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面,热情地握手、微笑、点头问好,都是人们把友好的情意传递给对方的途径。在社会生活中,微笑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培养友谊。但与别人第一次见面,笑要有度,不停地笑会有失庄重。言行举止也要注意交际的场合,过度的亲昵举动难免有轻浮油滑之嫌。尤其是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朋友,不应表露出巴结讨好的意思。趋炎附势的行为不仅会引起当事人的蔑视,连在场的其他人也会瞧不起你的。
显露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自信是人们对自己的才干、能力、个人修养、文化水平、健康状况、相貌等的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一个人要是走路时步伐坚定,与人交谈时谈吐得体,说话时双目有神、目光正视对方、善于运用眼神交流,就会给人以自信、可靠、积极向上的感觉。
多倾听少讲话,让对方折服在你的气场之下
气场、影响力是一个人身、心、灵能量的自然散发,而不是仅仅用嘴说出来的。平日里,如果你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高谈阔论,就容易让人感到乏味和厌倦,而人们与你交往过一次之后,就不会再有继续交往的欲望。相反,如果你懂得倾听,善于倾听,就会让对方感觉到你的个人魅力,继而折服在你的气场影响力之下。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次,卡耐基在纽约图书出版商齐·马·格林伯格举行的晚宴上结识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他以前从来没有和植物学家打过交道。后来,卡耐基写下了这次交谈的经历:
我发现此人非常有魅力。老实说,我是恭恭敬敬地坐在椅子上听他讲述印度大麻和室内园艺的事。他还跟我讲了那些不屑一顾的土豆的事。我自己也有一个小小的家庭苗圃——他还善意地指导我如何解决我遇到的一些问题。
“正如我所说的,我们是在参加一个晚宴,那里当然有几十位客人,但是我违背了所有的客套礼俗,对其他客人好像熟视无睹,只是一个劲地同那位植物学家一连谈了好几个小时。午夜来临,我同所有的客人道了晚安之后就离开了。那位植物学家转过身去对主人说了几句恭维我的话,说我‘最富于魅力’,说我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最后,他说今晚和我聊得很带劲,他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后来,卡耐基回忆说:“天哪!我几乎什么都没有说。”一个人在三个小时内几乎什么话都没有说,竟然会与对方成为很投机的交谈伙伴,实在出人意料,但事实上又在情理之中。从植物学家来看,卡耐基是把他作为志趣相投的话友;而从卡耐基来看,他本人只是一名耐心的听众,只是不断地鼓励对方说话。
卡耐基告诉那位植物学家,他受到了优厚的款待和极大的收益——事实上也是这样,他从植物学家那里获得了他以前没有接触过那些知识。
倾听对方的谈话,会使对方心情爽朗,感觉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时,还会让自己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可以说,习惯于倾听的人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此外,倾听者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讲话者的兴趣。假如你是一个说话者,如果对方相当重视你的讲话,那么你肯定觉得这个人很不错,就像故事中的植物学家对卡耐基的评价一样。而如果倾听的一方没有认真地听你讲话,或者把你的话当耳边风,随意敷衍,那么你是绝对不会对他有好感的。
乔·吉拉德被誉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回忆往事时,他常念叨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
在一次推销中,乔·吉拉德与客户洽谈顺利,但就在快签约成交时,对方却突然变了卦。
当天晚上,按照顾客留下的地址,乔·吉拉德找上门去求教。客户见他满脸真诚,就实话实说:“你的失败是由于你没有自始至终听我讲话。就在我准备签约前,我提到我的独生子即将上大学,而且还提到他的运动成绩和他将来的抱负。我是以他为荣的,但是你当时却没有任何反应,而且还转过头去用手机和别人讲话,这让我很生气,所以就改变主意了!”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听自己说话,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但是,如果你不懂得倾听,或者没有以正确的态度倾听,那么就会影响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也会让事情变得很糟糕。
具体而言,以正确的态度倾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给对方以反应
倾听不是一言不发,也不是默默忍受,而是在恰当的时候给对方的讲话以回应,让对方觉得你重视他的话。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反应也并不是只发出认同对方的“嗯”、“是”等声音,还包括两眼注视对方,等到对方停止发言时简单地发表你的意见。
虚心请教
一个聪明的倾听者一定是一个虚心向别人请教的人,他非常尊重别人的经验和积累,总是把对方摆在自己之上,无论对方是什么人,他总是认为对方必定有某些可以借鉴的东西,在某些方面高自己一筹。正因为这样,在交际中,他总是鼓励对方讲话,不断强调其中有价值的内容。
主动提出问题
倾听并不是被动的,而要善于主动出击提问题,使谈话深入下去。这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对方谈话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对谈话的引导。倾听应该是一种主动的交际行为。
经常保持受人欢迎的礼仪,气场就会随之而来
气场是围绕人体的巨大磁场,它吸收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有的所得和所失,包括你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学识、专业、形象等,当然,还有你的教养。而礼仪,是现代人应具有的一种教养。一个人,如果经常保持受人欢迎的礼仪,那么气场也就会随之而来。
有人说,有礼貌、懂礼仪的人不一定能形成受人欢迎的气场,因为这些可以经过训练和刻意的表现就能做到。那么果真如此吗?试想一个“坏人”,如果他每天伪装成好人直到生命的结束,那么我们还能说这个人是个“坏人”吗!礼仪也一样,这样的行为坚持一段后就会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成为发自内心的流露,随之它也就转化为教养了。所以,我们要想让自己拥有强大的气场能量,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注重日常礼仪。
交换名片也是在传递气场
一天,大民参加一场宴会,现场大家彼此交换名片,不过,由于名片太多了,没多久大民的名片夹就放不下了,大民只好把对方的名片顺手塞进裤兜里,以便腾出手来接下更多的名片。可是,大民丝毫没有注意,在他转身的一瞬间,对方的脸沉了下来。
交换名片,行为简单,意义非凡。可以说,交换名片时,也是在传递你的气场,能不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将很有可能成为你日后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与人互赠名片时,我们要重视这么几点:
除非对方要求,否则不要在年长的上级面前主动出示名片,那样显得十分不礼貌;
在一群陌生人中最好不要传发自己的名片,那样会让人以为你是个低素质的推销员;
假如你所面对的是一群不认识的人,那么最好等别人先发送名片;
递送名片给别人时,应该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使用双手或者右手将名片正面朝上,递交对方;
如果是与多个人交换名片,一定要依次进行,切勿采用“跳跃式”,否则会被人认为厚此薄彼;
在接受别人的名片时,应双手捧接,或以右手接过,切勿单用左手接过;
在接过对方的名片后,要立即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从头至尾将其认真默读一遍,意在表示尊重和重视对方。当你看过名片后,应细心地将名片放入上衣口袋或者名片夹中,而不可在手头把玩,或随便放在桌上,或装入臀部后面的口袋,这些都是十分失礼的行为。
迎人三步,更要身送七步
俗话说:“出迎三步,身送七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是对迎接礼仪很重视,而常常忽视欢送礼仪,这样会给人“人一走茶就凉”的悲凉感,无形中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为自己的成功增加了阻力。
许多气场强大的知名企业家都深知“身送七步”的重要性,也格外注意送人的礼节,中国商业巨人李嘉诚就是其中一个绝佳的典范。
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室拜访李嘉诚的经历。
那天,李嘉诚和儿子一起接见了他。会谈结束之后,李嘉诚起身从办公室陪他出来,送他到电梯口。更让人惊叹的是,李嘉诚不是送到即走,而是一直等到电梯上来,企业家进去了门,再举手告别,一直等到电梯门合上。
身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日理万机,可他依旧注重礼节,严格遵循“身送七步”的礼仪,亲自送客,没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之举。这位内地企业家面对着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动情地说:“李嘉诚这么大年纪了,对我们晚辈如此尊重,他想不成功都难。”
迎客重要,送客礼仪更重要。心理学上不但有首因效应,还有“末因效应”——“最初的”和“最后的”信息,都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最初的”印象尚可弥补,而“最后的”信息往往无法改变。所以我们不要做到了“迎人三步”,而忘记了“身送七步”,给人留下“虎头蛇尾”的印象。
餐桌上的礼仪要重视
餐桌上有很多礼仪,它可以影响我们气场的发挥。而在这些礼仪中,最常见的是敬酒与用餐时的礼仪。
一般来说,敬酒时自己的酒杯要略低于对方,如果对方是长辈或是自己的上级,一般是碰其酒杯的三分之一处略低,而且碰杯时不是拿整个杯子去碰,而是略倾斜酒杯,拿自己的酒杯口去碰,但不要太倾斜,否则有做作之嫌。如果对方是官级比你高很多的领导,或是年纪很长的长辈,你就要用双手敬酒。另外,也不必碰得酒杯“哐哐”作响,只要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即可。
用餐时,不能太专注于吃。如果聚会时间过晚,可以先吃点东西再去,这样可以避免过于饥饿而失礼。另外,如果没有服务员分菜或是公筷、公勺,夹菜的时候切不可用自己的筷子在盘中挑来拣去,甚至搅拌!不是每个人都像爱人一样不介意你筷子上的口水的!
拜访他人时要提前打招呼
小丽和大军谈恋爱两年了,但大军一直没有去拜访过小丽的父母。这年国庆放假,小丽打算让大军去家里见见父母。小丽说自己要先回去和父母打个招呼,完了过两天大军再来。
就这么说定后,小丽就动身回家了。她前脚刚迈进大门,后脚大军就跟了进来。面对“从天而降”的大军,小丽倒是倍感惊喜,但小丽的父母却一脸的不高兴,对于突然降临的大军,他们没有一点心理准备。
没有人喜欢“天兵天将”,拜访他人前先打个招呼,让人有个心理准备,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如果突然拜访,让人措手不及,那别人就不会对你有什么好印象,你的气场也就在无形中大打折扣。
宁可犯错,不要犯忌
一般说来,人不怕犯错,最怕犯忌。犯错,可以说是“各人造业各人担”,是一种疏失,可以避免;犯忌则是自己招惹是非,无法补救。
人们常说:“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人生在世有很多忌讳,如果你在无意之中触犯了别人的忌讳,就会在无形之中得罪对方。所以在生活中,与他人进行言语交谈时,一定要懂得察言观色,千万不要触犯了别人的忌讳。
记住他人姓名并得体地称呼他
一般人对自己的姓名最感兴趣。把一个人的姓名记住,并很自然地叫出口,对方会觉得你很重视他、尊重他,而你也很容易因此而获取他的好感。记住与你交往的人的姓名,大方得体地叫出来,你会发现发生在你身上的变化与惊喜。
当然,喊别人的名字也是一门学问,要懂得语言和地域差别,要懂得分寸和对方的特点,如对女性尽量不要称“老”,对不熟异性不要称呼得过于亲昵。
拿捏好最佳的社交距离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放的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她)的旁边。实验进行了整整80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当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时,被试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多数人很快就默默地离开,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
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靠得太近,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与不快;而离得太远,又会让彼此之间增添了一份生疏。那么怎么把握呢?
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人与年龄较小的人相处,双方都会有缩小空间距离的愿望和要求;同龄人之间则有一种要求扩大交往距离的潜在冲动。当我们与老师、家长、领导、长辈相处时,特别是当我们希望得到他们的指教、帮助时,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恳与迫切,我们最好站在他们的旁边,并且保持较近的距离。而当我们与同龄人特别是初次会面的同龄人洽谈生意、交流信息时,我们应离他们远一些,否则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厌烦。
肢体语言,气场的外衣
肢体语言也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借以达到传情达意的沟通目的。肢体语言对营造一个人的气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对此,我们应引起重视,尽量保持给人印象良好的肢体语言。
坚定的眼神是形成气场的法宝
眼神是气场的灵魂,坚定的眼神是形成气场的法宝。如果一个人的眼神总是闪烁不定,或者老是东张西望,那么我们对这个人的信任度就会急剧下降。我们会认为他的气场很虚弱,没有淡定的风度,缺少自信,没有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自己渴望的成功的。
安德鲁走进面试间,三名面试官的目光齐刷刷地扫向他,令他紧张不已。他与面试官们隔着一张较宽的办公桌,但仍可感觉到他们灼人的目光。反倒是他自己不知道该望向哪里了,是直视面试官的眼睛,还是低着头?安德鲁左瞄右瞄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个视线左右游移的面试者恐怕是很难被录取的,因为这样的神态很难让人产生信任感。事实上,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你可以跟他人的眼神接触一下。谈话开始后,看着对方的眼睛时应该尽量看着对方的眼睛鼻子三角区,因为这样别人就不会感觉你在死盯着他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内心强大、气场强大的人,他们的眼神通常是坚定专注的,他们不会斜着眼睛瞟你,低着头偷偷地瞄你,也不会目光游移地拿眼睛扫你,他们会大大方方地抬起头来,正视你。
坐好、站好
坐姿不正确影响健康不说,还会让人觉得你没精神没气场,影响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优雅的坐姿既能体现一个人的形态美、行为美,又能让人感受到他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气场。那么平时我们该保持怎样的坐姿呢?“站如松,坐如钟”。坐相要像钟一样端正,上身后仰,舒展,别含胸驼背,双手可以并拢放在胸前。
当然最有压倒性气势的坐姿是坐在椅子上一半,跷起二郎腿,上身略微前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坐姿一定要拿捏好尺度,否则就会给人一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印象。跷二郎腿的动作要比较收敛,上身不能往后仰,说话时要平视对方,不能把视线放得过高或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