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众多的历史文化遗物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发掘出上,其中一枚骨针是用兽骨刮制而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说明山顶洞人时期,也就是距今1.7万~1.8万年前,人们已用兽皮来缝制衣服。
1973年,三块碳化了的纺织物残片在江苏省呈县草鞋山被发掘。经鉴定纤维原料可能是野生葛。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纺织品实物,距今已有7000多年。它的发现,表明在7000多年以前,居住在长江下游的远古先民已开始织布,而利用的原料便是野生葛.以此保护身体不受风雨的侵害。
草鞋山纺织品已不是最原始的纺织品,因为线纱粗细均匀,结实牢靠,编织花样井然有序,工艺较为复杂,它说明我国纺织手工业发展到草鞋山时期已达到一定水平。考古发现最多的是纺纱工具——纺轮。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也就是7000~8000年前,我国各地已普遍使用纺轮。
它们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纺纱工具(两方最早的实物例证,是公元前1700年壁画上的纺轮),纺轮的作用类似于今天的纺锭,因此人们认为纺轮即是纺锭的鼻祖,它的出现,很好地帮助先民们解决了穿衣的问题,基于它们的方便性,至今仍有人在使用,纺轮的出现是我国纺纱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里程碑。
考古学家还发现,在青铜器时代以前,我国已经有了用兽骨制作的类似于今天餐刀形状的东西,古代称之为“餐匕”,它们多分布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遗址中,而金属餐刀的盛行却持续到了唐代。这些金属餐刀款式和质地都十分讲究,那时餐刀还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而在3世纪以前的西方国家中,一般平民百姓们仍然用手抓食。学者们认为,由于我国的烹饪技术日益发展,出现用盆、碗盛装早已用菜刀切好的小块的食物,就餐时就不需要再用餐刀切食物了,于是,用来夹小块食物的筷子便代替了餐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