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刘若愚:融合中西诗学之路
11242000000062

第62章 古典戏剧分析

作为表演艺术的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的剧本则是一种文学艺术。作为文学艺术的中国戏剧具有如下一些普遍性的特点。

(一)中国戏剧的普遍特点

1.非写实性的特征

中国的戏剧作家直言不讳地宣称他们表现的不是真实而只是一场戏。但奇怪的是,这种对戏剧非真实性的公开承认非但无损于它与现实的十分密切的关系,反而增强了这种关系,正像一幅非写实性的图画可以比一帧照片传递给我们更多可见的真实一样。

2.不同层次的语言

中国戏剧有唱词有道白,无论是唱词还是道白都可以构成独白、对话或是对观众的直接叙说。唱词由不同长短句式并遵循韵律的诗歌构成,道白则根据说话人身份地位和个性的不同,可以是文雅的,也可以是口语化的。

3.多相性

中国戏剧家不以“悲剧”或“喜剧”的概念来考虑问题,但不能说中国戏剧家没有人类的悲剧眼光。“悲剧是戏剧文学中最高形式”的说法是不能接受的,难道说《暴风雪》或《冬天的故事》就比《哈姆雷特》或《麦克白》低级吗?即使我们鉴于争论不休的缘故承认中国没有真正的悲剧,也没有必要跟在旁人后边说中国戏剧在整体上低于西方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戏剧。

4.类型化的人物塑造

由于中国戏剧作家无意于模仿生活,于是他们满足于描写观众熟悉的故事情节,并不设法去创造具有高度个性的人物,仅娴熟地勾勒出人物的类型。传统戏剧中的生、旦、净、丑、末等角色分配,使得剧中人物不可避免地成为类型的而非个性的。总之,非写实性戏剧中的人物决不可能像在现实主义的小说中那样具有高度的个性,非写实性戏剧中的人物是人类经验或品格的化身,而不是个人的肖像。

(二)北戏与南戏

“北戏”指盛行于元代的戏剧,起先流行于中国北方,后来在东南杭州一带流行,这种戏剧又被称为“杂剧”,代表中国戏剧的第一次繁荣。在音乐上,采用清刚快节奏的北方音乐;在结构上,以四折一“楔子”为常见格式;在演唱上,规定一折中所有唱段押同样的韵,采用同一宫调的曲牌,而且只有男女主角可以歌唱,其他都是配角不能演唱;在表现主题上,比较广泛,而且不回避悲剧性的结尾。

“南戏”又称“戏文”,起源于12世纪初期,在元末明初得到复兴,并接受北戏的成分,发展为大型的戏剧“明清传奇”。在音乐上,南戏采用柔和缓慢的南方音乐;在结构上,没有固定的长短,一般可达到十二出;在演唱上,各种人物都可以唱,而且可以合唱,而且押韵和采用曲牌都比较自由;在表现主题上,南戏以表现恋情居多,而且大多是在曲折之后,以大团圆作为结局。

(三)北戏名著举例

译成英语的北戏名著有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有五本的著名戏剧作品,每本都由四折一楔子构成。这部戏剧的基本结构似乎更加接近西方的喜剧而不是悲剧。诺思罗普·弗赖伊(Northrop Frye)所描述的喜剧结构是:“通常是一个年轻男子希望得到一个年轻女子,但他的希望被某些反对的力量(往往是父母)所阻拦,而在剧本结束处,某些情节上的转机使得男主人公实现了他的愿望。”可见《西厢记》与这种喜剧结构相当接近。在语言上,《西厢记》有典雅的诗歌,也有淫秽的俗语。特别是诗歌的意象用来描写那些在舞台上不能真实再现的事情,如用“滴露牡丹开”来隐喻男女交媾之事,成为表现情节的重要手段。

马致远的《汉宫秋》写王昭君的故事,全剧由四本构成。每一本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感情基调:第一本是皇帝发现昭君的欢乐,第二本是这种欢乐变为无可奈何的焦急和枉费心机的暴怒,第三本是表现情人离别的无限悲痛,第四本是思念和悲哀。剧本的结构正是由这种感情基调的起伏所构成的,情节的发展则是次要的,语言的运用也适合剧情发展的需要。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少数以不幸的结句终场的著名剧本,但仍然让理想中的正义得到伸张。学术界曾经有过的观点是窦娥不能算悲剧的女主角,因为她没有经历任何的矛盾冲突。尽管以亚里士多德严格的悲剧定义来看,《窦娥冤》也许不能算作悲剧,但其令人悲哀的情节感人至深。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根据陈玄岉的传奇小说《离魂记》写成,魂魄可以脱离躯壳的设想为这个爱情故事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且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方法让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和儒家严禁的道德观念互相协调。

(四)传奇名著举例

在数以百计的明清传奇中,刘若愚举出两部著名的有英译的剧本:《牡丹亭》与《桃花扇》。

汤显祖的《牡丹亭》长达五十五出,有复杂的情节。汤显祖作为当时领袖文坛的文人雅士之一,他有意识地把爱情作为强调个性的哲学之一部分来加以宣扬。在他看来,爱情不仅是一种肉体的欲望和这种欲望的满足,也不仅是一时情感的迷恋,而是一种鼓动生命的本原。女主角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唯有爱情才是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照与沟通的桥梁。与《倩女离魂》一样,《牡丹亭》用灵魂与肉体分离的方法将生理本能要求与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之间的矛盾调和起来。在语言的运用上,作家表现出精湛的能力,从古雅的诗歌到俚俗的口语都能运用自如,当然也不能完全摆脱卖弄学问的倾向。

孔尚任的《桃花扇》根据历史事件写成,包括四十出正场加上一出序幕一出余韵和两出过场。男主角是著名政治活动家兼文学家侯方域,女主角是秦淮歌妓李香君。这部传奇的结构相当复杂,许多同时发生的事被写在相连的几处戏中,反映出明代末年政治道德的颓败与文化的高度成熟结合而成的时代特点。剧中的人物禀赋与性格复杂,正面人物侯方域有时性格软弱,且以出入青楼为乐;反面人物阮大铖却是一位富有才华的剧作家和造诣高明的书法家和音乐鉴赏家。这部戏的主要情节符合历史的真实,它令人信服地说明,一个朝代的覆亡主要不是来自外力的征服,而是来自内部的腐败与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