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识人用人有学问
11607300000060

第60章 给予人才应有的礼遇

古人对贤者或者说人才的尊敬,其表现往往令人吃惊,这反映了古人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当然,时代变了,社会背景、文化习惯、运作机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人不用采取古人对人才的态度了。实际上,大多数人才的要求并不高,只要领导者给予了应有的尊重,人才就可以发挥出本身的能力。

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英明国君。在他的推动下,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一大强国。魏文侯尊重和任用人才的故事,在当时就是非常有名的。

晋国人段干木是当时知名的贤人,他坚持自己的操守,不愿意出来做官。魏文侯想见段干木,亲自登门去拜访。段干木知道魏文侯来了,跳墙逃跑了。尽管这样,魏文侯还是以高规格礼节来对待段干木。他出门的时候要是经过段干木的门口,一定会扶着车把站着,表示对段干木的恭敬。

魏文侯的仆人问他:“您为什么要行这样的礼节呢?”魏文侯回答说:“段干木是当世的贤才,不趋炎附势,怀着君子的道义隐居在偏僻简陋的地方,他的声望传扬千里,我怎么可以不行礼呢?段干木以德行为先,我以权势为先;段干木以道义为长,我以财富为长。权势没有德行宝贵,财富不如道义高尚啊。”

当时秦国想要攻打魏国,秦国的大臣说:“魏文侯那么尊重贤人,魏国上下都认为魏文侯仁义,因此全国都非常团结,现在暂时不能打魏国的主意啊。”于是,秦王放弃了攻打魏国的计划。为此,魏文侯在诸侯国中都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魏文侯后来再次请段干木做魏国的相国,段干木没有同意。虽然再次被拒绝,但魏文侯还是非常谦卑地再三请求拜见段干木。终于见到了段干木后,他们两个人说了很长时间的话。即使魏文侯觉得有点累了,也不敢休息一会儿。

孔子的学生子夏是当时著名的大学者,段干木也曾经拜子夏为师。魏文侯为了提高魏国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地位和影响,请子夏到魏国讲学。但是子夏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眼睛已经失明,因此有点犹豫。魏文侯于是亲自拜子夏为老师,给予子夏很高的尊敬,子夏为此非常感动,终于同意去魏国。

在子夏和他的得意学生的主持下,魏国很快成为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在政治上拥有了相对于其他诸侯国的优势。魏文侯对于人才的诚恳态度,使魏国请来了除了以子夏、段干木为代表的儒家人士之外,还聚集了一大批的贤才,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古人云

⊙今夫蝉者,务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何益?明火不独在乎火,在于暗。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吕不韦《吕氏春秋·期贤》

【点悟】魏文侯能够重用和礼遇人才,当时的人们就已经不简单地把这个归结为魏文侯善于用人,而是把魏文侯上升到了有德国君的高度。这其实代表了这样一个观念:最高明的用人者,善用人才已经不是他们的策略,而是他们一种良好的品行。

当代案例

魏文侯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对于人才的恭敬礼让可以说是到了极致,也许这带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在今天的人们看来,魏文侯的做法好像甚至带有一点戏剧色彩,这样的事在当代似乎不可能重演了。不过,类似的故事有时候在现代也还可以看到。

现代教育事业的早期开拓者李更生,也曾经有过诚心求贤的经历。李更生曾经担任扬州八中的校长。为了办好教育事业,李更生可谓是竭尽全力。当时,常州有一位毕业于南洋大学的教师叫董伯度,他的数学、物理和国文的水平都很高,而且很有教学经验,在教育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

李更生非常想聘请董伯度到扬州任教,于是在一个大雪天专程跑到常州去找董伯度。到了董伯度家,李更生看见了董伯度的母亲,就跟老太太说明了来意,然后下跪请求老太太准许董伯度到扬州任教。在老太太的劝说下,董伯度同意去扬州。在扬州八中,董伯度教学兢兢业业,得到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董伯度在扬州教了两个学期后,考虑到需要照顾母亲,他还是辞去了在扬州的工作回到了常州。李更生为此再次到常州,在董母的劝说下,又一次把董伯度请回了扬州。董伯度在扬州工作了几年后,母亲和妻儿都不在身边,他还是提出了希望回家乡的请求。

李更生表示同意,并且特意设宴为董伯度践行。席后,李更生邀请董伯度一起去探望一位朋友。没想到董伯度进门一看,自己的全家居然都住在这个地方了。原来李更生为了让董伯度安心在扬州长期工作,悄悄派人接了董伯度全家到扬州定居。从此,董伯度就在扬州八中长期任教。

李更生对人才的渴求在当时的教育界广为流传,不少人慕名前来,连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也曾经在扬州八中任教。在众多教育精英的努力下,扬州八中成为当时著名的中学。

非常解读

时代不同,对事情的做法和对人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差距。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人们会觉得魏文侯对待人才过于恭敬,而李更生的做法有点强人所难。

但是,换个角度来考虑的话,他们的做法则表现出了他们对人才问题的充分认识。想办成事情,首先要有办事情的合适人选,否则,结果即使不是一事无成,也很可能是差强人意的。所谓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