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站在巨人肩上
11615900000020

第20章 顽强篇——人生有一种美丽叫坚强(3)

在此后的三个多月,阿姆斯特朗一直在医院里度过。肿瘤被切除后,阿姆斯特朗执意接受高频率大计量的铂金属类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他的皮肤多次由里到外被烧伤。阿姆斯特朗又进行了四个疗程的放射性治疗,这是这种癌症所能承受的化疗次数的极限。在做化疗期间他还坚持每天骑30-50英里。有一天在路上阿姆斯特朗被一位老太太轻易地超过了,但他仍没有泄气,继续前进。

阿姆斯特朗时常回想自己过去的困苦生活以激励自己,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作为一个赢取环法大赛的癌症幸存者被人们铭记。

1997年的一个清晨,私人医生告诉他:“兰斯,你即将摆脱癌症的困扰了!”阿姆斯特朗愣了一下,那个时候的他,在经过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化疗痛苦后,癌症逐渐被治愈,但他的心呢?

“在摆脱了死亡的阴影后,我的心到底在哪里?健康又回到了我的身边,但我的梦呢?”阿姆斯特朗迷茫了……

此时的阿姆斯特朗瘦的皮包骨头,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在接受完治疗后已经没有欧洲车队愿意收留骨瘦如柴的阿姆斯特朗了。

“我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那些车队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将我忘记了。”阿姆斯特朗说,最后收留他的是现在的美国邮政车队。

在一次小型的比赛中,在一个又冷又下雨的日子里,阿姆斯特朗没能完成巴黎-尼斯的比赛。辉煌离他越来越远,阿姆斯特朗还有动力吗?阿姆斯特朗想退出了,离开自行车比赛。他跟妻子克里斯汀和斯塔普顿说他不干了。整整一个月他的自行车放在车库里,阿姆斯特朗每天喝酒,吃墨西哥餐和打高尔夫。然后克里斯汀和斯塔普顿跟阿姆斯特朗说,如果他放弃了,人们会觉得他是没能力应付比赛,而一旦失去人们的信任,那就再也拿不回来了。于是阿姆斯特朗又重新开始,跑到一个叫布恩的小镇进行封闭训练;阿姆斯特朗全心投入准备环法赛事。山地赛不是阿姆斯特朗的特长,于是他花了两个星期在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训练,而环法赛第18赛段和第20赛段就在这里。不过在苦练过程中,阿姆斯特朗先是摔断了锁骨,然后又在同一周里撞伤了一名妇女,车子摔成两半。

可是所有这一切都没能阻止阿姆斯特朗。为了征服1999年7月开始的新一届环法大赛,阿姆斯特朗进行了近乎魔鬼般的准备。每天早上起来都是超强度的训练,单车、器械、长跑、游泳,一切你可以想象的提高成绩的训练方法都被使用,而最成功的当然是相当有针对性的山区训练,这在日后被证明是阿姆斯特朗成功的关键环节。

1999年,27岁的阿姆斯特朗在7月的巴黎君临天下,夺得1999年环法大赛的冠军,同时以40.273公里的时速创下环法自行车赛历史上的平均时速最快纪录。几年前,几乎没有人相信阿姆斯特朗能够成就如今的辉煌,但这个来自得克萨斯的小伙子并未放弃,因为他不是普通人,他是战胜了癌症的兰斯-阿姆斯特朗!

一次冠军对于阿姆斯特朗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要获得更大的成功,他要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证明:当一个人不懈地执着于自己的人生理念时,奇迹就可能发生。

于是,从1999年到2005年,这种奇迹一直持续着。

2005年7月4日凌晨2点,阿姆斯特朗向自己的第七个环法冠军发起了冲击。23天后,优雅浪漫的香榭丽舍大道再一次见证了历史!在震耳欲聋的掌声中,已是34岁的阿姆斯特朗把胜利的骄傲留在了巴黎这座美丽的城市,用一个曾经的癌症患者超人的毅力,写下了人类身体和意志极限的记录。

人们在为英雄欢呼的同时,不禁深深地感叹,阿姆斯特朗所创造的,又何止是环法自行车赛的纪录?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次凯旋。

阿姆斯特朗战胜病魔的“美利坚精神”被美国总统布什大加赞赏,还被布什任命为“抗癌症组织大使”。现在很多癌症患者都在读阿姆斯特朗的自传,他的每一次夺冠都激励着那些正在与病魔搏斗的人们。

阅读点睛:“生命的伟大,莫过于击败死亡。”阿姆斯特朗用他那象征着“领骑”人物的“黄衬衫”的身影,永远向世人昭示着一件事: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了的人,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的阴云。

冬奥会冠军的眼泪

刘淑娟

杨扬,1975年8月24日生于黑龙江汤源。短道速滑队队员。

在杨扬8岁那年的一天,杨扬放学后兴奋地对妈妈姜帆说:“妈妈,我要去学滑冰,我们老师说我能滑好,说我有滑冰的天赋。”

滑冰,那时候对于姜帆来说还是一个很生疏的概念。此时,她的丈夫患脑外伤正住在北京的一家医院,一边要奔波生意,一边要照顾丈夫,姜帆忙碌得象个陀螺。她笑着对杨扬说道:“冰心(杨扬的乳名),你学习那么好,将来考大学,上大学才会有出息,不去滑冰。”可让姜帆没有想到的是,她的拒绝把女儿的体育老师王春瑶引上了家门。王春瑶是1980年从佳木斯师范学校体育专业滑冰专项毕业后分配到汤原县业余体校的。他清楚地记得,杨扬第一次穿上冰鞋就能滑。这么好的接受能力,这么强的灵敏性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他意识到这是一棵可以打造的小苗。他找到姜帆,推心置腹地交流:“滑冰可以让身体强壮,身体好了,学习能力也会提高的,不会影响学习的……”但姜帆考虑到杨扬将来的前途,惟恐被滑冰影响了学业,始终不肯点头。

一天,姜帆从照相馆回到家后,发现杨扬的手脚活动有些不利索,趁晚上睡觉前一检查,吓了一跳,只见杨扬的膝盖和胳膊上都结了黑黑的痂!

见瞒不住了,杨扬只好说出实情:原来,杨扬瞒着家人,每天放学后直接去冰场偷偷地去练,练完了再回家。

看着女儿身上黑黑的痂,姜帆心被一下一下撕扯着疼。那一晚,姜帆久久未能入睡。她想到自己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而不得不就此结束自己喜欢的学习生活,步入社会的无奈。她遗憾在自己的喜爱之外,不能再让这种遗憾在女儿身上重复!

第二天,姜帆搜集足家里的钱为女儿买来了冰刀、冰鞋、运动服……

如果说母爱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姜帆给女儿的是用坚韧不屈冻结出冰面的河。杨扬用她的坚韧赢得了妈妈的默许,踏上了她的冰上人生。

1993年6月,杨扬的父亲遭遇车祸,丢下杨扬母女3人撒手而去。

那时杨扬已是黑龙江省体校的学生了。当时她和妈妈都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她握着妈妈的手在父亲的灵前坐了一夜。帮着妈妈处理爸爸的后事,安葬好父亲,送走了亲友的那天晚上,杨扬突然紧紧地抱住妈妈,放声大哭起来。她哽咽着对妈妈说:“妈,我不回去了,我要回家帮你!”妈妈却止住泪水,坚定地对她说:“你好好练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杨扬走后,妈妈被胸膜炎腹水和腿静脉曲张两场大病击倒,先后做了两次手术,腿部开了13刀,缝了34针,家里也因此欠下了22000元的外债。要强的妈妈拖着病体,领着上中学的妹妹从七台河回到了老家汤原,租了房子,开始蹲市场卖菜,一面还债,一面还要给杨扬每月寄去生活费。

因为是租人家的房子,妈妈随时都要准备搬家。最多的那一年里,妈妈连续搬了10多次家。杨扬的那一段日子过的也很苦,在体校里,杨扬只能穿运动队发的棉线衣服。记得有一次她收到了妈妈寄来的60元钱,交上30元伙食费后,就拿着剩下的30元钱上街去买笔记本。买完后,回到学校后发现剩下的钱不见了。这事儿她没敢告诉妈妈,因为她怕妈妈会着急。那一个月里,看着别的队友天天吃水果,杨扬馋得直咽口水。捱了一个月,杨扬收到下一个月的60元钱后,交完了伙食费,她紧紧捏住剩下的钱,一路小跑进了小卖店,花了3角钱买了一袋儿山楂片,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了大半天。

那两年多时间可以说是她们母女三人今生最苦的日子,不过,也正是从那时起,妹妹和杨扬在妈妈的身上懂得和学会了坚强。黑龙江短道速滑队教练伊敏曾经这样评价杨扬:杨扬的素质不是最好的,但她训练特能吃苦,有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并且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队员很少见。

不久以后,妈妈从亲友那借来了18000元,买了一辆旧车,并用最短的时间学会了开车,然后跑起运输来。杨扬此时也有了工资,每月97元,她发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邮局给妈妈寄50元钱。

1994年起,杨扬的工资长到193元。此时,家里的生活也有了一点儿起色,杨扬就准备让妹妹到黑龙江大学学英语。看着每天奔波劳碌的妈妈,一想到每年仅学费就要交5000余元,妹妹就给杨扬打电话,说不想去了。杨扬一听,急了,把妹妹一顿训,那是妹妹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她发火。杨扬告诉妹妹,就是再苦再累,也一定要供她上学。于是,在杨扬成了全国滑冰冠军的那一年,妹妹也离开了妈妈,来到了哈尔滨上学。

杨扬回家过春节。凌晨五点下了车刚一进家门,杨扬把背包往床上一扔,就开始帮妈妈洗衣、做饭。吃完饭后,拽上妹妹和妈妈一起出车。本来,一些车霸欺负杨扬妈是个寡妇,经常扎破她的车胎,挤走她的旅客。她的生意少得可怜。杨扬就亲自去与车霸们巧妙周旋。天刚刚放亮的火车站前,杨扬一只手扶住车门,大声喊道:“佳木斯、七台河的,上车就走了!”妹妹急忙在后面拽了拽她的衣服,小声地对她说:“快别喊了,让人看见会不好。”谁知杨扬就像没听见妹妹说话一样,继续喊着。突然一个乘客认出了杨扬:“这不是全国滑冰冠军杨扬吗?”杨扬特别自然地回答道:“对,我就是杨扬。”就这样,20天春节假期杨扬帮妈妈卖了20天的票!从此,车霸们再也不敢欺负杨扬妈了。当送妹妹和杨扬回哈尔滨时,妈妈拉着她们的手,流着眼泪说:“这个春节是自从你爸走了以后,我最幸福的一个春节……”

1995年5月,杨扬以总成绩第五名被选入国家队。两个月后的一天,妹妹在学校的广播中突然听到“杨扬获得世界挑战赛第一名”的消息,忙兴奋地写信向姐姐祝贺。谁知不久杨扬回信告诉妹妹,那不是她,而是吉林省的小杨阳。这时妹妹才知道国家队里有两个“杨杨”,而国家队的第五名,意味着在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得坐在替补上,不仅没有上场参加单项比赛的机会,就连接力训练也只能在别人有伤时才能上去练一练。

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杨扬每周都要有两次的野外拉练。训练的地方是在北京远郊野外一段长120米坡度为45度的山坡,运动员要穿着沙背心沿着山坡做弯道皮筋牵引模仿训练。这种训练就是在平地上也很困难,在山坡上做的难度就更大了。不过要想偷懒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少往沙背心里灌些沙子,这样就可以减少背部承受的压力。可是杨扬每次不但不少装反而总是多装,而且就是在教练要求可以不背沙袋的一组里她也照样背。

功夫不负苦心人。不久,在第三届亚冬会上,杨扬一举夺得1500米、3000米接力两项冠军,并与队友刷新了3000米的世界记录。1500米比赛结束后,杨扬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奔到看台边,紧紧地搂着泪水夺眶而出的妈妈,激动地说:“妈,我们今后的日子马上就会好过了。”

然而,可恶的命运却和杨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1996年3月5日的冬奥会选拔赛上,刚一起跑,杨扬就被队友撞了一下,头碰到了挡板上,爬起来时眼冒金星。第二次刚滑了几步,她双腿一软又摔倒了。也许是那些日子超体能训练疲劳过度吧,第三次刚刚站到起跑线上,杨扬只觉得眼前突然一黑,便昏了过去。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医生、教练、队友们都在关注地望着她。“我怎么会在这?我还能滑呀,我要参加冬奥会!”杨扬挣扎着要起来,却被在场的黑龙江省体工队的教练金美玉一把拽住了。杨扬的成绩列为13位,未能入选冬奥会。

在国家队踏上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征程的第二天,妹妹来到杨扬的宿舍。一推门,发现杨扬坐在床上,正低头望着手中的一张纸愣愣地出神。妹妹悄悄地走过去,一把抢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张诊断书,只见上面写着“轻微脑震荡”几个字。妹妹顿时呆住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落了下来。杨扬却夺过那张诊断书,几下就撕成了碎片,然后笑着对妹妹说:“都是大学生了,怎么还跟小孩子一样说哭就哭呢?走,我们逛街去。”

那天,姐妹俩一直逛到天黑才回来。晚上闲聊时,杨扬第一次不谈滑冰和比赛,妹妹也完全避开这个话题。妹妹知道,此时此刻只要能陪着杨扬就是对她最大的安慰,因为妹妹相信坚强的姐姐一定会振作起来的。

第二天早上醒来后,妹妹发现杨扬不在了。妹妹套上外衣来到训练场,她看到偌大的训练场上只有杨扬一个人在滑着。妹妹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看她一圈一圈地滑着。突然,杨扬停了下来,慢慢地屈膝跪伏在冰面上!

妹妹急忙狂奔过去,拉起杨扬,只见姐姐早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是妹妹记忆里姐姐第四次哭泣,这一次她哭得很痛快。妹妹没有劝阻,只是慢慢地替杨扬换下冰鞋,把她扶回到宿舍。

对于杨扬来说,那次失败孕育出了更大的成功:一年之后,也就是1997年3月29日,22岁的杨扬在日本长野的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上,一举夺得500米、1000米和个人全能三项冠军。

尤其是1998年3月29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上,杨扬又一举夺得了1000米、1500米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接力及个人全能冠军四枚金牌。这在世界冰坛史上是罕见的,一时间,杨扬成为世界瞩目的冰坛皇后。

可是,杨扬的冬奥会之旅却没能像冰面那样平滑。2001年的年初,在训练和比赛里她突然开始不明原因地多次摔倒。一开始她以为是冰刀有问题,就不停地调冰刀,可还是老摔倒。杨扬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恐怕是腰椎间盘突出,如果不抓紧时间治疗,后果严重。杨扬当时被吓傻了,连是怎么走出医院的都不知道。

在医院对面的公用电话亭里,杨扬拨通了家中的电话:“妈,我的腰坏了,不能再滑了。”沉默了好半天,妈妈才大声地告诉杨扬:“再到别的医院去看看,千万别轻易放弃!”第二天,在一位有经验的老按摩师的检查下,杨扬才知道是虚惊一场,原来一切都只不过是杨扬大腿外侧的一块肌肉过度疲劳导致的。