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抚仙湖,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泊,湖水深不可测。
2000年,抚仙湖传出了惊人的消息:水下发现了不明古建筑。
发现者是一个叫耿卫的潜水爱好者,他是国际二星级潜水教练。早在1992年5月2日,他在抚仙湖潜水时,发现水下有一些类似石板的东西,不像天然形成的,水底下面那种幽静的感觉立即触动他想象的神经。
一时间,他想到“抚仙湖里有一座古城”的传说,水下的发现是不是史料上记载而今仍找不到任何遗址的俞元古县城呢?
此后不久,耿卫又潜入抚仙湖。此次他还发现了石条及类似台阶状的石级.还有石板上的一些圆孔,圆孔中有一些类似“石钉”的东西。
为了更好地打听这些“发现”的来龙去脉,耿卫四处查找资料以求证实。直到后来他在水下拍了照片,写了报告交到澄江县政府,尔后又拍摄了水下录像,耿卫的“发现”才渐渐公之于众。
在耿卫的报告中,提到了一个叫吴学艺的渔夫,对水中石头的情况也比较了解。
吴学艺现年28岁,从12岁起就开始在抚仙湖上捕鱼。他知道抚仙湖一带有暗礁,当地叫“石龙”。
1998年,他经常看到耿卫及其朋友在湖中潜水。一次他对耿卫说,这样潜来潜去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潜到石堆中看看到底有什么
耿卫在水中拍摄的录像.只向外界公开过其中的一盘带子。未向外界公开的另外几盒录像带中,拍摄有水下建筑群的石条及类似台阶状的石级.还有石板上的一些圆孔,圆孔中一些类似“石钉”的东西,而且还有三角形的石体、陶片。但是不能明显感觉到台阶的大体轮廓和斜坡的规模。
最近一次下水,耿卫还发现了一根石柱,呈比较规则的方形,还有一些红砂石。原来只发现有青石,而且被挂着的渔网也没有以前多,遗憾的是仍没有找到1998年那次下水发现的石墙。
连同此次下水,他已下去38次。
他非常肯定湖底下不是小石山,当他潜到水下25米时,感觉到水下面还有东西,只是石头要比已发现的小一些,另外他还发现有两块交叉状的石板,周围的石条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圆形。
那么,水下的建筑物是不是传说中的俞元古县城呢?当地对抚仙湖比较熟悉的老人及居民众说纷纭,专家们也纷纷出马,对这一发现作出考证。
现在湖边有几个村落早在康熙年代就有,当时建在目前的水面下二三米,说明此水位上升不大、下降也不大,最多相差三四米。耿卫的发现可能是一古建筑,发生地震时使附近村落陷进去了。
有人觉得像个码头,那斜坡上石孔内的石钉很可能是拴船用的一史料上最早记载的俞元县是在公元前106年。从历史的考证来看,现在的水位与原来差不多,汉朝时有过灾害,元朝时有过地震,但一直未予以记载。
对耿卫在水中捡到的唯一一块陶片,有关专家看完录像就认为是东汉的。同时,类似的专题研讨会、座谈会也开过几次。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蒋志龙分析,从石块的水下堆积结构、石面情况以及有关石槽上的迹象来看,应该是人工建筑。
原任云南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的邱先充则指出那些石块的堆砌绝不是原始的堆垒,从纹理、组合、搭配上都说不过去,应该定为“有人工痕迹的水下堆积物”。
对于抚仙湖水下的发现,也有了种种推测。有人认为是座“古城”,或者就是神秘消失的俞元古城,但是一座城的规模难道只有七八百平方米大?
有人从斜坡及石孔、石钉推测是古码头,但平缓的斜坡却又为何面对岸边,而形似台阶的那一面又为何对向水的那边?
有人持宗教祭坛说。如果说是宗教祭坛,那么从目前国内的考古发现来看,还没有以巨石堆垒的祭坛。
何况在古代,有谁有能力在水下建如此大的祭坛?有人说是古村。从历史上来看,水位并无多大变化,何况全由石头建房的可能性不大,再说又无任何的生产生活工具发现。
有人推测是旧石器时代的建筑物。但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别的金属工具,又如何人工雕琢,而且那么大的石头,又如何搬运?
有人说是在俞元古县城存在的那段时期,地震或哪种地壳的运动,导致湖面塌陷,使建筑物倒向湖中。
对此说法,首先无史料记载,其次无任何遗址痕迹,再次无任何水中发现证明。到底耿卫在水下的发现是什么?
对此,专家们也保持了比较冷静的心态,为准确和更加彻底地考证出此次“水下发现”的年代及是不是建筑物一事,云南省方面已组织部分权威专家对此事进行更深入的考证,相信抚仙湖水下的真相不用多久就会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