生气就绕着房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这个秘密,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房地跑上3圈?"巴地禁不起孙子的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3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可是,爷爷,您现在年纪大,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巴地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3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气就消了。"
有的时候,过分的争论可以成为斩断友谊的利剑,想要不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争论的内容不仅要有意义,还要表现出气量,让争论变成沟通的桥梁。林肯曾经这样批评一位部下:"打算做大事的人,绝对是没有时间与人争论的。如果对于某件事,你没有享受到和大家一样的平等待遇,就选择礼让大部分;对这件事如果享受到了全部的待遇,就礼让一小部分。和一只狗争论,被它咬了,不如让一步,因为即使你杀了狗,你的伤口还是会疼的。"任何一个时代的学者,即使志同道合,观点一致,在学术问题上也会有争论。论战的双方可以固守己见互不相让,但彼此之间都采取的是尊重对方人格的态度,在尊重真理的基础上争论。为了不让自己的个人意见和私利左右争论时的对错,应该采取双方商榷的方式和说理的态度,还要对事不对人。争论时,出言不逊、得理不饶人是绝对不可取的态度。不过既然是争论,绝对不刺伤到对方也不可能,所以双方都要有容人的气度和雅量,不要因为对方言语中个别的话语而耿耿于怀。如果实在想避免争论,就一定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情况:注意观察对方的意图,尽可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过激的言辞或用语,以免伤害对方;不要利用对方的缺点,揭人伤疤,甚至翻人旧账;不要计较争论的结果,要清楚即使争论有输赢,也不意味有哪一方是真的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