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慢动作冥想法
11476300000003

第3章 焦虑的原因——心为什么烦恼?(1)

你是否每天都会感到焦虑?切断焦虑的恶性循环承认事实,痛苦就会消失告别4种消极思考令你焦虑的消极思考①生气令你焦虑的消极思考②嫉妒令你焦虑的消极思考③吝啬令你焦虑的消极思考④后悔你是否每天都会感到焦虑?

你是否会莫名感到焦虑?是否每个人都像你一样会焦虑呢?佛陀说,“人生皆苦”。所谓的“苦”和“焦虑”指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焦虑”、“痛苦”、“不幸”的定义吧。

生病、丢了工作、事情没有按照自己期待的发展、和喜欢的人分离,或者上了年纪……这些事情可以称为“不幸”和“痛苦”吗?你是否又因为这些事而感到焦虑?

这些都是只要活着就必然会发生的事,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避免。上了年纪,然后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死亡,这是谁都必须面对的事情。难道说这些事本身是“不幸”吗?假如我说,这些人生中必然要发生的事,根本不是“不幸”,大家也许会生气吧?可是,工作没有了去找不就行了吗?生病了上医院治疗不就行了吗?治不好的话,好好度过剩下的日子不就行了吗?话虽如此,做起来不像说起来那么简单,对吧?

因为生病时,比疾病本身更糟糕的是,人的精神会萎靡消沉,病情也会受其影响而每况愈下。于是,心情也就愈发糟糕了。

在人际关系上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气馁,那么人际关系只会变本加厉地越来越糟糕。人们即使遇到一点点极其普通而正常的不幸,也会将这点小小的不幸变得像癌细胞似的不断扩大并蚕食原有的幸福。不幸越是扩散,人们越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幸福起来,拼命要从不幸中解脱……这就是恶性循环。

而绝大多数人就生活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

切断焦虑的恶性循环生病本身不是不幸,年老体衰本身也不是不幸。既然活着,当然会变老、会生病,而且迟早有一天会死去。问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态,在于我们因为一点小事就萎靡不振的心态。总是沮丧、烦恼、内心暗淡的话,失败也会如影随形。

正因为没有妥善管理自己的心,才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让自己陷入恶性循环的,不是外界事物,而是你自己。

那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答案是切断恶性循环。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遇到不幸的事情不气馁,遇到幸福的事情不得意忘形。

可是,内心不是这么简单就会乖乖听命于我们的。被别人责骂了,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坏话,或者被人挖苦了,马上就满脸不高兴,情绪低落。然而,被夸奖或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效时,马上又乐不可支,得意洋洋。这样的话,不是很容易受他人的支配和欺骗吗?心如此轻易地被外界的信息控制,自然无法自我管理。总的来说,心相当脆弱。

所以,“对心进行培育”就是通过锤炼内心,让心不受外界信息的左右。如果拥有强大的心灵,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不会焦虑、慌乱,能不为所动地保持平静和幸福。

而通过实践冥想来培育心灵,就可以消除焦虑,让心获得最大程度的平静。由于心异常复杂,所以这可能需要耗费一点时间。但我坚信,只要认真冥想两到三个星期,心肯定就会强大起来。

承认事实,痛苦就会消失佛教中将痛苦的原因称作“渴爱”,即心灵干渴的状态,也就是对现在的状况不满足、不满意,想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想要将“渴爱”完全消除,需要一个条件——智慧。佛教所说的智慧,比一般意义上“智慧”这个词的含义更深远一些。在佛教中,智慧指的是“认清事实的能力”。什么?只是如此而已?也许有人会很不屑。可是,我们人类是多么看不清事实。“我希望它是这个样子,不希望它是那个样子”,总是透过自己的过滤器来看待事物。不喜欢的东西怎么看都觉得讨厌,而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则越看越觉得好。这不是在如实地看待事物,而是自以为是。

人类普遍认为自己是所有生命中最伟大的。制造出飞机、高楼大厦、宇宙飞船,什么都能制造的人类怎么可能不伟大呢?

可是,倘若有机会询问一下其他的生命,他们肯定会说:“人如果不穿衣服就活不下去,可我们不需要穿衣服就可以活得很好。”即使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动物们仍然能坚强地活下去。因为一点点小事就闷闷不乐甚至积郁而亡的,反而是“伟大”的人类。

尽管如此,人类还是觉得自己最伟大。不去客观地看清事实,而是受到欲望的操控,由着自己的性子虚度时光。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新闻,说两个孩子一起去钓鱼的时候正好被雷击中,其中一个生命垂危。此时,这位孩子的母亲已然处于崩溃的边缘。

当时我想的是,如果这位母亲觉悟到了真理,就不会慌乱。尽管悲伤,但内心依然能够保持平静的状态。

也许对这位母亲来说这很难做到,但是孩子被雷击中并不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虽说偶然,但也有着很明确的因果关系,并不是不可理解的。但要是归罪于某位祖先的怨念什么的,那就是在逃避事实。

举个极端的例子,你就是现在出门去买罐果汁,也有可能再也回不来,遇上车祸而丢了性命。这并非天方夜谭。即使是下一瞬间的事,我们此刻也无法知晓,这就是客观的事实。

从前,说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人被烧死了,因为当时的人们不愿意承认事实。现在,我们能用很轻松的语气讲述这件事,可当下还不是我们该轻松的时候,因为同样的事仍在继续,以后也不会停息,人类会永不悔改地否定事实。

告别4种消极思考一旦否定事实,痛苦就产生了。假设某人很有钱,要是他觉得自己以后也会一直都很有钱,那会怎样呢?事实上,下一瞬间的事我们都无法知道,更别提将来了。假设因为股票大跌,这个人赔光了所有的钱,后果会如何呢?否认事实的人大概会心脏病突发身亡,而承认事实的人虽不至于无动于衷,却终会默默接受。

之所以会产生焦虑、烦恼、痛苦以及精神上的种种问题,都是因为我们违背了自然的法则。

人都会死,该消失的东西一定会消失。青春、时间、分分秒秒都在消失,一切都像电流和光线一样疾速流逝。

当你改变现状,学着如实地看待事物时,智慧会慢慢显露,心里的恶性循环和渴爱状态也终会被打破。达到这种状态的人不会被烦恼和痛苦捉弄,也不会在高兴时忘乎所以。

本书介绍的冥想法,是能够消除焦虑,将痛苦连根拔起的治疗法。这个方法一点都不难,也不会占用你很多时间。除此之外,虽说是佛陀的冥想法,却不牵涉一丁点儿的佛教知识,很意外吧?教给大家佛教知识的话,反而可能起到不好的效果。冥想是谁都可以实践的方法,只要试着做一下,就能切实地体会到内心一天一天变得轻松,不会动不动就焦虑和烦恼,生活也会变得更加舒适和让人期待。

前面我们一直在讨论,焦虑和痛苦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看清事实,而使我们的内心看不清事实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消极思考。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四种损坏内心健康状况的消极思考,然后再进入冥想实践。

内心被这些消极思考侵害,就会助长压力和痛苦的恶性循环。希望大家能通过冥想,切断恶性循环,恢复内心的健康状态。

阿鲁老和尚说②为什么佛教说“显露”智慧?

佛教中称智慧是“显露”而不是“产生”,这是因为佛教对智慧的解释是“完全去除了覆盖在心灵上的污垢的状态”。

如果新的东西产生了,那它必定会消失。但是,由于智慧是将心恢复本来状态(即最开始没有被污染的状态),因而智慧是显露出来的,不是新产生的,智慧“消失”这个概念也就不成立。

任何人都拥有智慧,关键在于你是否让它发挥作用。

令你焦虑的消极思考①生气生气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对比我们平时说的“生气”,佛教里的“生气”意义更为深远。经常发怒的人,看不到事物有趣之处的人,对什么都产生抗拒感的人,也许正是受到生气这个消极思考的侵蚀。

比方说,不得不收集很多资料来写研究报告时,觉得收集来的书没意思,对书的风格不满意,甚至连书的颜色都觉得不好,满腹牢骚,像这样净生气,根本写不了报告。

如果觉得隔壁房间太吵而生气,那么和隔壁的人发一通牢骚,问题大概就解决了吧。可这下又觉得自己房间的冷气设备太吵,于是又转向抱怨生产商。接着又觉得墙壁的颜色不好看,房间太窄了……嫌城市太吵闹而搬到乡下去住,肯定又会抱怨虫子的叫声很恼人,一大早鸟儿就吵个不停等等。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到底要抱怨到什么时候,人才会平静下来呢?

觉得什么都没意思的人,错的是这个人自己,而不是对方。即使你因为被别人骗走了钱而生气,错的也是轻易就被骗了的自己。

那生气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比方说,我们心里希望自己长寿。由于不想死的愿望过于强烈,所以心中就会蓄积压力,总是担心害怕,焦虑不安。而且,由于总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就对其他的生命和环境表现出抗拒感,并进行攻击。而一旦攻击他人,对方自然就会反击。

如果只关心自己的生命和幸福,而将他人和周围的环境假想成敌人,那对方也会把你当成敌人。于是,自己也就不得不更激烈地进行反击。

没有什么比陷入“生气”这个恶性循环更恐怖了。生气时,首先心变得不正常,然后头脑变得不正常,接着身体变得不正常,整个就是不正常的怪物。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就会发现,动不动就生气的人极其容易患上癌症。本来想长寿,最后却被生气拉到了短命之路上,这不是很讽刺吗?

偶尔会有人很善意地对我说:“这个东西对身体不好,最好不要吃。”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吃了容易得癌症。于是我微笑着回答道:“原来如此。谢谢你的提醒,但我不会得癌症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是喜欢才去吃它的。在食物方面太神经质的人,相当于从一开始就对食物生气,根本体会不到吃的乐趣。

吃这个会得癌症,吃那个会怎样,对每样食物都挑毛病的话,就没有东西可以吃了。

我并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以吃,我希望尽量吃那些通过自然方法培育出来的东西,毕竟自然培育的食物最好吃。通过温室栽培出来的草莓和青菜,早已失去了水果和蔬菜的独特香味。

但是,那些洒过很多农药,在大棚中种植的食材,我也会毫不介意地吃。因为我知道,如果觉得讨厌而带着生气的情绪吃,就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所以我是带着享受的感觉去吃它们的。即使不把怒气说出口,只要心里有点不开心,就说明自己已被怒气污染了。哪怕心里存有一丝怒气,也会走上自我破坏的道路。

当你想生气的时候,试着马上夸奖“为了做到不生气而正在努力的自己”。夸奖之后,你就会重新充满干劲。或者,用和生气相反的思考,即对他人的体谅和善意,将生气抵消。最好的方法则是,管理好怒气,让自己不生气。如果记住生气是导致自己不幸的元凶,怒气自然就平息了。

日本人经常说笑到病除,笑确实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也是一种平息怒气的方法。一旦怒火上涌,请微笑。

令你焦虑的消极思考②嫉妒第二种消极思考是嫉妒。所谓嫉妒,其实就是不愿意承认对方。对方长得好看会嫉妒,生意做得好也会嫉妒。

在嫉妒之心产生的那一刻,就等于否定了自己。嫉妒对方的美和得,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带有极端悲观主义的自我否定。这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事实。

试想,极端的悲观主义者会活得健康吗?为什么要拿自己和他人比较呢?这不是很傻吗?世上有多少人啊,要是一个一个地比较还怎么活呢!有些人遇到穿得比自己高档的人,就会在朋友面前诋毁说:“那个人爱虚荣,总是追求名牌,前几天竟然穿着几十万元的衣服。”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觉得出家了真好,可以不用参与这种话题。

我想大家也有过被人拉入这种话题的经历吧。如果自己也因此产生了嫉妒之心,使心灵受到毒害的话,自己的幸福就被破坏了。我希望你们用智慧战胜嫉妒。

世上的人会因各种各样的事而嫉妒,甚至还有母亲因为孩子只和父亲玩,不和自己玩而嫉妒。

前几天,我见到一对年轻夫妇。小女儿骑在爸爸结实的肩膀上,和爸爸黏在一起嬉笑玩闹。哥哥呢,虽然没有黏着爸爸,却也待在爸爸身边。我顺便观察了一下那位妈妈,她一直微笑着,脸上洋溢着轻松与满足。

当时我想,这一家人的关系真好,真幸福啊。假如那位妈妈产生了嫉妒之心,哪怕只有一点点,那么一家人的幸福很快就会被赶走。无论什么场合,我们都不能有嫉妒之心,否则的话,自己的幸福就会消失不见。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和自己一样的,所以拿自己和他人相比,是极其无知的行为。嫉妒一冒出来就请提醒自己:自己是自己,他人是他人。

令你焦虑的消极思考③吝啬第三种是吝啬,指的是那些一天到晚担心自己的东西和财产会消失不见的人。

这种人将自己的钱财看得特别重,谁都不愿意给,也不愿向他人提供帮助。他们很讨厌协助他人,帮他人一点忙就感觉自己吃了亏。

比如,被朋友拜托,“要去参加一个同事的婚礼,但我没有什么好看的首饰,你有的话,可以借我一下吗?”本来项链和耳环是成套的,但她却只借给对方项链。

既然是成套的,自然是全都戴起来才好看,可她却舍不得拿出来。

也许这种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舍不得将东西借给他人,讨厌帮助他人的这种“吝啬”的思考惯性,是一种精神上的重病。

朋友要来家里做客,在准备饭菜时心想:“平时的话只要100克的肉就行了,可今天来了8个人,必须要买800克的肉,这是我8天的分量呀。”到了超市后又发现:“昨天打了7折,今天没有打折,真是不走运……”

吝啬的人拒绝和他人产生关系,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只凭自己一个人是无法活下去的。

吝啬的人每次拒绝与他人发生关联时,都会体会到痛苦。这其实是在伤害自己。到最后,他将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变成一个孤独凄惨的人。

而如果是性格爽朗的人就会想:“今天朋友来了,我要豁出去买一些好酒好肉招待他们。”然后会和朋友们尽情地玩个痛快。

能帮上别人的忙比什么都幸福,希望大家能体会到这一点。这样的话,对方的喜悦和快乐也会变成自己的东西,也就能体会到比对方更多的喜悦和快乐。

令你焦虑的消极思考④后悔后悔也是一种非常悲观的思考。一般人做了什么错事或某件事失败了,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淡忘。而习惯后悔的人就会反复回忆。每次回想时,内心都会再次被当时的羞耻感和悲伤所笼罩。明明失败只有一次,而内心却要多次承受和失败那一刻同等的伤害。

每次后悔,曾经犯的错都会在心中重现,而每次重现,过错又会在我们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痕迹。

世界上没有人不犯错。所以,如果认定后悔是一件好事,就会沉浸在后悔中,无法正常地生活下去。而且,明明犯过无数的错,却只记起其中的一两件来后悔,这不是很不合理吗?

希特勒因为踢过自己宠爱的猫而后悔,可是就算他后悔,他也不可能因此就变成了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