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然而,原始农业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至今仍是令人扑朔迷离的问题。
从时间上讲,人类最初的种植至少距今已1万年以上;从自然地理的角度上看,过去流行的传统观点是农业产生于河流两岸的低平地区,近二三十年世界考古学的新发现开始否定这种观点,说农业最早产生于山地或高原。
关于原始农业产生时期的考古材料,在西亚、东北亚、东南欧和中美洲日渐增多,但在中国却还是一个空白。
我国广袤的大地上,远古时代的黄河流域人们以粟为主食,氏族社会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则盛产水稻,它们又分别是怎样起源的?
即以粟、稻两种作物来说,是各自产生于一个中心而向周围传播,还是同时或先后在几个地区出现?凡此种种,都是未解之谜。
原始农业和古代人类的定居生活及畜牧业的产生是有密切联系的,在世界范围内,这一时期无不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之间,其中包括以打制的细小石器为特征的中石器时代。
20世纪70年代以前,虽经几代考古工作者的艰辛劳动和认真研究,这一阶段的远古文化遗存始终没有明确发现和认定,在我国确属空白。
直到1976年后,在河北武安县磁山和河南省新郑市裴李岗等地发现了距今48000年前的原始文化遗址,才对农业起源问题的研究有所突破。
不过,当人们看到这些遗址和墓地中出土的石斧、石镰、石铲、石磨盘等已磨制得十分精美,数量也相当可观,就一致认为这绝非农业初起阶段所能具备的。农业的出现当然应该追溯得更远。
一般来说,对农业起源的研究大体包括这样几方面因素:磨制石器的出现、动物的驯化、定居村落的出现、陶器的产生、人口的大规模增长。
这些方面虽然早已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但坦白地说,重视还不够普遍。因而在许多地方的原始社会遗址发掘过程中,常常是只注意了其中的某几个方面,而忽视和疏漏了另外的方面,这就给进一步的研究造成了损失。
由于远古文化遗存中有些现象是极易破坏和稍纵即逝的,使得我们对原始农业方面的资料积累甚少。
另外,对于农业起源的研究牵涉到许多学科的综合与交叉。比如在古遗址中回收动植物标本,确定动物的种属和是否人工饲养,利用种子或孢子花粉确定当时的植物群落等,就需要考古学家和动物学家、植物学家的合作。又比如确定古遗址的年代,就很需要应用C一14放射性同位素方法和陶器热释光等自然科学手段。而有效地采集古遗址中的植物标本,还需要引进国外的泡沫漂浮法和灰象法等先进技术。
所有这些,在我国都是薄弱环节,可以说,没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广泛合作的有力基础,对农业起源的研究还较难取得更大进展。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研究,直接与新石器时代的形成有关。考古界一般把农业的出现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在西亚,有约旦河谷的耶利哥遗址为代表的原始农业初期遗存;在美洲,有墨西哥高原上的特瓦坎遗址为代表的原始农业初期遗存。但在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素以农业大国闻名,却至今没有原始农业产生阶段的遗址发现,不能说不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未解之谜。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世界各国学者基本上承认是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而长江流域也是水稻的重要起源地。
在甘肃大地湾、陕西老官台和白家、河南裴李岗和河北磁山等遗址中发现的粟,都可以划归距今7000年以上;在浙江河姆渡、江苏草鞋山,湖北红花套等遗址发现的稻,亦均距今六七千年。
大量的遗物表明,上述遗址所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遗存,都进入了原始农业比较发达的氏族社会繁荣阶段。那么,在此基础上追寻探索原始农业初期的文化遗存,前途是广阔的。
由于黄河流域产生了粟,长江流域产生了稻,可以说黄河和长江养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农业起源之谜就必然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揭开谜底。
不过近年来,许多考古学家、植物学家也注意到了生态环境复杂的云贵高原和自然条件适宜的辽河平原,在这些地方也发现了距今五六千年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存,进一步使人们开阔了眼界和思路。
那么,我国原始农业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说来说去,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